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初中生道德自我知觉对亲社会意愿和欺骗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马燕 王振宏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149,共8页
研究探讨了农村初中生道德自我知觉对其亲社会意愿和欺骗行为的影响。实验1选取375名农村初中生,考察农村初中生道德自我知觉对亲社会意愿的影响。结果发现,道德自我知觉提升组和道德自我知觉降低组的亲社会意愿均显著高于控制组;实验2... 研究探讨了农村初中生道德自我知觉对其亲社会意愿和欺骗行为的影响。实验1选取375名农村初中生,考察农村初中生道德自我知觉对亲社会意愿的影响。结果发现,道德自我知觉提升组和道德自我知觉降低组的亲社会意愿均显著高于控制组;实验2选取与实验1不同的333名农村初中生,考察农村初中生道德自我知觉对欺骗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道德自我知觉提升组的欺骗行为显著高于道德自我知觉降低组和控制组,道德自我知觉降低组的欺骗行为显著低于控制组。研究表明,道德自我知觉提升的农村初中生在亲社会行为中出现了道德一致性效应,在欺骗行为中出现了道德心理许可效应;而道德自我知觉降低的农村初中生无论在亲社会行为还是欺骗行为中,都出现了道德净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初中生 道德自我知觉 亲社会意愿 欺骗行为 道德一致性效应 道德心理许可效应 道德净化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族伦理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在关系
2
作者 王萍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2-35,共4页
民族伦理文化是各少数民族在历史变迁中形成的稳定的精神和价值观念体系,社会主义道德是以中华伦理文化为根基、体现社会主义制度属性的价值准则和规范体系。在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中,民族伦理与中华伦理文化的同质性和同一性不... 民族伦理文化是各少数民族在历史变迁中形成的稳定的精神和价值观念体系,社会主义道德是以中华伦理文化为根基、体现社会主义制度属性的价值准则和规范体系。在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中,民族伦理与中华伦理文化的同质性和同一性不断增强,这种同一性构成了民族伦理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在一致性。而民族伦理的独特性特征,则使它既表现出与社会主义道德的互补性,同时又在两种不同的身份建构中表现出一定的内在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伦理 社会主义道德一致性 互补性 内在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伦理框架的建构:当前机器伦理研究面临的主要任务 被引量:3
3
作者 苏令银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6-86,共11页
对当前机器伦理来说,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就是首先需要建构一个既有利于规范人工道德主体的发展,又有助于人工道德主体创新发展的伦理框架。如果在人工道德主体和伦理道德之间缺乏一致性,由此而产生的人工道德主体就不会是真正的道德主... 对当前机器伦理来说,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就是首先需要建构一个既有利于规范人工道德主体的发展,又有助于人工道德主体创新发展的伦理框架。如果在人工道德主体和伦理道德之间缺乏一致性,由此而产生的人工道德主体就不会是真正的道德主体。为了确定这样一个人工道德主体的伦理框架,有必要从批判分析康德道德哲学入手。但是,在人工道德主体发展过程中,康德式的道德哲学分析路径最终却走向了它的反面。为此,需要超越康德式的道德哲学而去寻求其他的道德理论,以便应用于机器伦理框架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伦理 人工道德主体 康德道德哲学 道德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