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康德的道德思维方式解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詹世友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2-57,共6页
康德道德哲学有着一种独特的道德思维方式,系统完整,首尾一贯,围绕着人格尊严、人的自由、道德法则、德性等伦理学的核心主题,体现了思入本体的思想方向、证实自由的思维体察、确认法则的思维推演、贞立德性的思维证成等思维方式,构建... 康德道德哲学有着一种独特的道德思维方式,系统完整,首尾一贯,围绕着人格尊严、人的自由、道德法则、德性等伦理学的核心主题,体现了思入本体的思想方向、证实自由的思维体察、确认法则的思维推演、贞立德性的思维证成等思维方式,构建了一套独立于任何经验、偏好、本能刺激的真纯的道德原则,能有效地指导我们的道德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道德哲学 道德思维方式 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际关系对青少年道德思维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封周奇 白学军 陈叶梓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14年第6期800-805,共6页
为考察人际关系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道德思维方式的影响,以机车道德两难困境为材料,采用2(计划路线受害者:亲人、陌生人)×2(非计划路线受害者:亲人、陌生人)×4(年级: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被试间实验设计。结果发现,计划路... 为考察人际关系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道德思维方式的影响,以机车道德两难困境为材料,采用2(计划路线受害者:亲人、陌生人)×2(非计划路线受害者:亲人、陌生人)×4(年级: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被试间实验设计。结果发现,计划路线受害者和非计划路线受害者人际关系的交互作用显著,计划路线受害者为陌生人时,被试在非计划路线受害者为亲人时采用规则导向的思维方式,陌生人时则采用结果导向的思维方式;当非计划路线受害者为亲人时,被试在计划路线受害者为亲人时采用结果导向的思维方式,陌生人时采用规则导向的思维方式。年级与计划路线受害者的交互作用显著。研究支持了道德社会关系规则理论,个体的道德思维方式受到道德情境中人际关系的影响。人际关系对青少年道德思维方式的影响随着年级升高而增强,转折点在初二与高二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关系 青少年.道德思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道德文化精神的多维综合铸造 被引量:2
3
作者 詹世友 王涵林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共8页
当今中国社会道德文化精神必须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铸造。这主要是因为当今社会经济的市场化改革使得我们的道德精神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对人们的道德要求。保障并实现人们的基本平等权利是道德建设的前提,基于职业责任的伦理制度建设是道... 当今中国社会道德文化精神必须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铸造。这主要是因为当今社会经济的市场化改革使得我们的道德精神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对人们的道德要求。保障并实现人们的基本平等权利是道德建设的前提,基于职业责任的伦理制度建设是道德建设的具体载体,培养理性的道德思维方式则是塑造我们的道德美德的基本维度,而培育公共伦理精神则是当今社会促使人们道德升华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文化精神 权利 职责 道德思维方式 公共伦理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人民服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
4
作者 贺桂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3期96-98,共3页
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是共产党人和一切先进分子的人生观,也是我们党所提倡的一种高尚道德。以前我们在道德建设中虽然也大力提倡共产主义道德,将为人民服务放在突出地位,但大多是将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作为一种世界观、... 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是共产党人和一切先进分子的人生观,也是我们党所提倡的一种高尚道德。以前我们在道德建设中虽然也大力提倡共产主义道德,将为人民服务放在突出地位,但大多是将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作为一种世界观、人生观的要求来讲的。党的十四届六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人民服务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经济条件下 道德思维方式 “五爱”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人民的利益 “三德” 市场经济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西品德心理传统的对比看中国传统德育的超越
5
作者 张华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53-58,共6页
浩瀚的中国德育传统以文化基因的形式影响乃至复制着当今的德育文化。对这种传统进行自觉继承和超越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将中西品德心理传统进行比较研究或许是超越中国传统德育的最重要的机制和突破口。一、中西品德心理传统的若干... 浩瀚的中国德育传统以文化基因的形式影响乃至复制着当今的德育文化。对这种传统进行自觉继承和超越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将中西品德心理传统进行比较研究或许是超越中国传统德育的最重要的机制和突破口。一、中西品德心理传统的若干比较品德心理传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文化区域在其长期的道德实践历史之中所形成的调节人们道德行为的特殊心理倾向。它依然以社会心理或社会意识形式的方式作用着当今人们的道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德育 心理传统 传统道德思维方式 道德行为 道德价值观 道德问题 品德心理 道德创造能力 中国传统 道德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仁 被引量:2
6
作者 孙堂港 《江淮论坛》 CSSCI 1998年第1期86-90,共5页
关键词 孔子思想 “爱人” 时代意蕴 道德建设 《论语》 历史演变 道德思维方式 全德之名 理想性与现实性 时代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