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同富裕背景下乡村直播带货的道义困境及其应对策略——基于道义经济学的视角 被引量:7
1
作者 袁宇阳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66,共10页
在平台经济快速发展、数字经济占比不断增长的数字社会中,乡村直播带货逐渐成为乡村社会和农民群体融入数字社会的主要路径之一,推动众多农民与现代化农产品流通体系相衔接,促进农民收入提升以及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大国小农”的数... 在平台经济快速发展、数字经济占比不断增长的数字社会中,乡村直播带货逐渐成为乡村社会和农民群体融入数字社会的主要路径之一,推动众多农民与现代化农产品流通体系相衔接,促进农民收入提升以及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大国小农”的数字化转型。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要将共同富裕战略与乡村直播带货实践有机耦合,在推进乡村直播带货过程中促进共同富裕。反思性借鉴斯科特的道义经济学理论,发现在共同富裕背景下推进乡村直播带货,必须塑造相对平等的参与机会、合理的数字红利分配、稳定的合作关系以及完善的保障制度,构建适应乡村直播带货的数字道义。然而,由于存在数字鸿沟下弱势农民参与边缘化、流量分化下红利分配不平等、乡村“原子化”下村民互惠不足、新型数字风险下保障制度匮乏等原因,乡村直播带货可能带来乡村内部贫富差距不断加大的非预期后果,应通过提升弱势农民数字参与能力、强化乡村直播带货红利共享、构建乡村直播带货分工体系、完善乡村直播带货保障制度,夯实乡村直播带货中的数字道义基础,增进数字化转型的普惠价值,在推进乡村直播带货发展的同时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带货 道义经济 共同富裕 数字道义 数字乡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的道义经济: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再认识——基于安徽省L村的实证调查 被引量:21
2
作者 张建雷 王会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8-113,共6页
我国农地制度的安排并非基于经济上的效率最大化原则,而是体现农民生存伦理的"道义经济"原则。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虽然不同类型的农户对土地的需求产生了差异性,但土地仍承担着农民生存保障的道义责任。在此基础上,农... 我国农地制度的安排并非基于经济上的效率最大化原则,而是体现农民生存伦理的"道义经济"原则。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虽然不同类型的农户对土地的需求产生了差异性,但土地仍承担着农民生存保障的道义责任。在此基础上,农户之间分散的、自发性土地流转体现出道义经济的互惠原则。土地流转中的"自己人"逻辑和"礼俗"性地租,既能够减少土地流转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也能够保障村庄中经济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户家庭生计的改善。而大规模土地流转的引入,以市场机制替代了自发性土地流转的互惠机制,消解了土地保障农民基本生存的道义责任,对经济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户的家庭生计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流转 道义经济 “礼俗”式地租 互惠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义经济:村庄共同富裕的实践表达——以陕西省袁家村为例 被引量:9
3
作者 郭占锋 蒋晓雨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0-104,共15页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共同富裕有着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逻辑。本文以陕西省袁家村为例,运用道义经济学理论,分析袁家村在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道义经济与共同富裕之间紧密的逻辑关联。研究发现,道义经济在其中表...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共同富裕有着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逻辑。本文以陕西省袁家村为例,运用道义经济学理论,分析袁家村在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道义经济与共同富裕之间紧密的逻辑关联。研究发现,道义经济在其中表现为对弱势群体生存权的保障、旅游从业者之间的互惠平衡以及纳入内部劳动力市场的道义用工体系等三个方面,道义经济得以有效运转的实践机制在于制度设计、组织载体以及以伦理规范为核心的“利益、权力、情感”之间的持续互动与共同作用,推动着共同富裕的发生、发展。道义经济作为一种经济手段,具有作为目标的双重属性,其承载着一定的社会资源,塑造了共同富裕的过程,这为共同富裕在微观实践层面提供了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势群体 道义经济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举主义中的道义经济学:论菲律宾和泰国民粹主义的兴起 被引量:2
4
作者 马克·R.托马森 龙羽西(译) +1 位作者 林达丰(校) 衣远(校)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7年第4期11-22,共12页
在菲律宾和泰国,关于民主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语境:一种是在国家精英层面上痛斥"买选票"式的选举腐败;一种则是在地方实践中,对政客的评价主要是基于其在多大程度上使选民社区受益,并保障了当地贫民的权益。这种以弱势人群... 在菲律宾和泰国,关于民主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语境:一种是在国家精英层面上痛斥"买选票"式的选举腐败;一种则是在地方实践中,对政客的评价主要是基于其在多大程度上使选民社区受益,并保障了当地贫民的权益。这种以弱势人群社区为基础的共生投票行为可被称为"选举主义道义经济学"。随着菲律宾总统约瑟夫·埃斯特拉达(Joseph E.Estrada)和泰国总理他信·西那瓦(Thaksin Shinawatra)治下民粹主义的兴起,之前隐藏在民间的选举道义经济学逻辑逐渐走到了台前,直接挑战两国精英的话语权。尽管拥有下层人民忠实有力的支持,这两人最后均因涉嫌贪腐而被迫下台。在菲律宾,阿基诺三世(Benigno S.Aquino III)作为精英改革者的成功掌权标志着民粹主义的式微,却也带来了新威权主义的抬头。在泰国,他信雄厚的选民基础迫使精英阶层求助于军队,期望借军事政变和宪政改革推迟选举,从而消减他信的影响。这表明选举主义道义经济学的民主逻辑在泰国已经扩散到国家层面,成为了一股强大势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粹主义 选举主义 道义经济 菲律宾 泰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规模农户的前途与经济性质文献评述与反思 被引量:5
5
作者 徐振宇 曹立杰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34-38,共5页
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决定了无论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多快,无论采取何种力度推动土地规模经营,中国大陆农户的户均土地规模不可能显著提高。在相当长时期内,我国农业必将以小规模农业为主。小规模农户的特点、前途和经济性质,是我国农业经... 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决定了无论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多快,无论采取何种力度推动土地规模经营,中国大陆农户的户均土地规模不可能显著提高。在相当长时期内,我国农业必将以小规模农业为主。小规模农户的特点、前途和经济性质,是我国农业经济理论与涉农政策不得不直面的重要问题。对小规模农户的经济前途的讨论发现,相比注定消亡论,小农稳固论具有更丰富的经验证据支撑,也有更坚实的理论基础—无论是道义经济论还是理性小农论,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支撑小农稳固论。如果更全面地考虑约束条件,重新审视目标函数,"道义小农"在本质上也是理性小农。如果在讨论时能够明确小农的目标函数与面临的约束条件,可以减少很多无谓的争论,也能将讨论引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农 农民 农户 道义经济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日常反抗的道义标准与策略——斯科特的农民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白文静 蔡燕航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1期123-131,共9页
詹姆斯·斯科特的农民日常反抗理论包含两个层面的论证,第一个层面是小农反抗的道义基础、标准和逻辑,即在生存线上挣扎的小农具有特殊的公正感和道德感,它包含两个基本原则:"安全第一"和"互惠",忽视或破坏这... 詹姆斯·斯科特的农民日常反抗理论包含两个层面的论证,第一个层面是小农反抗的道义基础、标准和逻辑,即在生存线上挣扎的小农具有特殊的公正感和道德感,它包含两个基本原则:"安全第一"和"互惠",忽视或破坏这两个原则,会激起小农的愤怒和反抗。第二个层面是,小农的力量和文化习惯等因素决定了小农的反抗是"日常反抗",而非大规模的革命。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隐微反抗,包括行为层面的和象征性符号层面的,有其自身逻辑和意义,并影响着日常政治的运行。斯科特的研究堪称农民研究史上的一个拐点,对当今农民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詹姆斯·斯科特 小农 道义经济 日常反抗 象征性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性与道义:熟人社会中的劳力配置逻辑——鄂西W村小农用工体系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永萍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0-38,共9页
帮工、换工和雇工构成的小农用工体系是鄂西W村脐橙产业发展的基础。小农用工体系嵌入村庄熟人社会,以熟人社会的平衡机制和信任机制作为运行逻辑,呈现出道义经济色彩。但是,小农用工体系同时嵌入市场化的产业发展结构,农民的理性经济... 帮工、换工和雇工构成的小农用工体系是鄂西W村脐橙产业发展的基础。小农用工体系嵌入村庄熟人社会,以熟人社会的平衡机制和信任机制作为运行逻辑,呈现出道义经济色彩。但是,小农用工体系同时嵌入市场化的产业发展结构,农民的理性经济目标也构成小农用工体系的运行动力。通过充分动员道义经济,小农用工体系为农民提供了低成本、高稳定的劳力配置方式,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成本与风险,促进了熟人社会秩序的再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农用工体系 熟人社会 劳力配置 道义经济 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的“勒索”和“后台”的反抗——詹姆斯·斯科特农民学研究的西方中心论范式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明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124-131,共8页
斯科特的农民道义经济学理论注重农民纯粹利益考虑之外的道德伦理涵义,使农民学研究更加注重社会运动的社会价值取向;但是斯科特绝对化地将国家或政府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定位为"勒索者",以及对农民"后台"反... 斯科特的农民道义经济学理论注重农民纯粹利益考虑之外的道德伦理涵义,使农民学研究更加注重社会运动的社会价值取向;但是斯科特绝对化地将国家或政府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定位为"勒索者",以及对农民"后台"反抗方式的过分醉心,暴露出其西方中心论视角历史单线发展模式的结构性局限。从《农民的道义经济学》到《弱者的武器》,其研究范式在发生重心转移的同时,由于忽视了对历史动态进程的把握而呈现理论倒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詹姆斯·斯科特 农民的道义经济 西方中心论 政府的“勒索” “后台”的反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拆迁过程中农民行为的双重取向研究
9
作者 陈晔 廖小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5期3098-3100,共3页
从实例列举出发,分析了拆迁过程中农民行为的诱因,并阐述了其理论启发,指出拆迁过程中农民试图通过搭建违章建筑来增加拆迁面积以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并希望依靠这种方式寻求保护和补偿失去的安全感;农民搭建违章建筑的行为具有经济功... 从实例列举出发,分析了拆迁过程中农民行为的诱因,并阐述了其理论启发,指出拆迁过程中农民试图通过搭建违章建筑来增加拆迁面积以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并希望依靠这种方式寻求保护和补偿失去的安全感;农民搭建违章建筑的行为具有经济功能和保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义经济 理性农民 乡村社会 违章建筑 拆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民研究的出路在哪里?——黄宗智“实践社会科学”研究进路述论
10
作者 察应坤 《广东社会科学》 2025年第5期219-233,共15页
20世纪初,卡尔·波兰尼对米塞斯及哈耶克自由市场制学理的挑战,和俄罗斯恰亚诺夫所代表的“组织-生产”学派对“古典主义”的论战,一同拉开了“道义经济”和“理性小农”两大理论传统论争的序幕。到20世纪70年代,斯科特与塞缪尔... 20世纪初,卡尔·波兰尼对米塞斯及哈耶克自由市场制学理的挑战,和俄罗斯恰亚诺夫所代表的“组织-生产”学派对“古典主义”的论战,一同拉开了“道义经济”和“理性小农”两大理论传统论争的序幕。到20世纪70年代,斯科特与塞缪尔·波普金针锋相对的论争在农民学、农村社会学、经济人类学等领域持续长时间滥觞。上述论争在当代中国农业农村和社会发展的研究中延续。其中,实质主义理论被黄宗智发扬光大。黄宗智一贯强调借助不同流派的理论内容来加强理论学习、理论认知、理论判断、理论概念及体系的构建,强调从经验现实出发,在反思理论典范的规范预设中深入探究历史现象的实际,最后总其研究所成概括提出“实践社会科学”的理论建构。黄宗智还非常警醒地认识到“二元对立”的问题所在,要注意东西方之间的平衡,尤需注意如何跳出西方和东方共同和各自的困境状况。总的来说,其研究立场、范式和方法保留了从恰亚诺夫到斯科特所坚持的“道义小农”的本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义经济 理性小农 实践社会科学 恰亚诺夫 黄宗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