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人工智能的道德主体性及其责任归属
- 1
-
-
作者
王小桃
张璟
张凤华
董圣鸿
-
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
-
出处
《心理学探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0-308,共9页
-
基金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基地项目(Jd19063),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1JY09),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1ZD021)。
-
文摘
随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尤其是生成式AI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道德决策与人机互动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引发了心理学领域对AI是否具备道德主体性(moral agency)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梳理了AI作为道德主体时的道德表现,涵盖如算法偏见之类的隐性道德行为,以及在道德困境中所展现的显性道德行为。其次,文章系统回顾了当前关于人类对AI进行道德归责的研究进展,主要聚集于三个方面:AI是否应该被视为可归责主体;人们对AI与人类行为者进行道德归责时存在非对称性;以及影响人们对AI进行道德归责的心理与社会因素。最后,文章提出未来可从三个方向展开更为深入的探讨:一是深入解析生成式AI在道德判断中的决策机制;二是系统探索人类对AI道德反应偏差的认知根源;三是探讨AI引发的责任缺口现象背后的心理与社会机制。综上,对AI的道德行为研究拓展了心理学对道德认知和归责机制的研究视野,也对未来AI系统的公平性和伦理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道德主体
道德归责
心智感知
道德心理学
-
Keyword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oral agency
moral responsibility attribution
mind perception
moral psychology
-
分类号
B848
[哲学宗教—心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