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开放式教学 被引量:13
1
作者 卞玉琴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2-64,共3页
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以儿童生活为轴、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儿童的自主探究为主的综合活动课程,因此它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综合性的特点。基于学科特点,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开放式教学研究,给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实... 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以儿童生活为轴、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儿童的自主探究为主的综合活动课程,因此它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综合性的特点。基于学科特点,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开放式教学研究,给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实施开放性的任务型教学,可以启发诱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道德与法治课与其他各学科以及学生的行为养成、生活环境等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而学生的学习离不开他所生活的环境制约,因此,我们从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环境入手教学,谈谈在学生熟知的地域文化背景下,如何进行开放式课堂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课 开放式堂教学 启发诱导 综合性学科 任务型教学 行为养成 环境制约 地域文化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哲学”视角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 被引量:13
2
作者 安宝珍 郭雨馨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2-44,共3页
随着我国现代化、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更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特别是思维能力的发展。基于"儿童哲学"的视角,通过确立"尊重儿童哲学天性,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理念、组织"围绕教材主题,拓展思维训练&q... 随着我国现代化、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更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特别是思维能力的发展。基于"儿童哲学"的视角,通过确立"尊重儿童哲学天性,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理念、组织"围绕教材主题,拓展思维训练"的教学内容、设计"创建学习共同体,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探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改革,可以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共筑美好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哲学 思维 道德与法治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微阅读”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程丽琴 方正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8期66-68,共3页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理性分析思维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互联网时代,移动阅读设备的普及为碎片化的"微阅读"提供了有利条件。以移动电子设备为载体,以社会道德舆情与法治事件为阅读材料,建构学生为主体、教...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理性分析思维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互联网时代,移动阅读设备的普及为碎片化的"微阅读"提供了有利条件。以移动电子设备为载体,以社会道德舆情与法治事件为阅读材料,建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领、家长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的"微阅读"环境,为提升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质量提供了可行性方案。便捷化、碎片化阅读方式,融合时政热点的阅读材料以及宽松自由的阅读环境,可以激发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理解能力与理性分析思维,使其更充分高效地掌握教材知识点,进而达到增强其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阅读 道德与法治课 分析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与法治课议题式教学的内涵、困境及实施路径 被引量:13
4
作者 向颖 《教学与管理》 2022年第10期45-48,共4页
议题式教学是以学生真实生活情境中探究性话题为主线,基于“议题+情境+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其将学生置于真实的议题情境,通过系列化、层级性活动探究,引导学生走向知识和能力的自主建构。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议题式教学的相关实践... 议题式教学是以学生真实生活情境中探究性话题为主线,基于“议题+情境+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其将学生置于真实的议题情境,通过系列化、层级性活动探究,引导学生走向知识和能力的自主建构。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议题式教学的相关实践和思考,对议题式教学的内涵要义、现实困境及实施路径等进行概要性梳理和分析,以期能为学科教师提供一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课 议题式教学 教学情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游戏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被引量:5
5
作者 万婷 薛家平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57-58,共2页
一节优秀的道德与法治课,可以通过心理游戏实现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升、德性的培养和人格的完善。结合实践,介绍了心理游戏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营造教学氛围、助力问题设置、促进价值引领等方面实现课堂驱动。
关键词 心理游戏 道德与法治课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高质量发展探赜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新吾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0-135,共6页
新时代新征程赋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以新使命,其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思想道德与法治”课高质量发展,需从创新、协同、精准、开放和共享等五大内涵要素出发,聚焦课程的高质量发展现实问题,以党的领导,引领方向,创新教育理念和内容... 新时代新征程赋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以新使命,其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思想道德与法治”课高质量发展,需从创新、协同、精准、开放和共享等五大内涵要素出发,聚焦课程的高质量发展现实问题,以党的领导,引领方向,创新教育理念和内容,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课程架构,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建立教育主体间的协同育人机制,精准识别学生需求,实施差异化教学,以开放的平台、共享的理念,打造优质课程及其资源库,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彰显课程教学回应现实、应对挑战的高质量供给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道德与法治 高质量发展 程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探究
7
作者 王石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7-60,共4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新境界,树立起新时代党的文化旗帜。“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大学阶段首门思政课,在高校思政课程体系中具有先导性和基础性功能,承担着阐释传播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责任。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 习近平文化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新境界,树立起新时代党的文化旗帜。“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大学阶段首门思政课,在高校思政课程体系中具有先导性和基础性功能,承担着阐释传播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责任。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在总体原则上,坚持政治引领与学理探究相互融通、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协同补益、理论灌输与实践启迪有机耦合;在具体内容上,融入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神自主论”“价值追求论”“道德修养论”;在实施路径上,紧扣“学”的兴奋点、围绕“信”的着力点、瞄准“教”的切入点,以此实现知识传递、思想启迪与价值认同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思想道德与法治 程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伟大建党精神深度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目标、素材与方法 被引量:2
8
作者 马志霞 廖贵彩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6,共6页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坐标,更为时代新人精神世界的构建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然而,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却面临着“精神物化”“意义虚化”“状态颓化”“价值淡化”等问题。将伟大建党精神所蕴...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坐标,更为时代新人精神世界的构建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然而,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却面临着“精神物化”“意义虚化”“状态颓化”“价值淡化”等问题。将伟大建党精神所蕴含的育人资源全面贯穿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始末,将致力于用“求真”“担当”“斗争”“奉献”等精神实现远大理想、人生真谛、精神力量、道德境界等方面的教育目标。具体需要结合教学内容精选承载伟大建党精神的“人”“地”“事”“魂”等教学素材,同时,辅之以适切的专题讲授法、历史叙事法、启发互动法、实践教学法等方式以提升教学融通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大建党精神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 教学融入 精神世界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价值意蕴和践行路径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利科 吴少伟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8-71,共4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不仅是一个民族复兴、国家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历史主动精神的滋养之源。“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作为高校思政课的主干课程之一,在... 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不仅是一个民族复兴、国家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历史主动精神的滋养之源。“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作为高校思政课的主干课程之一,在引导广大青年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鉴于此,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担负新的文化使命的时代之要,是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现实之需,是培育时代新人的有效途径,二者实现有机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就需要从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统一,抓住重点和兼顾一般相统筹以及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躬行教学实践相融合三个方面架构起多维联动、互为呼应的实践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思想道德与法治 文化使命 价值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探析
10
作者 杜艳艳 易添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56,共3页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需要将“点线面”相结合织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之矩阵,将“议题案例”相结合阐明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之旨理,以数字技术赋能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之样态,将“体验笃行”相结合提升爱国主义教育...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需要将“点线面”相结合织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之矩阵,将“议题案例”相结合阐明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之旨理,以数字技术赋能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之样态,将“体验笃行”相结合提升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爱国主义教育 “思想道德与法治 程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典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探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江舟 江勇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55,共3页
民法典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落实“八五”普法任务的内在要求、培育德法兼修时代新人的应有之义和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思政课教师应立足德法互彰,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树立问题导向,聚焦当代大学生... 民法典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落实“八五”普法任务的内在要求、培育德法兼修时代新人的应有之义和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思政课教师应立足德法互彰,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树立问题导向,聚焦当代大学生现实生活;坚持知行合一,以培养法治行为习惯为旨归,通过重构教学单元、优化案例教学、丰富实践体验等方法,提升民法典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民法典教育 “思想道德与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敬畏生命”理念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论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程广丽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7-49,共3页
作为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之一,“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生命观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将“敬畏生命”理念贯彻到“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当中,遵循政治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理论性与... 作为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之一,“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生命观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将“敬畏生命”理念贯彻到“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当中,遵循政治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知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原则,运用辩证思维把握“敬畏生命”的思想内涵,运用系统思维把握“敬畏生命”的核心要义,运用历史思维把握“敬畏生命”的现实意义,从而积极回应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困惑和价值诉求,引领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生命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敬畏生命” “思想道德与法治 马克思主义生命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中道德与法治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被引量:6
13
作者 崔现龙 李富霞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4期41-44,共4页
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是在跨学科任务驱动下实施的教学互动方式。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直指学科核心素养,旨在引导学生在拟真情境中开展探究性、实践性、体验性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实现从“问题”到“成果”的飞跃,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 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是在跨学科任务驱动下实施的教学互动方式。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直指学科核心素养,旨在引导学生在拟真情境中开展探究性、实践性、体验性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实现从“问题”到“成果”的飞跃,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围绕道德与法治跨学科核心概念及主题,采取案例示范的形式,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及学生学情,从项目确立、目标拟定、活动探究、成果展示等方面深入探究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设计构思;在项目化学习建构、实施、测评等方面层进式实施,做好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实践及探索,深入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实现对学生知识拓展运用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项目化学习 道德与法治课 核心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赵晓毅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56-58,共3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有利于树立马克思主义法治观、培养德法兼修的时代新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强国。在课堂教学时,需要把握“准确定位”“突出重点”的基本要求,...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有利于树立马克思主义法治观、培养德法兼修的时代新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强国。在课堂教学时,需要把握“准确定位”“突出重点”的基本要求,通过优化教学体系、用好教学资源和创新教学模式等三个方面进一步阐释好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德法兼修 立德树人 “思想道德与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视角的大学生宪法教育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广登 王琦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62-63,共2页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宪法教育问题。目前,大学生宪法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授课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进行宪法教育的重要性,适度增加法治部分的课时占比,把宪法教育作为法治部分的教...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宪法教育问题。目前,大学生宪法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授课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进行宪法教育的重要性,适度增加法治部分的课时占比,把宪法教育作为法治部分的教学重点,在讲授时间有保障的前提下,对宪法教育的内容进行科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与此同时,宪法教育的实施路径和方法也应当进行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道德与法治 大学生宪法教育 现行宪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探索 被引量:6
16
作者 曾晓丽 杨海艳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0-134,共5页
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注重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既有实践发展的客观依据,也有大学生自我成长的内在需要。从客观方面看,有助于应对大学生生活世界变化、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及有效回应课程教学改革。从主观方面看,理论... 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注重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既有实践发展的客观依据,也有大学生自我成长的内在需要。从客观方面看,有助于应对大学生生活世界变化、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及有效回应课程教学改革。从主观方面看,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人格、良好社会行为习惯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坚持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紧密联系符合学生成长需要的生活案例,提高课程内容的实效性;二是用理论讲清楚热点问题,提高课程内容的深刻性;三是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确保授课形式的生动性;四是尝试“社会大课堂”,增加授课模式的开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 生活实践 “思想道德与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强化友善观教育的教学探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威 尚富阳 漆志超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49-51,共3页
弘扬友善价值观,是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使命。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中强化友善观教育应着力强化悦纳自我的自我友善教育、文明礼貌的人际友善教育、团结互助的社会友善教育、和谐共生的生态友善教育以及命运与共的国际友... 弘扬友善价值观,是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使命。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中强化友善观教育应着力强化悦纳自我的自我友善教育、文明礼貌的人际友善教育、团结互助的社会友善教育、和谐共生的生态友善教育以及命运与共的国际友善教育。要聚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强化友善观教育,更好发挥课程育人、榜样育人和实践育人的合力,使青年大学生将友善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友善观教育 “思想道德与法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文化蕴涵
18
作者 王振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4-57,共4页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突出表现,理解该课程的文化蕴涵有助于进一步推进课程的创新发展。从文化的视角思考"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它有着深刻的文化生成规律,不仅是人类认识与实...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突出表现,理解该课程的文化蕴涵有助于进一步推进课程的创新发展。从文化的视角思考"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它有着深刻的文化生成规律,不仅是人类认识与实践一般规律的反映,同时也是对中华民族文化心理和大学生文化需求的深刻反思。理解"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在的文化规范效用,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的维度审视课程的发展逻辑,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文化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道德与法治 文化蕴涵 以文化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