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逮捕条件与程序若干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5
1
作者 陈卫东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0-34,共5页
在关于检察制度改革的若干争论中,检察权的性质、检察机关的归属、检察机关的职能、检察转型是焦点问题,本刊一直对此保持高度的关注,并在法学研究栏目和专题笔谈中给予了大量的篇幅。而逮捕作为宪法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权,作为维... 在关于检察制度改革的若干争论中,检察权的性质、检察机关的归属、检察机关的职能、检察转型是焦点问题,本刊一直对此保持高度的关注,并在法学研究栏目和专题笔谈中给予了大量的篇幅。而逮捕作为宪法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权,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宪法性权利——人身自由,一直是刑事诉讼法学界乃至宪法学界以及司法实务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从1979年《刑事诉讼法》颁布到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从司法体制改革研究中关于逮捕制度改革的研究到目前热烈讨论的《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逮捕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始终是一个重大课题。其中逮捕的证据问题、审查逮捕程序问题和逮捕必要性问题可以说是逮捕制度改革与完善的重点。本刊编辑部注意到,我国法学、实务界不少人士对逮捕的证据与程序改革看法颇多歧异,为了充分探讨这一问题,本刊编辑部特邀一批专家对此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得到了一些对此问题素有研究的学者的比较积极的回应。为了更好地以学术之力审时度势促进法律适用,本编辑部以"逮捕的证据与程序"为总标题进行笔谈。本着百家争鸣的态度,本刊对于受邀专家的来稿,只要符合通常的学术规范,不论其所表达的学术观点如何,均一律照登。所以,本专题所有观点均不代表本刊之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逮捕条件 刑事诉讼活动 犯罪嫌疑人 程序 保障工作 人权保障 强制措施 人身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批准(决定)逮捕条件的理解和把握 被引量:4
2
作者 贺恒扬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5-50,共6页
在关于检察制度改革的若干争论中,检察权的性质、检察机关的归属、检察机关的职能、检察转型是焦点问题,本刊一直对此保持高度的关注,并在法学研究栏目和专题笔谈中给予了大量的篇幅。而逮捕作为宪法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权,作为维... 在关于检察制度改革的若干争论中,检察权的性质、检察机关的归属、检察机关的职能、检察转型是焦点问题,本刊一直对此保持高度的关注,并在法学研究栏目和专题笔谈中给予了大量的篇幅。而逮捕作为宪法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权,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宪法性权利——人身自由,一直是刑事诉讼法学界乃至宪法学界以及司法实务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从1979年《刑事诉讼法》颁布到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从司法体制改革研究中关于逮捕制度改革的研究到目前热烈讨论的《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逮捕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始终是一个重大课题。其中逮捕的证据问题、审查逮捕程序问题和逮捕必要性问题可以说是逮捕制度改革与完善的重点。本刊编辑部注意到,我国法学、实务界不少人士对逮捕的证据与程序改革看法颇多歧异,为了充分探讨这一问题,本刊编辑部特邀一批专家对此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得到了一些对此问题素有研究的学者的比较积极的回应。为了更好地以学术之力审时度势促进法律适用,本编辑部以"逮捕的证据与程序"为总标题进行笔谈。本着百家争鸣的态度,本刊对于受邀专家的来稿,只要符合通常的学术规范,不论其所表达的学术观点如何,均一律照登。所以,本专题所有观点均不代表本刊之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逮捕条件 《刑事诉讼法》 犯罪嫌疑人 社会危害性 犯罪事实 证据证明 取保候审 监视居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逮捕条件的缺陷与完善——从附条件逮捕制度的产生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谈起 被引量:2
3
作者 宋超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4-57,共4页
在关于检察制度改革的若干争论中,检察权的性质、检察机关的归属、检察机关的职能、检察转型是焦点问题,本刊一直对此保持高度的关注,并在法学研究栏目和专题笔谈中给予了大量的篇幅。而逮捕作为宪法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权,作为维... 在关于检察制度改革的若干争论中,检察权的性质、检察机关的归属、检察机关的职能、检察转型是焦点问题,本刊一直对此保持高度的关注,并在法学研究栏目和专题笔谈中给予了大量的篇幅。而逮捕作为宪法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权,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宪法性权利——人身自由,一直是刑事诉讼法学界乃至宪法学界以及司法实务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从1979年《刑事诉讼法》颁布到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从司法体制改革研究中关于逮捕制度改革的研究到目前热烈讨论的《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逮捕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始终是一个重大课题。其中逮捕的证据问题、审查逮捕程序问题和逮捕必要性问题可以说是逮捕制度改革与完善的重点。本刊编辑部注意到,我国法学、实务界不少人士对逮捕的证据与程序改革看法颇多歧异,为了充分探讨这一问题,本刊编辑部特邀一批专家对此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得到了一些对此问题素有研究的学者的比较积极的回应。为了更好地以学术之力审时度势促进法律适用,本编辑部以"逮捕的证据与程序"为总标题进行笔谈。本着百家争鸣的态度,本刊对于受邀专家的来稿,只要符合通常的学术规范,不论其所表达的学术观点如何,均一律照登。所以,本专题所有观点均不代表本刊之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逮捕制度 条件 逮捕条件 最高人民检察院 审查逮捕工作 运行 缺陷 检察机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犯罪适用逮捕条件的新探索
4
作者 孙宝民 高杉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68-70,共3页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0条规定的逮捕条件适用于所有刑事案件。检察机关自行侦查的经济犯罪案件同公安机关侦查的刑事案件相比,具有许多特性。为此本文就如何理解和掌握经济犯罪案件的逮捕条件谈一浅见,以益于当前打击经济犯罪。
关键词 逮捕条件 经济犯罪案件 打击经济犯罪 检察机关 刑事诉讼法 侦查工作 主要犯罪事实 侦查部门 强制措施 刑事案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有条件逮捕制度 被引量:1
5
作者 盛宏文 张玉飞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2008年第S1期162-165,共4页
有条件逮捕并没有突破《刑事诉讼法》有关批捕条件的界限,它是办理严重刑事犯罪案件中对《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批捕条件的回归,是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体现,是保证重特大案件诉讼活动顺利进行的客观需要。要充分发挥其功能,必须对... 有条件逮捕并没有突破《刑事诉讼法》有关批捕条件的界限,它是办理严重刑事犯罪案件中对《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批捕条件的回归,是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体现,是保证重特大案件诉讼活动顺利进行的客观需要。要充分发挥其功能,必须对其适用条件、范围和程序予以制度设计,确保该制度惩治犯罪和保障人权目的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逮捕 内涵 法理分析 制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羁押必要性条件的确定与运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明 暨中党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1-33,共3页
审查羁押必要性的核心问题是羁押条件的确定与运用。从新刑事诉讼法规定可知,其羁押条件存在过于注重诉讼保证功能、忽视人权保障功能和条件模糊、不易操作的弊端。域外羁押条件的设置与运用,更重视审查程序、救济程序及犯罪嫌疑人的防... 审查羁押必要性的核心问题是羁押条件的确定与运用。从新刑事诉讼法规定可知,其羁押条件存在过于注重诉讼保证功能、忽视人权保障功能和条件模糊、不易操作的弊端。域外羁押条件的设置与运用,更重视审查程序、救济程序及犯罪嫌疑人的防御权。我国应设立独立的羁押条件,遵守相关的基本原则,并执行严格的羁押审查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羁押条件 必要性审查 逮捕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收审的出路与逮捕的改革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旭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0-24,共5页
在我国除了法定的强制措施外,收容审查也能强制性限制人身自由。对于公安机关使用的这种法外限制人身自由的特殊手段,历来存在不同看法,争议颇多,观点各异。最近笔者有机会较系统地了解了收审存废讨论情况,有一个初步的看法:我们似乎应... 在我国除了法定的强制措施外,收容审查也能强制性限制人身自由。对于公安机关使用的这种法外限制人身自由的特殊手段,历来存在不同看法,争议颇多,观点各异。最近笔者有机会较系统地了解了收审存废讨论情况,有一个初步的看法:我们似乎应将研究收容审查这一课题的目光向外拓展,把它与我国现行逮捕制度的改革、完善联系在一起思考。这样也许能够摆脱困扰,寻求一条理论与实践都能接受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安机关 限制人身自由 收容审查 逮捕条件 刑事强制措施 涉嫌犯罪 逮捕 收审 侦查机关 逮捕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逮捕制度的现状与完善
8
作者 杨祖伟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0-53,共4页
在关于检察制度改革的若干争论中,检察权的性质、检察机关的归属、检察机关的职能、检察转型是焦点问题,本刊一直对此保持高度的关注,并在法学研究栏目和专题笔谈中给予了大量的篇幅。而逮捕作为宪法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权,作为维... 在关于检察制度改革的若干争论中,检察权的性质、检察机关的归属、检察机关的职能、检察转型是焦点问题,本刊一直对此保持高度的关注,并在法学研究栏目和专题笔谈中给予了大量的篇幅。而逮捕作为宪法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权,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宪法性权利——人身自由,一直是刑事诉讼法学界乃至宪法学界以及司法实务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从1979年《刑事诉讼法》颁布到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从司法体制改革研究中关于逮捕制度改革的研究到目前热烈讨论的《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逮捕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始终是一个重大课题。其中逮捕的证据问题、审查逮捕程序问题和逮捕必要性问题可以说是逮捕制度改革与完善的重点。本刊编辑部注意到,我国法学、实务界不少人士对逮捕的证据与程序改革看法颇多歧异,为了充分探讨这一问题,本刊编辑部特邀一批专家对此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得到了一些对此问题素有研究的学者的比较积极的回应。为了更好地以学术之力审时度势促进法律适用,本编辑部以"逮捕的证据与程序"为总标题进行笔谈。本着百家争鸣的态度,本刊对于受邀专家的来稿,只要符合通常的学术规范,不论其所表达的学术观点如何,均一律照登。所以,本专题所有观点均不代表本刊之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逮捕制度 《刑事诉讼法》 现状 逮捕条件 犯罪嫌疑人 社会危险性 取保候审 监视居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社会科学》二○○九年总目录
9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13-217,共5页
关键词 河南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财政分权 农村金融市场 研究综述 研究述评 逮捕条件 魏后凯 哲学意义 逮捕制度 司法制度 实证研究 社会科学 目录 检索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