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农村初中生道德自我知觉对亲社会意愿和欺骗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
1
1
作者
马燕
王振宏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149,共8页
研究探讨了农村初中生道德自我知觉对其亲社会意愿和欺骗行为的影响。实验1选取375名农村初中生,考察农村初中生道德自我知觉对亲社会意愿的影响。结果发现,道德自我知觉提升组和道德自我知觉降低组的亲社会意愿均显著高于控制组;实验2...
研究探讨了农村初中生道德自我知觉对其亲社会意愿和欺骗行为的影响。实验1选取375名农村初中生,考察农村初中生道德自我知觉对亲社会意愿的影响。结果发现,道德自我知觉提升组和道德自我知觉降低组的亲社会意愿均显著高于控制组;实验2选取与实验1不同的333名农村初中生,考察农村初中生道德自我知觉对欺骗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道德自我知觉提升组的欺骗行为显著高于道德自我知觉降低组和控制组,道德自我知觉降低组的欺骗行为显著低于控制组。研究表明,道德自我知觉提升的农村初中生在亲社会行为中出现了道德一致性效应,在欺骗行为中出现了道德心理许可效应;而道德自我知觉降低的农村初中生无论在亲社会行为还是欺骗行为中,都出现了道德净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初中生
道德
自我知觉
亲社会意愿
欺骗行为
道德一致性
效应
道德
心理许可效应
道德
净化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民族伦理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在关系
2
作者
王萍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2-35,共4页
民族伦理文化是各少数民族在历史变迁中形成的稳定的精神和价值观念体系,社会主义道德是以中华伦理文化为根基、体现社会主义制度属性的价值准则和规范体系。在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中,民族伦理与中华伦理文化的同质性和同一性不...
民族伦理文化是各少数民族在历史变迁中形成的稳定的精神和价值观念体系,社会主义道德是以中华伦理文化为根基、体现社会主义制度属性的价值准则和规范体系。在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中,民族伦理与中华伦理文化的同质性和同一性不断增强,这种同一性构成了民族伦理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在一致性。而民族伦理的独特性特征,则使它既表现出与社会主义道德的互补性,同时又在两种不同的身份建构中表现出一定的内在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伦理
社会主义
道德一致性
互补性
内在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伦理框架的建构:当前机器伦理研究面临的主要任务
被引量:
3
3
作者
苏令银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6-86,共11页
对当前机器伦理来说,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就是首先需要建构一个既有利于规范人工道德主体的发展,又有助于人工道德主体创新发展的伦理框架。如果在人工道德主体和伦理道德之间缺乏一致性,由此而产生的人工道德主体就不会是真正的道德主...
对当前机器伦理来说,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就是首先需要建构一个既有利于规范人工道德主体的发展,又有助于人工道德主体创新发展的伦理框架。如果在人工道德主体和伦理道德之间缺乏一致性,由此而产生的人工道德主体就不会是真正的道德主体。为了确定这样一个人工道德主体的伦理框架,有必要从批判分析康德道德哲学入手。但是,在人工道德主体发展过程中,康德式的道德哲学分析路径最终却走向了它的反面。为此,需要超越康德式的道德哲学而去寻求其他的道德理论,以便应用于机器伦理框架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伦理
人工
道德
主体
康德
道德
哲学
道德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农村初中生道德自我知觉对亲社会意愿和欺骗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
1
1
作者
马燕
王振宏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出处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149,共8页
文摘
研究探讨了农村初中生道德自我知觉对其亲社会意愿和欺骗行为的影响。实验1选取375名农村初中生,考察农村初中生道德自我知觉对亲社会意愿的影响。结果发现,道德自我知觉提升组和道德自我知觉降低组的亲社会意愿均显著高于控制组;实验2选取与实验1不同的333名农村初中生,考察农村初中生道德自我知觉对欺骗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道德自我知觉提升组的欺骗行为显著高于道德自我知觉降低组和控制组,道德自我知觉降低组的欺骗行为显著低于控制组。研究表明,道德自我知觉提升的农村初中生在亲社会行为中出现了道德一致性效应,在欺骗行为中出现了道德心理许可效应;而道德自我知觉降低的农村初中生无论在亲社会行为还是欺骗行为中,都出现了道德净化效应。
关键词
农村初中生
道德
自我知觉
亲社会意愿
欺骗行为
道德一致性
效应
道德
心理许可效应
道德
净化效应
Keywords
rural middle school students
moral self-perception
prosocial willingness
deceptive behavior
moral consistency effect
moral psychological licensing effect
moral cleaning effect
分类号
B848 [哲学宗教—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民族伦理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在关系
2
作者
王萍
机构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教学科研部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2-35,共4页
基金
2015年宁夏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回族伦理文化融入回族地区大学生‘基础’课教学研究"(项目编号NGY2015210)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民族伦理文化是各少数民族在历史变迁中形成的稳定的精神和价值观念体系,社会主义道德是以中华伦理文化为根基、体现社会主义制度属性的价值准则和规范体系。在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中,民族伦理与中华伦理文化的同质性和同一性不断增强,这种同一性构成了民族伦理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在一致性。而民族伦理的独特性特征,则使它既表现出与社会主义道德的互补性,同时又在两种不同的身份建构中表现出一定的内在张力。
关键词
民族伦理
社会主义
道德一致性
互补性
内在张力
分类号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伦理框架的建构:当前机器伦理研究面临的主要任务
被引量:
3
3
作者
苏令银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6-86,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智能革命与人类深度科技化前景的哲学研究"(17ZDA028)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人工智能发展的伦理规范与法律规制"(2017BZX009)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对当前机器伦理来说,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就是首先需要建构一个既有利于规范人工道德主体的发展,又有助于人工道德主体创新发展的伦理框架。如果在人工道德主体和伦理道德之间缺乏一致性,由此而产生的人工道德主体就不会是真正的道德主体。为了确定这样一个人工道德主体的伦理框架,有必要从批判分析康德道德哲学入手。但是,在人工道德主体发展过程中,康德式的道德哲学分析路径最终却走向了它的反面。为此,需要超越康德式的道德哲学而去寻求其他的道德理论,以便应用于机器伦理框架的建构。
关键词
机器伦理
人工
道德
主体
康德
道德
哲学
道德一致性
Keywords
machine ethics
artificial moral agents
Kantian morality
ethical consistency
分类号
TP18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农村初中生道德自我知觉对亲社会意愿和欺骗行为的影响
马燕
王振宏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民族伦理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在关系
王萍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伦理框架的建构:当前机器伦理研究面临的主要任务
苏令银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