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作为道家传统的以物观物与中国诗学的美感经验
被引量:
1
1
作者
闫月珍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4-121,共8页
作为道家传统的“以物观物” ,是中国诗学美感经验的源头 ,也是中国诗学美感经验的集中体现。“观”体现了身体与自然的联系 ,“以物观物”意味着视觉的游移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观察者这样一个中心的潜隐 ,意味着对个人情感的排除 ,对自...
作为道家传统的“以物观物” ,是中国诗学美感经验的源头 ,也是中国诗学美感经验的集中体现。“观”体现了身体与自然的联系 ,“以物观物”意味着视觉的游移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观察者这样一个中心的潜隐 ,意味着对个人情感的排除 ,对自然本身状态最大程度的亲近。王国维以“以物观物”对中国的抒情诗进行了现代阐释 ,他并没有排除情感之于文学的基质性意义 ;控以来 ,正是王国维开始以现代性的眼光对传统的文学概念进行了改造。叶维廉以“以和观物”阐释中国的山水诗 ,从比较诗学的高度强调中西观物程序及其表达方式的差异 ,给这一命题赋予了新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传统
以物观物
中国
诗学
美感经验
王国维
叶维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立足于道家传统的文化保守主义风范——中国现代文学的反现代性价值取向研究之一
被引量:
1
2
作者
汪树东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8-93,共6页
就中国现代文学而言,道家传统依然绵绵不绝地延续着,鲁迅、周作人、郁达夫、废名、沈从文、梁实秋、林语堂、汪曾祺、贾平凹、阿城、张炜、迟子建等作家的精神血脉里就存在着颇为鲜明的道家印记。在他们的作品中,道家循环论对现代性进...
就中国现代文学而言,道家传统依然绵绵不绝地延续着,鲁迅、周作人、郁达夫、废名、沈从文、梁实秋、林语堂、汪曾祺、贾平凹、阿城、张炜、迟子建等作家的精神血脉里就存在着颇为鲜明的道家印记。在他们的作品中,道家循环论对现代性进步时间观的颠覆、道家自然观对现代性的都市文明的拒斥、道家古典人格对现代性的主体性人格的疏离和道家反智主义对现代性的知识主体性的反抗等,勾勒出了现代文学的反现代性脉络。这种反现代性书写,开辟了全新的文学空间,为中国现代文学增添了新色彩;有助于反思现代性的弊端,为未来文明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考;有助于增强现代中国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传统
文化保守主义
中国现代文学
反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为道家传统的以物观物与中国诗学的美感经验
被引量:
1
1
作者
闫月珍
机构
浙江大学文艺学专业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4-121,共8页
文摘
作为道家传统的“以物观物” ,是中国诗学美感经验的源头 ,也是中国诗学美感经验的集中体现。“观”体现了身体与自然的联系 ,“以物观物”意味着视觉的游移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观察者这样一个中心的潜隐 ,意味着对个人情感的排除 ,对自然本身状态最大程度的亲近。王国维以“以物观物”对中国的抒情诗进行了现代阐释 ,他并没有排除情感之于文学的基质性意义 ;控以来 ,正是王国维开始以现代性的眼光对传统的文学概念进行了改造。叶维廉以“以和观物”阐释中国的山水诗 ,从比较诗学的高度强调中西观物程序及其表达方式的差异 ,给这一命题赋予了新的内涵。
关键词
道家传统
以物观物
中国
诗学
美感经验
王国维
叶维廉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立足于道家传统的文化保守主义风范——中国现代文学的反现代性价值取向研究之一
被引量:
1
2
作者
汪树东
机构
武汉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8-93,共6页
基金
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现代文学的反现代性价值取向整体研究"(10YJC751084)的成果之一
文摘
就中国现代文学而言,道家传统依然绵绵不绝地延续着,鲁迅、周作人、郁达夫、废名、沈从文、梁实秋、林语堂、汪曾祺、贾平凹、阿城、张炜、迟子建等作家的精神血脉里就存在着颇为鲜明的道家印记。在他们的作品中,道家循环论对现代性进步时间观的颠覆、道家自然观对现代性的都市文明的拒斥、道家古典人格对现代性的主体性人格的疏离和道家反智主义对现代性的知识主体性的反抗等,勾勒出了现代文学的反现代性脉络。这种反现代性书写,开辟了全新的文学空间,为中国现代文学增添了新色彩;有助于反思现代性的弊端,为未来文明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考;有助于增强现代中国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关键词
道家传统
文化保守主义
中国现代文学
反现代性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作为道家传统的以物观物与中国诗学的美感经验
闫月珍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立足于道家传统的文化保守主义风范——中国现代文学的反现代性价值取向研究之一
汪树东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