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道德转化或融合的思考 被引量:3
1
作者 陈耀 高莉娟 《求实》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9-30,共2页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要为今天的中国取用 ,必须有一个使之转化或融合的过程 ,有一个使之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问题。需确立承继传统道德的新理念 ;对传统道德进行新诠释 ;理性区分和应用传统道德资源 ;研究建设“小传统” ;关注西方伦理观念。
关键词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 道德转化 道德融合 现代价值 思想道德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向法律的转化与制度专业化假说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清津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0-192,共13页
个体选择和社会选择都是基于理性的,作为公共选择的制度的产生旨在增进社会福利。制度大致可分为道德和法律两部分。道德和法律的分野也是理性的结果,即:当某项社会约束的整体社会收益大于执行成本时,宜于采用法律的形式;否则,则宜于采... 个体选择和社会选择都是基于理性的,作为公共选择的制度的产生旨在增进社会福利。制度大致可分为道德和法律两部分。道德和法律的分野也是理性的结果,即:当某项社会约束的整体社会收益大于执行成本时,宜于采用法律的形式;否则,则宜于采用道德的形式。道德与法律的分界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受到专业化分工水平的制约。社会分工程度越高,则个体搭便车动机越强,采用法律约束就越有利。随着社会分工水平的日益加深,有一个原属于道德范畴的社会约束转化为法律约束的趋势,即制度专业化趋势。制度专业化会造成更大范围内的制度趋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的理性 道德与法律的分界和转化 制度专业化 制度趋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高师学生在德育中的自我控制
3
作者 于淑云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1-45,共5页
自我控制是德育得以实现的必要途径,是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在德育中的主观能动性,切实解决德育中“要我这样做”而不是“我要这样做”的问题,改变德育被动为主动的局面。实现由“自在之我”向“自为之我”的飞跃。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 自我控制是德育得以实现的必要途径,是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在德育中的主观能动性,切实解决德育中“要我这样做”而不是“我要这样做”的问题,改变德育被动为主动的局面。实现由“自在之我”向“自为之我”的飞跃。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按照教育控制论的观点,如果把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作用称为教育者的输出,受教育者所接受的教育作用称为受教育者的信息输入,那么受教育者的输入质和量就不一定等于教育者的输出量和质。因为,高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道德认识和评价标准,接受、拒绝或不完全接受教育者对自己主体的信息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师学生 自我控制 道德品质 教育内容 道德转化 思想意识 道德行为 道德认识 道德发展 评价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