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道德契约论不同向度的比较研究——以高蒂耶和斯坎伦的行为理论为例
1
作者 刘光明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7-42,共6页
自斯坎伦的道德契约论提出以来,契约论作为一种道德分析工具已经引起学者们的重视。斯坎伦的契约主义与经典契约论有众多区别,他不再坚持个体基于具体对象的某种"一致同意",而是将理由作为订约基础,究其根本原因是斯坎伦对欲... 自斯坎伦的道德契约论提出以来,契约论作为一种道德分析工具已经引起学者们的重视。斯坎伦的契约主义与经典契约论有众多区别,他不再坚持个体基于具体对象的某种"一致同意",而是将理由作为订约基础,究其根本原因是斯坎伦对欲望和理由何者优先的问题有着不同理解。文章选择当代道德契约论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高蒂耶和斯坎伦,二者分别代表了当代道德契约论的两种不同方向,在Stephen Darwall看来,契约主义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自利契约论和非自利契约论两个类别[1],高蒂耶的契约论属于自利契约论类别,斯坎伦的则属于非自利的契约论。通过分析二者的行为理论,进而从更为基本地层面阐述当代道德契约论两种不同向度的区别。高蒂耶继承古典霍布斯契约论的传统,将契约主义原则建立在偏好满足和利益提升之上,斯坎伦则更多地继承康德传统,将契约主义建立在理由的"合理拒绝"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契约论 高蒂耶 斯坎伦 偏好和理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契约:道德关系重建的重要取径 被引量:2
2
作者 石若坤 胡宜安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8-195,共8页
道德契约,就是交往中基于彼此之间道德期望而产生的内隐协议,道德契约包括约束性契约、互报性契约和补偿性契约。道德契约的提出既是道德理论发展的逻辑必然,也是现实道德生活的客观需要。建构道德契约必须突破传统道德思维,树立道德契... 道德契约,就是交往中基于彼此之间道德期望而产生的内隐协议,道德契约包括约束性契约、互报性契约和补偿性契约。道德契约的提出既是道德理论发展的逻辑必然,也是现实道德生活的客观需要。建构道德契约必须突破传统道德思维,树立道德契约意识,完善公平机制,加强公民道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道德关系 道德契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生态型责任政府的道德契约之维 被引量:6
3
作者 徐凌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1-215,共5页
生态政治与生态文明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生态型责任政府强调通过契约路径,在"理性生态人"的行政价值理念指导下,从道德契约、政治契约和行政契约这三个契约层面进行"观念—制度—机制"一体化设计,从而保证对政... 生态政治与生态文明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生态型责任政府强调通过契约路径,在"理性生态人"的行政价值理念指导下,从道德契约、政治契约和行政契约这三个契约层面进行"观念—制度—机制"一体化设计,从而保证对政府生态责任从主观责任向客观责任的锁定与追究。生态型责任政府的道德契约是生态型责任政府的高位契约层定位,它以政府生态道义责任的追究与落实为目标,主要从道德契约之魂的有效建构,政治伦理基础与背景制度安排设计,责任主体体系化,责任受体权威化,道德契约内容具体化,责任追究机制与流程可行化这六个维度展开体系化建构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型责任政府 政府生态责任 道义责任 道德契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道德契约的企业社会绩效、责任实施与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吕力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702-1709,共8页
企业与社会的道德契约核心内容是:通过企业的尽责行为,提升社会整体绩效。企业的原初社会责任是指企业通过合理配置社会资源,以最低的成本、合理的利润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企业的相关社会责任是指企业提升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和保护环境... 企业与社会的道德契约核心内容是:通过企业的尽责行为,提升社会整体绩效。企业的原初社会责任是指企业通过合理配置社会资源,以最低的成本、合理的利润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企业的相关社会责任是指企业提升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和保护环境;企业的公民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完全利他的社会责任,以上3项构成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基于企业与社会的道德契约,企业社会责任实施的目的是增进社会总绩效,而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也应以企业对社会的总绩效为导向。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选择合适的责任战略以达到社会总绩效的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道德契约 企业社会绩效 企业社会责任实施 企业社会责任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与人类合作的道德契约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小龙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3期94-97,共4页
认为在人类可持续发展过程中 ,必须强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道德契约的约束力。可道德契约能否促进两类国家在提供全球性公共产品方面进行有效合作 ,关键在于将他们间的合作从有穷次博弈转为无穷次博弈 ,即把两类国家间的关系从对抗... 认为在人类可持续发展过程中 ,必须强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道德契约的约束力。可道德契约能否促进两类国家在提供全球性公共产品方面进行有效合作 ,关键在于将他们间的合作从有穷次博弈转为无穷次博弈 ,即把两类国家间的关系从对抗转为长期合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人类经济理性 理性选择 道德契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契约视域下乡村医务人员道德关系及道德行为的改进对策初探
6
作者 彭迎春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7年第8期953-956,共4页
基于传统熟人社会的道德关系模式在当前契约化社会发展中已然式微的现实困境,亟需通过对乡村两级道德领域的实地观察和比较研究,从道德契约的视域探讨重构乡村医务人员新型道德关系及道德行为的适宜之策。基于此,村医所处的村落熟人社... 基于传统熟人社会的道德关系模式在当前契约化社会发展中已然式微的现实困境,亟需通过对乡村两级道德领域的实地观察和比较研究,从道德契约的视域探讨重构乡村医务人员新型道德关系及道德行为的适宜之策。基于此,村医所处的村落熟人社会和乡镇医务人员所处的非熟人社会因其多维道德内涵的不同呈现,各自均需不同程度地适应契约化服务模式的转变要求,在道德契约的理论引导和实践应用下,重构新型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以促成崇德向善、医患互信之情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医务人员 道德契约 道德关系 道德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契约方法论的效用与局限 被引量:6
7
作者 唐丰鹤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3年第6期76-81,共6页
本文立足于方法论的基本立场 ,将契约视为是政治哲学史中有关国家形成原理等根本政治学说的一种重要的解释方法 ,探究它作为一种政治解释方法的强大解释力的根源和它在解释过程中可能具有的局限性。本文首先从宏观的角度追问 ,契约方法... 本文立足于方法论的基本立场 ,将契约视为是政治哲学史中有关国家形成原理等根本政治学说的一种重要的解释方法 ,探究它作为一种政治解释方法的强大解释力的根源和它在解释过程中可能具有的局限性。本文首先从宏观的角度追问 ,契约方法论为什么能够成为政治哲学史中有关国家形成原理等根本政治学说的一种重要解释方法 ,并试图以经济契约的方法论意义和社会契约的方法论意义加以解答。其次 ,本文通过对契约方法在古典社会契约论和罗尔斯的道德契约论中的具体应用的微观分析 ,来阐明契约方法作为一种政治解释方法的效用和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约方法论 政治哲学史 国家形成原理 经济契约 社会契约 古典社会契约论 道德契约论 罗尔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知识产权的道德基础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勤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17,共15页
知识产权的道德或正当性一直是知识产权学术界和社会实践中争论最多和分歧最大的问题,也是构建知识产权理论和处理实务工作必须面对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问题。在前期对知识产权客体的哲学基础①和知识产权之财产权的经济学基础②深入研... 知识产权的道德或正当性一直是知识产权学术界和社会实践中争论最多和分歧最大的问题,也是构建知识产权理论和处理实务工作必须面对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问题。在前期对知识产权客体的哲学基础①和知识产权之财产权的经济学基础②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比较深入地分析了知识产权的道德基础问题,指出:对于知识产权问题,可适用天理道德和契约道德两类道德规范,其中天理道德主要体现为"谁创造谁所有";契约道德包括"先占先得"和诚信。知识产权之精神权完全符合这两类道德,但知识产权之财产权却难以完全符合这两类道德。更重要的是,知识产权之财产权的对象(财产)是关于知识或特定有用信息的特许用益权,是各国立法主体根据本国整体利益最大化原则创设的,仅由立法主体代表本国人民整体利益的根本属性决定,与人类普遍遵从的道德无关。从本性和逻辑上看,知识或有用信息是公共产品,不存在盗窃问题;关于知识或有用信息的法定特许用益权只能被侵犯,不能被盗窃。因而知识产权只存在侵权与否或违法与否的问题。所谓"盗窃他人智力成果"的说法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 道德 天理道德 契约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私人关系对销售人员灰色营销行为决策的影响作用:时机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彭茜 庄贵军 周茵 《预测》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3,共6页
本文以营销道德和一体化社会契约理论为基础,检验私人关系对销售人员灰色营销行为决策的影响,特别是时机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私人关系负向影响契约性道德判断,对文化性道德判断和灰色营销行为倾向无影响;文化性和契约性道德判断负向... 本文以营销道德和一体化社会契约理论为基础,检验私人关系对销售人员灰色营销行为决策的影响,特别是时机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私人关系负向影响契约性道德判断,对文化性道德判断和灰色营销行为倾向无影响;文化性和契约性道德判断负向影响灰色营销行为倾向;时机会调节私人关系同文化性和契约性道德判断、文化性和契约性道德判断同灰色营销行为倾向之间的关系,但对私人关系和灰色营销行为倾向间的关系无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人关系 时机 文化性道德判断 契约道德判断 灰色营销 营销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言教与身教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海明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8年第3期33-36,共4页
言教是提高受教育者个人道德认识和道德智慧的方法,因而可以使受教育者知道为什么应该做一个有美德的人,却不足以使受教育者实际成为一个有美德的人;身教是引导受教育者将道德认识付诸实行的方法,因而可以使受教育者将成为一个有美德的... 言教是提高受教育者个人道德认识和道德智慧的方法,因而可以使受教育者知道为什么应该做一个有美德的人,却不足以使受教育者实际成为一个有美德的人;身教是引导受教育者将道德认识付诸实行的方法,因而可以使受教育者将成为一个有美德的人的道德认识付诸行动,从而实际成为一个有美德的人。这样一来,只有就道德的实行来说,言教不如身教,身教贵于言教;而就提高道德认识和道德智慧来说,身教则不如言教,言教贵于身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良道德 道德契约 道德智慧 道德意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心与名誉的哲学范畴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海明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22-33,共12页
良心和名誉都是使人遵守道德的极其巨大的力量。名誉是人的外在名声,因而是使人遵守道德的外在力量;良心是人的内心信念,因而是使人遵守道德的内在力量。但是,良心使人遵守道德的力量是纯粹的、无负作用的,它只会使人遵守道德而不会使... 良心和名誉都是使人遵守道德的极其巨大的力量。名誉是人的外在名声,因而是使人遵守道德的外在力量;良心是人的内心信念,因而是使人遵守道德的内在力量。但是,良心使人遵守道德的力量是纯粹的、无负作用的,它只会使人遵守道德而不会使人背离道德。反之,名誉使人遵守道德的力量是不纯粹的、有负作用的,它使人遵守道德往往以使人陷于恶德——假仁假义和自我异化为代价。名誉的负作用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因而只有依靠良心来消解:如果一个人遭受了不该得的谴责,如果他因为追求自由、创新、自我实现而遭受轻蔑,他的良心便应该自豪,从而化解这种错误评价的压力;如果他得到了不该得的荣誉,如果他因为屈己从众、追赶时髦而赢得赞誉,他的良心便应该惭愧,从而改弦易辄追求自由、创新和自我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象道德评价 具体道德评价 道德需要 道德契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趋同性的倾向——高蒂耶和斯坎伦的制度伦理观研究
12
作者 刘光明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6-62,共7页
道德契约论强调个体在道德原则方面的共识。作为一种道德理论,道德契约论不只是对道德原则的证成,它也为制度的合法性提供了辩护基础。契约论与制度分析有着天然的联系,这也体现在当代道德契约论中。当代契约论的道德转向肇始于罗尔斯哲... 道德契约论强调个体在道德原则方面的共识。作为一种道德理论,道德契约论不只是对道德原则的证成,它也为制度的合法性提供了辩护基础。契约论与制度分析有着天然的联系,这也体现在当代道德契约论中。当代契约论的道德转向肇始于罗尔斯哲学,当代两位重要的道德契约论者:大卫·高蒂耶和托马斯·斯坎伦在建立契约理论时,都受到了罗尔斯哲学的深刻影响。虽然高蒂耶和斯坎伦的理论被冠以同样的"道德契约论"的名称,但是它们有着极为不同的哲学源头,这最终表现在制度伦理观方面的区别。在基于各自契约论对两种制度伦理观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将会论证二者所表现出的趋同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契约论 高蒂耶 斯坎伦 制度伦理观 趋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誉本性论
13
作者 孙英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2期32-37,共6页
人无不具有极为深重的名誉心,因为人是社会动物,每个人的一切利益都是社会和他人给予的名誉攸关每个人最为根本的利害。这样一来,名誉便具有使每个人遵守道德的巨大作用当一个人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便会从社会和他人那里得到荣誉及其所... 人无不具有极为深重的名誉心,因为人是社会动物,每个人的一切利益都是社会和他人给予的名誉攸关每个人最为根本的利害。这样一来,名誉便具有使每个人遵守道德的巨大作用当一个人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便会从社会和他人那里得到荣誉及其所带来的巨大利益,他的极为深重的名誉心便会得到满足而体验到巨大的快乐,从而极有成效地推动他遵守道德;反之,如果他的行为违背道德,那么,他便会从社会和他人那里得到坏名誉、遭受耻辱和舆论谴责及其所造成的巨大利益损失,他的极为深重的名誉心便得不到满足而体验到巨大的痛苦,从而极有成效地阻止他违背道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契约 名誉目的 名誉原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