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德主体性与伦理他者性的融合:儒家伦理思想的德育价值转化 被引量:8
1
作者 崔振成 李志前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1-156,共6页
儒家伦理思想秉持道德主体性与伦理他者性一体融合的价值立场。道德主体性表现为内在超越与刚健有为;伦理他者性体现为主体间伦理互系共在、主体对社群的使命与责任担承;道德主体性与伦理他者性的一体融合即内圣与外王在个体道德生命建... 儒家伦理思想秉持道德主体性与伦理他者性一体融合的价值立场。道德主体性表现为内在超越与刚健有为;伦理他者性体现为主体间伦理互系共在、主体对社群的使命与责任担承;道德主体性与伦理他者性的一体融合即内圣与外王在个体道德生命建构中的伦理融化与统摄守一,这一伦理设计有效规避了主体的“单子式”僭越、主体间的伦理冲突以及主体与社群间的价值裂解。在廓清儒家伦理思想的历史局限性并保持必要的文化警惕前提下,儒家道德主体性与伦理他者性一体融合的伦理思想为当代德育理论与实践提供了双重价值参鉴。在理论理性上,当代德育首先应致力于受教育者道德主体性的生成与发展,培育其他者性伦理格局与使命自觉,最终实现道德主体性与伦理他者性的一体融合;在实践理性上,当代德育要注重道德体验与伦理实践的方法与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主体性与伦理他者性 儒家伦理 德育价值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者”伦理与大学教师的道德主体性 被引量:2
2
作者 李义胜 叶牡丹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6-50,共5页
大学教师应当是优良道德价值的"代言人"和精神家园的"守望者"。列维纳斯的"他者"伦理展示了一个"向他"和"为他"向度。"向他"及"为他"源于对"他者"的... 大学教师应当是优良道德价值的"代言人"和精神家园的"守望者"。列维纳斯的"他者"伦理展示了一个"向他"和"为他"向度。"向他"及"为他"源于对"他者"的真爱,而"真爱"是伦理构建的原点;而"向他"、"为他"需要"我"与"他者"的"相遇",以及"相遇"中的倾听和言说,这实质上指明了伦理构建的方向和路径。列维纳斯的"他者"伦理虽然带有浓厚的理想色彩,但却为大学教师道德主体性的提升提供了多维的思考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维纳斯 “他者”伦理 大学教师 道德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现场的运用与当代大学生道德主体性的培育——对当前高校伦理学课程教学方式的一种探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费尚军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4-37,共4页
伦理学课程教学不仅一直为人们诟病为脱离实际的理论宣教,同时,由于缺乏结合具体理论阐释的道德现场的教学设计,也难以在充分的教学互动中激励大学生作为道德主体的反思、批判和创新精神。基于该课程教学现状以及当代大学生道德主体性... 伦理学课程教学不仅一直为人们诟病为脱离实际的理论宣教,同时,由于缺乏结合具体理论阐释的道德现场的教学设计,也难以在充分的教学互动中激励大学生作为道德主体的反思、批判和创新精神。基于该课程教学现状以及当代大学生道德主体性培育的现实迫切性,我们应尝试将伦理学理论运用于日常生活,将道德现场运用于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以充分的互动和相互尊重的方式对伦理问题展开建设性的对话,在情境诠释中求取道德共识,在问题关切中培育道德情感,在批判反思中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性和道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 课程教学 道德现场 大学生 道德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室护士职业认同在医院伦理氛围与道德敏感性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4
作者 张聪聪 刘建平 +4 位作者 于雁 姜玲 赵会丽 孙一凤 崔超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17,共6页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室护士职业认同在医院伦理氛围与道德敏感性之间的中介效应,为提高临床护士的道德敏感性水平提供参考。方法:于2023年12月至2024年4月,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山东省6所综合医院的218名血液透析室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室护士职业认同在医院伦理氛围与道德敏感性之间的中介效应,为提高临床护士的道德敏感性水平提供参考。方法:于2023年12月至2024年4月,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山东省6所综合医院的218名血液透析室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职业认同评定量表、医院伦理氛围量表、护士道德敏感性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血液透析室护士道德敏感性、职业认同、医院伦理氛围得分分别为(40.35±7.45)、(118.52±19.58)、(104.64±16.47)分;医院伦理氛围与职业认同呈正相关(r=0.709,P<0.001),与道德敏感性呈正相关(r=0.536,P<0.001),职业认同与道德敏感性呈正相关(r=0.560,P<0.001);血液透析室护士职业认同在医院伦理氛围与道德敏感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7.93%。结论:血液透析室护士职业认同是医院伦理氛围与道德敏感性的中介变量。医院管理者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伦理氛围,增强护士的职业认同感,从而提高护士的道德敏感性水平,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室 护士 职业认同 道德敏感 医院伦理氛围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伦理氛围对护士道德敏感性影响的研究
5
作者 陈鑫 杨如师 +3 位作者 胡恒瑜 武明月 李珍 张东军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51-55,共5页
探讨临床护士医院伦理氛围的潜在类别特征、影响因素及其与道德敏感性的关系。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南省8所三级医院1449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通过Mplus 8.3软件构建潜在剖面模型后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护士的医院伦理氛... 探讨临床护士医院伦理氛围的潜在类别特征、影响因素及其与道德敏感性的关系。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南省8所三级医院1449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通过Mplus 8.3软件构建潜在剖面模型后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护士的医院伦理氛围感知可分为高伦理氛围感知-协同组(46.0%)、中伦理氛围感知-规范组(46.7%)、低伦理氛围感知-疏离组(7.3%)3个潜在类别,年龄、医院级别、科室、道德敏感性是临床护士医院伦理氛围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P<0.05)。护理管理者可根据不同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推动临床伦理实践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医院伦理氛围 道德敏感 潜在剖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育活动中儿童的主体性及其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邱高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82,共5页
在儿童道德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关注儿童主体性的发挥,克服灌输式道德教育所带来的空心病,为儿童道德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路径。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提供更多对话的机会,在多方关系的互动中成就德育中儿童的主体性,并通过开展关系性的活... 在儿童道德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关注儿童主体性的发挥,克服灌输式道德教育所带来的空心病,为儿童道德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路径。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提供更多对话的机会,在多方关系的互动中成就德育中儿童的主体性,并通过开展关系性的活动,让儿童在与教师和同伴的亲密互动中发挥主体性作用,提升道德判断力、执行力,深化道德教育的主题,进而提升儿童道德教育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道德教育 主体性 关系存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伦理的“主体性困境”探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朱武振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9-23,共5页
伦理作为"群道",其核心是主体交互性的实现,即不仅"我"作为主体被实现,而且"他者"同样也作为主体被实现。但在现实中却往往相反,他者往往被当作客体、工具甚至被征服的对象。追求和谐群道的伦理走向了一... 伦理作为"群道",其核心是主体交互性的实现,即不仅"我"作为主体被实现,而且"他者"同样也作为主体被实现。但在现实中却往往相反,他者往往被当作客体、工具甚至被征服的对象。追求和谐群道的伦理走向了一种"主体性困境"。从伦理思想史的角度来分析,伦理的"主体性困境"可以通过功利主义和德性主义两种典型方式来加以解决。前者强调在节制欲望下利己与利他的平衡,后者强调高于利己本能的美德养成的应然。尽管二者的解决之道并非完美,但正是这种伦理的张力激励着思想家们不断探索以解决人性的两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 主体性困境 功利主义 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道德的主体性及其实现 被引量:3
8
作者 章海山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0-43,共4页
市场经济中主体的作用十分重要,个人主体(个体)尤其瞩目,因为历史发展的长远目标是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了深入探究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为了进一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主体道德价值,先研究个体道德的主体性及其如何实现是必要的... 市场经济中主体的作用十分重要,个人主体(个体)尤其瞩目,因为历史发展的长远目标是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了深入探究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为了进一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主体道德价值,先研究个体道德的主体性及其如何实现是必要的理论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主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个体道德 主体性 目的 自由 手段工具 道德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诚性、创发性是儒家道德主体性的根本 被引量:2
9
作者 肖群忠 《哲学分析》 2016年第4期18-25,196,共9页
成中英先生作为新儒家三期发展的代表人物,于2016年春季在中国人民大学发表了"论儒学的真诚性与创发性:兼论儒学的三偏与三正"的学术报告及其论文。其报告的主旨内容和新的学术贡献可以用如下几句话加以概括和评点:述史砭今... 成中英先生作为新儒家三期发展的代表人物,于2016年春季在中国人民大学发表了"论儒学的真诚性与创发性:兼论儒学的三偏与三正"的学术报告及其论文。其报告的主旨内容和新的学术贡献可以用如下几句话加以概括和评点:述史砭今说偏正,真诚创发开新论;仁义礼智诚为真,德性角色伦理魂;心性政治不可分,内圣外王再创新;知识信仰究天人,道德主体儒学根。真诚性和创发性是其所要论述的道德主体性的根本,所谓"主体性"一般是指人的意识自觉性和能动性,而儒家对道德的高度真诚与笃信是其主体自觉性的极致,创发性是其能动性的最高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诚 创发 道德主体性 儒学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医学生的主体性道德素质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柳亚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3年第2期35-36,共2页
在生物学意义上人生来就是人 ,但在伦理学意义上人之为人是要进行造就的。一个人的道德素质不是生来就有的 ,而是靠教育、实践或感化获得的 ,是长期遵守或违背道德所得到的结果。德育是建构在“人”的基础之上的一项基本工作 ,而医学生... 在生物学意义上人生来就是人 ,但在伦理学意义上人之为人是要进行造就的。一个人的道德素质不是生来就有的 ,而是靠教育、实践或感化获得的 ,是长期遵守或违背道德所得到的结果。德育是建构在“人”的基础之上的一项基本工作 ,而医学生未来的服务对象又是人 ,所以 ,对医学生主体性道德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 主体性道德素质 生命 选择 能动 创造 非理因素 多向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哲学:模式变革及其趋向——兼论狭义道德主体性模式的缺陷
11
作者 任平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96-100,共5页
道德哲学模式,是把握伦理道德观念内容的总体方式、诠释框架和理论体系,是变化着的人类文化形式的一部分。当代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对原有道德伦理体系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引起了道德观念的嬗变。在道德理论的争鸣中,“道德主体性模式”... 道德哲学模式,是把握伦理道德观念内容的总体方式、诠释框架和理论体系,是变化着的人类文化形式的一部分。当代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对原有道德伦理体系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引起了道德观念的嬗变。在道德理论的争鸣中,“道德主体性模式”似乎异军突起,令人瞩目,但静而思之,这一模式本身圆于狭义“主-客”哲学框架,沉湎于工业主义文化的窠臼,有着重大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主体性 道德哲学 模式变革 缺陷 狭义 文化形式 伦理体系 现代化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医学生的主体性道德素质
12
作者 周柳亚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3年第3期57-58,共2页
在生物学意义上人生来就是人 ,但在伦理学意义上人之为人是要进行造就的。一个人的道德素质不是出生具有的 ,而是靠后天的教育、实践或感化而获得。德育是建构在“人”的基础之上的一项基本工作 ,而医学生未来的服务对象又是人 ,所以 。
关键词 医学生 主体性道德素质 生命 选择 能动 创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主体性的角度审视道德权利 被引量:4
13
作者 谢福秀 谢晓晖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02-105,共4页
以主体性的视角,通过对权利、道德权利、道德权利和道德义务关系和道德权利的特点的分析,认为道德权利的研究对传统伦理学的改革;提高人们对道德权利的认识,进而有利于推进新时期的道德建设;促使道德规范由他律向自律转换,增强人们的责... 以主体性的视角,通过对权利、道德权利、道德权利和道德义务关系和道德权利的特点的分析,认为道德权利的研究对传统伦理学的改革;提高人们对道德权利的认识,进而有利于推进新时期的道德建设;促使道德规范由他律向自律转换,增强人们的责任意识,提高人们履行义务的自觉性等等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权利 审视 道德建设 道德规范 责任意识 伦理 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民生态道德养成逻辑理念:从主体性、他者性到主体间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唱 薛勇民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4期125-130,148,共7页
近代以来,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历经了三种变化,相应地,公民生态道德养成也经历了三个彼此勾连的逻辑阶段:自启蒙运动之后,人类对自身“主体性”的过分追捧使得“人为中心”理念成为诠释人与自然关系的指导理念,国家与公民围绕这一理... 近代以来,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历经了三种变化,相应地,公民生态道德养成也经历了三个彼此勾连的逻辑阶段:自启蒙运动之后,人类对自身“主体性”的过分追捧使得“人为中心”理念成为诠释人与自然关系的指导理念,国家与公民围绕这一理念形成了不同的道德规范条例以及具体执行模式;随着生态危机的日益加重以及越治越乱的现实情状,人类开始重估自身价值,一些学者通过确立“他者”在交往过程中的优先性而赋予了自然以核心地位,由此,国家与公民形成了与此理念相应的“生态乌托邦”式的道德规范条例以及具体执行模式;而在以“主体间性”为特征的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理论阶段,公民生态道德养成则需要通过教育、训练和反省等方式来增强,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道德养成 主体性 他者性 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亡观从身体性向涉身主体性转变的伦理运动 被引量:4
15
作者 郭玉宇 张雪莹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33-37,共5页
以涉身主体性视角重新审视死亡观,试图打破身体性的传统死亡伦理的桎梏,对脑死亡标准合法化问题进行探讨。揭示涉身主体性死亡观之直面死亡,是脑死亡标准合法化的科学前提;涉身主体性死亡观之关注“身体”,是脑死亡标准合法化的人文基石... 以涉身主体性视角重新审视死亡观,试图打破身体性的传统死亡伦理的桎梏,对脑死亡标准合法化问题进行探讨。揭示涉身主体性死亡观之直面死亡,是脑死亡标准合法化的科学前提;涉身主体性死亡观之关注“身体”,是脑死亡标准合法化的人文基石;涉身主体性死亡观之生死整体性,是脑死亡标准合法化的伦理基础。传统死亡观从身体性向涉身主体性转变的伦理运动,应在尊重的基础上合理地引导,在积极的引导中循序渐进地践行,从而使脑死亡立法在我国得以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死亡标准合法化 死亡观 传统死亡伦理 体性 涉身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性的增强是道德进步的标志
16
作者 黄立峰 黄桂华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3期84-88,共5页
关键词 道德主体性 道德进步 人的全面发展 约束 社会主义 道德规范 为人民服务 资产阶级 道德现象 社会整体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德伦理学的主体性思想及其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程惠莲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2期86-93,共8页
康德把道德的基础从经验外在对象物转移到先验主体人的意志。以意志自律原则批判经验的他律原则,强调理性构成道德,人为自己立法,以一种谨慎的唯心形式表述了人的主体性,从而在伦理学领域引发了一场“哥白尼式革命”。作为康德伦理学重... 康德把道德的基础从经验外在对象物转移到先验主体人的意志。以意志自律原则批判经验的他律原则,强调理性构成道德,人为自己立法,以一种谨慎的唯心形式表述了人的主体性,从而在伦理学领域引发了一场“哥白尼式革命”。作为康德伦理学重要内容与特征的主体性思想集中体现在《实践理性批判》的实践理性原理、实践理性对象、实践理性动机三个环节之中。这一思想对德国理性主义和近现代西方伦理学都有重要影响。我们既要利用其合理因素,又要清理其错误成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伦理 主体伦理 主体性思想 道德主体 道德法则 西方伦理 实践理 主体意志 意志自律 黑格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科护生伦理敏感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8
作者 董妞 郑元 吕阳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98,共4页
目的了解本科护生伦理敏感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其伦理敏感性的培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南省2所本科院校572名本科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护生伦理敏感性问卷及护生职业认同量表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本科护生伦理敏... 目的了解本科护生伦理敏感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其伦理敏感性的培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南省2所本科院校572名本科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护生伦理敏感性问卷及护生职业认同量表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本科护生伦理敏感性总分为(40.86±5.15)分,保护患者隐私、维护患者安全、尊重个人维度得分为(19.38±3.14)分、(14.26±1.84)分、(7.22±2.36)分;伦理敏感性及其各维度得分与职业认同得分呈正相关(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年、家庭居住地、是否已接受伦理相关课程学习、是否处于实习阶段及职业认同是本科护生伦理敏感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本科护生伦理敏感性处于较高水平,伦理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的教育及正确职业价值观的培养,更有利于提高本科护生的伦理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护生 伦理敏感 道德敏感 患者隐私 患者安全 尊重个人 职业认同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公理到德性:伦理与道德的差异化同构 被引量:2
19
作者 魏则胜 陈南坤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3-49,共7页
伦理与道德彼此关联,又相互区别。在实践理性的思维逻辑中,伦理与道德不是同一个概念;在经验世界,伦理和道德承担的社会责任存在差异。伦理是关于自由本身以及一切与自由相关的事物应该如何才是完善的道理,以及在完善原则得以确立的前... 伦理与道德彼此关联,又相互区别。在实践理性的思维逻辑中,伦理与道德不是同一个概念;在经验世界,伦理和道德承担的社会责任存在差异。伦理是关于自由本身以及一切与自由相关的事物应该如何才是完善的道理,以及在完善原则得以确立的前提下人与各种社会组织的行为应该如何才是正当的道理。伦理的核心内容是公理化的伦理基本原则即完善原则和正义原则。道德是“道”和“德”的总称,核心内容是德性,涵盖了理论理性德性、实践理性德性以及伦理德性,体现为人的自由意志以及自主行为的完善性与正当性。准确理解伦理与道德的辩证关系既是伦理学理论演绎的逻辑基石,又是明确道德哲学与伦理学理论任务以及实践使命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 道德 公理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道德的式微与重建——兼论德性伦理、机构伦理和制度伦理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邹明明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6,33,共7页
从胡卫民、张曙、兰越峰、张煜四位医生面临的困境,以及当前的医疗反腐态势分析,提出当前医学道德式微的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对于利益伦理研究的缺失,同时微观层面个人道德主导地位的式微,中观层面机构伦理建设阙如,宏观层面制度伦理建设... 从胡卫民、张曙、兰越峰、张煜四位医生面临的困境,以及当前的医疗反腐态势分析,提出当前医学道德式微的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对于利益伦理研究的缺失,同时微观层面个人道德主导地位的式微,中观层面机构伦理建设阙如,宏观层面制度伦理建设亟待加强。当代社会亟须加强医德重建,首先需要充分重视利益伦理的研究,利益必须加以限制,同时要加强制度伦理、机构伦理和德性伦理建设,形成一个从上至下、由内而外的伦理系统,让伦理遍布医学各个领域,引领医疗行业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伦理 机构伦理 伦理 利益伦理 医学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