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共同富裕的三重道德价值取向
1
作者 彭定光 夏翠娜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共同富裕不仅关涉分配的问题,而且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特定阶段的历史事件,也是在特定社会制度下的人类实践。只有成为人类社会正在进行的实践,作为人们价值追求的共同富裕才会真正得以实现。在社会主义中国,作为社会制度安排和正在进行的... 共同富裕不仅关涉分配的问题,而且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特定阶段的历史事件,也是在特定社会制度下的人类实践。只有成为人类社会正在进行的实践,作为人们价值追求的共同富裕才会真正得以实现。在社会主义中国,作为社会制度安排和正在进行的人类实践,共同富裕的实践主体既有个人,又有共同体和人类。道德价值是为了人的。与共同富裕的三重实践主体相适应,共同富裕的道德价值取向应该同时包括个人层面的尊严、共同体层面的和谐和人类层面的自由。这三重道德价值取向表明共同富裕并非只是为了维持人的生存和生命,更为重要的是为了让个人具有人性和善性、建构适宜于人生活的社会和追求自由。它们既可以为共同富裕实践提供结构性动力,又可以让我们全面把握和评价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实践 道德价值取向 尊严 和谐 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道德价值取向的演变及其超越 被引量:3
2
作者 全晓洁 靳玉乐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15,共7页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道德价值取向演变可分为四个阶段:道德价值取向的"整体性"沿袭,道德价值取向的"内在性"重建,道德价值取向的"人本性"回归,道德价值取向的"共识性"重申。综...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道德价值取向演变可分为四个阶段:道德价值取向的"整体性"沿袭,道德价值取向的"内在性"重建,道德价值取向的"人本性"回归,道德价值取向的"共识性"重申。综观上述发展阶段,呈现出以下特点:在个人道德层面,从适应性道德到发展性道德,是"群体本位"与"个体本位"的对弈;在社会道德层面,从强调私德到关注公德,体现差序伦理与公共伦理的转换脉络;在国家道德层面,从忠于国家到任当世界,反映从保守到开放的气质流变。课程中道德思想的超越表现在三个层面:跨越以天为本的道德本体,超越传统道德价值取向,升华传统道德规范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价值取向 中国传统文化 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开放40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不同存在下的人的道德价值取向的嬗变 被引量:2
3
作者 陈付龙 李水弟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3-67,共5页
在人类发展的不同历史时空中,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存在,人的存在会表现出不同的现实形态。以不同的现实形态为基础,人们形成不同的人学理念,从而导致人们的道德价值取向发生嬗变。在这种嬗变中的道德价值取向,体现出更加理性、全面地包... 在人类发展的不同历史时空中,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存在,人的存在会表现出不同的现实形态。以不同的现实形态为基础,人们形成不同的人学理念,从而导致人们的道德价值取向发生嬗变。在这种嬗变中的道德价值取向,体现出更加理性、全面地包含了对人类生存和未来命运之价值的关怀,符合历史运动的逻辑规律,是对虚假的整体主义和利己的个体主义的一种扬弃、一种超越,体现的是一种辩证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关系 存在 道德价值取向 嬗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价值取向的界定和分类 被引量:7
4
作者 刘恩允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7-80,共4页
道德价值取向的本质涵义是通过其界定和分类来表现的。道德价值取向是指“道德意识对道德行为是否应当认定” ,它使人的思想和行为都一致地朝向某一目标或有一定的倾向性 ,引导和制约着道德价值观的确定和道德行为的选择 ;从基本的道德... 道德价值取向的本质涵义是通过其界定和分类来表现的。道德价值取向是指“道德意识对道德行为是否应当认定” ,它使人的思想和行为都一致地朝向某一目标或有一定的倾向性 ,引导和制约着道德价值观的确定和道德行为的选择 ;从基本的道德关系来看 ,道德价值取向可划分为个人和社会两大取向 ,并且从道德关系的五个方面来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价值 道德价值取向 道德关系 个人取向 社会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中山民本史观的道德价值取向初探
5
作者 徐国利 《江淮论坛》 CSSCI 2012年第2期97-104,共8页
孙中山的历史观实为民本史观,具有浓厚和鲜明的道德价值取向。在他看来,人类进化史应当是互助的道德文明进化史;道德理性的不断提升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和目标;历史发展就是道德文明不断提升的过程;人类历史发展的终极目标是要建立道德完... 孙中山的历史观实为民本史观,具有浓厚和鲜明的道德价值取向。在他看来,人类进化史应当是互助的道德文明进化史;道德理性的不断提升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和目标;历史发展就是道德文明不断提升的过程;人类历史发展的终极目标是要建立道德完善的大同世界;中西文化的差别就在于中国文化是道德文明和王道文化,西方文化是物质文明和霸道文化,中国文化代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终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历史观 道德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传媒人员道德价值取向与职业道德行为看中国大众传媒
6
作者 胡登全 江小军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32,共2页
道德价值观历来为学术界和执政者所重视。通过对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对中国传媒人员道德价值取向与职业道德行为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中国传媒人员总体保持积极的道德价值取向和职业道德行为,二者呈现出较好的相关性。但是,仍... 道德价值观历来为学术界和执政者所重视。通过对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对中国传媒人员道德价值取向与职业道德行为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中国传媒人员总体保持积极的道德价值取向和职业道德行为,二者呈现出较好的相关性。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传媒人员表现出不应有的偏差,由此造成大众传媒的一些负面效应。公众对传媒人员"突出表现为对于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的质疑"。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完善以及法律制度健全等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人员 道德价值取向 职业道德行为 调查分析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都市民道德价值取向状况研究报告 被引量:3
7
作者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杨奎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1-76,共6页
2007年,北京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传播基地对首都市民道德观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结果表明:首都市民已基本树立了正确的社会公德观,社会公德意识较强,但社会公德行为失范现象依然存在;积极进取,注重自我价值实现的职业道德观念业已形成,... 2007年,北京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传播基地对首都市民道德观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结果表明:首都市民已基本树立了正确的社会公德观,社会公德意识较强,但社会公德行为失范现象依然存在;积极进取,注重自我价值实现的职业道德观念业已形成,但对职业的社会价值认识有待提高;市民家庭伦理道德观正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变,民主、平等、开放观念深入人心,但婚外恋、家庭暴力、不孝敬老人等仍被视为家庭和谐的主要威胁;渴望诚信,但社会交往中信任感缺失,普遍具有防范、戒备心理;市民渴望通过遵纪守法、加强领导干部的示范作用来推动道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市民 道德价值取向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生道德价值取向调查分析与教育建议 被引量:6
8
作者 刘恩允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4期93-97,104,共6页
通过对部分中学生的抽样调查和统计分析表明,中学生价值取向总体上以社会取向为主,个人取向有发展的趋势,且呈现一定的功利性。这是由社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个体自身等因素所致。
关键词 道德价值取向 学生道德 道德价值 调查分析 道德价值教育 中学生 社会取向 价值观念 社会价值导向 个人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选择与新闻记者的道德价值取向探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李丽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0-93,共4页
在新闻采访中,新闻记者常常会面临诚实与欺瞒、良知与责任等多种矛盾。在多种可能性中进行的道德选择,实质上是新闻记者在不同的道德价值冲突中做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舍。不同阶段的道德选择,其道德价值取向不尽相同。在新媒体时代,舆... 在新闻采访中,新闻记者常常会面临诚实与欺瞒、良知与责任等多种矛盾。在多种可能性中进行的道德选择,实质上是新闻记者在不同的道德价值冲突中做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舍。不同阶段的道德选择,其道德价值取向不尽相同。在新媒体时代,舆论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新闻记者应当正确处理功利与价值、知识与美德的关系,把外在规范转化为内在操守,在各种价值冲突中做出道德取舍,在复杂多变的舆论环境中,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选择中,自觉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做出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记者 道德选择 价值冲突 道德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西方不同时代审美主题中的道德价值取向
10
作者 朱曦 《学海》 1999年第2期114-118,共5页
关键词 审美主题 道德价值取向 美学思想 美学思维 亚里斯多德 艺术作品 人文主义 哲学理念 艺术家 知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公正到关怀:道德教育中核心价值的转变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炜 刘春媛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9-82,共4页
关怀教育是21世纪道德教育的重要主题。道德教育从理性的公正取向到感性的关怀取向的转变不仅仅是道德价值取向上的改变,也必然引起道德教育方式方法的改变。笔者认为,从公正到关怀,首先是出于对公正本身及其所采取的认知教育路径的拷问... 关怀教育是21世纪道德教育的重要主题。道德教育从理性的公正取向到感性的关怀取向的转变不仅仅是道德价值取向上的改变,也必然引起道德教育方式方法的改变。笔者认为,从公正到关怀,首先是出于对公正本身及其所采取的认知教育路径的拷问,同时也反映了时代的呼唤。本文首先基于这两点分析了道德教育中从公正到关怀的转变,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关怀的道德价值及其对道德教育的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怀 公正 认知 情感 道德教育 核心价值 道德价值取向 21世纪 教育方式 认知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建设与价值导向——兼论精神文明建设与传统道德观
12
作者 蔡清生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1-4,共4页
任何社会都有一套与当时的历史条件相适应的道德观念体系。它是在该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道德价值取向。它对不同的道德价值标准进行调节、引导和限制,使之趋同。中国过去长期形成的“重义轻利”的道德价值观,尽管它有一定的负面作用,但... 任何社会都有一套与当时的历史条件相适应的道德观念体系。它是在该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道德价值取向。它对不同的道德价值标准进行调节、引导和限制,使之趋同。中国过去长期形成的“重义轻利”的道德价值观,尽管它有一定的负面作用,但它所提倡的注重道德义务、在获取物质利益之前应首先考虑其是否正当的原则,即使在现在看来仍有其合理性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价值取向 传统道德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取向
13
作者 张继贤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9-30,共2页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取向张继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全新事业。它既区别于以往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体制,而是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有机结合。这主要表...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取向张继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全新事业。它既区别于以往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体制,而是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有机结合。这主要表现为:(1)市场机制是在以公有制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价值理想 经济条件下 共同富裕 正确的价值取向 价值目标 集体主义 道德价值取向 社会主义现代化 个人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转型期的道德认同 被引量:13
14
作者 何建华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7-10,共4页
所谓道德认同是指道德主体在原有道德图式的基础上不断同化社会道德规范于自身的道德结构,同时又不断改变自身的道德结构以顺应社会道德发展的过程.它是社会成员对社会道德所采取的自觉接受,自愿遵循的态度.道德认同是社会与个体互动的... 所谓道德认同是指道德主体在原有道德图式的基础上不断同化社会道德规范于自身的道德结构,同时又不断改变自身的道德结构以顺应社会道德发展的过程.它是社会成员对社会道德所采取的自觉接受,自愿遵循的态度.道德认同是社会与个体互动的道德交流和深层次的精神渗透.作为一种道德互动,道德认同的实现,取决于道德主体、道德客体(社会道德)、道德环境的有机互动.道德认同的发生和实现,首先依赖于道德主体即认同者的主观条件.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认同者内在的道德图式.所谓道德图式,是指个体意识中具有稳定性的道德观念结构和道德信念系统.它的确立,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道德图式一旦确立,就不仅对个体的道德认知发生影响,也对个体的道德行为发生影响.道德图式往往作为一种主观的内在尺度,引导个体对周围的道德现象进行感知、评价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期 社会道德规范 道德图式 道德认同 个体道德主体 价值目标 道德环境 道德结构 道德观念 道德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道德建设现状的辨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沙麦 《东南学术》 CSSCI 1997年第S1期104-109,共6页
关键词 大学生道德 建设现状 道德修养 道德行为选择 问卷调查 集体主义道德原则 道德价值取向 道德意识 专项调查 道德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领导干部要讲道德
16
作者 赵凤琴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1996年第8期17-18,共2页
领导干部的道德面貌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关系到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因此,重视并切实搞好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 领导干部 思想道德建设 干部道德建设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员干部 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指标体系 道德修养 道德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经济与道德观念更新
17
作者 赖达民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3期33-35,共3页
市场经济与道德观念更新赖达民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社会道德观念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道德观念更新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哪些传统道德观念仍可保留,哪些道德观念需要更新,哪些新道德... 市场经济与道德观念更新赖达民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社会道德观念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道德观念更新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哪些传统道德观念仍可保留,哪些道德观念需要更新,哪些新道德观念必需确立,以及道德观念更新的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观念 观念更新 市场经济与道德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道德规范 传统道德观念 道德教育 道德价值取向 道德评价 个人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观问题研究综述
18
作者 孙霜霜 《湖湘论坛》 1995年第5期88-90,共3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价值观已发生着激剧的变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究竟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价值观,许多理论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现将有关观点综述如下: 一。
关键词 个人主义价值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价值观念 市场经济条件 市场经济发展 道德价值取向 价值目标 共产党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利益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道德教育中的利益诱导
19
作者 顾易铭 《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8年第2期76-77,共2页
人,生来没有善恶之分,人的善需要后天的培养和修整.道德教育是使人向善转化的重要途径,通过道德教育可以使受教育者接受一定的社会伦理要求,并化为个人主观自觉的行为.为提高道德教育的效果,人们采用了理论灌输、典型示范、舆论扬抑、... 人,生来没有善恶之分,人的善需要后天的培养和修整.道德教育是使人向善转化的重要途径,通过道德教育可以使受教育者接受一定的社会伦理要求,并化为个人主观自觉的行为.为提高道德教育的效果,人们采用了理论灌输、典型示范、舆论扬抑、习惯熏陶等道德教育方法,教育效果显著.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及其运作,人有争取自身合法利益的权利的观念已逐步被人们接受,带来了生产发展与经济繁荣,但新旧体制转轨的缝隙中,贪污受贿、不公平竞争、以权谋私、社会价值取向多样化等,对社会稳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在这样的形势下,传统的道德教育方法显得单一,需要有其他方法加以辅佐,道德价值取向与现实利益导向的统一要求,提出了重视道德教育中的利益诱导问题.所谓利益诱导,是指一定的社会集团、组织,通过提高人们对现实利益及其利益关系的认识,改变人们的现实利益状况,从而引导人们接受、遵从特定的社会伦理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方法 利益诱导 受教育者 利益关系 现实利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理论灌输 行为者 道德价值取向 道德需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权再融资促进制造业企业创新了吗——基于竞争视角的解释 被引量:32
20
作者 宋玉臣 任浩锋 张炎炎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1-53,I0008,I0009,共15页
创新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途径,股权融资是企业创新的重要资金来源。本文以2006-2019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双重差分模型研究股权再融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基于竞争视角对其影响机制进行解释。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 创新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途径,股权融资是企业创新的重要资金来源。本文以2006-2019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双重差分模型研究股权再融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基于竞争视角对其影响机制进行解释。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在进行股权再融资后,企业创新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但该作用仅在非公开发行和现金认购的再融资中显著。基于竞争视角的影响机制检验发现,行业竞争程度加剧能够促进再融资对创新水平的提升效果;外部竞争压力较大的公司提升其市场地位的动机更强,再融资后创新水平的提升效应也更为显著。此外,企业的内在融资需求和管理层的道德价值倾向也是再融资行为对企业创新产生促进作用的必要条件。本文结论既丰富了股权再融资经济后果的研究,也为监管部门的再融资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权再融资 企业创新 市场竞争 外部竞争压力 内在融资需求 道德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