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道德相对主义和厌恶情绪对道德直觉判断的影响
被引量:4
- 1
-
-
作者
耿晓伟
房津如
韩彦芳
李中权
赵蜜
杨烨
-
机构
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南京大学心理学系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
-
出处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17-526,共1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401068)资助
-
文摘
社会直觉模型认为有意识的道德推理过程发生在道德直觉判断之后。那么,道德直觉判断又是怎么形成的,是否受认知推理和情绪的影响?实验1首先验证道德直觉判断的存在;实验2考察了道德相对主义对道德直觉判断的影响;实验3考察了厌恶情绪对道德直觉判断的影响。结果发现:(1)道德绝对主义比道德相对主义条件下,个体更倾向于做出道德直觉判断,说明道德直觉判断受认知推理影响。(2)厌恶情绪比中立情绪启动条件下,个体更倾向于做出道德直觉判断,说明道德直觉判断受情绪影响。因此,道德直觉判断会受认知推理和情绪的影响。
-
关键词
道德直觉判断
道德绝对主义
道德相对主义
厌恶情绪
-
Keywords
moral intuitive judgment
moral absolutism
moral relativism
disgust
-
分类号
B849
[哲学宗教—应用心理学]
C91
[经济管理]
-
-
题名超越道德相对主义:生成性思维中的道德共识
被引量:3
- 2
-
-
作者
王晓丽
-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7-32,159,共6页
-
基金
2014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4XMS12)
2014年度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科研一般课题(2014YK010)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道德相对主义的核心要义是指道德判断没有统一、客观的标准。生产分工引起社会领域分化导致的利益分化、道德权威失落和主体的崛起,这些是道德相对主义产生的主客观基础。在现代性的本质思维笼罩下,道德相对主义仅是道德绝对主义的副产品,后现代性解构思维的确立才使道德相对主义有了存在的合法性。超越相对主义要在建立生成性思维的前提下,通过达成道德共识来实现。
-
关键词
道德相对主义
道德绝对主义
道德共识
-
分类号
B82-06
[哲学宗教—伦理学]
-
-
题名西方道德哲学视野中的道德教育体系重建
- 3
-
-
作者
李璀
-
机构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
出处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53,共3页
-
文摘
文章在西方道德哲学的视野中说明当今社会在对学生道德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两种典型困惑,试图通过对西方道德哲学发展路径的全面解析为道德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新的理论依据。道德教育既要避免对道德进行抽象的、知识性的理解,又要超越道德的相对主义所带来的不确定的价值秩序,最终在交往道德教育中、在"主体间性"的理论视野里激发学生的自觉能动性,找到一种既能认同、践行多种道德内容,又能在文化多元和道德冲突中信守道德信条并勇于承担道德责任的教育方式,因此,从西方道德哲学的视角,分析道德教育既是哲学的重大课题,又是道德教育的一个十分重大的课题。
-
关键词
道德绝对主义
道德相对主义
交往道德教育
-
分类号
G410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公共生活中的妥协:必要与可能
被引量:2
- 4
-
-
作者
李永刚
-
机构
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出处
《探索》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7-51,共5页
-
文摘
在现代公共生活中,妥协正在超越机会主义策略,成为一种主导性的冲突解决模式,甚至是一种精神气质或价值原则。其必要性来自多元价值、有限理性、博弈计算;其可能性则是基于民主的制度保障和市场的伟大共谋。使妥协正当的诸原则包括:底线共识、合乎法律、自由合意。不许、不愿、不敢妥协的心态应该改变。
-
关键词
妥协
公共生活
多元价值
有限理性
道德绝对主义
-
分类号
D089
[政治法律—政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