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德发展阶段论”与我国儿童道德认识发展规律 被引量:6
1
作者 陈录生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57-60,共4页
心理学研究说明,道德认识在人的品德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人正是在头脑中“内隐”的道德认识的作用下,表现出相应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并逐步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正象列宁同志所说:“只有用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 心理学研究说明,道德认识在人的品德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人正是在头脑中“内隐”的道德认识的作用下,表现出相应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并逐步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正象列宁同志所说:“只有用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①本文,想从西方“道德发展阶段论”以及人们对它的评论和研究中,探讨中国儿童道德认识形成的一些规律性趋势,以便为道德教育提供一点心理学依据。“道德发展阶段论”本世纪三十年代就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在欧洲腹地日内瓦提出。可惜,反映他的研究成果和观点的《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在当时并未引起任何反响,直到五十年代后期,人们才回过头来对皮亚杰的早期研究给予极大的重视和应有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认识 道德发展阶段论 中国儿童 皮亚杰 道德行为 柯尔伯格 道德品质 道德判断能力 道德定向 道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环境道德价值观发展阶段与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15
2
作者 宣兆凯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5年第1期109-112,共4页
社会环境道德价值观是人们对人与自然环境道德关系的一种普遍的社会意识 ,它作为环境意识的核心内容 ,决定着人们的环境行为取向。当前我国社会环境道德价值观发展正处于从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向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转变阶段。为实现我国可... 社会环境道德价值观是人们对人与自然环境道德关系的一种普遍的社会意识 ,它作为环境意识的核心内容 ,决定着人们的环境行为取向。当前我国社会环境道德价值观发展正处于从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向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转变阶段。为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环境道道德价值观 社会环境道德价值观发展阶段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在教育上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正云 李伯黍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3期132-135,共4页
近数十年来,西方一些认知发展心理学家从发生认识论的角度对儿童和青少年的道德判断和道德推理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形成了一种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揭示出人的道德判断从认知的低级形式到高级形式的发展过程。道德认知学派的研究,不仅使... 近数十年来,西方一些认知发展心理学家从发生认识论的角度对儿童和青少年的道德判断和道德推理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形成了一种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揭示出人的道德判断从认知的低级形式到高级形式的发展过程。道德认知学派的研究,不仅使过去一直是哲学伦理学所思辨论证的道德现象问题取得了其自身的科学形态,而且也为学校道德教育提供了科学的实践策略,因而引起了教育心理学界的高度关注。本文拟就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及其在教育上的应用作一简要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学校道德教育 柯尔伯格 道德判断 儿童 实证研究 发生认识论 实践策略 教育心理学 受教育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发展认知研究的几个问题
4
作者 李伯黍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3期129-134,共6页
心理学并不考察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全部问题,而只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揭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及其规律性。一般说来,对儿童和青少年道德发展的心理学研究,主要是从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习惯三个方面进行的。从国内外现... 心理学并不考察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全部问题,而只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揭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及其规律性。一般说来,对儿童和青少年道德发展的心理学研究,主要是从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习惯三个方面进行的。从国内外现有的文献资料看,有关道德发展的认知研究,比起其他两个方面的研究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儿童 认知研究 心理学研究 社会认知 青少年 道德判断 认知过程 道德情感 道德教育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尔伯格道德判断力图式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若干启示
5
作者 姜建强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1989年第3期44-45,共2页
劳伦斯·科尔伯格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和道德教育学家。他以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心理学以及认知道德判断力作为其理论的渗透点,通过对儿童及青年道德发展的实验分析,创立了他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在欧美各... 劳伦斯·科尔伯格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和道德教育学家。他以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心理学以及认知道德判断力作为其理论的渗透点,通过对儿童及青年道德发展的实验分析,创立了他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在欧美各国的教育心理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和激烈的争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判断力 大学生道德教育 科尔伯格 道德发展阶段论 被教育者 道德行为 青年道德 教育心理学家 传统道德教育 社会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尔伯格道德教育观的几点启示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海涛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1-93,共3页
20世纪中叶以来的新科技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它使人类生活全面提升,达到人类社会已往无法想象的水平。然而,利用科学技术发展而进行掠夺、战争、暴力又使20世纪成为人类社会动荡不安和道德危机频发的时期。人们把希望投向... 20世纪中叶以来的新科技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它使人类生活全面提升,达到人类社会已往无法想象的水平。然而,利用科学技术发展而进行掠夺、战争、暴力又使20世纪成为人类社会动荡不安和道德危机频发的时期。人们把希望投向了道德教育,振兴道德成为新世纪人类的共同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伯格 道德教育 道德发展阶段 灌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普遍性的先验论证与经验确证——哈贝马斯的一个独特视角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太明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42,共5页
哈贝马斯的商谈伦理学采纳了一种明显的道德发展进步观念,这一观念直接取自认知发展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图式。同时,哈贝马斯用自己的交往资质的发展概念来批判改铸科尔伯格的理论,从经验角度证明了其承继于康德的道德普... 哈贝马斯的商谈伦理学采纳了一种明显的道德发展进步观念,这一观念直接取自认知发展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图式。同时,哈贝马斯用自己的交往资质的发展概念来批判改铸科尔伯格的理论,从经验角度证明了其承继于康德的道德普遍主义。如此,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之间便建立起一致性,从而既坚持了道德普遍主义,又避免了形式化的以知识为表征的道德判断流于虚无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普遍主义 道德发展阶段 交往资质发展 自我同一性 经验确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王夫之品德心理发展规律思想的独特性
8
作者 尹文清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4期135-138,共4页
如果我们评价王夫之品德心理思想颇具本土特色的话,那么这种“特色”将被集中地反映在他有关品德心理发展规律的一系列阐述之中。具体地说,就是自律情感性思想和自律内在性思想。一、品德心理发展规律之一:自律情感“自律情感性”概括... 如果我们评价王夫之品德心理思想颇具本土特色的话,那么这种“特色”将被集中地反映在他有关品德心理发展规律的一系列阐述之中。具体地说,就是自律情感性思想和自律内在性思想。一、品德心理发展规律之一:自律情感“自律情感性”概括地表达了王夫之关于品德心理发展“水平标准”的思想,其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发展规律 品德心理结构 自我约束力 情感性 道德情感 水平标准 独特性 心理思想 心理发展水平 道德认知发展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间层”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探讨
9
作者 董祖德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1992年第2期38-40,共3页
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有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叫做“抓两头,带中间”。意思是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要善于做好先进、后进这两部分学生的工作,以便把处于“中间层”的这部分学生带动起来。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中间层”学生既不象“先进典... 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有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叫做“抓两头,带中间”。意思是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要善于做好先进、后进这两部分学生的工作,以便把处于“中间层”的这部分学生带动起来。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中间层”学生既不象“先进典型”那样耀眼,又不象“后进分子”那样给人添麻烦。因此,往往是“抓了两头,忘了这间”,把一个占学生多数的、构成学生主体的“中间层”给忽略了。其实,就大学目前的情况来看,“中间层”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能量很大的环节。对它的重视与否和教育好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 中间层 思想情绪 道德发展阶段论 正面教育 共产主义信仰 工作方法 沟通思想 个人主义倾向 道路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语境下媒介使用对用户行为表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阳长征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20年第6期40-52,共13页
为了研究网络语境下媒介使用对用户行为表征影响的作用机制及路径过程,以社会规范和用户道德发展阶段为调节变量,自我监控为中介变量构建理论模型,并通过网络问卷调查收集731份样本数据,采用结构方程及多层模型方法,借助AMOS22.0和STATA... 为了研究网络语境下媒介使用对用户行为表征影响的作用机制及路径过程,以社会规范和用户道德发展阶段为调节变量,自我监控为中介变量构建理论模型,并通过网络问卷调查收集731份样本数据,采用结构方程及多层模型方法,借助AMOS22.0和STATA14.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如下研究结论:(1)网络语境中,媒介使用通过自我监控中介变量对用户行为表征的四个维度产生显著影响,影响效应大小顺序为:行为的服从性表征、稳健性表征、影响性表征、支配性表征;(2)媒介使用对用户行为的服从性表征和稳健性表征产生负向影响,对影响性表征和支配性表征产生正向影响;(3)用户的道德发展阶段在媒介使用与用户自我调节间具有显著负向调节作用,而社会规范在两者间的调节作用不明显。最后,根据该研究结论提出关于新媒体的管理策略和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使用 行为表征 社会规范 道德发展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