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以色列之旅”——基于关键教育体验理论的以色列道德教育实践探析
被引量:
3
1
作者
蒋菲
迦德·伊尔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5-110,共6页
以色列高度重视本国公民的德性养成,教育部在全国高中大力推广普及“以色列之旅”这一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其实质是价值观培育与重构。该活动通过创设不同场景,引导学生思考自我及自我与组织的关系,帮助学生构建及重构自我认知和自我认同...
以色列高度重视本国公民的德性养成,教育部在全国高中大力推广普及“以色列之旅”这一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其实质是价值观培育与重构。该活动通过创设不同场景,引导学生思考自我及自我与组织的关系,帮助学生构建及重构自我认知和自我认同,进而实现道德认知发展。“以色列之旅”以关键教育体验理论为理论根基,该理论是当前以色列指导本国道德教育实践的最为主流的教育理论,在建构过程中充分吸收了经验学说、高峰体验理论、明朗化体验和关键事件法等相关理论学说的精髓,并有着自身突出的理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色列之旅
关键
教育
体验理论
道德教育实践
价值观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道德教育实践批判性思考成果
2
作者
段利强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1-71,共1页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德之形成,非一时可就,更非一成不变,如何借鉴世界文明成果,增强新时代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德之形成,非一时可就,更非一成不变,如何借鉴世界文明成果,增强新时代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深入思考的时代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工作者
道德教育实践
批判性思考
公民
道德
建设
基础性意义
做人做事
时代课题
崇德修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其道德教育观、道德教育实践
被引量:
4
3
作者
岑国桢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24-128,共5页
本文概述了当代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要点,分析了以此为基础的道德教育的“认知发展观”,尤其是它所提出学校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具体目标、相应要求,并就在认知发展观指导下展开的学校道德教育实践的进展作了介绍,最后对该理论和实践所...
本文概述了当代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要点,分析了以此为基础的道德教育的“认知发展观”,尤其是它所提出学校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具体目标、相应要求,并就在认知发展观指导下展开的学校道德教育实践的进展作了介绍,最后对该理论和实践所具有的借鉴意义和存在问题作了简扼的评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认知发展理论
道德教育
观
道德教育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认知发展理论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小组讨论模式述评
4
作者
岑国桢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4期17-21,25,共6页
五、六十年代以来,西方对儿童道德的认知发展及其教育的心理学问题进行了较前广泛、深入得多的研究,并于七十年代始致力于把研究所得推及教育实践、指导学校的道德教育。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他们提出了以小组讨论为形式,以两难道德...
五、六十年代以来,西方对儿童道德的认知发展及其教育的心理学问题进行了较前广泛、深入得多的研究,并于七十年代始致力于把研究所得推及教育实践、指导学校的道德教育。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他们提出了以小组讨论为形式,以两难道德故事为材料的道德教育模式,并相应在学校试设道德教育小组讨论课。本文拟对这一模式的理论背景和概况作一初步的介绍和评议,意在为学校道德教育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提供有关信息,以期引起关注和兴趣,并希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实践
讨论模式
道德
认知发展理论
小组讨论
儿童
道德
判断
道德
发展
认知冲突
学校
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道德发展认知研究的几个问题
5
作者
李伯黍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3期129-134,共6页
心理学并不考察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全部问题,而只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揭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及其规律性。一般说来,对儿童和青少年道德发展的心理学研究,主要是从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习惯三个方面进行的。从国内外现...
心理学并不考察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全部问题,而只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揭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及其规律性。一般说来,对儿童和青少年道德发展的心理学研究,主要是从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习惯三个方面进行的。从国内外现有的文献资料看,有关道德发展的认知研究,比起其他两个方面的研究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发展阶段理论
儿童
认知研究
心理学研究
社会认知
青少年
道德
判断
认知过程
道德
情感
道德教育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以色列之旅”——基于关键教育体验理论的以色列道德教育实践探析
被引量:
3
1
作者
蒋菲
迦德·伊尔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
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
出处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5-110,共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6ZD102)
文摘
以色列高度重视本国公民的德性养成,教育部在全国高中大力推广普及“以色列之旅”这一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其实质是价值观培育与重构。该活动通过创设不同场景,引导学生思考自我及自我与组织的关系,帮助学生构建及重构自我认知和自我认同,进而实现道德认知发展。“以色列之旅”以关键教育体验理论为理论根基,该理论是当前以色列指导本国道德教育实践的最为主流的教育理论,在建构过程中充分吸收了经验学说、高峰体验理论、明朗化体验和关键事件法等相关理论学说的精髓,并有着自身突出的理论贡献。
关键词
以色列之旅
关键
教育
体验理论
道德教育实践
价值观
教育
Keywords
the Israeli Journey
Key Educational Experiences Theory
Moral Education Practice
Values Education
分类号
G4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道德教育实践批判性思考成果
2
作者
段利强
机构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出处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1-71,共1页
基金
2018年浙江省教育厅课题“增负背景下大学生学业困难学生精准帮扶机制研究”(Y201840416)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德之形成,非一时可就,更非一成不变,如何借鉴世界文明成果,增强新时代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深入思考的时代课题。
关键词
教育
工作者
道德教育实践
批判性思考
公民
道德
建设
基础性意义
做人做事
时代课题
崇德修身
分类号
G4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其道德教育观、道德教育实践
被引量:
4
3
作者
岑国桢
机构
上海师大教育学院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24-128,共5页
文摘
本文概述了当代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要点,分析了以此为基础的道德教育的“认知发展观”,尤其是它所提出学校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具体目标、相应要求,并就在认知发展观指导下展开的学校道德教育实践的进展作了介绍,最后对该理论和实践所具有的借鉴意义和存在问题作了简扼的评议。
关键词
道德
认知发展理论
道德教育
观
道德教育实践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认知发展理论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小组讨论模式述评
4
作者
岑国桢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4期17-21,25,共6页
文摘
五、六十年代以来,西方对儿童道德的认知发展及其教育的心理学问题进行了较前广泛、深入得多的研究,并于七十年代始致力于把研究所得推及教育实践、指导学校的道德教育。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他们提出了以小组讨论为形式,以两难道德故事为材料的道德教育模式,并相应在学校试设道德教育小组讨论课。本文拟对这一模式的理论背景和概况作一初步的介绍和评议,意在为学校道德教育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提供有关信息,以期引起关注和兴趣,并希有所裨益。
关键词
道德教育实践
讨论模式
道德
认知发展理论
小组讨论
儿童
道德
判断
道德
发展
认知冲突
学校
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
模式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道德发展认知研究的几个问题
5
作者
李伯黍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3期129-134,共6页
文摘
心理学并不考察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全部问题,而只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揭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及其规律性。一般说来,对儿童和青少年道德发展的心理学研究,主要是从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习惯三个方面进行的。从国内外现有的文献资料看,有关道德发展的认知研究,比起其他两个方面的研究来,
关键词
道德
发展阶段理论
儿童
认知研究
心理学研究
社会认知
青少年
道德
判断
认知过程
道德
情感
道德教育实践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以色列之旅”——基于关键教育体验理论的以色列道德教育实践探析
蒋菲
迦德·伊尔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道德教育实践批判性思考成果
段利强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其道德教育观、道德教育实践
岑国桢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认知发展理论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小组讨论模式述评
岑国桢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道德发展认知研究的几个问题
李伯黍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