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的“逼蒋抗日”方针 被引量:2
1
作者 林祥庚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1-36,共6页
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它“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的作用”。而中国共产党的“逼蒋抗日”方针的制定和实施,又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它“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的作用”。而中国共产党的“逼蒋抗日”方针的制定和实施,又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起了重要作用。本文试图阐述党在提出、贯彻、实施“逼蒋抗日”方针的各个历史环节中,民主党派所发挥的特殊作用,借以阐明民主党派对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做出的重要历史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逼蒋抗日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介石 西安事变 民主党 中国共产 国民党 杨虎城 两广事变 地方实力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逼蒋抗日”方针的形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平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73-75,共3页
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酝酿到建立经历了“抗日反蒋”、“逼蒋抗日”、“联蒋抗日”三个阶段.其中“逼蒋抗日”是关键,因为党适时地放弃了“反蒋”立场、实行“逼蒋抗日”方针,才最终实现了“联蒋抗日”的目的.本文拟对... 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酝酿到建立经历了“抗日反蒋”、“逼蒋抗日”、“联蒋抗日”三个阶段.其中“逼蒋抗日”是关键,因为党适时地放弃了“反蒋”立场、实行“逼蒋抗日”方针,才最终实现了“联蒋抗日”的目的.本文拟对这个历史过程作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逼蒋抗日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共产国际 介石南京政府 中国共产 国民党 抗日 日本帝国主义 “左”倾关门主义 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广事变与中国共产党“逼蒋抗日”方针的形成 被引量:3
3
作者 王锦侠 张奇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37-41,共5页
近年来,党史学界对中共“逼蒋抗日”方针的形成问题作了深入探讨,但大多忽视将两广事变与“逼蒋抗日”方针的形成联系起来作历史考察。笔者认为,从两广事变发动之始,中国共产党就一直十分关注,并将其作为组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个契机... 近年来,党史学界对中共“逼蒋抗日”方针的形成问题作了深入探讨,但大多忽视将两广事变与“逼蒋抗日”方针的形成联系起来作历史考察。笔者认为,从两广事变发动之始,中国共产党就一直十分关注,并将其作为组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个契机,从支持事变发动到促成事变和平解决,中共完成了由“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方针的转变。探讨两广事变与党的“逼蒋抗日”方针形成之间的关系,是很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逼蒋抗日 两广事变 中国共产党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介石 抗日 和平解决 中共中央 策略方针 抗日救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闻天与“逼蒋抗日”方针的形成 被引量:1
4
作者 程中原 《学海》 1990年第2期64-69,94,共7页
按照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决议,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是在“抗日反蒋”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的方针下进行的。当时采取这样的方针是由中国革命斗争的历史情况和党与红军、苏区所处的具体环境决定的。
关键词 毛泽东 周恩来 张闻天 彭德怀 红军 南京政府 苏区 逼蒋抗日 张学良 抗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共“逼蒋抗日”方针制定的原因
5
作者 彭升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2期56-58,共3页
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是中共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过程中的一个重大变化。中共制定“逼蒋抗日”方针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建立了新的根据地。二、中日民族矛盾激发,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要... 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是中共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过程中的一个重大变化。中共制定“逼蒋抗日”方针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建立了新的根据地。二、中日民族矛盾激发,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要求迅速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三、日本对华北加紧进攻,危害英美在华利益,英美开始反击日本。四、国民党蒋介石为了维护自身和英美在华利益,对日政策逐渐政变。五、国共两党代表有联系和接触,制定“逼蒋抗日”方针是为了使谈判获得更大进展的一个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逼蒋抗日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党的逼蒋抗日方针 被引量:1
6
作者 石伟夫 胡华丁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2期91-96,共6页
1937年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是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条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经历了反蒋抗日(1931年9月—1936年5月)、逼蒋抗日(1936年5月—1937年2月)和联蒋抗日(1937年2月—1937年9月)三个阶段... 1937年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是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条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经历了反蒋抗日(1931年9月—1936年5月)、逼蒋抗日(1936年5月—1937年2月)和联蒋抗日(1937年2月—1937年9月)三个阶段。其中,逼蒋抗日是反蒋抗日转变到联蒋抗日的桥梁。它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研究当年逼蒋抗日的方针政策和历史经验,对于加深理解党和毛泽东同志的政策策略思想,加深新时期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逼蒋抗日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第二次国共合作 抗日 抗日战争 统一战线工作 历史经验 策略思想 三个阶段 现实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宗仁逼蒋抗日的历史作用应予充分肯定
7
作者 张梅玲 《探索(浙江)》 1987年第4期33-38,共6页
中国抗日战争的发动,是由各种因素促成的,它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伟大胜利,是全国主张抗日的各党各派各界各军共同努力的结果。其中,桂系首领李宗仁在逼将抗日中的历史作用,不容忽视。但过去史学界对此论述较少,而一提到... 中国抗日战争的发动,是由各种因素促成的,它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伟大胜利,是全国主张抗日的各党各派各界各军共同努力的结果。其中,桂系首领李宗仁在逼将抗日中的历史作用,不容忽视。但过去史学界对此论述较少,而一提到李宗仁等发动的两广事变,就说他们是“打着‘抗日’的旗号”,或说是“假抗日,真反蒋”;或说“两广事变以失败而告终”。实际上否认或贬低了李宗仁在“七七”事变前为发动抗战所起的历史作用。值此纪念抗战爆发五十周年之际,就李宗仁在两广事变、西安事变及联共抗日诸方面对发动抗战所起的重要作用,作以简述,以纪念对民族解放战争有过贡献的人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宗仁 两广事变 逼蒋抗日 西安事变 历史作用 抗日救国 桂系 抗日 广西 介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乃宣 《理论月刊》 CSSCI 1995年第8期14-16,共3页
简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陈乃宣抗日战争是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抗日战争的胜利,对打破... 简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陈乃宣抗日战争是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抗日战争的胜利,对打破帝国主义奴役和压迫,推动全世界一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领导 日本帝国主义 逼蒋抗日 全面抗战路线 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国民党介石集团 抗日 毛泽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华北事变后蒋介石对日态度的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谢树坤 陈瑾 《中州学刊》 1987年第3期110-114,共5页
“攘外必先安内”,是蒋介石一贯坚持的反动政策。在这个政策指导下,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东北事变时,他正坐在兵舰上前往南昌坐镇指挥向我中央根据地发动的第三次反革命“围剿”,对日本侵略者完全采取不抵抗政策,并命令东北... “攘外必先安内”,是蒋介石一贯坚持的反动政策。在这个政策指导下,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东北事变时,他正坐在兵舰上前往南昌坐镇指挥向我中央根据地发动的第三次反革命“围剿”,对日本侵略者完全采取不抵抗政策,并命令东北军即使“日军勒令缴械,占入营房,均可听其自便”,结果几十万东北军一枪不放,撤到山海关以内,日本侵略军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就占领了东北三省。不久,蒋介石又把东北军调到南方参加“剿共”。1932年“一二八”事变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石 华北事变 逼蒋抗日 态度的变化 国民党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日本帝国主义 东北军 日本侵略者 潘汉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学良送蒋回宁初探——纪念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90诞辰
10
作者 林云生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102-106,98,共6页
“西安事变”的发动,是为了逼蒋抗日,是完全“为了抗日救国”,“是要以西北的抗日统一战线去推动全国的抗日统一战线”、张学良陪送蒋介石从西安飞往南京,是逼蒋抗日的继续,既有助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也表现了他为抗日救国,不计个人... “西安事变”的发动,是为了逼蒋抗日,是完全“为了抗日救国”,“是要以西北的抗日统一战线去推动全国的抗日统一战线”、张学良陪送蒋介石从西安飞往南京,是逼蒋抗日的继续,既有助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也表现了他为抗日救国,不计个人安危的大无畏精神,一人承担了西安发难的全部责任,为抗日救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和牺牲,为国家和民族立下了伟大功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学良 回宁 介石 西安事变 爱国将领 逼蒋抗日 将军 内战 诞辰 抗日救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对蒋介石政策演变之我见
11
作者 叶心瑜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41-44,共4页
关于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对蒋介石政策的演变,史学界一般划分为抗日反蒋、逼蒋抗日、联蒋抗日三个阶段。其时间划分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36年5月5日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前为抗日反蒋阶段;从1936年“五五通电”至1936年12月西安事变... 关于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对蒋介石政策的演变,史学界一般划分为抗日反蒋、逼蒋抗日、联蒋抗日三个阶段。其时间划分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36年5月5日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前为抗日反蒋阶段;从1936年“五五通电”至1936年12月西安事变为逼蒋抗日阶段;从西安事变至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为联蒋抗日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石 九一八事变 逼蒋抗日 抗日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 中共 三个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九一八”到西安事变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浅析
12
作者 江于夫 徐勤惠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3期65-69,23,共6页
本世纪30年代初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中国,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深重灾难,中日民族矛盾日益成为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作为中国主要政治力量之一的中国共产党,为了创导和组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它的策略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调整和完... 本世纪30年代初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中国,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深重灾难,中日民族矛盾日益成为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作为中国主要政治力量之一的中国共产党,为了创导和组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它的策略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调整和完善的过程。从下层统一战线到抗日反蒋策略方针的提出,接着转变为逼蒋抗日,最后发展为联蒋抗日的策略总方针,构成了“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时期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基本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 西安事变 逼蒋抗日 介石 国民党政府 策略方针 “九一八” 日本帝国主义 共产国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与抗日战争中的国共军事合作
13
作者 弋胜 何小兵 《理论学刊》 CSSCI 1999年第1期107-109,共3页
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开展了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一定形式的军事合作,以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和维持国共军事合作作出了积极努力和巨大贡献,本文试就此作一探析。一、民族矛... 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开展了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一定形式的军事合作,以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和维持国共军事合作作出了积极努力和巨大贡献,本文试就此作一探析。一、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以民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合作 中国共产 抗日战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民党军 介石集团 日本帝国主义 逼蒋抗日 中共中央 合作抗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恩来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卓越贡献
14
作者 杨光彦 陈明钦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20-26,共7页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是我党从事统一战线工作的楷模.在风云变幻、寇深祸急的三十年代,他和毛泽东及党的其他领袖们一起,运筹帷幄,殚精竭力,为实现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出了卓越的贡...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是我党从事统一战线工作的楷模.在风云变幻、寇深祸急的三十年代,他和毛泽东及党的其他领袖们一起,运筹帷幄,殚精竭力,为实现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试就这个问题,作一粗浅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周恩来 毛泽东 卓越贡献 国民党政府 介石 逼蒋抗日 东北军 西安事变 张学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被引量:1
15
作者 许冠亭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1期127-131,共5页
关键词 毛泽东 西安事变 介石 和平解决 逼蒋抗日 周恩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南京政府 苏联和共产国际 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抗战前后我党与新桂系的合作关系
16
作者 杜玉华 文军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69-71,共3页
抗日战争时期,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国民党新桂系(以下简称桂系)是当时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地方实力派。我党针对桂系与蒋系既有联系、又有矛盾,并一定程度上有抗日要求的特点,建立和发展了与桂系的统战合作关系。一、我党与桂系建立... 抗日战争时期,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国民党新桂系(以下简称桂系)是当时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地方实力派。我党针对桂系与蒋系既有联系、又有矛盾,并一定程度上有抗日要求的特点,建立和发展了与桂系的统战合作关系。一、我党与桂系建立合作关系的条件桂系成为我党重点统战对象之一,首先是与它在全国各地方实力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及它同蒋系的矛盾密切相关。由于种种复杂原因,桂系与蒋介石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在军事上,桂系以广西为基地,积蓄力量,屡屡伺机,企图夺取全国统治权;在财政上,桂系是当时各地方实力派中唯一保持独立的地方军阀。由于这些原因,桂系也就成为妄想实行个人军事独裁的蒋介石的眼中钉,蒋介石千方百计压制维持广西地方政府和桂系军阀的重要财政收入——烟税,并借此削弱桂系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蒋桂之间的利益冲突为我党争取桂系并建立合作关系创造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新桂系 介石 地方实力派 抗战前后 合作关系 逼蒋抗日 和平解决 统战工作 李宗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与“两广事变”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瑀 《学海》 1996年第2期90-90,共1页
中国共产党与“两广事变”赵瑀1936年6月1日,广东、广西实力派陈济棠、李宗仁等打出“抗日救国”的旗帜,通电全国“反蒋抗日”,组织“抗日救国军”出兵湖南,史称“两广事变”。事变前后,中国共产党在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中,... 中国共产党与“两广事变”赵瑀1936年6月1日,广东、广西实力派陈济棠、李宗仁等打出“抗日救国”的旗帜,通电全国“反蒋抗日”,组织“抗日救国军”出兵湖南,史称“两广事变”。事变前后,中国共产党在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中国共产党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广事变 中国共产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逼蒋抗日 李宗仁 毛泽东 和平解决 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左”倾关门主义 抗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事变”前后我党对杨虎城部队的统战工作
18
作者 周俊晨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56-60,共5页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我党在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战略决策。这一次决策及其实践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无论从党的认识和实践来说都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它由单纯的下层统一路线再发展到全民...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我党在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战略决策。这一次决策及其实践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无论从党的认识和实践来说都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它由单纯的下层统一路线再发展到全民族的统一路线;由反蒋抗日发展为逼蒋抗日、联蒋抗日。在这一过程中党在一方面要清除自己内部根深蒂固的“左”倾关门主义,同时必须同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作坚决斗争。为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战的目的,我党根据当时的情况,把统战工作的重点首先放在了杨虎城部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虎城 介石 “西安事变” 统战工作 部队 西北军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张学良 和平解决 逼蒋抗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恩来与张学良的交往——纪念西安事变60周年
19
作者 常喜梅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2期43-45,共3页
60年前的西安事变举世瞩目,影响深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而周恩来与张学良的通力合作,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进国共两党联合抗日立下了汗马功劳。 清凉山下 一见如故 1935年底,中国的政治形势已处在... 60年前的西安事变举世瞩目,影响深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而周恩来与张学良的通力合作,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进国共两党联合抗日立下了汗马功劳。 清凉山下 一见如故 1935年底,中国的政治形势已处在大变动的前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扩大了根据地:蒋介石任命张学良为剿匪副总司令,率东北军开赴西北,准备趁红军立足未稳,将其一举歼灭。然而蒋介石的作法遭到了全国人民包括东北军广大官兵的强烈反对,他们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而这时的张学良,随着形势的发展和中国共产党对他深入细致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事变 周恩来 介石 和平解决 中国共产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张学 杨虎城 中央工农红军 逼蒋抗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澜的爱国思想及其活动
20
作者 张昌志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3期31-35,共5页
一、十年内战时期服膺马列接受党的领导,提出联共反蒋主张他从小受革命思想的熏陶,所以在日本东京宏文师范学院学习期间,便敢于倡议那拉氏退朝,赞扬光绪皇帝支持戊戌变法。他因此被清政府驻日使官押送回国,但并未灰心,仍积极投入正在醖... 一、十年内战时期服膺马列接受党的领导,提出联共反蒋主张他从小受革命思想的熏陶,所以在日本东京宏文师范学院学习期间,便敢于倡议那拉氏退朝,赞扬光绪皇帝支持戊戌变法。他因此被清政府驻日使官押送回国,但并未灰心,仍积极投入正在醖酿中的四川保路风潮。由于他反对清政府把民办的川汉铁路收归国有,遭到总督赵尔丰逮捕,接连两次被迫害,促使他更加坚定地参加了反对清王朝的辛亥革命。1991年,他在北京结识了林伯渠等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引起了思想上的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石 逼蒋抗日 联共反 中国共产党 张澜 共产党员 清政府 抗日战争 国民党 民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