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无意识目标对道德取向的调节作用 |
苏倩倩
王雅然
郑全全
|
《应用心理学》
CSSCI
|
2011 |
2
|
|
2
|
当代大学生的文化审美倾向和道德取向调查分析 |
邓翠菊
袁智忠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3
|
新时期艺术道德取向的演变轨迹 |
宋建林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12 |
0 |
|
4
|
从《卜算子·咏梅》解读陆游的道德取向 |
谢季青
|
《艺海》
|
2003 |
1
|
|
5
|
论共同富裕的三重道德价值取向 |
彭定光
夏翠娜
|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6
|
个人权力感与道德困境判断:道德思维取向的中介作用 |
云祥
|
《心理技术与应用》
|
2022 |
2
|
|
7
|
从传媒人员道德价值取向与职业道德行为看中国大众传媒 |
胡登全
江小军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8
|
青春电影的道德价值取向审视 |
金灿
|
《戏剧之家》
|
2015 |
0 |
|
9
|
晨会课——农村小学生道德价值取向的有效平台 |
黄志锋
|
《成才之路》
|
2014 |
1
|
|
10
|
核威慑的道德价值取向探析 |
刘利乐
|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
2023 |
0 |
|
11
|
以“传统文化”引领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 |
李晓军
|
《四川教育》
|
2016 |
0 |
|
12
|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职工道德价值取向 |
王福东
|
《苏盐科技》
|
1998 |
0 |
|
13
|
评《水浒》中“梁山好汉”的道德误区 |
施春晖
|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14
|
道德制约权力:实现与可能 |
德
|
《南方农村》
|
2012 |
0 |
|
15
|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现状与思考 |
彭晓玲
|
《中国冶金教育》
|
2000 |
2
|
|
16
|
王尔德艺术作品中的绝望心理剖析 |
胡宏宏
潘明
|
《宜春学院学报》
|
2011 |
1
|
|
17
|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民间故事”单元教学策略 |
肖淑华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20 |
3
|
|
18
|
校园文化的内涵、功能及原则 |
韩国文
|
《设计艺术研究》
|
1997 |
7
|
|
19
|
儒家“权”论的两种路径——兼论汉宋“经权”观的内在一致性 |
刘晓婷
黄朴民
|
《管子学刊》
|
2021 |
0 |
|
20
|
谈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作用 |
李永云
|
《民族音乐》
|
2018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