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当代西方道德教育模式对我国医学生道德责任心培育的启示 |
姚红
李英
张丽红
|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2
|
对传统道德教育模式的分析与思考 |
蓝维
田敬文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9 |
7
|
|
3
|
科学界定道德教育模式的重要意义 |
彭忠信
|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
2005 |
0 |
|
4
|
高校道德教育模式发展路径探究 |
李建刚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5
|
构建道德教育模式提高道德教育实效 |
王长良
贾德库
|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
1998 |
1
|
|
6
|
论实践在道德教育中的地位——兼谈高校道德教育模式 |
谢林淙
|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
1999 |
0 |
|
7
|
多层次、多维度的道德教育新模式 |
吕耀怀
周德民
|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1
|
|
8
|
国外学校道德教育的模式与方法论述 |
渠淑坤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4 |
8
|
|
9
|
认知发展理论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小组讨论模式述评 |
岑国桢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9 |
0 |
|
10
|
21世纪全球学校道德教育的走向与跨世纪中国学校道德教育的思考 |
苏振芳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9 |
20
|
|
11
|
朱熹《大学章句》道德教育理论的当代启示 |
鄢建江
|
《伦理学研究》
|
2006 |
3
|
|
12
|
整合:80年代以来道德教育一大走向 |
王炜
|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
2006 |
1
|
|
13
|
道德变迁与道德教育的发展 |
王勤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0 |
29
|
|
14
|
论道德需要与道德教育 |
王枬
|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1998 |
12
|
|
15
|
我国传统思想文化与道德教育 |
邓云洲
|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0 |
|
16
|
抓好“七结合” 加强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
刘向婕
|
《现代农村科技》
|
2017 |
0 |
|
17
|
关于德育模式的理论探讨 |
杜爱森
|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
1996 |
12
|
|
18
|
道德虚构的德育价值及其现实限度 |
赵国栋
|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19
|
国外德育改革的主要动向 |
王冬英
张艳萍
|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1995 |
0 |
|
20
|
当代西方学校德育的理论与实践 |
李庆善
|
《当代教育科学》
|
198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