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德外语效应的三种机制及与外语水平的关系
1
作者 黎功润 邵丽娜 陶云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36-545,共10页
道德外语效应(Moral Foreign Language effect)是指人们的道德判断在外语条件下发生改变的现象,自该效应提出以来,其背后的机制一直都是研究的热点。道德外语效应的解释机制主要有审慎加工增强、情绪反应减少和道德规范联结的减弱等。... 道德外语效应(Moral Foreign Language effect)是指人们的道德判断在外语条件下发生改变的现象,自该效应提出以来,其背后的机制一直都是研究的热点。道德外语效应的解释机制主要有审慎加工增强、情绪反应减少和道德规范联结的减弱等。本文对三种影响机制进行了探讨,发现情绪、道德规范和外语水平对道德判断可能会产生影响。同时,本文指出未来可以从自我控制、认知启动效应、消极情绪启动效应及道德规范与外语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外语效应 双加工理论 道德规范 外语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决策中是否存在方言效应?
2
作者 刘思远 朱麟 +3 位作者 王瑞冰 徐楚言 王芸萍 刘聪慧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8,共8页
同一个道德两难情境,使用不同语言(母语、外语)呈现时,会影响个体的道德选择倾向,外语条件中个体会做出更多的功利主义选择,即道德外语效应。使用不同方言呈现道德两难困境是否会影响个体的道德选择倾向?实验1和实验2都采用单因素被试... 同一个道德两难情境,使用不同语言(母语、外语)呈现时,会影响个体的道德选择倾向,外语条件中个体会做出更多的功利主义选择,即道德外语效应。使用不同方言呈现道德两难困境是否会影响个体的道德选择倾向?实验1和实验2都采用单因素被试内设计,在无音频(实验1)、普通话、本地方言和非本地方言条件下呈现道德两难困境。两个实验的被试分别为中国的大学生和非大学生成年群体,并分别在实验室和线上情境下完成对道德两难困境的决策,发现本地方言相比于非本地方言(实验1)和普通话(实验2)引发更少的功利主义道德选择。本研究首次发现类似道德外语效应的道德方言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决策 道德方言效应 道德外语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判断的外语效应:心理距离的中介与外语熟练度的调节作用
3
作者 吴鹏 冯婵婵 张琪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0-137,共8页
结合建构水平理论,基于多项式加工树构建算法,通过3个实验验证道德外语效应,并尝试探究道德外语效应的可能机制及其边界。实验1的结果表明中文为母语、英文为外语的个体的道德判断受语言的影响。与母语条件相比,外语条件下个体的道义论... 结合建构水平理论,基于多项式加工树构建算法,通过3个实验验证道德外语效应,并尝试探究道德外语效应的可能机制及其边界。实验1的结果表明中文为母语、英文为外语的个体的道德判断受语言的影响。与母语条件相比,外语条件下个体的道义论道德判断更少。实验2的结果进一步表明心理距离可以完全中介语言对道德判断的影响。实验3发现外语熟练度可以调节语言对心理距离的影响。研究结果再次验证了道德外语效应,并表明心理距离的中介作用和外语熟练度的调节作用,拓展了道德外语效应发生机制的可能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外语效应 心理距离 外语熟练度 CNI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判断的外语效应与框架效应 被引量:3
4
作者 林蓝菲 高华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0年第11期671-678,共8页
选取中国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中、英两种语言呈现道德困境材料,考察母语和非母语以及道德材料的正负框架表征方式对个体道德判断的影响。实验设计为2(道德材料语言:中文/英文)×2(框架类型:正性/负性)×2(道德困境类型:个人/非个... 选取中国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中、英两种语言呈现道德困境材料,考察母语和非母语以及道德材料的正负框架表征方式对个体道德判断的影响。实验设计为2(道德材料语言:中文/英文)×2(框架类型:正性/负性)×2(道德困境类型:个人/非个人)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结果显示:在中文语境中,相比于负性框架下,当以正性框架描述非个人困境时,被试更加可能做出功利主义判断;然而以英语的形式呈现非个人困境时,被试在两种框架下做出功利主义判断的可能性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使用外语思考能够消除道德判断中的框架效应,避免道德事件背景信息的组织方式对道德判断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外语效应 道德判断 框架效应 道德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