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脐血基质细胞自发分泌多种造血生长因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刘耀 陈幸华 +1 位作者 张曦 彭贤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43-645,共3页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的人脐血基质细胞分泌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 ,TPO)、粒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macrophagecolonystimulatingfactor,GM CSF)、干细胞生长因子(stemcellfactor ,SCF)的能力。方法 留取不同培养时...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的人脐血基质细胞分泌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 ,TPO)、粒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macrophagecolonystimulatingfactor,GM CSF)、干细胞生长因子(stemcellfactor ,SCF)的能力。方法 留取不同培养时相点的培养液上清,ELISA法检测上清中TPO、GM CSF、SCF的浓度,并与骨髓基质细胞的培养上清液对照比较其特点。结果 人脐血基质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均可分泌TPO、GM CSF和SCF等造血生长因子,二者造血生长因子的分泌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其中人脐血基质细胞分泌TPO和SCF的高峰期出现在第7天,而GM CSF的分泌则无高峰期的出现;通过与骨髓基质细胞分泌三种造血生长因子量进行对比发现,人脐血基质细胞SCF和GM CSF的分泌量低于骨髓基质细胞,而TPO的分泌高于同期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结论 人脐血基质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一样具有分泌造血生长因子,支持调控造血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血基质细胞 造血生长因子 骨髓基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脂集落形成实验检测造血生长因子集落刺激活性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4
2
作者 孙凯 金伯泉 +2 位作者 张新海 冯琦 朱华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408-409,共2页
目的:改进经典的集落形成实验,使造血生长因子集落刺激活性的检测方法更加简便易行。方法:在24 孔板中培养,采用琼脂半固体培养,根据培养体系中细胞因子的不同适合于多种造血因子集落刺激活性的检测。固定制片后适于多种染色并... 目的:改进经典的集落形成实验,使造血生长因子集落刺激活性的检测方法更加简便易行。方法:在24 孔板中培养,采用琼脂半固体培养,根据培养体系中细胞因子的不同适合于多种造血因子集落刺激活性的检测。固定制片后适于多种染色并可长期保存。结果:经实验及应用证实本文介绍的方法能准确地反映造血生长因子的集落刺激活性,方法简便易行。结论:在研究造血及造血生长因子生物学活性时,经典的集落形成实验由于实验方法复杂而受到限制,本法使造血因子集落刺激活性的检测更加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生长因子 集落形成实验 琼脂 集落刺激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自分泌造血生长因子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樊娟 徐功立 +2 位作者 王春霞 徐键 马兰英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83-283,285,共2页
关键词 急性髓性白血病 造血生长因子 细胞体外自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辐射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造血生长因子表达量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岩 王娟 +1 位作者 王冠军 朱婧妍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37-740,共4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辐射(LDR)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的兴奋性效应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应用体外传代培养的P4和P5BM-MSC,采用X射线照射,分为50、75和100mGy3个照射剂量组,剂量率为12.5mGy.min-1,每组细胞设对应假照组,采用ELISA方法... 目的:探讨低剂量辐射(LDR)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的兴奋性效应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应用体外传代培养的P4和P5BM-MSC,采用X射线照射,分为50、75和100mGy3个照射剂量组,剂量率为12.5mGy.min-1,每组细胞设对应假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LDR后BM-MSC细胞因子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与同一时间假照组比较,50、75和100mGyX射线照射人BM-MSC后,在培养24和48h时干细胞因子(SCF)分泌量均有升高趋势,仅75mGy照射后48h时SCF分泌量明显升高,与同一时间假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50和75mGy照射组在24和48h,100mGy照射组在24h时IL-6分泌量明显升高,与同一时间假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50、75和100mGy照射BM-MSC后,与同一时间假照组比较,除50mGy照射后72h外,M-SCF分泌量在照射后在24、48和72h均明显升高(P<0.05),以75mGy照射后72h升高最明显。结论:LDR对BM-MSC有兴奋效应,表现为细胞生长加速,同时在一定时间内可以使造血生长因子表达量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低剂量辐射 造血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总皂甙诱导人内皮细胞表达造血生长因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吴宏 姜蓉 王亚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61-364,共4页
目的:研究和论证人参促进血细胞发生及“补气生血”的现代生物学机理。方法:采用造血生长因子生物活性检测与免疫细胞化学等技术,研究经人参总皂甙(TSPG)诱导的人脉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上清液(HEcCM)中造血... 目的:研究和论证人参促进血细胞发生及“补气生血”的现代生物学机理。方法:采用造血生长因子生物活性检测与免疫细胞化学等技术,研究经人参总皂甙(TSPG)诱导的人脉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上清液(HEcCM)中造血生长因子的活性及GM-CSF、IL-3和IL-6在内皮细胞的表达。结果:TSPG体外诱导制备的HEcCM能显著促进CFU-GM和CFU-Mix的增殖;同时,TSPG能不同程度地促进内皮细胞表达GM-CSF、IL-3和IL-6蛋白。结论:本研究提示TSPG能上调造血微环境中的内皮细胞分泌造血生长因子来调节血细胞的生长,这或许是人参“补气生血”的现代生物学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总皂甙 内皮细胞 造血祖细胞 造血生长因子 实验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生长因子联合应用对骨髓粒-单系造血祖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郝思国 邹正辉 +4 位作者 杨吉成 虞斐 盛伟华 王更生 沈美凤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35-338,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造血生长因子联合应用对骨髓粒-单系造血祖细胞体外增殖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甲基纤维素体外半固体培养法,检测各种生长因子联合应用组,CFU-GM集落的生长情况。结果:造血生长因子的联合应用不仅可增加CFU... 目的:研究不同造血生长因子联合应用对骨髓粒-单系造血祖细胞体外增殖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甲基纤维素体外半固体培养法,检测各种生长因子联合应用组,CFU-GM集落的生长情况。结果:造血生长因子的联合应用不仅可增加CFU-GM集落数,促进CFU-GM集落的体外形成,而且,也能明显地增加CFU-GM集落的体积,大型CFU-GM集落数的比例在各联合应用组增加显著,其中以IL-3+IL-6+G-CSF+GM-CSF联合应用组作用最强。同时,结果还显示,造血生长因子的联合应用可加速CFU-GM集落的形成。结论:造血生长因子的联合应用能够协同地促进骨髓粒-单系造血祖细胞的体外增殖,从而为联合应用造血生长因子来扩增少量骨髓,外周血或脐血中造血干/祖细胞进行移植治疗白血病或实体瘤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生长因子 骨髓粒-单系 造血干细胞 体外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培养的人AGM区基质细胞表达多种造血生长因子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惠芹 张绪超 +2 位作者 唐新意 吴北燕 黄绍良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999-1003,共5页
本研究检测人胚胎主动脉-性腺-中肾(AGM)区基质细胞表达的造血生长因子,为探讨AGM区基质细胞在胚胎造血发生中的作用及其造血支持作用提供基础资料。采用RT-PCR方法在mRNA水平分析IL-6、SCF、Flt3-L、OSM、IL-3、TPO、M-CSF、LIF等因子... 本研究检测人胚胎主动脉-性腺-中肾(AGM)区基质细胞表达的造血生长因子,为探讨AGM区基质细胞在胚胎造血发生中的作用及其造血支持作用提供基础资料。采用RT-PCR方法在mRNA水平分析IL-6、SCF、Flt3-L、OSM、IL-3、TPO、M-CSF、LIF等因子在人AGM区基质细胞(hAGMS1-S5)的表达情况,应用ELISA法测定IL-6、SCF、Flt3-L在hAGMS1-S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分泌水平,并将脐血CD34+细胞与hAGMS1-S5饲养层细胞共培养14天后行造血细胞集落培养以进一步检测人AGM区基质细胞的造血支持作用。结果表明:hAGMS1-S5均表达IL-6、SCF、Flt3-L、OSM等造血生长因子mRNA,不表达IL-3、TPO、M-CSF、LIF等因子mRNA。在hAGMS1-S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可测得分泌的SCF、Flt3-L、IL-6等因子,hAGMS1-S5组间比较各因子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集落培养结果表明,hAGMS1-S5对CFU-GM、BFU-E、CFU-Mix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增作用,hAGMS1-S5的造血支持作用组间比较亦显示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hAGMS3、S4优于S1、S2及S5。结论:人AGM区基质细胞表达SCF、Flt3-L、IL-6、OSM等多种造血生长因子,这可能与AGM区基质细胞支持造血细胞原始发生和体外维持造血干细胞功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性腺-中肾区 基质细胞 造血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造血生长因子在脐静脉内皮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仲照东 邹萍 +2 位作者 刘凌波 游泳 黄士昂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637-639,共3页
为探讨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脐静脉内皮细胞中造血生长因子基因的表达情况 ,将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ECV30 4 )分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处理组 (添加 5 0ng ml的rhVEGF16 5 )和正常对照组 ;培养 2 4小时后收获细胞 ,提取总RN... 为探讨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脐静脉内皮细胞中造血生长因子基因的表达情况 ,将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ECV30 4 )分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处理组 (添加 5 0ng ml的rhVEGF16 5 )和正常对照组 ;培养 2 4小时后收获细胞 ,提取总RNA ,制备Cy3 dUTP标记的对照组cDNA探针和Cy5 dUTP标记的VEGF组cDNA探针 ,并与表达谱芯片杂交。杂交信号经荧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后 ,计算机分析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显示 ,两组细胞均表达多种造血生长因子及受体如Epo R、GM CSF R、G CSF R、LIF、IL 3、TPO、Flt 3和SCF ;同时也表达多种生长因子 (VEGF、IGF2、PDGFA、PDGFB、TGFβ1)和生长因子受体 (神经纤维黏蛋白 1,神经纤维黏蛋白 2 ,TGFβ R1) ;此外 ,共有 2 4个基因存在差异表达。结论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而准确地分析脐静脉内皮细胞众多造血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情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静脉内皮细胞 造血生长因子 基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生长因子分子进化的系统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贺福初 吴祖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1期35-40,共6页
系统分析了18种造血生长因子的分子进化。结果表明,其蛋白质进化速率以IL-3最高,往下依次为IL-6、IL-4、GM-CSF、IL-9、IL-1α、IL-12(p35)、IL-2、IL-12(p4O)、IL-7、M-CSF、IL-5、G-CSF、IL-Ira、SCI、LIF、IL-1β、EPO、IL-11、SCF;... 系统分析了18种造血生长因子的分子进化。结果表明,其蛋白质进化速率以IL-3最高,往下依次为IL-6、IL-4、GM-CSF、IL-9、IL-1α、IL-12(p35)、IL-2、IL-12(p4O)、IL-7、M-CSF、IL-5、G-CSF、IL-Ira、SCI、LIF、IL-1β、EPO、IL-11、SCF;蛋白质进化速率较高的IL-3、-4、-6其cDNA编码区的进化速率亦高,但其基因、基因旁侧序列及cDNA中5′-、3′-非翻译区的进化速率均出乎意料地低于编码区,从而表明调控造血生长因子表达的序列在进化上较编码区保守;多种系IL-3、GM-CSF的进化分析揭示,它们在进化过程中不以恒定速度进化,在低等动物中进化较快,在高等动物中进化则较慢,因而不遵守“分子进化钟”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生长因子 分子进化 功能相关进化 分子进化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和造血生长因子及其受体
10
作者 陈赛娟 陈国强 陈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31-136,共6页
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特性,这为维持机体正常造血提供了基本条件。整个血细胞的生长过程,受到造血微环境和各种因子的影响和调节,其中造血生长因子(hema-topoietic growth factors,HGFs)发挥... 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特性,这为维持机体正常造血提供了基本条件。整个血细胞的生长过程,受到造血微环境和各种因子的影响和调节,其中造血生长因子(hema-topoietic growth factors,HGFs)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综述HGFs及其受体在急性白血病发病学和治疗学中的可能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生长因子 急性白血病 白血病细胞 GM—CSF ALL细胞 G—CSF 程序性死亡 红白血病 细胞因子 前体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生长因子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动力学耐药的克服 <英文>
11
作者 祁明芳 李扬秋 郁知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81-85,共5页
髓系白血病细胞“细胞动力学耐药”是指处于G0期或增殖缓慢、细胞周期长于药物接触时间的白血病细胞对某些细胞周期特异性细胞毒药物产生耐药的现象。阿糖胞苷(Ara-C)为目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标准诱导方案的药物之一。它是一种通... 髓系白血病细胞“细胞动力学耐药”是指处于G0期或增殖缓慢、细胞周期长于药物接触时间的白血病细胞对某些细胞周期特异性细胞毒药物产生耐药的现象。阿糖胞苷(Ara-C)为目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标准诱导方案的药物之一。它是一种通过抑制DNA的合成,特异性地杀伤处于S期的白血病细胞的细胞周期特异性的细胞毒药物。^3H-胸腺嘧啶核苷体内标记研究证实,在AML存在一部分处于增殖静止状态和增殖缓慢的白血病细胞。体外研究发现,某些造血生长因子(HGF),如干细胞因子,IL-3,GM—CSF和G-CSF,在单用或联合应用条件下,不但能动员髓系白血病细胞进入细胞周期,使其对Ara-c的敏感性增加,细胞周期动力学耐药得以克服,而且对正常造血祖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目前,有关HGF克服AML细胞动力学耐药临床研究结果表明,GM-CSF有可能提高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副作用为直小板恢复延迟。显然,为明确HGF在克服AML细胞动力学耐药中的实际效果和可能的副作用,进一步进行HGF单独和联合条件下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另外,寻找能更有效的克服AML细胞周期耐药的HGF,也是应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动力学耐药 细胞因子 造血生长因子 急性髓系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生长因子在骨髓移植中的临床应用
12
作者 从玉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3期231-236,共6页
自1966年Bradley等建立小鼠骨髓细胞体外琼脂培养技术以来,先后在来源不同的刺激因子作用下,培养出粒系、红系及巨核系造血祖细胞集落;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技术的发展,使其中多数因子得到分离、纯化及克隆表达,这些因子有粒细胞集落刺... 自1966年Bradley等建立小鼠骨髓细胞体外琼脂培养技术以来,先后在来源不同的刺激因子作用下,培养出粒系、红系及巨核系造血祖细胞集落;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技术的发展,使其中多数因子得到分离、纯化及克隆表达,这些因子有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巨噬系集落刺激因子(M—CSF)、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多能祖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生长因子 骨髓移植 rhGM—CSF rhG—CSF 集落刺激因子 造血祖细胞 血小板 粒细胞缺乏 RHGM-CSF 造血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生长因子融合蛋白研究进展
13
作者 赵春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4期335-338,共4页
细胞因子的研究正朝着与相关学科领域相互融合渗透的趋势发展,通过对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结构与功能及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的研究,最终将从分子水平阐明细胞因子的作用机制。这与受体学两大功能不谋而合,其交汇点为因子(配基)与受体的识... 细胞因子的研究正朝着与相关学科领域相互融合渗透的趋势发展,通过对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结构与功能及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的研究,最终将从分子水平阐明细胞因子的作用机制。这与受体学两大功能不谋而合,其交汇点为因子(配基)与受体的识别及其信号传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蛋白 造血生长因子 细胞因子 信号传导途径 生物活性 LAK细胞 造血祖细胞 IL一6 GM—CSF 结构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r-1启动子序列调控造血生长因子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杜楠 裴雪涛 +5 位作者 罗成基 李梁 邹仲敏 冯凯 白慈贤 孙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10-313,共4页
目的探索辐射诱导基因调控元件启动的造血生长因子表达及其对造血恢复的作用。方法该实验将携带Egr 1调控序列启动的FLT3配基(FL)和GM CSF双顺反子表达载体(Egr FG)导入骨髓基质细胞系HFCL(称为HFCL/EFG)。采用RT PCR、ELISA及细胞增殖... 目的探索辐射诱导基因调控元件启动的造血生长因子表达及其对造血恢复的作用。方法该实验将携带Egr 1调控序列启动的FLT3配基(FL)和GM CSF双顺反子表达载体(Egr FG)导入骨髓基质细胞系HFCL(称为HFCL/EFG)。采用RT PCR、ELISA及细胞增殖法观察FL和GM CSFcDNA在转染细胞中的表达及保护造血作用。结果构建了Egr 1调控序列启动的双顺反子基因表达载体(Egr FG) ;在HFCL/E FG细胞中证实有外源性FL和GM CSF基因的整合和表达 ,在辐照后16h的HFCL/EFG细胞培养上清液中 ,FL和GM CSF含量较照射前明显增高(P<0.01) ;同时证实辐射后HFCL/EFG培养上清液对造血祖细胞有明显扩增作用 ;共培养的骨髓有核细胞和HFCL/EFG经照射后7d计数非粘附细胞 ,HFCL/EFG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辐射诱导基因Egr 1调控序列启动的造血生长因子基因表达载体在辐射后表达明显增高 ,在体外对辐射后的造血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诱导基因 造血生长因子 EGR-1启动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生长因子特性研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成龙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1期5-9,共5页
正常人的生命过程中,外周成熟血细胞不断产生、衰老和死亡,这种连续不断的新陈代谢保证了血液系统正常生理功能的完成,而外周血成熟细胞生理数量的维持依赖于体内的造血干细胞的自身增殖和分化,然而造血干细胞这种增殖与分化却主要是由... 正常人的生命过程中,外周成熟血细胞不断产生、衰老和死亡,这种连续不断的新陈代谢保证了血液系统正常生理功能的完成,而外周血成熟细胞生理数量的维持依赖于体内的造血干细胞的自身增殖和分化,然而造血干细胞这种增殖与分化却主要是由机体内许多体液因子调控的。这些因子最早是在体外通过软琼脂培养方法发现的,称其为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SF),后来由于蛋白质化学和遗传工程学的发展,为集落刺激因子的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生长因子 遗传工程学 造血干细胞 集落刺激因子 血细胞生成 临床应用 基因测序 分子克隆 蛋白质化学 造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重组造血生长因子对小鼠巨核细胞集落的影响
16
作者 万海英 阮长耿 韩朝忠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3期263-267,共5页
小鼠体外巨核系祖细胞培养表明,重组鼠白细胞介素-3(IL-3),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IL-6)及红细胞生成素(EPO)均有不同程度刺激巨核系祖细胞生长的活性。其最适浓度分别为100U/ml,5ng/ml,20ng/ml与1U/ml... 小鼠体外巨核系祖细胞培养表明,重组鼠白细胞介素-3(IL-3),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IL-6)及红细胞生成素(EPO)均有不同程度刺激巨核系祖细胞生长的活性。其最适浓度分别为100U/ml,5ng/ml,20ng/ml与1U/ml。对巨核细胞集落刺激作用最强的是IL-3,IL-6与GM-CSF次之,EPO最弱。在种植2×10~5骨髓单个核细胞中分别获得45±3,25±2,20±3及10±2个巨核细胞集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核细胞 造血生长因子 造血细胞培养 区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生长因子在人类CFU-GM和髓系白血病细胞系细胞凋亡中的调控作用(英文)
17
作者 董陆佳 JohnCHerion RichardIWalker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1期38-45,共8页
细胞凋亡是维系细胞群体数量相对衡定的重要的细胞移除机理。粒细胞源性抑制因子(G-INH)是一种源于成熟多形核粒细胞的提取物,具有对正常骨髓CFU-GM和HL-60细胞体外集落形成能力的抑制活性。加入高浓度造血生长因子(GM-CSF 50— 150U/ml... 细胞凋亡是维系细胞群体数量相对衡定的重要的细胞移除机理。粒细胞源性抑制因子(G-INH)是一种源于成熟多形核粒细胞的提取物,具有对正常骨髓CFU-GM和HL-60细胞体外集落形成能力的抑制活性。加入高浓度造血生长因子(GM-CSF 50— 150U/ml,IL-3 50—75ng/ml)可逆转此种集落生长抑制且呈剂量-效应相关性。形态学、琼脂糖凝胶电泳以及DNA含量测定证实,G-INH(300μl/ml,温育3小时)具有诱导细胞凋亡活性。造血生长因子IL-1β(50U/ml),IL-3(25ng/ml)和GM-CSF(50U或5ng/ml)均可减轻G-INH的致细胞凋亡之作用。上述结果提示,G—INH与各种造血生长因子之间具有相互拮抗作用。该作用可能通过受体竞争性抑制或相关性受体结合所致的生物学下调节机制所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生长因子 细胞因子 多形核白细胞 粒细胞源性抑制因子 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茶素对骨髓细胞同期及造血生长因子基因表达的作用
18
《中国茶叶》 2004年第6期43-44,共2页
探讨中药鸡血藤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活性成分——儿茶素对小鼠骨髓细胞增殖周期及其脾细胞内造血生长因子IL-6和GM-CSF的mRNA表达的影响,以初步阐明其造血调控作用机理。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观察儿茶素对正常及骨髓抑制小鼠... 探讨中药鸡血藤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活性成分——儿茶素对小鼠骨髓细胞增殖周期及其脾细胞内造血生长因子IL-6和GM-CSF的mRNA表达的影响,以初步阐明其造血调控作用机理。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观察儿茶素对正常及骨髓抑制小鼠骨髓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同时采用RT—PCR技术,检测在儿茶素刺激条件下,小鼠脾细胞内IL-6mRNA和GM-CSF mRNA表达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生长因子 小鼠 儿茶素 骨髓细胞增殖 mRNA表达 GM-CSF 脾细胞 作用机理 活性成分 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对正常和放射线-化学复合损伤小鼠造血调节因子及其受体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晓芹 降央泽仁 祝彼得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正常和放射线-化学复合损伤小鼠造血调节因子及其受体的影响。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注射NGF后正常和经^(60)Coγ射线照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放射线-化学复合损伤,放-化复合损伤)小鼠肾... 目的探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正常和放射线-化学复合损伤小鼠造血调节因子及其受体的影响。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注射NGF后正常和经^(60)Coγ射线照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放射线-化学复合损伤,放-化复合损伤)小鼠肾脏红细胞生成素(Epo)、脾脏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骨髓细胞粒-巨噬系集落刺激因子(GM-CSF)mRNA表达量和血清Epo、GM-CSF、白细胞介素-3(IL-3)浓度变化。结果注射NGF后正常小鼠脾脏EpoRmRNA表达、放-化复合损伤小鼠血清GM-CSF、IL-3显著高于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组。结论NGF可以改变小鼠的造血调节因子及其受体水平,但对正常和放-化复合损伤机体,其作用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造血生长因子 受体 基因表达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对小鼠红系造血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英文)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晓芹 祝彼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365-1371,共7页
本研究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红系造血的影响及内在机制。采用流式细胞术、祖细胞集落测定、血细胞计数、实时荧光定量PCR及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对经大腿肌肉注射NGF一定时间后小鼠骨髓细胞的(BMC)增殖周期、BFU-E、CFU-E集落... 本研究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红系造血的影响及内在机制。采用流式细胞术、祖细胞集落测定、血细胞计数、实时荧光定量PCR及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对经大腿肌肉注射NGF一定时间后小鼠骨髓细胞的(BMC)增殖周期、BFU-E、CFU-E集落产率、外周血红细胞相关指标、肾脏EPO水平、骨髓细胞GM-CSF、脾脏EPO受体(EPOR)mRNA的表达及血清中EPO,GM-CSF和IL-1浓度进行检测,并观察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NGF时BFU-E、CFU-E集落产率的变化及与EPO、IL-3的关系。结果表明:注射NGF(7.5μg/kg)持续7天,骨髓细胞中S+G2/M期细胞比例、CFU-E和BFU-E集落产率、脾EPOR mRNA量显著高于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组。持续13到19天,外周血网织红细胞比例、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也有升高;在体外CFU-E培养中,无论是否加入EPO,加入的NGF均能剂量依赖性地促进集落的形成,且只加入NGF组的集落产率显著高于只加入EPO组。在BFU-E培养中加入NGF和IL-3时,集落产率显著高于加入EPO和IL-3组。结论:NGF可能通过提高造血细胞对EPO的反应性并可激活造血细胞上与EPO作用后一样的信号通路,进而促进骨髓细胞进入有丝分裂,促进造血干细胞向红系方向分化,促进BFU-E和CFU-E的形成,增加外周血中网织红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红系造血 红系祖细胞集落分析 造血生长因子 EPO GM—CS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