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尿道括约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脊髓损伤患者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1
作者 廖利民 付光 +6 位作者 史文博 熊宗胜 鞠彦合 吴娟 李东 韩春生 梁文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09-412,共4页
目的:观察尿道括约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脊髓损伤(SCI)患者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DSD)的临床效果。方法:19例合并肾积水男性SCI患者,年龄26 ̄45岁,治疗前1个月用B超及影像尿动力学检查测量患者肾盂分离宽度、残余尿量(PRV)... 目的:观察尿道括约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脊髓损伤(SCI)患者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DSD)的临床效果。方法:19例合并肾积水男性SCI患者,年龄26 ̄45岁,治疗前1个月用B超及影像尿动力学检查测量患者肾盂分离宽度、残余尿量(PRV)、输尿管返流压(Pdet.reflux)、逼尿肌漏尿点压(DLPP)、最大尿道压力(Pura.max)等指标。对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DESD)的13例患者,将200IUBTX-A溶解于8ml生理盐水,在膀胱尿道镜下分点注射于外括约肌内;对DESD合并逼尿肌-膀胱颈协同失调的6例患者,将200IUBTX-A溶解于12ml生理盐水,分点注射于膀胱颈及外括约肌内。1个月后复查上述检查指标。结果:1例治疗无效,其余患者治疗起效的平均时间为9.5d,治疗1个月后,患者的双肾最大肾盂分离宽度由3.9±1.2cm降至1.1±0.8cm,PRV由187±58ml降至54±18ml,DLPP由77.6±7.2cmH2O降至21.6±4.1cmH2O,Puram.ax由88.3±10.5cmH2O降至57.4±3.6cmH2O(P<0.01)。疗效持续时间平均3.8个月,治疗后1、3个月时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7%和68.7%。3例患者接受第2次注射。随访期间未观察到任何毒副作用。结论:尿道括约肌内注射BTX-A可有效减少SCI后DSD患者残余尿量、降低DLPP及尿道压力,是治疗DSD有效、微创、安全、可逆、可重复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肉毒毒素 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 尿路功能 脊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钬激光外括约肌切开术治疗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7例报道 被引量:1
2
作者 鞠彦合 廖利民 +3 位作者 李东 付光 熊宗胜 史文博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7期615-616,共2页
目的探讨钬激光外括约肌切开术治疗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DSD)的技术方法、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7例接受钬激光外括约肌切开术的神经源性DSD男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中及术后无1例患者需要输血。7例患者术后在症状学、实验室、... 目的探讨钬激光外括约肌切开术治疗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DSD)的技术方法、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7例接受钬激光外括约肌切开术的神经源性DSD男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中及术后无1例患者需要输血。7例患者术后在症状学、实验室、影像学和尿动力学指标等方面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1例术后勃起功能受影响。所有患者无需再次手术。结论钬激光外括约肌切开术治疗DSD具有出血少、安全、疗效确切的优点,对有适应症的、经选择的患者不失为一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钬激光 括约肌切开 尿-括约肌协同失调(D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毒杆菌毒素尿道外括约肌注射联合巴氯芬口服治疗脊髓损伤后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症 被引量:7
3
作者 崔心刚 瞿创予 +3 位作者 徐丹枫 任吉忠 孔乐乐 林海洋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75-877,共3页
目的:评价A型肉毒杆菌毒素(BTX-A)尿道外括约肌注射加巴氯芬口服治疗脊髓损伤后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症(DESD)的临床效果。方法:尿流动力学检查证实脊髓损伤后DESD患者38例,男31例、女7例,平均年龄(36.5±17.8)岁。200 U BTX-A溶解... 目的:评价A型肉毒杆菌毒素(BTX-A)尿道外括约肌注射加巴氯芬口服治疗脊髓损伤后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症(DESD)的临床效果。方法:尿流动力学检查证实脊髓损伤后DESD患者38例,男31例、女7例,平均年龄(36.5±17.8)岁。200 U BTX-A溶解于8 ml生理盐水,使用尿道镜注射针分8点二平面注射于尿道外括约肌(1 ml/点)。术后第2日,随机选取12例患者(BTX-A+巴氯芬组)加服巴氯芬10 mg/次、3次/d,服用3个月,与另外26例患者作比较(BTX-A组)。4周后复查尿流动力学,随访2~9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排尿症状、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的变化,并观察毒副作用。结果:治疗后1个月,膀胱贮尿和排尿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最大尿流率、单次尿量、最大膀胱测压容积、膀胱顺应性增加,剩余尿量及充盈末逼尿肌压力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TX-A+巴氯芬组患者症状改善程度及膀胱顺应性明显优于单纯BTX-A组(P<0.05)。BTX-A+巴氯芬组有3例患者因出现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而停药,其余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BTX-A注射加巴氯芬口服可以有效改善脊髓损伤后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症患者的排尿障碍,长期疗效尚需进一步的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毒杆菌毒素 A型 巴氯芬 脊髓损伤 尿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状尿道支架治疗神经原性下尿路功能障碍13例 被引量:2
4
作者 韩春生 熊宗胜 +2 位作者 李东 黄悦 廖利民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3年第10期616-617,共2页
目的观察网状尿道支架植入术对神经原性下尿路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对 13例神经原性下尿路功能障碍患者行网状尿道支架后尿道植入术 ,对比手术前后排尿功能、剩余尿量、肾积水程度、血清肌酐及尿素氮等指标的变化 ,评定手术对神经... 目的观察网状尿道支架植入术对神经原性下尿路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对 13例神经原性下尿路功能障碍患者行网状尿道支架后尿道植入术 ,对比手术前后排尿功能、剩余尿量、肾积水程度、血清肌酐及尿素氮等指标的变化 ,评定手术对神经原性下尿路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结果 13例患者中 ,7例术后能控制排尿 ,6例形成尿失禁 ,2例因术后不能耐受支架对尿道的刺激而取出支架 ,1例因术后仍存在排尿困难而行支架 2次植入。所有患者的血清肌酐、尿素氮变化不明显 ,而剩余尿量和肾积水改善明显。结论对神经原性下尿路功能障碍、逼尿肌 外括约肌协同失调患者 ,尿道支架植入术可显著减少残余尿量 ,改善肾盂积水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原性下尿路功能障碍 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 尿道支架植入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治疗脊髓损伤痉挛型神经原性膀胱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敖丽娟 李咏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55-857,共3页
关键词 脊髓损伤患者 神经原性膀胱 毒素治疗 痉挛型 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 肉毒 A型 injury 尿系统感染 肾功能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TXA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原性膀胱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敖丽娟 左毅刚 +6 位作者 李咏梅 钱菁华 王文丽 唐梅 张丽芬 汤逊 杨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91-394,共4页
目的:观察尿道括约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原性膀胱逼尿肌-尿道括约肌不协同的疗效,比较两种注射途径的优劣。方法:选择存在逼尿肌-括约肌不协同的17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尿道外括约肌BTXA注射,分为经尿道(TU)注射组和... 目的:观察尿道括约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原性膀胱逼尿肌-尿道括约肌不协同的疗效,比较两种注射途径的优劣。方法:选择存在逼尿肌-括约肌不协同的17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尿道外括约肌BTXA注射,分为经尿道(TU)注射组和经会阴(TP)注射组,TU组采用膀胱镜定位4点注射法,TP组采用肛门指检定位1点尿道周围注射法,每病例注射100U。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排尿障碍情况均有显著性改善,注射后3天—2周开始出现漏尿次数及间断导尿次数减少,残余尿量减少,每次排尿量增加;治疗后1个月的统计结果显示,间断导尿次数、残余尿量减少,每次排尿量增加(P<0.05),注射后1个月尿动力学检查提示第一次无抑制性收缩时膀胱容量及最大膀胱容量增加(P<0.05),最大尿道压降低(P<0.05);注射后3个月上述指标虽有所回升,但并未回到注射前;两种注射途径在排尿日记及尿动力学参数的变化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尿道外括约肌的BTXA注射治疗可明显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原性膀胱的逼尿肌-括约肌不协同,改善排尿功能,降低残余尿量及漏尿的发生,减少尿路感染及自主神经反射的发生;经会阴注射和经膀胱镜注射对神经原性膀胱的疗效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尿-尿括约肌协同 A型肉毒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