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意识目标对道德取向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苏倩倩 王雅然 郑全全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11年第2期123-129,共7页
已有研究表明目标可以在无意识的条件下被激活并自动地引导行为以达成目标,但该过程是否通过调节心理准备状态实现尚不清楚。本研究考察了无意识目标对个体道德取向的影响。实验1通过语义启动方式激活被试的成就目标,结果发现,与未激活... 已有研究表明目标可以在无意识的条件下被激活并自动地引导行为以达成目标,但该过程是否通过调节心理准备状态实现尚不清楚。本研究考察了无意识目标对个体道德取向的影响。实验1通过语义启动方式激活被试的成就目标,结果发现,与未激活任何目标的被试相比,激活了无意识成就目标的被试更偏向功利主义道德取向。实验2激活被试母亲的概念,结果发现这部分被试比对照组更偏向道义主义道德取向。上述结果表明,自动激活的目标可以影响个体的道德取向,使个体面对道德情境时能做出更合适的行为以达成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意识目标 道德取向 语义启动 人际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的文化审美倾向和道德取向调查分析
2
作者 邓翠菊 袁智忠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7-58,共2页
本文对1090名高校本、专科学生的文化兴趣与审美取向进行了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和相关分析,并在对结果所涉及问题进行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道德教育发展路向的有关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 文化兴趣 审美取向 道德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艺术道德取向的演变轨迹
3
作者 宋建林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2年第10期19-24,共6页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道德文化和价值观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对新时期艺术道德建设产生了明显的影响。30多年来,新时期艺术道德建设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艺术道德启蒙和反思阶段、艺术道德困境和变迁阶段、艺术道德重建和多元选择阶段。从...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道德文化和价值观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对新时期艺术道德建设产生了明显的影响。30多年来,新时期艺术道德建设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艺术道德启蒙和反思阶段、艺术道德困境和变迁阶段、艺术道德重建和多元选择阶段。从整体上审视新时期艺术道德取向的演变的过程,科学总结艺术道德建设的经验,探寻艺术道德演变的发展规律,并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艺术道德体系的基本思路,已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道德 演变轨迹 道德取向 新时期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中国社会转型 道德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卜算子·咏梅》解读陆游的道德取向 被引量:1
4
作者 谢季青 《艺海》 2003年第2期54-55,共2页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众所周知,这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作的一首词《卜算子——咏梅》。陆游是一个长寿的多产作家,据说一生中写了上万首诗词。其...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众所周知,这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作的一首词《卜算子——咏梅》。陆游是一个长寿的多产作家,据说一生中写了上万首诗词。其中确有不少名篇。有些名诗、名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取向 陆游 咏梅 算子 人生价值取向 爱国诗人 梅花 诗词 南宋 人生经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共同富裕的三重道德价值取向
5
作者 彭定光 夏翠娜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共同富裕不仅关涉分配的问题,而且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特定阶段的历史事件,也是在特定社会制度下的人类实践。只有成为人类社会正在进行的实践,作为人们价值追求的共同富裕才会真正得以实现。在社会主义中国,作为社会制度安排和正在进行的... 共同富裕不仅关涉分配的问题,而且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特定阶段的历史事件,也是在特定社会制度下的人类实践。只有成为人类社会正在进行的实践,作为人们价值追求的共同富裕才会真正得以实现。在社会主义中国,作为社会制度安排和正在进行的人类实践,共同富裕的实践主体既有个人,又有共同体和人类。道德价值是为了人的。与共同富裕的三重实践主体相适应,共同富裕的道德价值取向应该同时包括个人层面的尊严、共同体层面的和谐和人类层面的自由。这三重道德价值取向表明共同富裕并非只是为了维持人的生存和生命,更为重要的是为了让个人具有人性和善性、建构适宜于人生活的社会和追求自由。它们既可以为共同富裕实践提供结构性动力,又可以让我们全面把握和评价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实践 道德价值取向 尊严 和谐 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权力感与道德困境判断:道德思维取向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云祥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2年第8期449-457,共9页
基于道德困境判断的加工分离分析模型,通过对236名大学生的调查,分析了个人权力感、道德思维取向和道德困境判断的关系。结果显示:(1)个人权力感通过促进道德思维的审慎取向和减少道德思维的情感取向,进而间接地促进个体功利主义的道德... 基于道德困境判断的加工分离分析模型,通过对236名大学生的调查,分析了个人权力感、道德思维取向和道德困境判断的关系。结果显示:(1)个人权力感通过促进道德思维的审慎取向和减少道德思维的情感取向,进而间接地促进个体功利主义的道德判断,但不直接对功利主义道德判断产生作用;(2)个人权力感可以直接正向预测个体的道义论道德判断,而不以道德思维取向为中介。这表明个人权力感以不同的作用路径影响功利主义和道义论道德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权力感 道德困境判断 道德思维取向 加工分离分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传媒人员道德价值取向与职业道德行为看中国大众传媒
7
作者 胡登全 江小军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32,共2页
道德价值观历来为学术界和执政者所重视。通过对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对中国传媒人员道德价值取向与职业道德行为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中国传媒人员总体保持积极的道德价值取向和职业道德行为,二者呈现出较好的相关性。但是,仍... 道德价值观历来为学术界和执政者所重视。通过对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对中国传媒人员道德价值取向与职业道德行为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中国传媒人员总体保持积极的道德价值取向和职业道德行为,二者呈现出较好的相关性。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传媒人员表现出不应有的偏差,由此造成大众传媒的一些负面效应。公众对传媒人员"突出表现为对于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的质疑"。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完善以及法律制度健全等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人员 道德价值取向 职业道德行为 调查分析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春电影的道德价值取向审视
8
作者 金灿 《戏剧之家》 2015年第12期100-100,共1页
自九把刀拍摄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后,中国大陆掀起了一股青春电影新浪潮。本文旨在审视青春电影的道德价值观对受众产生的影响,寄希对中国青春电影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青春电影 道德价值取向 审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晨会课——农村小学生道德价值取向的有效平台 被引量:1
9
作者 黄志锋 《成才之路》 2014年第27期30-31,共2页
近年来,青少年德育问题始终为社会各界所关注,青少年的犯罪率居高不下,从总体现状来看,人们不禁要问,我们这么多年的德育工作哪里去了?作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觉得晨会课是农村小学生道德价值取向的一个生长点。一、众里寻他千百度,蓦... 近年来,青少年德育问题始终为社会各界所关注,青少年的犯罪率居高不下,从总体现状来看,人们不禁要问,我们这么多年的德育工作哪里去了?作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觉得晨会课是农村小学生道德价值取向的一个生长点。一、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邂逅晨会课班主任工作是进行日常思想品德教育和指导学生健康成长的最为重要的途径。而晨会课是农村小学生道德价值取向的有效平台。在工作之初,觉得10分钟的晨会课没有什么内容可以讲,因此也就无关痛痒的给学生们讲些无关紧要的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晨会 道德价值取向 思想品德教育 蓦然回首 德育问题 思想动态 满脸通红 正确引领 数学老师 石庄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威慑的道德价值取向探析
10
作者 刘利乐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3年第5期80-89,共10页
不同于核讹诈,核威慑是国家主体用核武器来保卫自我或他者以防御敌人进攻。核威慑的道德价值取向是协调“暂时拥核”与“立即废核”两种不同价值主张的价值基石,它是在价值分歧之间构筑价值共识的道德基础。核威慑主体应该不伤害平民并... 不同于核讹诈,核威慑是国家主体用核武器来保卫自我或他者以防御敌人进攻。核威慑的道德价值取向是协调“暂时拥核”与“立即废核”两种不同价值主张的价值基石,它是在价值分歧之间构筑价值共识的道德基础。核威慑主体应该不伤害平民并尊重生命尊严,强化人类道义的宰制与整体责任的承担,重视核战争风险的防范与人面向未来的完整性,关注利益主体的诉求与国际正义的维护,增强公共理性与共同体意识的培育。核威慑的道德价值取向之内核在于以人类整体价值为根基,超越狭隘的国家中心主义。在人类无法彻底废除核武器的历史阶段,核威慑的道德价值取向具有一种工具性价值,其目的在于增强人类对核威慑的价值理性,为世界无核化创造精神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威慑 道德价值取向 国家中心主义 人类整体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传统文化”引领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
11
作者 李晓军 《四川教育》 2016年第02X期27-27,共1页
传统文化强调修德,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精神财富。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让学生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 道德价值取向 传统文化 中学生 思想道德教育 精神财富 引导学生 学习 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职工道德价值取向
12
作者 王福东 《苏盐科技》 1998年第4期40-41,共2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道德行为在不同利益的驱动下,人们的道德价值取向就可能出现较大的差距。在国有企业,职工思想道德价值取向的不一,反映到行动上,就会产生步调不一致,影响企业的两个文明建设。就此,本文对市场经济条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道德行为在不同利益的驱动下,人们的道德价值取向就可能出现较大的差距。在国有企业,职工思想道德价值取向的不一,反映到行动上,就会产生步调不一致,影响企业的两个文明建设。就此,本文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职工道德价值取向作一粗浅的分析与探讨。 1 市场经济条件下国企职工道德价值的内涵 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无产阶级道德即共产主义道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价值取向 国有企业职工 经济条件下 国企职工 社会主义市场 集体主义 共产主义道德 道德行为 思想道德 社会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水浒》中“梁山好汉”的道德误区 被引量:2
13
作者 施春晖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4-155,共2页
我们习惯上把梁山泊108位头领都称为梁山好汉。但是,梁山英雄的诸种道德取向存在着不足为道的“盗”的行为,如劫富济贫,快活人生;杀人如麻,轻视生命均具有反道德的倾向。青少年必须警醒人物的道德取向,走出“梁山好汉”的误区。
关键词 梁山好汉 误区 道德取向 '盗'的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制约权力:实现与可能
14
作者 《南方农村》 2012年第3期78-78,共1页
陈国权、毛益民在2012年第2期《学术月刊》撰文说,道德制约权力是权力制约的重要方式。道德制约权力能够提升权力主体的道德境界,保障权力运行的道德取向,并从源头上遏制权力腐败。但从政治实践来看,道德制约权力的实现面临权力主体道... 陈国权、毛益民在2012年第2期《学术月刊》撰文说,道德制约权力是权力制约的重要方式。道德制约权力能够提升权力主体的道德境界,保障权力运行的道德取向,并从源头上遏制权力腐败。但从政治实践来看,道德制约权力的实现面临权力主体道德观念的蜕化、道德他律的缺失和道德氛围衰败的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境界 制约权力 《学术月刊》 权力主体 权力制约 道德取向 权力运行 权力腐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2
15
作者 彭晓玲 《中国冶金教育》 2000年第3期22-24,共3页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大学生 道德现状 道德价值取向 道德评价 道德情感 道德选择 德育教育 教育改革
全文增补中
王尔德艺术作品中的绝望心理剖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宏宏 潘明 《宜春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61-62,180,共3页
英国作家王尔德是是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他提出艺术优于生活,要用艺术改造生活,用唯美的艺术来创造唯美的生活,但是在他作品的结尾总是有一种强烈的悲观绝望的心理表现出来。从分析一些王尔德著名的小说、戏剧和童话入手,探讨在这些艺... 英国作家王尔德是是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他提出艺术优于生活,要用艺术改造生活,用唯美的艺术来创造唯美的生活,但是在他作品的结尾总是有一种强烈的悲观绝望的心理表现出来。从分析一些王尔德著名的小说、戏剧和童话入手,探讨在这些艺术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绝望心理以及产生的深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美主义 绝望心理 道德取向 形式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民间故事”单元教学策略 被引量:3
17
作者 肖淑华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1-43,共3页
民间故事是一种口口相传的文学形式,其内容浅显易懂。透过民间故事,我们能看到某个时代的伦理纲常、道德取向、善恶态度、精神气质,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这一文学样式,如果我们还是基于单篇进行教学,学生不容易发现民间... 民间故事是一种口口相传的文学形式,其内容浅显易懂。透过民间故事,我们能看到某个时代的伦理纲常、道德取向、善恶态度、精神气质,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这一文学样式,如果我们还是基于单篇进行教学,学生不容易发现民间故事的特点。采用主题学习的形式,通过大量阅读,可使学生更好地发现民间故事独有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故事 统编教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主题学习 浅显易懂 伦理纲常 道德取向 口口相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园文化的内涵、功能及原则 被引量:7
18
作者 韩国文 《设计艺术研究》 1997年第4期17-19,共3页
校园文化是以教职员工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核心反映高校师生员工思想、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社会亚文化。它具有导向、约束、辐射反哺等功能。校园文化的建设必须遵循方向性、整体性、系统性等原则,应着重从整体上推进... 校园文化是以教职员工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核心反映高校师生员工思想、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社会亚文化。它具有导向、约束、辐射反哺等功能。校园文化的建设必须遵循方向性、整体性、系统性等原则,应着重从整体上推进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形象、校园物质文化三大工程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 建设工程 主文化 行为方式 校园形象 校园文化主体 道德价值取向 导向功能 大学校园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权”论的两种路径——兼论汉宋“经权”观的内在一致性
19
作者 刘晓婷 黄朴民 《管子学刊》 2021年第1期54-62,共9页
经权论是儒家伦理研究的重要议题,孔子"权"论蕴涵了道德与知识两个发展路径,自孟子到汉儒、宋儒,都在道德的路径上为行"权"设定道德依据;清儒戴震则发展了"权"的知识论取向。汉儒与宋儒对"经权"... 经权论是儒家伦理研究的重要议题,孔子"权"论蕴涵了道德与知识两个发展路径,自孟子到汉儒、宋儒,都在道德的路径上为行"权"设定道德依据;清儒戴震则发展了"权"的知识论取向。汉儒与宋儒对"经权"关系的表述看似相反,但在以"道"或"理"制"权"的取向、"道""经""权"的思想结构,以及构建道德体系最终消解"权"的独立性的后果上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冲突 道德取向 知识取向 思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永云 《民族音乐》 2018年第3期88-89,共2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各族人民精神生活和文化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来自民间,具有草根与泥土的精神,它们经历了风风雨雨,但健康发展是它的主旋律,无论是价值体系、情感内涵,还是伦理道德取向,它都与国家的历史波澜融为一体。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与传承 高校 精神生活 文化娱乐 价值体系 情感内涵 道德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