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干细胞因子与其它造血生长因子对造血集落形成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赖春宁 朱元晓 +2 位作者 黎燕 沈倍奋 王建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17-121,共5页
本文观察了含有人造血干细胞因子(rh-SCF)的重组质粒转染的COS7上清液,在半固体培养中,单独或协同rhGM-CSF、G-CSF、IL-3、EPO刺激人粒单系和红系造血祖细胞形成集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rh-SCF对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无明显作用,SCF主... 本文观察了含有人造血干细胞因子(rh-SCF)的重组质粒转染的COS7上清液,在半固体培养中,单独或协同rhGM-CSF、G-CSF、IL-3、EPO刺激人粒单系和红系造血祖细胞形成集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rh-SCF对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无明显作用,SCF主要是协同其它因子,明显增加集落形成数量和集落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因子 协同作用 造血集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造血作用和造血干细胞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谈娟 周其明 崔红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65-1171,共7页
昆虫血细胞(insect hemocyte)在昆虫代谢、发育变态以及先天免疫等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作用。昆虫只有先天免疫系统,血细胞所行使的免疫功能对于昆虫对抗外源病菌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昆虫血细胞类型、造血作用、造血干细胞及造血相关... 昆虫血细胞(insect hemocyte)在昆虫代谢、发育变态以及先天免疫等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作用。昆虫只有先天免疫系统,血细胞所行使的免疫功能对于昆虫对抗外源病菌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昆虫血细胞类型、造血作用、造血干细胞及造血相关因子的相关研究。通过特殊染色和形态学观察,果蝇Drosophila血细胞主要由3类细胞组成,而鳞翅目等大部分昆虫血细胞由5类细胞组成。昆虫血细胞主要存在于循环血液环境及造血器官内,而在这两个系统中都存在有进行复制的血细胞,这为研究昆虫造血干细胞特性和其定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系统。果蝇血细胞祖细胞来自于胚胎中胚层细胞,然后再分化为各种血细胞,这一系列分化过程由造血因子所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细胞 造血作用 造血干细胞 调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力学微环境诱导造血干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的生物学机制研究
3
作者 王嫣然 邹小杭 +5 位作者 刘雨晴 于夕媛 李想 石国琳 张盼 杨慧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59-559,共1页
目的为模拟骨髓力学微环境,本研究构建了三维造血干细胞水凝胶培养体系;且前期研究表明该三维力学微环境可调节造血干细胞晚期髓系分化轨迹,特化出高表达趋化因子基因(如Cxcl2和Cd14等)的3D-巨噬细胞。单细胞测序揭示三维力学微环境内3D... 目的为模拟骨髓力学微环境,本研究构建了三维造血干细胞水凝胶培养体系;且前期研究表明该三维力学微环境可调节造血干细胞晚期髓系分化轨迹,特化出高表达趋化因子基因(如Cxcl2和Cd14等)的3D-巨噬细胞。单细胞测序揭示三维力学微环境内3D-巨噬细胞通过CXCL2配体与CXCR2受体结合的方式与中性粒细胞亚群之间密切交流。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免疫应答过程中,3D-巨噬细胞对中性粒细胞的募集作用。方法体外ELISA和Transwell实验探究3D-巨噬细胞在LPS刺激下分泌的CXCL2配体是否在体外中性粒细胞趋化活动中具有活性。将3D-巨噬细胞移植入氯膦酸二钠脂质体构建的巨噬细胞缺失小鼠模型后,使用LPS复现腹膜炎小鼠以探究3D-巨噬细胞能否在体内通过分泌CXCL2配体募集中性粒细胞并维持造血干细胞池至粒细胞-单核细胞祖细胞池的输出。结果体内外实验表明3D-巨噬细胞可通过分泌CXCL2配体募集中性粒细胞,且移植入巨噬细胞缺失小鼠的3D-巨噬细胞不仅可挽救因组织巨噬细胞缺失而引起的免疫缺陷,而且可维持造血干细胞池向粒细胞-单核细胞祖细胞池的输出,从而维持感染期间成熟免疫细胞的持续产生。结论本研究有助于全面了解骨髓造血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相互作用,3D-巨噬细胞有望成为治疗巨噬细胞功能缺陷引起的免疫缺陷的潜在细胞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相互作用 免疫应答过程 造血干细胞 巨噬细胞 中性粒细胞 免疫缺陷 髓系 生物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表面黏附分子在造血干细胞动员中的作用机制
4
作者 陈彤 谢毅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9-172,共4页
目的 研究粒系集落刺激因子 (G CSF)进行干细胞动员时干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变化 ,从黏附分子角度说明G CSF的动员机制。方法 将重组人G CSF(惠尔血 )或生理盐水注射于小鼠皮下 ,每日两次 ,连续 7d ,收集G CSF使用前后骨髓和外周血单... 目的 研究粒系集落刺激因子 (G CSF)进行干细胞动员时干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变化 ,从黏附分子角度说明G CSF的动员机制。方法 将重组人G CSF(惠尔血 )或生理盐水注射于小鼠皮下 ,每日两次 ,连续 7d ,收集G CSF使用前后骨髓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计数外周血Sca 1 + 干细胞数目和骨髓有核细胞数 ,同时分别检测细胞表面CD49d、CD44的表达和干细胞与骨髓基质蛋白黏附能力的变化。结果 重组人G CSF对小鼠有和人类相似的动员作用 ,使用G CSF 7d后外周血Sca 1 + 细胞数增高近 2倍 ,骨髓有核细胞数明显下降 ,同时骨髓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CD49d表达以及细胞黏附能力都有所下降 ,而对照组无类似现象。结论 G CSF可能通过降低某些黏附分子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表面黏附分子 造血干细胞 作用机制 粒系集落刺激因子 干细胞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脂异常的发生机制及防治要点
5
作者 董珈余 窦颖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7-982,共6页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疗多种血液系统及免疫系统疾病的有效手段,但术后存在感染、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并发症。血脂异常是allo-HSCT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与移植物抗宿主病、免疫抑制药应用、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等存在密...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疗多种血液系统及免疫系统疾病的有效手段,但术后存在感染、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并发症。血脂异常是allo-HSCT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与移植物抗宿主病、免疫抑制药应用、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等存在密切联系,allo-HSCT后造血重建与脂质代谢也有相关性。因此,本文就allo-HSCT后脂质代谢情况、allo-HSCT后影响血脂异常的机制与相关因素、血脂异常对allo-HSCT后并发症的影响、allo-HSCT后血脂异常的预防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探寻allo-HSCT后血脂异常的影响和意义,为allo-HSCT后血脂异常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血脂异常 移植物抗宿主病 造血重建 免疫抑制药 感染 脂质代谢 他汀类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伏立康唑及其代谢产物浓度监测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王红春 王磊 +4 位作者 李梦 时磊 孙慧慧 刘红星 欧红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45-951,共7页
目的:探索移植后植入前(即移植后+1至+30 d)伏立康唑(voriconazole,VRCZ)及其代谢产物氮氧化物(voriconazole N-oxide,VNO)浓度监测在VRCZ用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患... 目的:探索移植后植入前(即移植后+1至+30 d)伏立康唑(voriconazole,VRCZ)及其代谢产物氮氧化物(voriconazole N-oxide,VNO)浓度监测在VRCZ用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患者防治真菌感染疗效和安全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VRCZ、VNO浓度及MR(CVNO/CVRCZ)的影响因素及在VRCZ防治真菌感染和发生肝肾损伤中的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其进行分析(将曲线上约登指数最大一点对应值设定为临界值),确证其临界值。结果:影响VRCZ浓度(CVRCZ)、VNO浓度(CVNO)和MR的因素为:患者体重、VRCZ每日给药量及移植类型等(均P<0.05)。有效组CVRCZ和CVNO均明显高于无效组(P<0.001),MR则相反(P<0.001);肝、肾功能损伤组MR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ROC显示,CVRCZ、CVNO和MR预测allo-HSCT患者移植后植入前VRCZ防治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界值分别为0.95μg/ml、1.35μg/ml、1.645(AUC分别为0.9677、0.7634、0.9564)。CVRCZ和MR可以辅助提示患者肝[其临界值分别为0.65μg/ml、1.96(AUC分别为0.5971、0.6663)]、肾损伤[其临界值分别为0.95μg/ml、1.705(AUC分别为0.6039、0.6164)]。结论:同时监测VRCZ、VNO浓度及MR对预测allo-HSCT患者移植后植入前VRCZ防治侵袭性真菌感染具有重要价值,CVRCZ预测有效的准确性高于MR及CVNO;CVRCZ升高、MR降低会增加肝肾损伤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立康唑 伏立康唑氮氧化物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治疗药物监测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多种造血细胞因子 被引量:28
7
作者 朱光荣 周小玉 +5 位作者 陆化 周建伟 李爱萍 徐卫 李建勇 汪承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15-119,共5页
为了研究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造血中的生物作用 ,采用RT PCR方法在mRNA水平上分析体外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 MSC)造血因子的表达 ,以及氢化考的松对BM MSC表达造血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显示 ,体外传代培养的正常人、白... 为了研究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造血中的生物作用 ,采用RT PCR方法在mRNA水平上分析体外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 MSC)造血因子的表达 ,以及氢化考的松对BM MSC表达造血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显示 ,体外传代培养的正常人、白血病和淋巴瘤等血液病人BM MSC均能表达SCF ,Flt3 ligandTPO ,LIF ,IL 6和IL 11等重要的造血细胞因子 ,但不表达G CSF ,GM CSF和IL 3。不同代数的BM MSC细胞 ,造血细胞因子的表达相同。BM MSC经氢化考的松作用 7- 2 1天后 ,可诱导G CSFmRNA表达 ,但不诱导GM CSF的表达 ,细胞在形态学上也未发生明显改变。结论 :体外培养的正常人和本组血液病病人B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造血细胞因子 表达 生物作用 氢化考的松 白血病 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清云 董玉君 +7 位作者 梁赜隐 尹玥 刘微 许蔚林 孙玉华 韩娜 李渊 任汉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05-1114,共10页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生存与复发危险因素,并探讨AML复发后的治疗选择。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本中心行allo-HSCT术后处于完全缓解(CR)期的180例AM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生存与复发危险因素,并探讨AML复发后的治疗选择。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本中心行allo-HSCT术后处于完全缓解(CR)期的180例AM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影响移植后生存及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180例患者中,134例(74.4%)存活,46例(25.6%)死亡,40例(22.2%)复发。移植后5年总生存(OS)率、无事件生存(EFS)率、累积复发率分别为74.3%、42.5%和25.0%。AML危险分层为高危组、伴高危细胞遗传学、移植前为CR2期以及未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是影响移植后OS的独立危险因素;移植前为CR2期、AML危险分层高危组是影响移植后EFS的独立危险因素;AML危险分层高危组、单疗程诱导治疗后微小残留病MRD+、伴高危细胞遗传学、未发生cGvHD是影响移植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移植后应用去甲基化药物(HMA)辅以G-CSF动员的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维持治疗可提高移植后复发患者的总生存率,2年OS率为62.5%。结论:allo-HSCT可大大提高AML患者的生存率,但移植后复发仍为影响生存的主要因素之一。应用HMA联合DLI维持治疗可能成为治疗移植后复发患者新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生存 复发 去甲基化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的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清云 董玉君 +6 位作者 王倩 刘微 孙玉华 尹玥 梁赜隐 许蔚林 李渊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2-180,共9页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llo-HSCT)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移植后复发的治疗新策略。方法:选取并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9年11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allo-HSCT的MDS患者共72例,总结移植疗效,并...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llo-HSCT)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移植后复发的治疗新策略。方法:选取并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9年11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allo-HSCT的MDS患者共72例,总结移植疗效,并对影响患者生存及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结果:72例患者中,中位随访时间37(12~111)个月,57例(79.2%)患者存活,15例(20.8%)死亡。5年总生存(OS)率、无病生存(DFS)率分别为76.6%和62.3%。IPSS-R预后危险分层、TP53突变、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为影响患者移植后OS的危险因素,IPSS-R预后危险分层、TP53突变、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为影响患者移植后DFS的危险因素。移植后,19例(26.4%)患者发生aGVHD,5例(6.9%)患者发生Ⅲ-Ⅳ度aGVHD,25例(34.7%)患者发生cGVHD,4例(5.6%)发生广泛型cGVHD。17例(23.3%)患者在移植后出现复发,5年的累积复发率为27.5%,IPSS-R预后危险分层、TP53突变、cGVHD为影响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复发后中位生存时间为9个月。复发后有7例患者获得无病生存,10例死亡,接受甲基化药物(HMA)联合G-CSF动员的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维持治疗患者的3年OS率显著高于未接受维持治疗的患者(80.0%vs 10.0%,P=0.002)。结论:allo-HSCT是治疗中高危MDS患者的有效方法,但移植后复发仍为影响患者生存的主要因素。多次HMA联合DLI的维持治疗可能提高移植后复发患者的长期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生存 复发 去甲基化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干细胞因子对猕猴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熊国林 郝静 +7 位作者 柳晓兰 董波 赵振虎 邱丽玲 陈松森 雒蓬轶 王若竹 罗庆良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706-708,共3页
给正常成年猕猴每天一次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10 μg·kg-1·d-1(μKD)或 (和 )重组人干细胞因子 2 0、5 0和12 5 μKD ,前者给药 5天 ,后者 8天 ,观察国产重组人干细胞因子动员外周血干细胞的效果。结果表明 ,给... 给正常成年猕猴每天一次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10 μg·kg-1·d-1(μKD)或 (和 )重组人干细胞因子 2 0、5 0和12 5 μKD ,前者给药 5天 ,后者 8天 ,观察国产重组人干细胞因子动员外周血干细胞的效果。结果表明 ,给药后外周血白细胞数最高值rhG CSF单独给药组为 2 0 6 % ,rhSCF单独给药为 2 0 0 % ,而两者联合给药后为 2 80 %~ 310 % ;外周血CFU GM较动员前分别升高 1 1、1 3和 5 8~7 9倍 ;3个联合动员组外周血CD34+ 细胞数分别为动员前的 2 0、2 4和 35倍。说明rhSCF对外周血干 /祖细胞有明显的动员作用 ,rhSCF+r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干细胞因子 外周血干细胞 动员作用 骨髓 造血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伏立康唑稳态谷浓度监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彭敏 黄攀豪 +5 位作者 邓银华 刘文 李威 于珍 夏青 谢悦良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1年第6期640-646,共7页
目的:研究伏立康唑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的稳态谷浓度(Cmin)分布特征,探讨影响其稳态Cmin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使用伏立康唑的患者,测定226份血清标本中伏立康唑稳态Cmin,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22.0软件分析伏立康唑稳... 目的:研究伏立康唑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的稳态谷浓度(Cmin)分布特征,探讨影响其稳态Cmin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使用伏立康唑的患者,测定226份血清标本中伏立康唑稳态Cmin,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22.0软件分析伏立康唑稳态Cmin与协变量(性别,年龄,体质量,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白蛋白,肝肾功能,药物相互作用等)的相关性。结果:伏立康唑Cmin的平均值是(1.84±0.09)μg/mL,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占84.5%。年龄、白蛋白、总胆红素和C反应蛋白对伏立康唑血药浓度有显著性影响。联用激素并未降低患者的伏立康唑Cmin。伏立康唑用药前后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直接胆红素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影响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因素较多,应加强血药浓度监测,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减少药物毒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立康唑 造血干细胞移植 治疗药物监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协同脐血造血干细胞对小鼠的免疫恢复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粉琴 罗树彬 +3 位作者 罗惠英 潘万龙 李淑萍 尹少甫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5-31,共7页
为了解壳聚糖对脐血移植的影响,在体外培养的基础上,采用MTT法观察水溶性壳聚糖对脐血干细胞的作用,同时在体内检测移植后小鼠造血细胞数量、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情况,以了解水溶性壳聚糖对脐血造血干细胞植入的影响。观察结果表明,壳聚... 为了解壳聚糖对脐血移植的影响,在体外培养的基础上,采用MTT法观察水溶性壳聚糖对脐血干细胞的作用,同时在体内检测移植后小鼠造血细胞数量、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情况,以了解水溶性壳聚糖对脐血造血干细胞植入的影响。观察结果表明,壳聚糖在体外对脐血造血细胞有扩增作用,与细胞因子相比扩增倍数为11.32;脐血造血细胞在体内移植的同时,壳聚糖有类生长因子作用,可促进免疫抑制小鼠造血重建和免疫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壳聚糖 造血干细胞移植 免疫抑制 免疫增强作用 亚致死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三尖杉酯碱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干细胞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沈建平 杨宏 +1 位作者 倪万茂 钱文斌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85-490,共6页
目的:观察高三尖杉酯碱(HHT)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干细胞的杀伤作用,探讨其分子学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仪(FACS)分析AML细胞株白细胞干细胞(LSC)的表型特征,用MTT法检测HHT对具有LSC特征的KG-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用FACS观察HHT对CD... 目的:观察高三尖杉酯碱(HHT)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干细胞的杀伤作用,探讨其分子学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仪(FACS)分析AML细胞株白细胞干细胞(LSC)的表型特征,用MTT法检测HHT对具有LSC特征的KG-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用FACS观察HHT对CD34+CD38-CD96+的KG-1细胞数量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药物处理后Caspase途径和凋亡相关蛋白的改变。结果:KG-1和Kasumi-1细胞CD34+CD38-CD96+分别为69%和26.7%,U937细胞不表达CD96。HHT能显著抑制KG-1细胞的生长,并呈剂量依赖性(r2=0.9971,P<0.05)。48 h的半数抑制浓度为16.9 ng/ml。HHT作用KG-1细胞后,CD34+CD38-CD96+细胞的比例从63.6%下降到17.1%。HHT能显著激活Caspase-3、Caspase-9和PARP,抑制磷酸化Akt和Bcl-2的表达。结论:HHT能显著抑制人AML细胞KG-1的增殖,减少CD34+CD38-CD96+白血病干细胞数量;对Akt活性和Bcl-2的调控可能是其重要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药物疗法 白血病 髓样 急性/病理学 三尖杉酯碱类/治疗应用 肿瘤干细胞/药物作用 细胞凋亡/药物作用 肿瘤细胞 培养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视黄酸对新生大鼠纹状体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作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邓红 邹飞 罗海吉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357-1360,1374,共5页
目的观察全反式视黄酸(atRA)体外对神经干细胞(NSCs)的诱导分化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分离培养新生大鼠纹状体NSCs;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不同浓度atRA对NSCs分化的影响;RT-PCR分析视黄酸受体表达情况。结果atRA诱导NSCs向神经... 目的观察全反式视黄酸(atRA)体外对神经干细胞(NSCs)的诱导分化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分离培养新生大鼠纹状体NSCs;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不同浓度atRA对NSCs分化的影响;RT-PCR分析视黄酸受体表达情况。结果atRA诱导NSCs向神经元方向分化,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诱导剂量以1.0μmol/L较为适宜。NSCs的RARβ基因的表达对atRA存在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结论atRA诱导NSCs向神经元方向分化,此作用与atRA上调细胞的RARβ基因转录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视黄酸 细胞分化/药物作用 神经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环孢素静脉滴注转换为口服给药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凌静 邹素兰 +2 位作者 董露露 胡楠 蒋艳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1-225,共5页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环孢素(CsA)由静脉滴注转换为口服给药时给药剂量的转换比例,并分析影响转换比例的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HSCT术后使用CsA的患者病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相应...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环孢素(CsA)由静脉滴注转换为口服给药时给药剂量的转换比例,并分析影响转换比例的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HSCT术后使用CsA的患者病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相应的生化指标、联合用药、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药品不良反应等。记录并比较CsA由静脉滴注转换为口服给药前最后一次血药浓度/日剂量比(C0/Div)和切换后3~5 d的血药浓度/日剂量比(C0/Dpo),生物利用度的计算采用口服血药浓度/日剂量比除以静脉血药浓度/日剂量比[(C0/Dpo)/(C0/Div)]。采用SPSS软件分析(C0/Dpo)/(C0/Div)和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HSCT患者57例,静脉给药CsA的C0/Div中位数显著大于口服给药的(C0/Dpo)[3.15(1.08~4.89)和0.88(0.14~2.32),P<0.05];(C0/Dpo)/(C0/Div)中位数为0.3(0.11~0.63),静脉滴注转换为口服时给药剂量比例为1:3,其中合并使用伊曲康唑可以显著增加CsA的(C0/Dpo)/(C0/Div),合并使用伊曲康唑,静脉滴注转换为口服时给药剂量的比例为1:2.5。(C0/Dpo)/(C0/Div)与发生GVHD及不良反应的概率有相关性,(C0/Dpo)/(C0/Div)<0.23患者更易发生GVHD(P<0.05),而(C0/Dpo)/(C0/Div)≥0.36患者更易发生不良反应(P<0.05)。结论HSCT患者CsA静脉滴注转换为口服给药时给药剂量比例为1:3,合并使用伊曲康唑时转换比例为1:2.5。在转换给药方式时,应注意监测CsA血药浓度,以保证血药浓度在治疗范围内,从而提高CsA治疗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素 血药浓度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治疗药物监测 给药途径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5例护理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爱民 蔡林 付秀红 《解放军护理杂志》 1999年第2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护理。方法5例患者在100级层流病房内全环境保护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在治疗期间进行一系列的病情观察及护理,直到造血功能重建、植活稳定后迁出层流室。结果5例患者移植期间无明显发热...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护理。方法5例患者在100级层流病房内全环境保护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在治疗期间进行一系列的病情观察及护理,直到造血功能重建、植活稳定后迁出层流室。结果5例患者移植期间无明显发热、出血、感染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造血功能顺利重建。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的护理工作对移植的成功具有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护理 治疗期间 造血功能重建 严重并发症 病情观察 关键作用 结论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M-CSF诱导人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上CXCR3的表达 被引量:1
17
作者 谭锦泉 黄保军 +6 位作者 王红艳 王明军 郭克泰 秦卫兵 张学军 Per S.Skov Lars K.Poulsen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5-11,共7页
目的 研究GM CSF诱导人脐血CD34 + 造血干细胞上CXCR3的表达。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 ,实时定量逆转录PCR(RT PCR)分析 ,及其配体γIP 10和Mig诱导的趋化和粘附作用分析。结果 CXCR3也表达在受GM CSF刺激后的CD34 + 造血干细胞上 ,但... 目的 研究GM CSF诱导人脐血CD34 + 造血干细胞上CXCR3的表达。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 ,实时定量逆转录PCR(RT PCR)分析 ,及其配体γIP 10和Mig诱导的趋化和粘附作用分析。结果 CXCR3也表达在受GM CSF刺激后的CD34 + 造血干细胞上 ,但它在新鲜分离的CD34 + 造血干细胞上不表达。应用实时定量逆转录PCR技术检测新鲜分离的CD34 + 造血干细胞有较低水平的CXCR3mRNA表达 ,而GM CSF能上调CXCR3的表达。用抗CXCR3单克隆抗体 (mAb)能阻断γIP 10和Mig诱导的造血干细胞趋化作用 ,证实γIP 10和Mig是通过CXCR3而发挥作用的。γIP 10和Mig通过CXCR3不仅可诱导趋化作用而且还可诱导GM CSF刺激后的CD34 + 造血干细胞粘附和聚集作用 ,而抗CXCR3mAb能阻断γIP 10和Mig这些功能 ,但不能阻断SDF 1α的作用。γIP 10和Mig能提高整合素(CD49a和CD49b)的表达 ,这在GM CSF刺激后CD34 + 造血干细胞的粘附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结论 在细胞因子 /趋化因子微环境中 ,CXCR3 γIP 10和 Mig受体配体复合物及GM CSF对CD34 + 造血干细胞分化成淋巴干细胞和髓系干细胞以及后来的免疫 /炎症细胞的生理和病理过程起特别重要作用。这些过程包括CD34 + 造血干细胞的迁移、再定位、分化和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 CD34 造血干细胞 胎血 CXCR3 趋化作用 粘附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体外保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彭文珍 周宏远 傅继梁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242-244,共3页
关键词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PBSCT 细胞 过氧化氢酶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CK抑制剂Y-27632在角膜保存时对角膜缘干细胞活性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瑶 段豪云 +2 位作者 杨玲玲 曲明俐 周庆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87-792,共6页
背景 角膜缘干细胞(LSCs)对维持角膜上皮的稳定和角膜组织透明性有重要作用.Rho关联卷曲螺旋蛋白激酶(ROCK)抑制剂Y-27632能够促进人胚胎干细胞、角质上皮细胞等的增生,减少细胞凋亡.目的 探讨Y-27632对离体兔角膜保存和体外LSCs扩... 背景 角膜缘干细胞(LSCs)对维持角膜上皮的稳定和角膜组织透明性有重要作用.Rho关联卷曲螺旋蛋白激酶(ROCK)抑制剂Y-27632能够促进人胚胎干细胞、角质上皮细胞等的增生,减少细胞凋亡.目的 探讨Y-27632对离体兔角膜保存和体外LSCs扩增能力的影响. 方法 在细胞培养基MEM中加入质量分数12.5%硫酸软骨素、质量分数10.0%低分子右旋糖酐、20.0 mg/L地塞米松、100 mg/L妥布霉素注射液、9.5 g/L Hepes,使用时添加0.375 mg/L L-谷氨酰胺,制备成角膜活性保存液.将新西兰大白兔的角膜组织片分别置于含或不含Y-27632的角膜活性保存液中保存4、7、14d,采用质量分数0.25%锥虫蓝和质量分数0.2%茜素红染色法观察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形态,采用Giemsa染色法并使用Image J图像分析软件计数克隆球数量和LSCs活性,计算LSCs存活率和克隆形成效率. 结果 角膜片保存4d时,Y-27632保存液组和单纯角膜中期保存液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别,角膜片保存7d时,Y-27632保存液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仍保持规则的六边形,而单纯角膜中期保存液组角膜内皮细胞的细胞膜轻微皱缩,少数细胞体积变大.角膜片保存14 d时单纯角膜中期保存液组角膜内皮细胞可见较多的茜素红斑.单纯角膜中期保存液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2 262±75)/mm2,Y-27632保存液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2 425 ±95)/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新鲜角膜片和角膜片保存4d时,Y-27632保存液组和单纯角膜中期保存液组LSCs的克隆球均较大,其内细胞数较多,而保存7d和14 d时,与Y-27632保存液组比较,单纯角膜中期保存液组LSCs克隆球直径明显缩小.新鲜分离的角膜片和角膜片保存4d时,Y-27632保存液组与单纯角膜中期保存液组LSCs的克隆形成率和角膜上皮细胞存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角膜片保存7d和14d时,角膜缘上皮细胞的活性率分别为(73.00±2.12)%和(56.00±0.71)%,明显高于单纯角膜中期培养液组的(66.00±4.00)%和(49.00±0.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98,P=0.018;t=9.798,P=0.000);角膜片保存7d和14 d时,Y-27632保存液组与单纯角膜中期保存液组LSCs的克隆形成效率分别为(11.05±0.21)%和(3.10±1.97)%,明显高于单纯角膜中期保存液组中的(2.05±1.20)%和(0.40±0.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107,P=0.000;t=3.184,P=0.017).结论角膜保存液中添加Y-27632可明显提高离体角膜保存的效果,同时可维持LSCs的活性及克隆形成能力.Y-27632可作为角膜保存液的有效添加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o相关激酶/拮抗剂& 抑制剂 细胞培养 角膜缘/细胞 干细胞 角膜上皮 细胞生存/药物作用 角膜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的影响及其机理 被引量:3
20
作者 高磊 王健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907-910,共4页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的潜能,在骨髓中合成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并通过细胞间相互作用为造血干细胞的分裂、增殖与分化提供良好的微环境。有研究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促进异基因造血干细胞植入,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的潜能,在骨髓中合成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并通过细胞间相互作用为造血干细胞的分裂、增殖与分化提供良好的微环境。有研究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促进异基因造血干细胞植入,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作用。这种对移植免疫的影响可能与其保护MHC相合造血干细胞逃脱抗原识别,抑制非特异性淋巴细胞活化增殖有关。本文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特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影响移植免疫的表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影响移植免疫的机理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免疫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植入 细胞移植免疫 机理 细胞间相互作用 移植物抗宿主病 特异性淋巴细胞 多向分化 活化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