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德修养是内化与外化的统一 被引量:2
1
作者 马永庆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3期58-61,12,共5页
道德修养是人们进行自我完善的重要道德实践活动,是内化与外化的辩证统一。道德修养的内化是指人们通过自我改造、自我锻炼,以提高道德意识,把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外在道德要求转化成个体自身的律令制约,形成道德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道德修养是人们进行自我完善的重要道德实践活动,是内化与外化的辩证统一。道德修养的内化是指人们通过自我改造、自我锻炼,以提高道德意识,把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外在道德要求转化成个体自身的律令制约,形成道德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道德修养的外化是指道德个体把自己的道德品质化为道德能量释放出来,以影响社会和他人。道德修养的外化包括两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修养过程 内化与外化 道德个体 道德要求 道德原则 内化过程 社会道德规范 自我完善 内化机制 道德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教师的职业道德
2
作者 王绪才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4期111-112,共2页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培养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重要职责。为此,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要有较渊博的知识,要认真研究教育科学,要懂得教育规律,遵循教师职业道德。一教师职业道...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培养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重要职责。为此,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要有较渊博的知识,要认真研究教育科学,要懂得教育规律,遵循教师职业道德。一教师职业道德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人民教师必须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对共产主义具有坚定的信念。这既是政治要求,又是道德要求。只有对共产主义事业有了坚定的信念,对教育事业无限热爱,才能对教师职业具有高度的政治热情,才能严格要求自己,坚守教育工作岗位,对教师工作产生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和道德责任感。只有这样的教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工作 教师职业道德 教育事业 共产主义信念 道德情感 道德品质 道德行为 引导学生 精神境界 道德修养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哲学认识论特征新论
3
作者 胡敏中 《重庆社会科学》 1999年第2期61-64,42,共5页
认识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它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和人们的生活习俗和思维方式密切相关。因此,不同的社会类型,不同的文化传统,必定影响着哲学认识论,从而使哲学认识论具有不同的倾向和特点。 与以探索世界本体为己任的西方哲... 认识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它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和人们的生活习俗和思维方式密切相关。因此,不同的社会类型,不同的文化传统,必定影响着哲学认识论,从而使哲学认识论具有不同的倾向和特点。 与以探索世界本体为己任的西方哲学不同,中国传统哲学不注重人对世界本体知识的探求,不注重人和外部世界的对立,而注重人和外部世界的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认识论 中国传统哲学 西方哲学 思维方式 社会类型 本体 文化传统 生活习俗 主客合一 道德修养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义利之辩为核心的孟子德育思想及其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晓真 《学术界》 CSSCI 1999年第4期39-41,共3页
义利之辩发端于孔子。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义利观,重义反利,比孔子更甚。他认为“上下交征利”是天下混乱的原因。孟子的义利观是重“仁义”而轻利,要求人们的一切行为都要遵守仁义的道德规范。孟子的义利之辩,直接影响到了他的德育思... 义利之辩发端于孔子。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义利观,重义反利,比孔子更甚。他认为“上下交征利”是天下混乱的原因。孟子的义利观是重“仁义”而轻利,要求人们的一切行为都要遵守仁义的道德规范。孟子的义利之辩,直接影响到了他的德育思想。一、以仁义之端为首的性善论,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德育思想 义利之辩 道德修养过程 道德修养方法 道德教育 义利观 道德规范 德育内容 孝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