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跟进式教育”与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的培养
被引量:
5
1
作者
温波
浦玉忠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9-111,共3页
培养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是高校德育工作取得实效的有力保障,是高校德育的本质要求,是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从道德主体意识的形成过程与道德主体意识构成要素来看,"跟进式教育"是培养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的有效途径...
培养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是高校德育工作取得实效的有力保障,是高校德育的本质要求,是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从道德主体意识的形成过程与道德主体意识构成要素来看,"跟进式教育"是培养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的有效途径。为培养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跟进式教育"必须在以人为本的道德教育、大学生道德主体地位的确立、大学生道德实践及大学生日常生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进式教育”
大学生
道德主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道德主体意识的哲学反思
被引量:
1
2
作者
陈勇
武曼曼
李长浩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4-28,共5页
道德作为社会治理的一种重要方式,其有效性的获得依靠社会成员在道德认知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道德认同感与责任感,而这种感性认同与理性认知均诉诸于道德主体意识的建构和完善。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深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道德主体意识也处...
道德作为社会治理的一种重要方式,其有效性的获得依靠社会成员在道德认知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道德认同感与责任感,而这种感性认同与理性认知均诉诸于道德主体意识的建构和完善。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深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道德主体意识也处于动态的历史生成与发展过程之中。现实境遇促使我们从主体意识与道德意识相互作用的角度反思当下道德主体意识的时代局限,重塑其应然状态,这不仅是道德治理有效性获得的理论基础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人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意识
主体
意识
道德主体意识
哲学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校德育应加强大学生的道德主体培养——对高校德育的一点思考
3
作者
陈华
《理论月刊》
2003年第9期134-135,共2页
传统的高校德育重视“规范伦理”,忽视“德性伦理”;重视显性德育课程,忽视隐性德育课程;重视德育知识的传授,忽视德育的“内化”与“外化”。究其原因在于忽视对学生道德主体意识的培养。高校德育应该转变观念,明确目标,注重实践环节,...
传统的高校德育重视“规范伦理”,忽视“德性伦理”;重视显性德育课程,忽视隐性德育课程;重视德育知识的传授,忽视德育的“内化”与“外化”。究其原因在于忽视对学生道德主体意识的培养。高校德育应该转变观念,明确目标,注重实践环节,加强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德育
道德主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跟进式教育”与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的培养
被引量:
5
1
作者
温波
浦玉忠
机构
苏州科技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常州大学校长办公室
出处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9-111,共3页
基金
浦玉忠教授负责的江苏省教育厅重点课题"高等教育大众化与‘跟进式教育’研究"(07JSB880027)
文摘
培养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是高校德育工作取得实效的有力保障,是高校德育的本质要求,是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从道德主体意识的形成过程与道德主体意识构成要素来看,"跟进式教育"是培养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的有效途径。为培养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跟进式教育"必须在以人为本的道德教育、大学生道德主体地位的确立、大学生道德实践及大学生日常生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跟进式教育”
大学生
道德主体意识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道德主体意识的哲学反思
被引量:
1
2
作者
陈勇
武曼曼
李长浩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思想政治教育学院
出处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4-28,共5页
文摘
道德作为社会治理的一种重要方式,其有效性的获得依靠社会成员在道德认知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道德认同感与责任感,而这种感性认同与理性认知均诉诸于道德主体意识的建构和完善。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深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道德主体意识也处于动态的历史生成与发展过程之中。现实境遇促使我们从主体意识与道德意识相互作用的角度反思当下道德主体意识的时代局限,重塑其应然状态,这不仅是道德治理有效性获得的理论基础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人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
道德
意识
主体
意识
道德主体意识
哲学反思
分类号
B82-02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校德育应加强大学生的道德主体培养——对高校德育的一点思考
3
作者
陈华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
出处
《理论月刊》
2003年第9期134-135,共2页
文摘
传统的高校德育重视“规范伦理”,忽视“德性伦理”;重视显性德育课程,忽视隐性德育课程;重视德育知识的传授,忽视德育的“内化”与“外化”。究其原因在于忽视对学生道德主体意识的培养。高校德育应该转变观念,明确目标,注重实践环节,加强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
高校德育
道德主体意识
分类号
G410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跟进式教育”与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的培养
温波
浦玉忠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道德主体意识的哲学反思
陈勇
武曼曼
李长浩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高校德育应加强大学生的道德主体培养——对高校德育的一点思考
陈华
《理论月刊》
200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