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及其有效成分调节免疫和造血微环境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郭明鑫 房文通 +1 位作者 胡志强 闵琳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86-1193,共8页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的发病尚不完全清楚。T细胞免疫异常激活是AA的主要发病机制。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一种特殊的抗原呈递细胞,在造血微环境中对T细胞免疫网络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当DC的抗原呈递功能出现...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的发病尚不完全清楚。T细胞免疫异常激活是AA的主要发病机制。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一种特殊的抗原呈递细胞,在造血微环境中对T细胞免疫网络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当DC的抗原呈递功能出现异常会影响T细胞的免疫功能,导致造血细胞被破坏,最终导致骨髓衰竭。中医药在治疗AA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临床治疗AA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方法。许多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具有良好的抗炎和免疫调节活性,其结构和靶点范围广、活性强、副作用小,可以避免化学药物的不良反应。从天然产物中寻找和开发免疫调节药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本文总结造血微环境与DC介导的T细胞免疫紊乱引起造血干细胞损伤机制,并总结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对AA免疫调控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树突状细胞 T细胞 造血微环境 免疫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骨髓造血微环境探讨砂烫三七对血虚大鼠的补血作用
2
作者 晏乙月 倪婉晔 +4 位作者 赵荣华 黄丰 毛晓健 王亭 周宁娜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72-1679,共8页
目的 探讨砂烫三七对血虚大鼠的补血作用,并与生三七和蒸三七比较。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达那唑组(0.054 g/kg)、东阿阿胶组(1.26 g/kg)、生三七组(0.321 g/kg)、蒸三七组(0.306 g/kg)及砂烫三七低、中、高剂量组(0.149、0... 目的 探讨砂烫三七对血虚大鼠的补血作用,并与生三七和蒸三七比较。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达那唑组(0.054 g/kg)、东阿阿胶组(1.26 g/kg)、生三七组(0.321 g/kg)、蒸三七组(0.306 g/kg)及砂烫三七低、中、高剂量组(0.149、0.298、0.596 g/kg),每组10只,乙酰苯肼联合环磷酰胺同时灌胃给药建立大鼠血虚模型,各组给予相应剂量药物,连续16 d。记录大鼠体质量和食量,计算脾脏和胸腺指数;检测外周血RBC、WBC数量和Hb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造血相关细胞因子(GM-CSF、IL-6、EPO、INF-γ、TGF-β1)水平;HE染色和瑞氏-吉姆萨染色法观察骨髓造血组织容量和功能;Western blot法和RT-qPCR法分别检测肾组织EPO蛋白和mRNA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细胞周期和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骨髓细胞CD34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砂烫三七组和蒸三七组大鼠体质量和食量增加(P<0.05);砂烫三七组大鼠脾脏指数降低(P<0.05),各给药组胸腺指数无明显变化(P>0.05);砂烫三七组和蒸三七组RBC数量升高(P<0.05),各给药组WBC数量升高(P<0.05);砂烫三七组和生三七组骨髓成骨细胞数目增加(P<0.05),砂烫三七组和蒸三七组有核细胞数目增加(P<0.05);砂烫三七组、蒸三七组血清IL-6水平升高,砂烫三七组、生三七组EPO水平升高,各给药组TGF-β1水平降低(P<0.05,P<0.01);砂烫三七组肾组织EPO蛋白表达升高(P<0.05);砂烫三七组和生三七组骨髓S期细胞比例降低(P<0.05,P<0.01),各给药组G2期细胞比例和CD34表达升高(P<0.05,P<0.01);砂烫三七组和蒸三七组骨髓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P<0.01)。结论 砂烫三七、蒸三七和生三七均可改善大鼠血虚,机制可能与调节造血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保护骨髓造血功能有关;蒸三七和砂烫三七对血虚的综合改善作用相当且优于生三七,砂烫三七在上调EPO表达、促进红系造血方面优于蒸三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烫三七 生三七 蒸三七 骨髓造血微环境 促红细胞生成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细胞分化机制与骨髓造血微环境调控 被引量:7
3
作者 刘革修 陈小宇 +1 位作者 祝爱珍 刘成成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6-120,共5页
在人体生长发育与衰老过程中骨髓会逐渐由红骨髓转变成为黄骨髓,即骨髓脂肪化,其本质是骨髓中脂肪细胞增多。骨髓脂肪细胞对造血微环境具有负性调节作用,能抑制骨髓造血、抑制造血重建时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的植入。深入研究骨髓脂肪化... 在人体生长发育与衰老过程中骨髓会逐渐由红骨髓转变成为黄骨髓,即骨髓脂肪化,其本质是骨髓中脂肪细胞增多。骨髓脂肪细胞对造血微环境具有负性调节作用,能抑制骨髓造血、抑制造血重建时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的植入。深入研究骨髓脂肪化机制对促进某些疾病过程中造血恢复、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效率具有一定意义。脂肪细胞的形成主要包括间充质干细胞向前体脂肪细胞的定向分化及其终末分化两个阶段。本文主要阐述细胞形态变化和细胞外基质通过WNT和RHO-family GTPase信号级联通路调节前体脂肪细胞的定向分化,成脂刺激因素通过PPARγ的表观遗传学途径诱导前体脂肪细胞的终末分化,以及PPARγ和C/EBP的相互作用维持脂肪细胞的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细胞 分化 骨髓 造血微环境 信号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对患者造血微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侯瑞琴 王婧 +7 位作者 孔圆 陈育红 黄晓军 曾洋 葛健 刘全华 赵春华 刘开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155-160,共6页
本研究探讨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对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造血微环境的影响。选择间充质干细胞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5名患者为研究组,单纯造血干细胞移植的20名患者为对照组,抽取35名患者移植后不同时期骨髓标本47份,进行... 本研究探讨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对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造血微环境的影响。选择间充质干细胞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5名患者为研究组,单纯造血干细胞移植的20名患者为对照组,抽取35名患者移植后不同时期骨髓标本47份,进行MSC培养,观察MSC能达到原代融合的例数及其融合时间;从移植前开始抽取患者外周血以检测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的水平;每隔4天留取患者外周血浆标本,用ELISA检测SDF-1α、TPO及IL-11的浓度,观察两组之间浓度动态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研究组MSC体外原代融合率(60%)明显高于对照组(27.3%)(p<0.01),且两组原代融合时间分别为27.13±4.41天与36.09±11.84天(p<0.05)。回输组SDF-1α浓度在移植第8天达最高峰(2975.19±681.56pg/ml),较移植前(2403.70±522.39pg/ml)升高(p<0.05),对照组SDF-1α浓度在移植后第16天达最大值(2280.60±701.25pg/ml),较移植前(2701.46±483.21pg/ml)减少(p<0.05)。从移植后第16天至第28天,研究组TPO和IL-11的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明显改善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骨髓微环境的损伤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间充质干细胞 造血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五加注射液对放射损伤小鼠骨髓造血微环境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陶明飞 杨卫东 王俊和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75-177,共3页
目的 观察刺五加注射液对放射损伤小鼠骨髓造血微环境的保护作用。方法 ①60 Coγ射线辐射小鼠建立骨髓微血管放射损伤模型 ;②取 6周龄左右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模型、模型 +刺五加注射液低剂量、模型 +刺五加注射液高剂量和模型 ... 目的 观察刺五加注射液对放射损伤小鼠骨髓造血微环境的保护作用。方法 ①60 Coγ射线辐射小鼠建立骨髓微血管放射损伤模型 ;②取 6周龄左右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模型、模型 +刺五加注射液低剂量、模型 +刺五加注射液高剂量和模型 +复方丹参注射液 5组 ,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分别测定提取的各组小鼠股骨骨髓血红蛋白溶液标本的光密度(OD)值 ;鼠尾采血测定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 ;并分别观测骨髓毛细动脉根数、面积和骨髓造血组织容量百分率。结果 刺五加注射液能明显降低放射损伤小鼠骨髓血红蛋白含量、提高外周血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数量以及增加骨髓毛细动脉根数、面积和骨髓造血组织容量百分率。结论 刺五加注射液能明显修复放射损伤小鼠骨髓微血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学 放射损伤 骨髓 造血微环境 刺五加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造血微环境及中药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6
作者 陈海琳 张福鹏 周永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83-1188,共6页
骨髓造血微环境是造血干细胞赖以生存,进行自我更新,并能产生大量祖细胞的内环境。它包括微血管系统、基质干细胞、细胞外基质和多种细胞因子[1]。基质干细胞也称为间充质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向成骨细胞、造血基质细胞、脂肪细胞等分... 骨髓造血微环境是造血干细胞赖以生存,进行自我更新,并能产生大量祖细胞的内环境。它包括微血管系统、基质干细胞、细胞外基质和多种细胞因子[1]。基质干细胞也称为间充质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向成骨细胞、造血基质细胞、脂肪细胞等分化。细胞外基质有纤维连接蛋白、层黏蛋白和胶原蛋白等,而细胞因子则包括多种黏附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造血微环境 相关因素 中药调控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微环境免疫状态对IRHS骨髓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孙黎飞 吴强强 +6 位作者 韩冰 郝红峰 许刚 杜延会 明汇 王桂臣 张金标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56-962,共7页
目的:观察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综合征(Immune related hematocytopenia syndrome,IRHS)患者骨髓造血微环境免疫分子表达状态,对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端粒酶活性(TA)的影响,探讨对造血细胞破坏的免疫损伤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①端粒... 目的:观察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综合征(Immune related hematocytopenia syndrome,IRHS)患者骨髓造血微环境免疫分子表达状态,对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端粒酶活性(TA)的影响,探讨对造血细胞破坏的免疫损伤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①端粒重复序列扩增-酶联免疫吸附法(TRAP-PCR-ELISA)检测366例IRHS患者治疗前后BMMNC的TA。②免疫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患者骨髓细胞和造血微环境中HLA-DR、抗人IgG、FcγⅡ受体(FcγⅡR)、甘露糖受体(MR)、白细胞介素17A(IL-17A)及受体表达。③FACS技术检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CD3-CD16+/CD56+NK细胞和CD19+B细胞比例。60例健康查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作为正常对照,3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骨髓作为疾病对照。结果:①IRHS患者治疗前端粒酶活性为0.2617±0.0216,高于疾病对照组(0.0616±0.0313,P<0.01);其中HLA-B27+组高于HLA-B27-组(0.3013±0.0206比0.1923±0.0129,P<0.05),HLA-B27+IgG升高的重度IRP患者显著高于HLA-B27-IgG升高组(0.4016±0.0172比0.2211±0.0110,P<0.01)。②HLA-B27+IgG+组骨髓免疫细胞和造血微环境呈现细胞免疫活化和体液免疫均紊乱状态,高表达HLA-DR、FcγⅡR、IL-17A、IL-17RA和MR等免疫分子,外周血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和CD3-CD16+/CD56+NK和CD19+B细胞比例呈不同程度升高,造血破坏呈现多样性。③而HLAB27-IgG+组骨髓免疫细胞和造血微环境呈现体液免疫活化优势状态,高表达FcγⅡR,IL-17A等炎性因子不表达或弱表达,外周血仅CD19+B细胞比例升高,骨髓造血破坏方式主要为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效应。经糖皮质激素联合环孢素A等药物治疗后,患者血象恢复时BMMC的端粒酶重新失活,TA为0。结论:IRHS骨髓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化,与患者骨髓造血微环境免疫状态和病变血细胞病理性损害程度密切相关。病毒感染和细胞免疫活化,多种炎性因子参与IRHS造血免疫损伤,是TA增强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综合征(IRHS) 端粒酶活性 骨髓造血微环境(HM) 淋巴细胞亚群 HLA-B27 免疫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骨细胞参与调控骨髓造血微环境 被引量:6
8
作者 朱恒 江小霞 毛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1312-1316,共5页
骨髓造血微环境存在于全身骨骼的骨髓腔内,是机体造血以及免疫细胞发育的场所。骨髓造血微环境中的破骨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在骨重塑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破骨细胞与微环境稳定、应激时造血干祖细胞动员及骨免... 骨髓造血微环境存在于全身骨骼的骨髓腔内,是机体造血以及免疫细胞发育的场所。骨髓造血微环境中的破骨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在骨重塑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破骨细胞与微环境稳定、应激时造血干祖细胞动员及骨免疫密切相关。深入探究破骨细胞与骨髓造血微环境中其它细胞的相互关系,有利于寻找造血、骨免疫疾病和肿瘤等方面新的治疗策略。本文就破骨细胞的发育来源与鉴定、破骨细胞与造血干细胞动员的调节及破骨细胞与骨免疫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造血微环境 破骨细胞 造血干细胞动员 骨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泳运动对大鼠骨髓造血微环境及红系造血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徐锋鹏 胡敏 +2 位作者 宋吉锐 林文弢 盛佳智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2-107,共6页
探讨12周游泳运动对大鼠骨髓造血微环境及红细胞生成能力的影响,为运动提高骨髓造血能力提供理论依据。4周龄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进行12周递增负荷游泳运动,干预期后经腹主动脉取外周血测试血常规;取股骨测量骨髓... 探讨12周游泳运动对大鼠骨髓造血微环境及红细胞生成能力的影响,为运动提高骨髓造血能力提供理论依据。4周龄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进行12周递增负荷游泳运动,干预期后经腹主动脉取外周血测试血常规;取股骨测量骨髓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BFU-E)、成纤维样集落形成单位(CFU-F)及成骨成脂诱导分化能力;取胫骨近侧干骺端制作HE切片,观测脂肪细胞面积。结果表明,和对照组相比1,2周游泳运动使大鼠骨髓BFU-E集落数明显增多(P<0.05);骨髓成骨诱导茜素红S染色OD值明显增大,成脂分化油红O染色OD值明显减小(均P<0.05);同时胫骨HE切片脂肪细胞面积明显减少(p<0.05)。结论:(1)游泳运动可以促进大鼠骨髓成骨细胞分化,减少脂肪细胞分化,改善造血微环境;(2)游泳运动促进骨髓红系造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泳 红细胞生成 造血微环境 成骨细胞 脂肪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造血微环境体外模型对人HSC分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真 蒋天伦 +2 位作者 范娅涵 赵树铭 黎儒青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2351-2353,共3页
目的研究猪造血微环境对人造血干细胞(HSC)向红系分化的影响。方法分别抽取健康志愿者骨髓6ml、实验用猪骨髓10ml,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接种DMEM/F12培养基,形成单层贴壁的成纤维样细胞后,作为人、猪造血微环境体外模型。按5... 目的研究猪造血微环境对人造血干细胞(HSC)向红系分化的影响。方法分别抽取健康志愿者骨髓6ml、实验用猪骨髓10ml,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接种DMEM/F12培养基,形成单层贴壁的成纤维样细胞后,作为人、猪造血微环境体外模型。按5×104/ml分别将人脐血CD34+细胞接种于人、猪造血微环境体外模型,以不含MSCs的培养系统为阴性对照,按3U/ml分别加入重组人EPO(rhEPO)。于接种10d后,取悬浮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人CD71,以CD71阳性细胞率作为CD34+细胞向红系分化的分化率。结果人MSCs支持下的人CD34+细胞在扩增的同时,(86.15±0.69)%细胞向红系分化;猪MSCs支持下的(82.46±1.46)%人CD34+细胞向红系分化,阴性对照(44.62±1.20)%人CD34+细胞向红系分化(P<0·01)。结论与阴性对照相比,人/猪造血微环境体外模型均能显著促进人CD34+细胞向红系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造血微环境 造血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LB/c-nu/nu裸鼠造血微环境损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蕾 陈幸华 +7 位作者 张诚 张曦 高力 梁雪 龚奕 彭贤贵 郝磊 王庆余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87-390,共4页
目的构建适合移植使用的BALB/c-nu/nu裸鼠造血微环境损伤模型。方法分别用3.0、4.0、5.0、6.0、7.0Gv剂量辐照BALB/c-nu/nu裸鼠,检测照射后1、3、5、7、14、21d血象变化,检测照射后1、7、14、21d基质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 目的构建适合移植使用的BALB/c-nu/nu裸鼠造血微环境损伤模型。方法分别用3.0、4.0、5.0、6.0、7.0Gv剂量辐照BALB/c-nu/nu裸鼠,检测照射后1、3、5、7、14、21d血象变化,检测照射后1、7、14、21d基质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和巨核细胞计数,观察照射后骨髓组织活检变化情况。结果7.0Gy辐照剂量照射后裸鼠全部死亡;6.0Gy组照射后出现明显骨髓抑制,至照射后21d不能恢复至照射前水平,且部分裸鼠照射后死亡;3.0、4.0Gy照射后裸鼠仅出现轻度骨髓抑制;5.0Cy组照射后出现明显骨髓抑制,未做特殊处理于照射后21d自行恢复至照射前水平。不同剂量放射线照射后裸鼠CFU-F计数变化不同。3.0Gy和4.0Cy组CFU-F在照射后7~14d出现轻度减少,6.0Gy组照射后CFU-F明显减少,至照射后21d不能恢复,5.0Cy组照射后CFU-F也出现了较明显减少,但在照射后21d恢复至照射前水平。结论5.0Gy是BALB/c-nu/nu裸鼠造血微环境损伤模型的适宜照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微环境 照射 裸鼠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造血微环境问题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曦 张诚 陈幸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2437-2441,共5页
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是治疗血液肿瘤、非恶性血液病、遗传性疾病、代谢性疾病、急性放射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已在临床应用35年。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败主要墩决于供着造血干细胞能否存衍主... 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是治疗血液肿瘤、非恶性血液病、遗传性疾病、代谢性疾病、急性放射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已在临床应用35年。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败主要墩决于供着造血干细胞能否存衍主的造血微环境中正常地增殖和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骨细胞在造血微环境中的作用及与部分血液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费成明 常春康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33-1136,共4页
造血微环境(造血龛)主要由成骨龛和血管龛组成,而成骨细胞是成骨龛的主要组成成分,并对调节造血龛起到重要作用,成骨细胞与多种血液系统疾病密切相关。本文就成骨细胞在造血微环境中的作用以及成骨细胞与部分血液系统疾病关系的最新进... 造血微环境(造血龛)主要由成骨龛和血管龛组成,而成骨细胞是成骨龛的主要组成成分,并对调节造血龛起到重要作用,成骨细胞与多种血液系统疾病密切相关。本文就成骨细胞在造血微环境中的作用以及成骨细胞与部分血液系统疾病关系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微环境 成骨细胞 成骨龛 血管龛 造血干细胞 血液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造血微环境若干问题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费成明 常春康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46-1250,共5页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异质性克隆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病态造血、外周血细胞减少以及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转化。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骨髓造血微环境的异常在MDS发病和进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有关MDS...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异质性克隆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病态造血、外周血细胞减少以及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转化。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骨髓造血微环境的异常在MDS发病和进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有关MDS造血微环境中基质细胞、细胞因子、信号通路异常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造血微环境 基质细胞 细胞因子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微环境中的调节网络 被引量:2
15
作者 宋增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1期1-4,共4页
胚胎肝脏和出生后的骨髓能作为机体的主要造血器官是因为有完善的造血微环境和严密的调节系统。为了保持机体在生理状态尤其是应激状态时造血的稳定性,需要两个相互重叠和互相补充的调节系统。一个是基质细胞及其粘附结构,通过与多能干... 胚胎肝脏和出生后的骨髓能作为机体的主要造血器官是因为有完善的造血微环境和严密的调节系统。为了保持机体在生理状态尤其是应激状态时造血的稳定性,需要两个相互重叠和互相补充的调节系统。一个是基质细胞及其粘附结构,通过与多能干细胞的密切接触,调节多能干细胞的自我更新,永不衰竭;另一个是局部细胞因子的作用,调节干细胞和各系祖细胞的增殖及其终末分化,随时补充循环血液的需要。骨髓基质细胞有广阔的胞浆和细胞外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微环境 基质细胞 多能干细胞 祖细胞 自我更新 细胞因子 INTEGRIN 终末分化 应激状态 细胞外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带血来源基质细胞培养及造血微环境的建立
16
作者 冯乐平 梁瑜祯 乔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35-537,F0003,共4页
目的:研究脐带血来源的基质细胞对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的促进作用。方法:应用MACS磁珠分离系统分离脐血CD34+细胞,通过细胞因子对脐血前体基质细胞体外诱导,使其产生基质细胞和形成造血微环境。观察基质细胞的生长状态和细胞表面分子... 目的:研究脐带血来源的基质细胞对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的促进作用。方法:应用MACS磁珠分离系统分离脐血CD34+细胞,通过细胞因子对脐血前体基质细胞体外诱导,使其产生基质细胞和形成造血微环境。观察基质细胞的生长状态和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并建立以该基质细胞为滋养层的脐血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体系。结果:细胞因子联合培养对CFU-GM增长没有明显影响,但对于CFU-E的形成和细胞增长的影响细胞因子组和细胞因子+基质细胞组所培养的CPU-E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脐带血来源的基质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时间-效应曲线显示,脐血基质细胞培养3、7、10、14和20 d后,TPO、SCF浓度在培养第7天时达到最高,而GM-CSF在第7天以后则逐渐降至最低。在脐血基质细胞作为滋养层的扩增体系中,加入相应的细胞因子可以使脐血造血细胞明显扩增,其中细胞因子(SCF+IL-3+EPO+TPO+GM-CSF)联合基质细胞培养体系的扩增作用最强。结论:应用细胞因子可以体外培养脐血前体基质细胞产生脐血基质细胞,并可在该基础上形成造血微环境支持体外造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血 基质细胞 CD34^+细胞 造血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onuclease-1缺失延缓端粒酶缺失小鼠造血微环境的衰老
17
作者 石桂英 林培容 +1 位作者 白琳 鞠振宇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2年第5期37-43,共7页
目的研究Exo-1对端粒酶缺失小鼠造血微环境衰老的影响。方法以端粒酶基因敲除小鼠(Terc-/-)和Exo-1基因敲除小鼠(Exo-1-/-)杂交,并进一步互交产生第三代端粒酶基因敲除小鼠(G3Terc-/-)以及第三代Terc和Exo-1双基因敲除小鼠(G3Terc-/-Exo... 目的研究Exo-1对端粒酶缺失小鼠造血微环境衰老的影响。方法以端粒酶基因敲除小鼠(Terc-/-)和Exo-1基因敲除小鼠(Exo-1-/-)杂交,并进一步互交产生第三代端粒酶基因敲除小鼠(G3Terc-/-)以及第三代Terc和Exo-1双基因敲除小鼠(G3Terc-/-Exo-1-/-)。以CD45.1野生型小鼠的骨髓细胞为供体,以2月龄G3Terc-/-或G3Terc-/-Exo-1-/-小鼠为受体,进行骨髓移植。在受体小鼠9月龄时,取骨髓、脾脏、胸腺、外周血等组织器官的细胞进行流式分析,研究G3Terc-/-和G3Terc-/-Exo-1-/-受体小鼠中的野生型供体来源的造血干细胞的发育分化。结果同G3Terc-/-小鼠相比,G3Terc-/-Exo-1-/-双基因敲除受体小鼠骨髓中野生型供体来源的B220+细胞比例升高,前体B细胞的比例也明显升高;脾脏B220+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胸腺发育正常;外周血中B220+细胞比例升高。结论 Exo-1缺失延缓了端粒酶基因敲除小鼠造血系统微环境的衰老,从而逆转了端粒功能障碍引起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发育分化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功能障碍 Exo-1 造血干细胞 造血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贫血病骨髓造血微环境的研究
18
作者 周志勇 刘忠贵 《中国畜禽传染病》 CSCD 1997年第4期18-21,共4页
对1日龄雏鸡感染CIAV后骨髓造血微环境的变化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显示,CIAV感染后7~21天,骨髓基质中性粘多糖减少、酸性粘多糖增多,表明造血微环境基质粘多糖对红系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成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骨... 对1日龄雏鸡感染CIAV后骨髓造血微环境的变化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显示,CIAV感染后7~21天,骨髓基质中性粘多糖减少、酸性粘多糖增多,表明造血微环境基质粘多糖对红系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成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骨髓成纤维祖细胞体外增殖功能,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等基质细胞的形态学均未见明显异常,表明骨髓造血微环境的细胞不是CIAV作用的靶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病 传染性 贫血病 骨髓造血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微环境的细胞和分子机理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佳佳 张亦婷 +1 位作者 彭航 刘鹏霞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7-22,共6页
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是造血前体细胞,存在于特定的三维空间结构中,即通常所说的造血微环境或造血干细胞壁龛(niche)。造血微环境控制着HSC的自我更新和分化。目前关于造血微环境的结构、细胞组成和分子机理还不太清... 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是造血前体细胞,存在于特定的三维空间结构中,即通常所说的造血微环境或造血干细胞壁龛(niche)。造血微环境控制着HSC的自我更新和分化。目前关于造血微环境的结构、细胞组成和分子机理还不太清楚,阐明其中的细胞和分子机制是将来更好地将HSC用于临床的关键所在。综述造血微环境的细胞组成以及HSC和微环境之间的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 造血微环境 壁龛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微环境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高超 王化泉 邵宗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90-294,共5页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骨髓衰竭性疾病。骨髓微环境主要包括骨髓基质细胞、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支持造血的骨髓基质细胞包括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内皮细胞、巨噬细胞等,而脂肪细胞发挥抑制造血作用。近期研究发现,骨髓微...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骨髓衰竭性疾病。骨髓微环境主要包括骨髓基质细胞、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支持造血的骨髓基质细胞包括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内皮细胞、巨噬细胞等,而脂肪细胞发挥抑制造血作用。近期研究发现,骨髓微环境的异常参与了MDS的发病和疾病进展。本文就MDS骨髓微环境异常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造血微环境 成骨细胞 基质细胞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