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器以载道——从“开光”形制的形成看装饰的从属性 被引量:5
1
作者 蔡花菲 宁钢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4-108,共5页
《周易》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陶瓷"开光"以其"器"的形态,诠释对"道"的感悟和探索,"有形"器物的丰富性与多样性都根源于其"见象"的装饰之"道"... 《周易》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陶瓷"开光"以其"器"的形态,诠释对"道"的感悟和探索,"有形"器物的丰富性与多样性都根源于其"见象"的装饰之"道"。"开光"形制的形成过程中,装饰从属于适用和造型的规律之下的,是社会功能和时代审美、多元文化等深层因素的影响。开光跨越了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至现代陶艺的时间维度和东西方文化的地域空间,是传统装饰之道在当代的传承,可为相关领域提供典范性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与器 陶瓷艺术 装饰 开光形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察器求道 转识成智:质性教育研究五年述评与学术共同体的使命展望 被引量:7
2
作者 陈霜叶 王奕婷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6-77,共22页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北京大学陈向明教授引入质性研究方法以来,教育研究中的质性研究越来越多。自2015年至今,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发起的“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进一步推动了质性研究以及包含质性部分的混合研究的发展。本文先以“...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北京大学陈向明教授引入质性研究方法以来,教育研究中的质性研究越来越多。自2015年至今,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发起的“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进一步推动了质性研究以及包含质性部分的混合研究的发展。本文先以“道”与“器”为比喻,区分了学术共同体的科学精神追求与质性研究的形制特征,建议在学术共同体层面重新理解“科学化”与中国学术研究的使命。然后,我们以2015—2019年在教育学CSSCI期刊上发表的质性研究论文为主要研究对象,具体从研究设计、抽样方式、质性数据获取、质性数据分析、研究信效度与研究伦理等形制特征,在纵向上与2000—2014年发表的教育学CSSCI期刊论文、在横向上与2015—2019年英国、美国及欧洲大陆的四本教育学综合期刊论文进行比较,揭示了自“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开办五年来国内质性教育研究的发展特征与趋势。最后,我们希望推动国内学术共同体凝聚“察器求道,转识成智”的共识,推进中国教育研究的国际化、中国化与多样化的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性研究 混合研究 道与器 学术共同体 研究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