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代中州小说大家方汝浩及其代表作《禅真逸史》 被引量:3
1
作者 申畅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1期71-75,共5页
明清两代,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黄金时期,付梓问世的约在干部以上;但中州的作家很少,较为著名的有两人:一是清乾隆时,宝丰的李绿园,他呕心沥血撰成了《歧路灯》;二是比李绿园早一百年的明崇祯时,荥阳的方汝浩,他笔耕一生,撰写的小说有:... 明清两代,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黄金时期,付梓问世的约在干部以上;但中州的作家很少,较为著名的有两人:一是清乾隆时,宝丰的李绿园,他呕心沥血撰成了《歧路灯》;二是比李绿园早一百年的明崇祯时,荥阳的方汝浩,他笔耕一生,撰写的小说有:《禅真逸史》、《禅真后史》、《扫魅敦伦东度记》等。其中《禅真逸史》为其代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时期 佛教 乾隆 铅印本 代表作 中国古典小说 起义 李绿园 洛阳 逸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自由与《革命逸史》
2
作者 朱寒冬 高红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4期91-95,80,共6页
冯自由在中华民国史上是一个颇有影响的人物,但以往史学界对之研究与介绍甚少,故鲜为人知,笔者根据平时收集到的材料,对冯自由及其著作《革命逸史》作一简要论述,以求匡正。一冯自由(1882年——1958年),祖籍为广东南海,原名懋龙,字建华。
关键词 革命活动 爱国华侨 所知 祖籍 香港 辛亥革命 孙中山 逸史 中华民国史 革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明男色小说及其文化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施晔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2-89,共8页
晚明社会,随着封建王朝的腐朽没落、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启蒙思潮的风起云涌,社会风气也由明初的清肃淳厚逐渐演化为晚明的浇薄儇巧,人欲得到充分张扬,情色文学大行其道,并且集中涌现出一批男色小说。这些小说虽然在文化品位及书写技... 晚明社会,随着封建王朝的腐朽没落、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启蒙思潮的风起云涌,社会风气也由明初的清肃淳厚逐渐演化为晚明的浇薄儇巧,人欲得到充分张扬,情色文学大行其道,并且集中涌现出一批男色小说。这些小说虽然在文化品位及书写技巧上有高下之别,但从各个角度形象全方位反映了晚明社会盛行的男娼之风,填补了中国通俗世情小说中男风小说的空缺,并且如实传递了士人阶层对待男风的复杂文化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色小说 《龙阳逸史 《宜春香质》 《弁而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天华蹈海捐躯因果论 被引量:5
4
作者 刘真武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3期38-44,63,共8页
1905年12月8日,《猛回头》、《警世钟》作者陈天华为反对日本政府颁布《取缔留学生规则》,于日本大森海湾蹈海自杀了。这位20世纪初期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活动家,在同盟会组织甫成,革命方略待施之际以一死而慷慨报国,引起了当时... 1905年12月8日,《猛回头》、《警世钟》作者陈天华为反对日本政府颁布《取缔留学生规则》,于日本大森海湾蹈海自杀了。这位20世纪初期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活动家,在同盟会组织甫成,革命方略待施之际以一死而慷慨报国,引起了当时的强烈社会震动。其死因后果,发人深思,大有探赜之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天华 同盟会 因果论 留日学生 逸史 中国近代史 武装斗争 丛刊 孙中山 辛亥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亥革命与缅甸华侨 被引量:2
5
作者 方福祺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X期64-67,共4页
被孙中山先生誉为“革命之母”的海外华侨是辛亥革命强有力的支持者。缅甸华侨是其中之一。他们也同别的海外华侨一样,对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活动不但从经济上给予帮助,而且积极参加,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瑰丽的篇章。
关键词 缅甸 同盟会员 仰光 华侨 辛亥革命 居正 入滇 保皇党 逸史 孙中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对蒙古的喇嘛教政策 被引量:8
6
作者 陈国干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2年第1期87-92,共6页
清代二百多年对蒙古族的统治,以喇嘛教对蒙古的影响最为深刻。这种影响,远远超过元、明时代。清代不仅使喇嘛教盛行于蒙古,而且渗透到蒙古族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并进而起到支配的作用。因此,清代的喇嘛教政策,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一、... 清代二百多年对蒙古族的统治,以喇嘛教对蒙古的影响最为深刻。这种影响,远远超过元、明时代。清代不仅使喇嘛教盛行于蒙古,而且渗透到蒙古族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并进而起到支配的作用。因此,清代的喇嘛教政策,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一、清朝入关前的喇嘛教政策 清朝入关前,喇嘛教已由蒙古传入满州。据辽阳莲花寺大金“喇嘛法师宝记”碑文记载:1616年(天命元年)前后,西藏僧斡禄打儿罕囊素法师“不惮跋涉,东历蒙古诸部,阐扬圣教”。清太祖努儿哈赤为了利用喇嘛教笼络蒙古诸部,对于法师“敬谨尊师,倍加供给”,1621年(天命六年)8月法师死去,太祖为他修建宝塔。皇太极即位后,蒙古归附日众,他继续采取优礼喇嘛教的政策。对于前来的西藏喇嘛,如卫征囊素喇嘛,巩格林臣喇嘛等,均“赐宴赏赉有差”。1634年(天聪八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喇嘛教 哲布尊丹巴 蒙古人 乾隆 达赖喇嘛 喀尔喀 西藏 多伦诺尔 皇太极 逸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亥革命时期的孙中山与香港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华新 《广东社会科学》 1986年第4期46-52,45,共8页
辛亥革命时期,香港被称为“革命党对内活动之策源地”和“清季西南各省革命军之大本营”。这说明香港在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事业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孙中山为什么选择香港作为开拓革命事业的“策源地”和“大本营”呢?笔者认为主... 辛亥革命时期,香港被称为“革命党对内活动之策源地”和“清季西南各省革命军之大本营”。这说明香港在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事业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孙中山为什么选择香港作为开拓革命事业的“策源地”和“大本营”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下列四点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香港 兴中会 广州起义 辛亥革命时期 革命党人 同盟会 黄花岗起义 武装起义 逸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孙中山与康梁派合作的尝试及其失败原因 被引量:1
8
作者 宋德华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4期78-83,共6页
1903年,孙中山在《敬告同乡书》一文中谈到革命派与康梁派的关系时指出:“革命、保皇二事决分两途,如黑白之不能混淆,如东西之不能易位.革命者志在扑满而兴汉,保皇者志在扶满而臣清,事理相反,背道而驰,互相冲突,互相水火,非一日矣.”然... 1903年,孙中山在《敬告同乡书》一文中谈到革命派与康梁派的关系时指出:“革命、保皇二事决分两途,如黑白之不能混淆,如东西之不能易位.革命者志在扑满而兴汉,保皇者志在扶满而臣清,事理相反,背道而驰,互相冲突,互相水火,非一日矣.”然而,两派关系并非从来就如此对立.在戊戍政变前后几年,孙中山与康梁派曾经有过一段进行合作的尝试.合作虽未成功,其中原因却值得深入探究,这对于充分认识孙中山的革命策略思想以及客观评价革命派与康梁派之间后来的对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革命派 梁启超 康有为 政变 失败原因 保皇 政治宗旨 徐勤 逸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中山早期思想发展道路问题别议——兼评“改良主义道路”论者的几个观点
9
作者 钱远镕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2期13-26,共14页
过去凡是论及孙中山思想发展道路问题的,一般都认为在中日甲午战争以前(有的说是1895年第一次广州起义以前),他是一个改良主义者;在这以后,他才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逐步成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1924年国共合作,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过去凡是论及孙中山思想发展道路问题的,一般都认为在中日甲午战争以前(有的说是1895年第一次广州起义以前),他是一个改良主义者;在这以后,他才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逐步成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1924年国共合作,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又由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积极参加者。换言之,就是认为孙中山思想的发展过程,是从改良主义到旧民主主义,再到新民主主义。 笔者认为,孙中山对中国的政治变革,他的主导思想一直是革命的,思想发展的过程只有两个阶段,一次转变。即他原来是服膺于白己所刨导的旧三民主义,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后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又由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转变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热心赞助和积极实行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兴中会成立 逸史 李鸿章 别议 早期思想 改良主义者 兼评 檀香山 发展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中山改组革命团体的一次尝试——从兴中会到中华革命军
10
作者 黄彦 《广东社会科学》 1986年第3期20-27,共8页
一九一四年,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为中华革命党,这是尽人皆知的事实。但在辛亥革命前,孙中山曾试图改组兴中会为“中华革命军”、改组中国同盟会为“中华革命党”,则甚少为一般学者所论及,或虽论及而语焉不详。笔者认为,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 一九一四年,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为中华革命党,这是尽人皆知的事实。但在辛亥革命前,孙中山曾试图改组兴中会为“中华革命军”、改组中国同盟会为“中华革命党”,则甚少为一般学者所论及,或虽论及而语焉不详。笔者认为,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进行改组革命团体的这两次尝试,反映了他领导的革命力量在反清革命时期所遇到的困难、阻力和矛盾,以及为克服这些消极因素所作出的努力;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初期民主革命运动的曲折发展过程。因此,这个问题理应引起孙中山和辛亥革命史研究者的重视。本文拟先就其中的第一次尝试,即孙中山改组兴中会为中华革命军的思想动机、基本事实过程及其有关背景,作初步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中会 孙中山 革命军 檀香山 火奴鲁鲁 革命团体 华侨 保皇会 保皇党 逸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炎先生自定年谱》的一点订正
11
作者 吴竞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1期76-77,共2页
一九五七年《近代史资料》第一期,刊载《太炎先生自定年谱》(以下简称《年谱》)一稿。《年谱》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章太炎于一九二八年手定,叙述他自一八六九年出生至一九二二年五十五岁的事迹,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一件有价值... 一九五七年《近代史资料》第一期,刊载《太炎先生自定年谱》(以下简称《年谱》)一稿。《年谱》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章太炎于一九二八年手定,叙述他自一八六九年出生至一九二二年五十五岁的事迹,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一件有价值的史料。近来偶有翻阅,发觉一错误之处,特提出来加以订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中国近代史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江苏 巡抚 苏州 史料 唐才常 东吴大学 逸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