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人与类人之间的道德前景——从意向性看人工智能的伦理之“锚” |
田海平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8
|
|
2
|
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的高校学术道德失范及其治理策略 |
杜静
冯凯瑞
王东
|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3
|
现实的“道德人”:大学教师身份标识的时代新解 |
闫建璋
刘蕾
郭蕊
|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4
|
青少年道德敏感性钝化的表征及教育应对 |
杨淑萍
苏超举
|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5
|
中国儿童道德情感发展的动态演变及生态系统模型建构——基于三轮大样本实证调查 |
孙彩平
葛丹丹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6
|
从“孔颜之乐”看道德审美的“中国性” |
杨吉华
|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7
|
“宇宙的尽头是直播带货”:主播类型、生存伦理与直播带货的道德经济学 |
吕鹏
江峥滢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8
|
论裁判中法官的道德义务 |
谢小瑶
|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9
|
人工智能的道德主体性及其责任归属 |
王小桃
张璟
张凤华
董圣鸿
|
《心理学探新》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0
|
流动的道德载体:明清商人墓碑文中的价值观探析 |
宋立杰
|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11
|
论数字经济时代的税收道德 |
王宝顺
蔡颖源
|
《税收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12
|
虚极之理、自然之性与生物成性:论李荣《道德经注》的道论思想 |
张克政
盖建民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13
|
不道德行为中道德标准对自我欺骗的影响:来自ERP的证据 |
范伟
杨颖
郭希亚
林卓铭
钟毅平
|
《心理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4
|
研究生学术道德的时代要求、现实审视与纾困之策 |
张茂林
康秀云
李金蓉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5
|
企业理想主义道德标准对员工感知伪善的影响机制研究 |
鲁锦涛
郭帅帅
王春燕
林文芳
郭晏伶
|
《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6
|
以人为媒与他者临场:“闲聊”舆论的道德调节机制和规范机理 |
李凌
|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7
|
汉语道德语言的传承发展和价值维度 |
向玉乔
|
《伦理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8
|
论当代智能体人工道德主体辩护的逻辑与超越 |
贾向桐
冯枫添
|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9
|
共情能力如何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发展:基本内涵和实现路径 |
罗银科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0
|
关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论理论建构的思考 |
韩震
|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