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73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立乎其大者”:孟子的道德人格观及其当代价值
1
作者 杨慧情 《今古文创》 2025年第2期57-60,共4页
“先立乎其大者”是孟子提出的道德修养方法,亦是其德性思想的重要体现。孟子在性善说的基础上,将人之本心视作对个体具有统摄作用的“大者”,主张以仁、义、礼、智四德并举构成人之德性的具体道德范畴。在此基础上以求得本心作为“立... “先立乎其大者”是孟子提出的道德修养方法,亦是其德性思想的重要体现。孟子在性善说的基础上,将人之本心视作对个体具有统摄作用的“大者”,主张以仁、义、礼、智四德并举构成人之德性的具体道德范畴。在此基础上以求得本心作为“立大”的修养工夫,提出了内求放心与存心养性的具体修养方法,构建出促进个体成人之道的方法体系。阐释孟子“先立乎其大者”的德育思想,有助于实现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当代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立乎其大 孟子 道德修养 德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概念与特征 被引量:96
2
作者 肖川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3-28,共6页
无视个体主体性是学校道德教育实效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利于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形成的教育突出地表现为教育与生活的脱节,其典型表现为没有能够将有争议的问题、尖锐的社会矛盾、敏感的价值问题以及教师个人真实的想法在教学中展示... 无视个体主体性是学校道德教育实效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利于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形成的教育突出地表现为教育与生活的脱节,其典型表现为没有能够将有争议的问题、尖锐的社会矛盾、敏感的价值问题以及教师个人真实的想法在教学中展示给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力图标识这样一个方向:即个体人格尊严的确立和对个人自主选择的尊重,既是道德教育的目标,也是道德教育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道德教育应以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的确立为目标,拒斥强制、灌输和惩罚,实现向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转向,使道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道德人 主体性道德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人格研究:范式与分歧 被引量:17
3
作者 喻丰 彭凯平 +2 位作者 董蕊 柴方圆 韩婷婷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235-2244,共10页
道德人格研究领域与美德伦理学近来交汇于社会心理学。而这些研究基本可以区分为两个维度,即结构—过程与观察者—行动者。这两个维度区分出四种研究范式,即道德原型范式、道德榜样范式、道德信息加工范式和美德民众概念范式。这四种范... 道德人格研究领域与美德伦理学近来交汇于社会心理学。而这些研究基本可以区分为两个维度,即结构—过程与观察者—行动者。这两个维度区分出四种研究范式,即道德原型范式、道德榜样范式、道德信息加工范式和美德民众概念范式。这四种范式发现,无论是结构或者动力,道德人格都有其独特性。且无论是观察者还是行动者视角,道德人格者都和普通人不同。道德人格甚至整个人格观趋待整合,并需要解决特质与情境、结构与动力、理性与直觉、描述与规范等理论问题,方能更好地指导道德人格或美德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人 美德 道德榜样 原型 道德特质 信息加工 民众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代“社会人”的道德人格塑造
4
作者 孙伟平 张响娜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39,共8页
在涂尔干看来,道德教育的本质在于促使人们以一种道德的方式生活。涂尔干的道德教育旨在在现代社会“道德失范”的状态下,解决人格与社会疏离的问题,回应构建道德人格的迫切诉求。他把社会学延伸至道德教育领域,运用“两重性”理论重新... 在涂尔干看来,道德教育的本质在于促使人们以一种道德的方式生活。涂尔干的道德教育旨在在现代社会“道德失范”的状态下,解决人格与社会疏离的问题,回应构建道德人格的迫切诉求。他把社会学延伸至道德教育领域,运用“两重性”理论重新阐释了“社会”与“人格”概念。人格与社会具有内在关联,一方面,人格是社会的产物;另一方面,社会存在依赖人格活动。道德教育有助于调和人格与社会的张力,促进人格与社会的统一。面对现代人的人格危机,涂尔干认为必须重视道德的“义务”“善”“理性”性质,培育具备纪律精神、群体依恋、自主性“三要素”的健全人格。而实现这一愿景,需要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努力,完善道德教育的科学体系与创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尔干 道德教育 社会 人格 两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西方道德人格研究的两类取向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云强 郭本禹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84-787,共4页
道德人格研究是西方道德心理学的新主题,主要有两类取向:特质取向和社会认知取向。特质取向把道德人格理解为与道德有关的人格特质,对道德榜样的自然概念和真实道德榜样的人格特征进行了大量研究。社会认知取向以社会认知图式、知识结... 道德人格研究是西方道德心理学的新主题,主要有两类取向:特质取向和社会认知取向。特质取向把道德人格理解为与道德有关的人格特质,对道德榜样的自然概念和真实道德榜样的人格特征进行了大量研究。社会认知取向以社会认知图式、知识结构和认知-情感机制来解释道德人格,揭示了个体内部动态的心理过程。未来的道德人格研究要强调两类取向的结合,加强发展过程和影响因素研究,并注重多水平与多学科的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人 特质 社会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女性道德人格塑造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桂梅 黄爱英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4-109,共6页
由于中国特定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存在和影响,当代中国女性道德人格塑造面临三大困境:法律平等与事实平等的背离,阻碍女性"四自"品格的养成;家庭角色与社会角色的冲突,束缚女性自我发展的多重可能;心灵自由与心灵束缚的落差,制... 由于中国特定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存在和影响,当代中国女性道德人格塑造面临三大困境:法律平等与事实平等的背离,阻碍女性"四自"品格的养成;家庭角色与社会角色的冲突,束缚女性自我发展的多重可能;心灵自由与心灵束缚的落差,制约女性人格价值的充分实现。这些困境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女性道德人格的塑造。当代中国女性道德人格塑造的出路在于:女性全面发展;男性解放;两性平等和谐。女性全面发展是女性道德人格塑造的基础,男性解放是女性道德人格塑造的重要条件,两性平等和谐是女性道德人格塑造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女性道德人 困惑 出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优良传统道德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的现实价值 被引量:7
7
作者 狄奥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道德人格教育 传统道德 大学生 中国 爱国主义精神 道德品质 道德实践 社会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中国式管理道德之魂——“道德人”人性假设的提出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巨钦 黄杰 《城市学刊》 2016年第5期1-9,共9页
理论上,德性承接中国管理哲学之精髓,开启中国式管理之逻辑,故能够完成中国管理哲学对中国式管理质的规定和升华;现实中,一种符合市场、员工道德诉求的管理模式亟待树立。中国式管理肯定人的道德人性,秉持以道德为核心的内在修持论,从... 理论上,德性承接中国管理哲学之精髓,开启中国式管理之逻辑,故能够完成中国管理哲学对中国式管理质的规定和升华;现实中,一种符合市场、员工道德诉求的管理模式亟待树立。中国式管理肯定人的道德人性,秉持以道德为核心的内在修持论,从本质上区别于西方管理。"道德人"人性假设认为,道德人性是为个体赋予社会群体意义并影响个体动机的本质属性,并促成人生价值在工作中的实现;个体对道德系统进行学习,实现道德内化,从而产生道德行为、满足道德需要的过程是个体道德自觉的过程,表现为自我完善,提升了个体与组织的互动效率与价值协同。道德—行为作用机制是上述过程的心理学演绎,同时契合了"道之以德,知行合一"的哲学理念。"道德人"人性假设完善了动机的自组织理论,诠释了人性的内在丰富性,超越了西方管理的工具理性,它是对其他人性假设的扬弃,是中国管理哲学和中国管理实践之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假设 道德人 中国式管理 中西管理比较 道德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文化视角下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培育 被引量:5
9
作者 俞亚萍 邵丽珍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66-68,共3页
互联网和文化的结合产生了一种新的文化形式——网络文化,网络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对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培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在把握网络文化和道德人格的特点内涵、调查分析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 互联网和文化的结合产生了一种新的文化形式——网络文化,网络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对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培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在把握网络文化和道德人格的特点内涵、调查分析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现状的基础上,试图探讨高校德育工作的新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化 大学生 道德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生道德人格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琳 沐林林 许华山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6期881-884,共4页
目的编制适合医学生的道德人格问卷。方法在理论探索和半结构化访谈的基础上,结合医学生的特点形成75个题项的初测问卷。以350名在校医学生为被试进行初测,在对问卷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后形成正式问卷。以742名在校医学生为被... 目的编制适合医学生的道德人格问卷。方法在理论探索和半结构化访谈的基础上,结合医学生的特点形成75个题项的初测问卷。以350名在校医学生为被试进行初测,在对问卷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后形成正式问卷。以742名在校医学生为被试进行正式施测,对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1)医学生道德人格问卷包含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道德意志、道德同一性和道德敏感性六个因子,共35题;(2)问卷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结论医学生道德人格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医学生道德人格的测量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人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钗黛道德人格的文化意蕴 被引量:2
11
作者 谢青松 赵娟 《船山学刊》 CSSCI 2010年第1期162-165,共4页
《红楼梦》中钗黛二人分别展现了儒道两家不同的精神气质和道德人格。曹雪芹用薛宝钗来隐喻自己儒家的淑世情怀,用林黛玉来寄托所向往的道家自由精神。后世有关钗黛孰优孰劣的争论,其文化内涵乃是儒道之争,它反映出人们"崇儒抑道&q... 《红楼梦》中钗黛二人分别展现了儒道两家不同的精神气质和道德人格。曹雪芹用薛宝钗来隐喻自己儒家的淑世情怀,用林黛玉来寄托所向往的道家自由精神。后世有关钗黛孰优孰劣的争论,其文化内涵乃是儒道之争,它反映出人们"崇儒抑道"和"崇道抑儒"的两种不同文化心态和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宝钗 林黛玉 道德人 儒道互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公民道德人格重塑的社会基础、核心原则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永奇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36,共9页
新时代公民道德人格的重塑,不仅对于公民个人的自我完善意义重大,而且对于推动社会伦理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影响深远。全面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创造适度经济条件;不断提高社会治理... 新时代公民道德人格的重塑,不仅对于公民个人的自我完善意义重大,而且对于推动社会伦理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影响深远。全面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创造适度经济条件;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营造和谐社会氛围;有效提升公民道德自觉意识,培育良好道德能力是新时代公民道德人格重塑的社会基础。主体性、发展性、实践性是新时代公民道德人格重塑的核心原则。注重全面引导,协同推进公民道德教育;激活内生动力,引导公民主动提升道德修养;构建公正合理、运行顺畅的道德回报机制是新时代公民道德人格重塑的实现路径。以重塑公民道德人格为落脚点和着力点,不断提高公民道德实践能力,才能真正做到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全面提升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道德人 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人格的社会认知观及其对德育实践的启示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沛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98-705,共8页
道德人格的社会认知观是将道德心理学与人格心理学结合起来,运用社会认知理论来解释道德人格。道德人格可理解为个体建构社会事件过程中形成的长期通达性道德结构。道德人格具有两个基本特点:这种长期通达性道德结构是存在个体差异的;... 道德人格的社会认知观是将道德心理学与人格心理学结合起来,运用社会认知理论来解释道德人格。道德人格可理解为个体建构社会事件过程中形成的长期通达性道德结构。道德人格具有两个基本特点:这种长期通达性道德结构是存在个体差异的;这种道德结构是自动激活的。与特质观不同,道德人格的社会认知观以全新的视角来理解道德心理学领域中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道德认知 道德人 社会认知 长期通达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青少年良好道德人格的建构 被引量:5
14
作者 侯晶晶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10,共3页
在多元价值体系的博弈中,重视青少年建构良好的道德人格具有重大意义。建构良好道德人格应承认底线伦理,更旨在激励高尚道德情操生成。培养良好道德人格的前提条件是确立正确的生命观。道德人格与良知有着密切的联系,良知是道德行为的... 在多元价值体系的博弈中,重视青少年建构良好的道德人格具有重大意义。建构良好道德人格应承认底线伦理,更旨在激励高尚道德情操生成。培养良好道德人格的前提条件是确立正确的生命观。道德人格与良知有着密切的联系,良知是道德行为的价值检验标准,也是道德人格发展的内在依据。具有共同道德感的社会氛围、适当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青少年自我教育是青少年建构良好道德人格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人 生命观 良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学生道德人格现状的文化解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英林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6年第4期26-27,30,共3页
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新时期,大学生的道德人格表现为一种良莠并存的矛盾现状,既有良好的表现又存在种种道德人格缺陷。为此,以文化为视角,针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矛盾现状进行了研究与分析,认为经济文化、社会文化环境及校园文化... 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新时期,大学生的道德人格表现为一种良莠并存的矛盾现状,既有良好的表现又存在种种道德人格缺陷。为此,以文化为视角,针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矛盾现状进行了研究与分析,认为经济文化、社会文化环境及校园文化是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现状的主要文化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道德人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众文化的流行对大学生道德人格的挑战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文华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6-89,共4页
在商业规则的驱动下,大众文化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消解力量,其意识形态功能被放大,对大学生道德导向产生强烈的冲击;机械化、标准化的文化产品消解着大学生的道德追求和道德继承,导致大学生的道德分层划一;在媒介人的推动下,大众文化日... 在商业规则的驱动下,大众文化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消解力量,其意识形态功能被放大,对大学生道德导向产生强烈的冲击;机械化、标准化的文化产品消解着大学生的道德追求和道德继承,导致大学生的道德分层划一;在媒介人的推动下,大众文化日益突破旧有的界限,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相接合,消解着大学生的道德深度。应对文化冲击,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应主动向日常生活世界转移,直面现实生活,建树现实的模范人格,创造道德文本的日常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文化 大学生 道德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塑造大学生道德人格的途径 被引量:4
17
作者 林丽霞 《继续教育研究》 2013年第6期108-109,共2页
围绕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论点,站在一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角度进行思考,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的基础上,从外界塑造和自我塑造两个维度提出塑造大学生道德人格的五个途径。
关键词 大学生 道德人 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道德均衡对道德人格的形塑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宏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35-36,共2页
道德生活世界表现为各种道德力量的冲突与制衡,其调和与秩序化的过程其实就是各种道德力量在相互妥协与不断博弈,以期达到一种道德均衡状态。所以道德均衡的核心在于道德力量的制限,而人格塑造的前提也是道德制限,主体的道德均衡自然造... 道德生活世界表现为各种道德力量的冲突与制衡,其调和与秩序化的过程其实就是各种道德力量在相互妥协与不断博弈,以期达到一种道德均衡状态。所以道德均衡的核心在于道德力量的制限,而人格塑造的前提也是道德制限,主体的道德均衡自然造就限制下的道德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均衡 道德力量 道德制限 道德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教师道德人格塑造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2
19
作者 曾艳 《船山学刊》 2006年第2期184-186,共3页
关键词 教师道德 人格塑造 学思 道德人 自身素质 人格力量 思想政治 道德品质 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颜之乐”与“曾点之志”——李二曲道德人格的境界问题 被引量:2
20
作者 常新 《船山学刊》 CSSCI 2011年第4期77-81,共5页
儒家哲学作为一种理性化的情感哲学,所追求的是生命情感的安适与愉悦,它是一种直觉性的人生体验。"孔颜之乐"与"曾点之志"是这种体验的范式和典型,是儒家最高的精神境界。李二曲"孔颜之乐"的理论基础和... 儒家哲学作为一种理性化的情感哲学,所追求的是生命情感的安适与愉悦,它是一种直觉性的人生体验。"孔颜之乐"与"曾点之志"是这种体验的范式和典型,是儒家最高的精神境界。李二曲"孔颜之乐"的理论基础和依据是道德本体论,核心是工夫论和境界论。其所谓"道明德修""、心中境况"之发用为乐,都是从本体体验上说明心中之乐,体现出综合理学和心学的特点。论及"曾点之志",二曲认为曾点志趣高远,气象从容,与天地万物同流,其精神实质与"孔颜之乐"相同,是最高精神境界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二曲 道德人 境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