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道德实用主义的陷阱——对张宝明的质疑与反质疑
被引量:7
- 1
-
-
作者
张光芒
-
机构
南京大学中文系
-
出处
《河北学刊》
2003年第3期111-116,共6页
-
文摘
文学上的道德探讨在今天之所以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固然源于对道德中心主义传统的反感 ,但更在于有些学者对道德主义、道德传统存有先在的偏见 ,无意于去追究道德本身的文化结构与理性价值。而其主要表现方式 ,就是道德实用主义的思想叙述。我们不能无视审美上的道德实用主义叙事的危害 ,因为它缺失了新道德形上建构的维度 ,在根本上阻碍了人文理性与审美精神的现代化转型。另一方面 ,对于一个研究者来说 ,道德实用主义思维方式丧失了对中国启蒙史的诊断能力 ,它与实用主义过分膨胀的历史和现实本身具有“同谋”的意味 ,甚至会使它打着人文精神的旗号自觉不自觉地走向自己的反面。
-
关键词
道德实用主义
道德形而上主义
启蒙
-
Keywords
moral pragmatism
moral metaphysics
enlightenment
-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文论下载(038-049)--道德实用主义的陷阱
- 2
-
-
作者
张光芒
-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59-159,共1页
-
文摘
文学上的道德探讨在今天之所以显得有些不合时宜,既源于对道德中心主义传统的反感,更在于有些学者对道德主义、道德传统存有先在的偏见,无意于去追究道德本身的文化结构与理性价值。而其主要表现方式就是道德实用主义的思想叙述。
-
关键词
道德实用主义
人文理性
审美精神
中国文学
-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与其南辕北辙,何若从身边做起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姚新勇
-
机构
暨南大学中文系
-
出处
《河北学刊》
2003年第5期178-181,共4页
-
文摘
王晓华认为,张光芒与张宝明在论战中对中国新文化与新文学进行系统反思时,触及了我们在建构中国文化时无法绕过的基本问题,即当下人文世界是否需要通过与超越性的不断对话而获得意义;由于对超越性的拒斥与中国当下文化及文学的欠缺有因果关系,因而包括张光芒在内的人文知识分子由"道德形而上主义"这一命名所显现的建构方向是完全合理的.姚新勇则认为张光芒的理论阐释从立论之始就走上了逻辑混乱的不归之路,包括对"启蒙"概念的含混移位、对不同范畴理论资源的严重混用等,甚至可以说,张光芒所"抽象"称赞的"反启蒙文学"不仅不纯粹,而且恰恰是"暴力实用主义".罗宗宇指出,张宝明的质疑文章激情有余但理性不足,而陈晓明从后现代立场出发的质疑则放弃了人文关怀,只有张光芒从现代人文立场出发的既不乏历史理性又不乏人文关怀的批评,为文学的自我救赎提供了可能.刘士林则从如何拯救学术本身的角度入手,指出论争各方都存在着缺乏规则和语境的"乱说"问题,他们必须首先能够证明这种不同观念、经验之间的混战在逻辑上的合法性,然后才能保证以下的言说与结论本身的可靠性.
-
关键词
张光芒
《道德形而上主义与百年中国新文学》
道德实用主义
启蒙文学
心理因素
道德专制主义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