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社会道德场初探
被引量:
4
1
作者
丁元
赵光敏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4期44-46,共3页
关键词
道德场
社会
场
马克思主义
编码准则
行为主体
社会作用
社会事物
社会现象
精神文明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道德场形态:境界的反思与批判
2
作者
陈晓静
杨竞业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5-80,共6页
道德场是立体化形态的客观存在。道德场为经济文化社会提供精神基础,也为境界反思与批判设计理想模态;道德场是生命场的庄严阐释,表现为“人往高处”与“人情心性”的境界追求,前者是人类道德境界的提升规律,后者是中国人道德境界的演...
道德场是立体化形态的客观存在。道德场为经济文化社会提供精神基础,也为境界反思与批判设计理想模态;道德场是生命场的庄严阐释,表现为“人往高处”与“人情心性”的境界追求,前者是人类道德境界的提升规律,后者是中国人道德境界的演进逻辑;道德场形态存在“五立”圆锥体形态。反思与批判道德场形态,能使人们认识并营造属人的道德境界,走向善德与完满。对道德场境界的批判,要以本真意义为第一原则、以历史根基为重要条件、以正心诚意为价值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场
形态
境界
反思
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道德观念建构的四场域及其功能探析
3
作者
李志江
娄艳丽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43,共4页
人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形成是接收多种道德观资源并在自身中调适的过程。通常每个人都会接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道德教育,并且在自身中对这些道德观念进行比较、反思,这就形成了道德观建构的四个不同场域。不同的道德教育场域在一...
人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形成是接收多种道德观资源并在自身中调适的过程。通常每个人都会接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道德教育,并且在自身中对这些道德观念进行比较、反思,这就形成了道德观建构的四个不同场域。不同的道德教育场域在一个人成长的不同时期所发挥的功能也不同。只有深刻把握人在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特点,把握不同场域的教育在道德观建构过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按照德性发育发展的规律"顺势而为",道德教育才能成为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正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教育
道德场
域
道德
感
道德
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道德表达”的意蕴、价值及路径选择
被引量:
3
4
作者
王素云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8期58-64,共7页
道德表达是将人有关道德的一切包括认知、情感、体验及意志、信念、价值等化作可感可知的表现,使道德外显化、可视化与可理解化的过程。道德表达遵循人道德发展的逻辑结构,以外显个体体认建构的规则意识为基础,以可视化体验形成的共情...
道德表达是将人有关道德的一切包括认知、情感、体验及意志、信念、价值等化作可感可知的表现,使道德外显化、可视化与可理解化的过程。道德表达遵循人道德发展的逻辑结构,以外显个体体认建构的规则意识为基础,以可视化体验形成的共情能力为核心,以个体生命实践中内蕴意志信念的可理解化为其最终的价值指向。借助道德表达,人延伸自身道德对他人的意义,表征了道德“善”的取向,体现了人“自觉为人”的特性,彰显了人独有的超越性。基于道德表达的多重维度,为了让个体在生活情境中主动表达自身道德,应以制度与价值的双向建构,保障人在道德场域中的表达权利;以问题情境为关联,注重道德教育中人的自由表达;以体验活动丰盈内容,建构具有情感意义的深层表达;以具身实践关注人的身体本意,形成主体富有多元价值的个性化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表达
制度与价值
道德场
域
问题情境
体验活动
具身实践
情感意义
身体
道德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社会道德场初探
被引量:
4
1
作者
丁元
赵光敏
机构
广东工业大学社科部
西江大学社科部
出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4期44-46,共3页
关键词
道德场
社会
场
马克思主义
编码准则
行为主体
社会作用
社会事物
社会现象
精神文明
研究方法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道德场形态:境界的反思与批判
2
作者
陈晓静
杨竞业
机构
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5-80,共6页
文摘
道德场是立体化形态的客观存在。道德场为经济文化社会提供精神基础,也为境界反思与批判设计理想模态;道德场是生命场的庄严阐释,表现为“人往高处”与“人情心性”的境界追求,前者是人类道德境界的提升规律,后者是中国人道德境界的演进逻辑;道德场形态存在“五立”圆锥体形态。反思与批判道德场形态,能使人们认识并营造属人的道德境界,走向善德与完满。对道德场境界的批判,要以本真意义为第一原则、以历史根基为重要条件、以正心诚意为价值标准。
关键词
道德场
形态
境界
反思
批判
分类号
B82-02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道德观念建构的四场域及其功能探析
3
作者
李志江
娄艳丽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出处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43,共4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项目编号:12BKS009
+1 种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项目<施韦卡特对资本主义"无可替代论"的批判及其现实启示>
项目编号:13YGC710045
文摘
人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形成是接收多种道德观资源并在自身中调适的过程。通常每个人都会接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道德教育,并且在自身中对这些道德观念进行比较、反思,这就形成了道德观建构的四个不同场域。不同的道德教育场域在一个人成长的不同时期所发挥的功能也不同。只有深刻把握人在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特点,把握不同场域的教育在道德观建构过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按照德性发育发展的规律"顺势而为",道德教育才能成为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正能量"。
关键词
道德
教育
道德场
域
道德
感
道德
观念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道德表达”的意蕴、价值及路径选择
被引量:
3
4
作者
王素云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8期58-64,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公民道德建设的学校实施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BZX124)的研究成果。
文摘
道德表达是将人有关道德的一切包括认知、情感、体验及意志、信念、价值等化作可感可知的表现,使道德外显化、可视化与可理解化的过程。道德表达遵循人道德发展的逻辑结构,以外显个体体认建构的规则意识为基础,以可视化体验形成的共情能力为核心,以个体生命实践中内蕴意志信念的可理解化为其最终的价值指向。借助道德表达,人延伸自身道德对他人的意义,表征了道德“善”的取向,体现了人“自觉为人”的特性,彰显了人独有的超越性。基于道德表达的多重维度,为了让个体在生活情境中主动表达自身道德,应以制度与价值的双向建构,保障人在道德场域中的表达权利;以问题情境为关联,注重道德教育中人的自由表达;以体验活动丰盈内容,建构具有情感意义的深层表达;以具身实践关注人的身体本意,形成主体富有多元价值的个性化表达。
关键词
道德
表达
制度与价值
道德场
域
问题情境
体验活动
具身实践
情感意义
身体
道德
教育
Keywords
moral expression
system and value
moral field
problem situation
experience activities
embodied practice
emotional meaning
body
moral education
分类号
G410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社会道德场初探
丁元
赵光敏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道德场形态:境界的反思与批判
陈晓静
杨竞业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道德观念建构的四场域及其功能探析
李志江
娄艳丽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道德表达”的意蕴、价值及路径选择
王素云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