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4篇文章
< 1 2 10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历史嬗变与逻辑遵循
1
作者 李均 朱慧薇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58,82,共11页
基于对自主知识体系的普遍性、本土性和体系性三个维度的考察可以发现,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管理学的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经历了三个阶段:以本土实践为发展原点的学科草创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1984年)、以西方理论为主要参照的体系建构阶... 基于对自主知识体系的普遍性、本土性和体系性三个维度的考察可以发现,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管理学的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经历了三个阶段:以本土实践为发展原点的学科草创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1984年)、以西方理论为主要参照的体系建构阶段(1985—1999年)、以中国特色为价值追求的自主探索阶段(2000年至今)。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知识体系建构存在的问题是西化色彩较强,本土化程度不高;自主知识数量较少,普遍性和体系化程度较低。未来,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应遵循三个逻辑:一是实践逻辑,立足中国实践,提炼标识概念与本土理论;二是文化逻辑,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理论的本土性与民族性;三是知识逻辑,坚持全球视野,发展理论的普遍性与体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管理学 自主知识体系 历史嬗变 实践逻辑 文化逻辑 知识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粮食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2
作者 童馨乐 佴逸潇 胡迪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90,共17页
作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粮食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对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并对激发粮食市场活力、畅通国内大循环具有基础性支撑作用。基于全国粮食统一大市场的概念内涵,从分工和交换视角阐述这一市场... 作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粮食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对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并对激发粮食市场活力、畅通国内大循环具有基础性支撑作用。基于全国粮食统一大市场的概念内涵,从分工和交换视角阐述这一市场建设的理论逻辑和现实基础,结合全国粮食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资源约束、套利限制、信息壁垒和交通障碍等制约因素,从粮食期现货联动视角出发,发现粮食期货市场通过信息传递、套利套保和仓单交割等路径能有效缓解现货市场分割、实现粮食市场整合。为加快形成全国粮食统一大市场,应提高期现货市场联动性,优化期货资源配置功能;丰富期货市场参与主体,重视现货市场风险管理;增强期货市场仓单交易功能,提高粮食异地交易能力;优化“保险+期货”模式,着力提升粮食产业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粮食统一大市场 期现货市场联动 理论逻辑 实践路径 政策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民主的历史逻辑:现代化与民主的互嵌式优化
3
作者 郭静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7,共9页
现代民主生成于世界现代化进程,现代化起始的历史条件差异衍生出不同的现代化愿景和路径。现代化愿景和路径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外部竞争性和内部带动性的类型和程度。现代民主与现代化愿景和路径之间具有相互型塑作用,二者的适配性制约着... 现代民主生成于世界现代化进程,现代化起始的历史条件差异衍生出不同的现代化愿景和路径。现代化愿景和路径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外部竞争性和内部带动性的类型和程度。现代民主与现代化愿景和路径之间具有相互型塑作用,二者的适配性制约着二者各自的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和人民民主二者具有更为优化的适配性:中国的现代化的愿景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内嵌着人民民主的规定性;人民民主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探索形成,保障和促进这一愿景的实现。人民民主的国家制度统筹兼顾各群体利益诉求、汇集人民群众的智慧,推进符合社会主义原则和方向的现代化进程。中国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现代化路径,即在内部带动性方面坚持现代化成果惠及最广大人民,在外部竞争性方面坚持和平发展互利共赢,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两个奇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民主 历史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 现代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建设促进学校体育发展:历史逻辑、内在意蕴与践行理路
4
作者 潘丽英 吕云龙 李蒙利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70,79,共10页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史料分析法,系统阐述和分析了教育强国建设促进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历史逻辑、内在意蕴及实践路径。研究表明,在教育强国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学校体育作为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实现国家强盛与民族振兴的...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史料分析法,系统阐述和分析了教育强国建设促进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历史逻辑、内在意蕴及实践路径。研究表明,在教育强国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学校体育作为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实现国家强盛与民族振兴的使命。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从觉醒到探索、从继承到创新的历史任务,贯穿了“教育救国”“教育兴国”“教育大国”“教育强国”的理念践行。建设教育强国的共同任务要求明确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其中,学校体育是落实这一目标的重要基础,是坚持和深化“五育并举”的关键环节。文章最后提出全面提升学校体育发展水平,需要完善学校体育教育理念,健全硬件设施,提升师资队伍素质,构建系统化体育课程体系,显著改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优化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以体育高质量发展促进建成教育强国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学校体育 体育强国 历史逻辑 内在意蕴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老年社会福利服务制度转变与价值逻辑的历史反思
5
作者 魏爱棠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5-96,共12页
把中国老年社会福利服务制度的转变与困境置于中国40年改革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反思我国养老服务社会化实践过程的价值原则与行动逻辑。研究表明:国家对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关注目标始终集中在如何解决中国飞速现代化和老龄化背景下老年... 把中国老年社会福利服务制度的转变与困境置于中国40年改革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反思我国养老服务社会化实践过程的价值原则与行动逻辑。研究表明:国家对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关注目标始终集中在如何解决中国飞速现代化和老龄化背景下老年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所需的资源投入问题。最大化为民谋利的群众工作路线,一直是党和国家破解养老服务困局的指导思想,但是,社会治理体制创新跟不上老龄化现代化压力和养老服务规划发展的步伐,导致国家对养老服务事业产业协调发展的价值行动长期处于左右摇摆的状态。残补式福利观念和效率观的影响使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始终未能突破“增量”和“补救”的价值桎梏,造成了老年社会福利服务制度建设遭遇种种实践困境。因此,新时代养老服务社会化需要在强化公平普惠理念基础上,整合中国社会文化和制度传统优势,培育发挥党领导下的中国式“第三部门”的作用,重塑治理导向的老年社会福利服务制度价值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社会福利服务 制度转变 价值逻辑 历史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把握主要矛盾确定中心任务的历史逻辑与哲学基础
6
作者 孙占元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3,F0002,共14页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学说,在准确分析中国社会基本矛盾的基础上紧紧抓住主要矛盾,以解决“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把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作为主要任务,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学说,在准确分析中国社会基本矛盾的基础上紧紧抓住主要矛盾,以解决“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把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作为主要任务,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解决“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把发展生产力和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作为主要任务,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改革开放新时期,以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作为中心任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解决温饱问题到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新时代,以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基础上,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为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务,通过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个历史逻辑体现的正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科学运用与创新发展的过程,是注重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确定和努力完成党的中心任务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主要矛盾 中心任务 历史逻辑 哲学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论、历史与实践: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体育现代化的三重逻辑 被引量:1
7
作者 牛建华 钱俊伟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29,共7页
体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系统阐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体育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研究认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体育现代化的理论逻辑涵盖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继承... 体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系统阐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体育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研究认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体育现代化的理论逻辑涵盖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中国共产党体育思想百年探索的传承与弘扬、中国式现代化五大内涵的延续与拓展3个方面;历史逻辑包括体育救国、体育兴国、体育报国、体育强国4个阶段。基于此,提出实践逻辑:优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提升幸福指数;促进城乡体育均衡发展,释放共富效应;注重体育文化创新传播,凝聚精神动力;助推体育生态绿色转型,构建共生关系;深入体育外交全球对话,推动治理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体育现代化 理论逻辑 历史逻辑 实践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研究的大体与细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研究的取径 被引量:1
8
作者 桑兵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8,共11页
治史要在整体之下研究具体,所以既要把握大体,以免零碎,又须考究细节,以防空洞,使得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日战争成败及其学术研究的枢纽性关键所在,据此可以认识与把握和抗战相关的一系列中国革命的理论与实践... 治史要在整体之下研究具体,所以既要把握大体,以免零碎,又须考究细节,以防空洞,使得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日战争成败及其学术研究的枢纽性关键所在,据此可以认识与把握和抗战相关的一系列中国革命的理论与实践的重大问题。要想坐实这一大体,应当放眼读书,梳理各种史料的多数之汇集,对相关人事具有了解与同情,将概念演变还原为事实衍化,呈现具体历史进程的全过程和各方面,进而深入认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渊源流变及其内外因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历史研究 大体 细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发展的历史逻辑与实践路径
9
作者 谢颖 刘晖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30,共6页
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作为现代教育体系的两大核心支柱,在人才培养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当前教育领域呈现出科技教育蓬勃发展,人文教育却渐趋式微的态势。本研究聚焦于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发展的历史演进脉络,旨在深入剖... 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作为现代教育体系的两大核心支柱,在人才培养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当前教育领域呈现出科技教育蓬勃发展,人文教育却渐趋式微的态势。本研究聚焦于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发展的历史演进脉络,旨在深入剖析二者协同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通过构建双螺旋结构模型,借鉴国际成功经验,深入剖析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在该模型下的协同成效。在此基础上,反思我国在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实践策略,以期促进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深度协同,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教育 人文教育 协同发展 历史逻辑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书写国家统一的历史——基于澳门地区高中《中国历史》教科书古代史的叙事分析
10
作者 李思敏 施雨丹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3-101,共9页
在“一国两制”的制度框架下,历史教科书的国家叙事深刻影响着澳门地区青少年的国家认同。澳门地区高中《中国历史》人教版教科书通过对文明中心的起源叙事、共有祖先的追溯叙事、华夏正统的政治符号叙事和统一国家的人物叙事,塑造了国... 在“一国两制”的制度框架下,历史教科书的国家叙事深刻影响着澳门地区青少年的国家认同。澳门地区高中《中国历史》人教版教科书通过对文明中心的起源叙事、共有祖先的追溯叙事、华夏正统的政治符号叙事和统一国家的人物叙事,塑造了国家统一的想象;通过强调统一的连续性、消解分裂割据和突出澳门地区主权合法性的叙事话语,建构国家统一的连续性;通过倒时与慢放的手法,深化国家统一的记忆;通过国家版图的描绘和地理景观的插图,生成国家统一的形象。该教科书对统一历史的书写,是国家统一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实践延伸和思想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统一 澳门地区高中历史教科书 《中国历史 叙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与税收现代化:一个历史逻辑分析框架
11
作者 甄德云 沈坤荣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112-117,共6页
税收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篇章。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以来,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下,税收现代化经历了从“红色”税收到“治理”税收的功能演变、从“计划税收”到“市场税收”的定位演变、从“集权税收”到“分权税收”的制度演变... 税收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篇章。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以来,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下,税收现代化经历了从“红色”税收到“治理”税收的功能演变、从“计划税收”到“市场税收”的定位演变、从“集权税收”到“分权税收”的制度演变。在百年演变历程中,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逻辑、人民逻辑、法治逻辑、时代逻辑和全球逻辑是税收现代化演变的根本遵循。正是遵循这些逻辑主线并主动担当、破局,税收现代化才得以攻坚克难,完成各阶段历史使命。进入“新百年”征程,税收现代化要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归旨、以税收法治为方略、以时代使命为引领、以国际视野为导向,开创有活力、有动力、有合力、有效力的税收治理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税收现代化 历史逻辑 百年党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三个历史决议”话语体系建构的基本逻辑、主要特性与价值意蕴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才林 吴冠儒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6,共14页
以话语建构论为视角,运用语料库研究法,可以较为深刻地阐释中国共产党“三个历史决议”话语体系建构的基本逻辑、主要特性与价值意蕴:“三个历史决议”话语体系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社会主义是什么、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以话语建构论为视角,运用语料库研究法,可以较为深刻地阐释中国共产党“三个历史决议”话语体系建构的基本逻辑、主要特性与价值意蕴:“三个历史决议”话语体系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社会主义是什么、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过去党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基本逻辑。“三个历史决议”中的关键词及其他各类词汇,充分体现了其话语体系建构的时代性、实干性、真诚性、客观性。“三个历史决议”具有高度的政治权威性、思想权威性、理论权威性,具有向世界庄严宣告、树立正确党史观和统一全党思想意志行动的重要价值。运用语料库研究法深入分析“三个历史决议”,有助于深入阐释中共党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和成就经验,同时也有助于深入建构中共党史话语体系,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三个历史决议” 话语逻辑 话语特性 话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高效衔接:价值意蕴、历史逻辑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坤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2,共9页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育人工程,高效衔接是其中的关键所在。一体化高效衔接是按照不同学段学生心智成熟程度的成长规律以及思政课教学规律,对各个学段存在壁垒的思政课进行整体布局与统筹安排,其目标...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育人工程,高效衔接是其中的关键所在。一体化高效衔接是按照不同学段学生心智成熟程度的成长规律以及思政课教学规律,对各个学段存在壁垒的思政课进行整体布局与统筹安排,其目标导向契合国家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其育人格局有助于回应培养胸怀国之大者的人才战略诉求。一体化高效衔接理念发端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期,到改革开放之后展开要素建设,再到党的十八大之后形成系统。新时代促进一体化高效衔接要构建网络资源平台,完善课程内容,统筹教材体系,建强教师队伍,优化体制机制,从而促进一体化建设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高效衔接 价值意蕴 历史逻辑 实践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教育史学科建设:历史逻辑、现实困境与优化方略
14
作者 相巨虎 黄一庆 黄书光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43,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教育史学科建设主要强调教育史学科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价值。从历史逻辑来看,中国的教育史学科建设历经20世纪初期的初步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稳步推进、改革开放时期的复兴重建以及21世纪以...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教育史学科建设主要强调教育史学科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价值。从历史逻辑来看,中国的教育史学科建设历经20世纪初期的初步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稳步推进、改革开放时期的复兴重建以及21世纪以来的时代转型,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从现实困境来说,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史学科建设提出诸多挑战,主要集中在学科性质定位模糊、理论研究不够深入、现实意识薄弱、师资队伍建设不足以及数字化转型滞后等方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教育史学科建设应以回归教育本性与推进数字化赋能、深化理论研究与促进跨学科融合、立足中国本土与加快国际合作等为优化方略,积极建构中国特色的教育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教育史 学科建设 历史逻辑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理论地位:基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认识 被引量:1
15
作者 方世南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1,共8页
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是辩证逻辑的一项基本原理和辩证思维的一种重要方法,为我们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理论贡献以及重要理论地位提供了科学方法论。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维度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两个结合”的... 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是辩证逻辑的一项基本原理和辩证思维的一种重要方法,为我们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理论贡献以及重要理论地位提供了科学方法论。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维度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两个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和发展,是在我们党推动文化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进程中谱写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又一光辉篇章,对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和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历史逻辑统一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系统观念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历史、理论与实践逻辑
16
作者 鲁子箫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31,共9页
坚持系统观念是教育改革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方法论支撑。以系统观念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从历史逻辑看,坚持系统观念是新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化,经历了从经济社会宏观发展向... 坚持系统观念是教育改革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方法论支撑。以系统观念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从历史逻辑看,坚持系统观念是新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化,经历了从经济社会宏观发展向教育领域纵深推进的理论演进过程,呼应着未来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战略需求,也是当前破解教育领域顽瘴痼疾的现实之需。从理论逻辑看,以系统观念推进教育强国建设,重点在于坚持“四性”: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走出过去教育改革发展被动应变、自说自话、各自为政、顾此失彼等困境,努力形成全系统发力、全方位育人的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从实践逻辑看,关键在于把握好“五大关系”:准确把握教育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的关系,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的关系,推进育人方式变革;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的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的关系,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变革;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的关系,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观念 教育强国建设 历史逻辑 理论逻辑 实践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跳出历史周期率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与时代价值
17
作者 范琳琳 蔡佳卉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53,共8页
能否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历史怪圈一直是一个政党或政权的现实考验,更是事关中国共产党千秋伟业的重大历史性课题。习近平关于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重要论述是基于理论、历史、现实三位一体的理论成果,彰显了坚持历史主动与现实自觉、思想建党... 能否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历史怪圈一直是一个政党或政权的现实考验,更是事关中国共产党千秋伟业的重大历史性课题。习近平关于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重要论述是基于理论、历史、现实三位一体的理论成果,彰显了坚持历史主动与现实自觉、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组织推动与个人主动相统一的新时代意蕴,对于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破解世界其他政党治理难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周期率 生成逻辑 时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马克思主义生成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以“重大时代课题”为视角
18
作者 李瑞艳 张乾元 《社会科学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82,共7页
“重大时代课题”是历史发展主体的自觉选择,人类社会的历史在实践上表现为重大历史任务的解决,在理论上表现为“重大时代课题”的回答。马克思主义近180年的发展,历史性地解答了“未来新社会为什么能够代替资产阶级旧社会、如何取代资... “重大时代课题”是历史发展主体的自觉选择,人类社会的历史在实践上表现为重大历史任务的解决,在理论上表现为“重大时代课题”的回答。马克思主义近180年的发展,历史性地解答了“未来新社会为什么能够代替资产阶级旧社会、如何取代资产阶级旧社会”“两制并存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两个重大时代课题。“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巩固和发展,已经成为现实,未来将回答在“两制共处”条件下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作为回应21世纪重大时代课题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致力于解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和时代之问,从理论和实践上推动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认真分析和研判特定历史时期的“重大时代课题”,有利于认清特定时代所面临的时代问题和时代任务,是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的理论基石和思想主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马克思主义 历史逻辑 现实逻辑 重大时代课题 党的创新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自信的出场逻辑
19
作者 孙琳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46,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出场史证明了凡是出场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将出场,其背后具有普遍必然的科学逻辑,也就是出场逻辑。出场逻辑又进一步论证中国式现代化是历史的必然产物,解答了中国人民“因何历史自信、如何历史自信”的问题。出场逻... 中国式现代化出场史证明了凡是出场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将出场,其背后具有普遍必然的科学逻辑,也就是出场逻辑。出场逻辑又进一步论证中国式现代化是历史的必然产物,解答了中国人民“因何历史自信、如何历史自信”的问题。出场逻辑遵循不断“脱域—重构”之辩证方位链;科学抉择出场路径之辩证实践链;把握出场方式“具体—抽象—具体”之辩证逻辑链;敞开出场语境、路径、方式、形态之辩证反思链;形成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和历史发展之辩证出场链。多链并举和辩证统一的出场逻辑证明:凡是出场的都是创新的,表现为“道路之新”或“本质之新”。这一“新”就是超越,每一次超越性出场,出场语境、路径、方式和形态都从抽象上升到新的具体的出场场域,这一超越和创新的必然性和客观性的历史规律就是出场逻辑,出场逻辑和历史能动性的统一就体现为历史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出场逻辑 历史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历史观视域下“第二个结合”出场逻辑的三维透视
20
作者 张杰克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0,共10页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时代命题体现了深刻的历史辩证法思想,只有从大历史观的视域出发对它的出场逻辑加以整体把握,才能充分理解它的丰富内涵。从中华文明赓续传承的大历史看,其演进过程中形塑的创新...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时代命题体现了深刻的历史辩证法思想,只有从大历史观的视域出发对它的出场逻辑加以整体把握,才能充分理解它的丰富内涵。从中华文明赓续传承的大历史看,其演进过程中形塑的创新性、包容性与和平性为“第二个结合”的出场提供了文化基因;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大历史看,早期中国知识分子的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人的创造性发展与新时代开辟的新境界为“第二个结合”的出场提供了实践基础;从中华文明现代转型的大历史看,迷思的破解、主体性的巩固与叙事场域的拓宽为“第二个结合”的出场提供了问题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个结合” 历史 出场逻辑 三维透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