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年道德行为的变式及其成因
1
作者 戴裕民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9-12,共4页
如果对当代青年的道德状况作一明确判断——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良好的还是不良的?这恐怕是个很棘手的问题.十几年来,社会各界对青年的褒贬不一,在很大程度上也正是出于这一难下定论的问题.当人们看到一些青年身上表现出新时代的良好道德... 如果对当代青年的道德状况作一明确判断——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良好的还是不良的?这恐怕是个很棘手的问题.十几年来,社会各界对青年的褒贬不一,在很大程度上也正是出于这一难下定论的问题.当人们看到一些青年身上表现出新时代的良好道德风尚的时候,便情不自尽地发出赞叹:"不愧是有希望的一代!"但当一些青年身上出现卑劣、丑恶的不道德行为时,人们又迷惘了,哀叹"这一代青年令人失望".对同一代青年,为什么有此截然相悖的评价?除去应该看到青年群体中存在着道德水平的差异外,还应注意到另一重要的原因——青年个体自身道德行为有着非一贯性或经常变异性.心理学称此为变式现象.当受到某些内外因素的影响时,其道德行为水平将发生一定的波动,有时甚至是偏离原本的道德准则方向,而发生方向截然相反的变化.这恰如数学中一条完整的正弦曲线一样,以横轴为中线,形成上下项限内的正负向波峰.变式现象使同一青年在不同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行为习惯 青年道德 变式 行为水平 道德行为 青年群体 心理学 新时代 道德准则 当代青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初中生道德习惯的培养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向华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3-64,共2页
道德习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道德习惯是指在一定社会中,经过长期的民族传统和文化的熏染而形成的特定的道德风尚,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对社会中的群体和个人具有约束力的行为方式,我们也称之为道德习俗、道德常规或群体道德习惯;... 道德习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道德习惯是指在一定社会中,经过长期的民族传统和文化的熏染而形成的特定的道德风尚,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对社会中的群体和个人具有约束力的行为方式,我们也称之为道德习俗、道德常规或群体道德习惯;所谓狭义的道德习惯也可称之为个体道德习惯。是指社会道德习俗的个体化.是个体在道德实践中经过反复持久的练习而形成的稳固的心理定势和道德行为方式。”本文主要从狭义的道德习惯出发,探讨初中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习惯 培养问题 初中生 道德行为习惯 行为方式 道德习俗 个体化 道德风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研究的重要成果——读陈延斌教授的《播种品德收获命运:未成年公民道德养成的理论与实践》
3
作者 杨义芹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9-140,共2页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涉及亿万青少年的健康幸福、成人成才,关系着我们国家的命运前途,"既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下称《...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涉及亿万青少年的健康幸福、成人成才,关系着我们国家的命运前途,"既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学界对这一问题也极为关注.陈延斌教授的新著《播种品德收获命运:未成年公民道德养成的理论与实践》,可以说是近年来我国有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领域兼具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导意义的一项重要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道德行为习惯 道德品质 道德养成 理论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幼儿教育的关键 被引量:2
4
作者 梁廉玉 李涛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6-8,共3页
幼儿教育的任务,从根本上说,是做好启蒙教育。从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幼儿教育的实际出发,这个启蒙教育的具体化并真正落实到位,关键在于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一、幼儿良好习惯的界定习惯,就一般语义说,是指由重复或练习而固... 幼儿教育的任务,从根本上说,是做好启蒙教育。从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幼儿教育的实际出发,这个启蒙教育的具体化并真正落实到位,关键在于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一、幼儿良好习惯的界定习惯,就一般语义说,是指由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并变成需要的行动方式。其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教育 良好习惯 学习习惯 教育措施 幼儿期 不良习惯 身心发展 生活习惯 道德行为习惯 幼儿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造以养成教育为重点的学校行为文化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元东 《当代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21-23,共3页
近年来我们力图使学生的道德行为回归其生活语境,改变其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形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关键词 行为文化 养成教育 道德行为习惯 学校 自我教育能力 生活语境 教育模式 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早期道德教育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被引量:1
6
作者 丁冲 《宁夏社会科学》 1982年第1期108-110,共3页
充分发挥家庭道德教育职能,从小对子女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使孩子们早期就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以后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打好基础,这对根治青少年违法犯罪,对培养和造就社会... 充分发挥家庭道德教育职能,从小对子女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使孩子们早期就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以后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打好基础,这对根治青少年违法犯罪,对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接班人,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作者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青少年违法犯罪与道德关系在我们的国家里,凡是违法犯罪的青少年,几乎无一不是思想堕落,道德败坏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违法犯罪 共产主义思想 思想道德教育 社会主义法律 思想品德教育 教育职能 共产主义道德 家庭道德 道德行为习惯 家庭成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行为实践在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
7
作者 徐斌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40-42,共3页
社会实践是人们认识的基础和源泉。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观念只有通过实践的深化、检验,才能真正成为他们道德行为和习惯的先导。而道德行为当然离不了社会实践,这不仅因为道德行为必须在实践中体现,也因为只有在实践中经过反复的练习... 社会实践是人们认识的基础和源泉。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观念只有通过实践的深化、检验,才能真正成为他们道德行为和习惯的先导。而道德行为当然离不了社会实践,这不仅因为道德行为必须在实践中体现,也因为只有在实践中经过反复的练习、锻炼和巩固,才能使道德行为成为自然的、一贯的、稳定的行为习惯。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正是我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行为习惯 行为实践 思想品德形成 道德认识 行为要求 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课 道德情感 小学生 管理和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对青少年罪犯的道德品质教育
8
作者 孙兴中 《政治与法律》 1987年第4期41-43,共3页
对青少年罪犯进行道德品质教育,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这是改造他们的一项基本内容。但由于种种原因,对青少年罪犯的道德品质教育至今还没有被从事青少年罪犯改造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关键词 青少年罪犯 道德品质教育 道德观念 相结合 道德行为习惯 道德情感 道德认识 罪犯改造 道德意志 基本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倡体验教育 培养良好习惯
9
作者 高洪 《人民论坛》 2002年第6期13-15,共3页
体验教育是一个崭新的教育思想,强调思想道德教育与少年儿童发展需求的融合统一,把少年儿童与社会的双向互动关系高度融合,通过少年儿童在亲身实践中的深刻感悟,使他们健康的心理品格外化为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关键词 体验教育 少年儿童 良好习惯 道德行为习惯 心理品格 思想道德教育 教育思想 融合统一 实践 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心理成分和基本规律
10
作者 张世富 《云南社会科学》 1983年第1期15-19,共5页
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一个极重要的内容,就是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任务提到战略的高度,并且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高度和我国社会发展前途的政治高度,精辟地阐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建设是... 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一个极重要的内容,就是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任务提到战略的高度,并且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高度和我国社会发展前途的政治高度,精辟地阐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同时,物质文明的建设需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它提供精神的动力,并且保证它的正确发展方向。胡耀邦同志代表党中央向十二大提出的报告强调指出,我们党在大力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要努力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并且明确提出了共产主义思想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共产主义道德教育 共产主义思想 道德品质 心理成分 基本规律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道德行为习惯 道德信念 道德义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命英雄故事对小学生道德意识形成的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源良佐 李端吾 《心理学报》 1966年第2期154-162,共9页
问题 道德意识是德育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中,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力习惯的关系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一个人的行为是受他的意识倾向调节的。根据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加强对小... 问题 道德意识是德育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中,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力习惯的关系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一个人的行为是受他的意识倾向调节的。根据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加强对小学生的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不仅可以影响他们的道德意识的内容及其发展方向,而且还可在一定范围内加速他们道德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从而在培养他们的道德行为习惯方面起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意识形成 革命英雄 小学生 共产主义思想教育 德育心理学 道德行为习惯 途径和方法 形成与发展 发展方向 道德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生品德内化环节的心理倾向及其培养 被引量:3
12
作者 胡雨霞 周景春 《职业技术教育》 2006年第7期77-78,共2页
学生品德内化一直是德育工作者追求的教育目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必须将教学与学生品德内化的四大环节即教化、体验、认同、强化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内化道德知识,养成道德自律的品质,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关键词 品德内化 心理倾向 德育工作 道德自律 道德行为习惯 大学生 高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传统家庭德育观对现今家庭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维娅 《当代教育科学》 1999年第1期50-51,55,共3页
由于长期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我国传统社会形成了重视道德教育的优良传统。关于在家庭中如何对子女进行道德教育,中国古代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及理论上的探讨,有些极有价值的思想是值得今天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借鉴的。一、反对溺爱父母疼... 由于长期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我国传统社会形成了重视道德教育的优良传统。关于在家庭中如何对子女进行道德教育,中国古代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及理论上的探讨,有些极有价值的思想是值得今天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借鉴的。一、反对溺爱父母疼爱、爱护自己的子女是人之常情,《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德育观 道德行为习惯 《童蒙须知》 家庭德育 幼儿 家庭道德教育 独生子女 儿童 道德修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德结构新探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雁冰 《齐鲁学刊》 CSSCI 1995年第3期117-119,共3页
品德结构新探李雁冰品德的心理结构,是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等学科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长期以来,人们对此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见解,如传统的知、情、意、行"四因素说";由品德心理形式、心理内容、品德能力构成的"三维结构说";... 品德结构新探李雁冰品德的心理结构,是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等学科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长期以来,人们对此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见解,如传统的知、情、意、行"四因素说";由品德心理形式、心理内容、品德能力构成的"三维结构说";由行为规范的遵从结构与社会行为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结构 道德行为习惯 道德需要 道德活动 道德价值观 道德情感 道德认识 道德意志 道德意应能力 动机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成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福庆 迟爱丽 孙建国 《当代教育科学》 1997年第1期15-16,18,共3页
养成教育的实践与探索●莱州市莱州镇中心小学赵福庆迟爱丽孙建国《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遵循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科学地规划各... 养成教育的实践与探索●莱州市莱州镇中心小学赵福庆迟爱丽孙建国《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遵循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科学地规划各教育阶段的具体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成教育 道德行为习惯 德育工作 道德教育 双元制 小学儿童 小学生 自动化 中心小学 评价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成”教育在德育中的意义和地位 被引量:2
16
作者 曹承慧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60-64,41,共6页
近几年,在教育界经常提起“养成”教育。这主要是指道德教育中的良好习惯的培养。人的行为不但依赖于其动机,而且还取决于他的习惯。平时,透过一个细微的习惯,往往能看出一个人的思想、作风、道德和精神文明的程度。从习惯所具有的... 近几年,在教育界经常提起“养成”教育。这主要是指道德教育中的良好习惯的培养。人的行为不但依赖于其动机,而且还取决于他的习惯。平时,透过一个细微的习惯,往往能看出一个人的思想、作风、道德和精神文明的程度。从习惯所具有的社会意义来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好道德习惯 “养成”教育 道德行为习惯 道德品质 道德认识 文明礼貌用语 品德发展 不良行为习惯 德育 道德信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典型人物报道对社会的教化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温玲进 《新疆新闻界》 1997年第3期10-12,共3页
关键词 典型人物报道 社会行为 典型报道 先进典型 教化作用 受众 道德行为习惯 道德观念 认知结构 新闻传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生品德教育问题浅探 被引量:2
18
作者 卢兰芝 刘梅 《当代教育科学》 1994年第6期49-49,共1页
品德教育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急切关注、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化,这些变化也有意或无意、正确或不正确地反映到学校的思想教育活动中去,造成了... 品德教育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急切关注、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化,这些变化也有意或无意、正确或不正确地反映到学校的思想教育活动中去,造成了社会影响、家庭教育与学校思想教育的某些不一致;再加上小学生年龄小,心理发展不成熟等特点,单靠过去的说理教育、责备批评教育等方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为此,我们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对小学生的品德教育进行了一些尝试性地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德教育 浅探 小学生 培养孩子 孩子们 冲动性 道德行为习惯 儿童 学校思想教育 说理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怎样运用心理学在高等数学课中教书育人 被引量:2
19
作者 邵深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19-20,共2页
怎样运用心理学在高等数学课中教书育人邵深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天职,这是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由于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这就决定了教师在传授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严谨的科... 怎样运用心理学在高等数学课中教书育人邵深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天职,这是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由于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这就决定了教师在传授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严谨的科学作风,使他们既要掌握丰富的科学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数学课 优良品德 事业兴衰 运算技能 品德心理 思想动态 思维能力 道德行为习惯 育人工作 精神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德育思想初探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家骥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2期78-85,共8页
德育在孔子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中占有突出的重要地位.孔子在其一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道德教育经验,形成了一整套道德教育思想,在中国古代道德教育理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我国民族道德的形成与发展影响很大.因此,研究孔子... 德育在孔子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中占有突出的重要地位.孔子在其一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道德教育经验,形成了一整套道德教育思想,在中国古代道德教育理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我国民族道德的形成与发展影响很大.因此,研究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对其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继承,弃其糟粕,取其精华,这对于我们无产阶级道德教育理论的建设,加强学校中道德教育工作是有益的.但是,建国以来,对孔子教学思想研究较多,对其德育思想研究较少.特别是"四人帮"横行时期,孔子德育思想研究成为一个禁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教育思想 道德教育经验 德育思想 道德教育思想 重要地位 道德教育理论 教育实践 道德行为习惯 形成与发展 道德信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