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培养后小鼠造血基质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咏 崔春萍 +4 位作者 鱼咏涛 李玉珍 魏汉东 任爱辉 赵士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77-182,共6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长期培养体系 (long termculture ,LTC)中造血基质细胞调控造血的分子基础及其作用机制 ,并发现新型造血调控因子 ,以LTC体系培养后小鼠骨髓造血基质细胞 (LTC St)为被扣除杂交组 ,以未经培养的小鼠骨髓细胞 (BMC)为扣除... 为了进一步研究长期培养体系 (long termculture ,LTC)中造血基质细胞调控造血的分子基础及其作用机制 ,并发现新型造血调控因子 ,以LTC体系培养后小鼠骨髓造血基质细胞 (LTC St)为被扣除杂交组 ,以未经培养的小鼠骨髓细胞 (BMC)为扣除杂交组 ,采用抑制性扣除杂交法 (SSH)进行杂交 ,将杂交产物克隆并测序 ,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获得了 131个差异表达EST克隆 ,这些克隆代表了 2 6种已知或部分已知的不同基因和 7条无任何线索的全新基因 ,5条具有完整开放阅读框架 ,无功能线索的新基因中 3条有信号肽。结论 :通过本实验得到了LTC体系中特异性表达的一个消减文库 ,获得了几条可能与造血调控相关的新型基因或EST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造血基质细胞 长期培养 差异因表达 抑制性差异杂交 造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骨髓造血基质干细胞体外增殖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昆 徐文贵 +3 位作者 杨威 凌翎 于洪臣 范洪学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30-532,共3页
目的 :探讨使骨髓造血基质干细胞 ( HSSC)体外稳定增殖的方法。方法 :取开胸术剪下的人肋骨 (正常血象 ,非血液系统及恶性肿瘤病 ) ,常规制备骨髓细胞悬液 ,从胎牛血清及人 AB型血清中选择最佳血清 ,人 AB型血清浓度分别为 5 %、1 0 %、... 目的 :探讨使骨髓造血基质干细胞 ( HSSC)体外稳定增殖的方法。方法 :取开胸术剪下的人肋骨 (正常血象 ,非血液系统及恶性肿瘤病 ) ,常规制备骨髓细胞悬液 ,从胎牛血清及人 AB型血清中选择最佳血清 ,人 AB型血清浓度分别为 5 %、1 0 %、1 5 %、2 0 %、30 %、35 %、40 %。培养液分别为 RPMI1 640、DMEM、IMDM以选择最佳培养液。加入人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b FGF)进行最佳浓度测定。培养物置 CO2 孵箱中培养 2周后行 HE染色 ,计数基质细胞集落数。结果 :选择出最佳培养体系为 30 %人 AB型血清、1μg· L-1 b FGF、Penicillin 1 0 0 KU· L-1 、Streptomycin5 0 KU· L-1 、氢化考的松 1 0 -6mol· L-1 和 IMDM培养液。结论 :选择最佳的培养体系可增加HSSC增殖数量 ,最宜体外培养时间 ( 1 4~ 2 1 d) ,最大限度增加回输时的 HSSC数量 ,使自体回输治疗急性白血病 ( A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造血基质干细胞 白血病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胎肝造血基质细胞株的建立及生物学特性和功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家佩 赵士富 +2 位作者 陶来宝 齐淑华 胡维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1期25-29,共5页
小鼠胎肝造血基质细胞经原代和传代培养并克隆成细胞株。该细胞株单层贴壁生长,核分裂相较多,有丝分裂指数较高,生长有赖于马血清的存在,有密度依赖抑制现象,染色体众数4n近80者常见。在半固体培养中无集落形成,ConA凝集试验阴性。该细... 小鼠胎肝造血基质细胞经原代和传代培养并克隆成细胞株。该细胞株单层贴壁生长,核分裂相较多,有丝分裂指数较高,生长有赖于马血清的存在,有密度依赖抑制现象,染色体众数4n近80者常见。在半固体培养中无集落形成,ConA凝集试验阴性。该细胞株能双向调控红系和粒系造血,其刺激性影响主要由体液因子介导,其抑制性作用尚含细胞间短距离的调节因素。其培养上清液包括无血清培养上清液具有支持红系和粒系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的活性,文中讨论了实验结果与胎肝临床疗效间的可能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肝造血基质细胞株 生物学特性 造血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基质干细胞的研究Ⅰ.原位骨髓的造血重建 被引量:6
4
作者 范洪学 刘及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115-117,218,共3页
用大剂量电离辐射破坏小鼠一侧肢体的骨髓造血组织,在完整机体调节下,伤肢造血重建很快完成。其重建造血机制,除了目前公认的体内其它未受损伤的造血组织内造血干细胞向伤肢迁徙、定居并增殖外,还有环境因素的作用。本文发现并提出在造... 用大剂量电离辐射破坏小鼠一侧肢体的骨髓造血组织,在完整机体调节下,伤肢造血重建很快完成。其重建造血机制,除了目前公认的体内其它未受损伤的造血组织内造血干细胞向伤肢迁徙、定居并增殖外,还有环境因素的作用。本文发现并提出在造血重建过程中,骨内膜或骨质内细胞成分很可能起有重要作用。它提示我们,作为支持造血实质细胞机能的微环境核心成分——基质细胞有可能起源于骨内膜或骨皮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造血重建 造血基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基质细胞与造血因子 被引量:7
5
作者 胡维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2期97-101,共5页
造血组织包含造血实质细胞和造血间质成分。造血间质中的造血基质细胞对造血细胞的增殖及分化有支持、诱导和调控作用。1977年Dexter等建立的骨髓细胞体外长期培养体系(LTBMC)为人们提供了研究造血基质细胞功能的体外模型。研究结果表明... 造血组织包含造血实质细胞和造血间质成分。造血间质中的造血基质细胞对造血细胞的增殖及分化有支持、诱导和调控作用。1977年Dexter等建立的骨髓细胞体外长期培养体系(LTBMC)为人们提供了研究造血基质细胞功能的体外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造血基质细胞对造血细胞的调控除通过细胞与细胞间的影响外,它们产生的多种造血因子也发挥明显作用。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基质细胞 造血因子 造血细胞 细胞分化 体外模型 造血微环境 细胞 成分 细胞增殖 成熟巨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基质干细胞的研究——Ⅲ 骨皮质异位移植的造血重建 被引量:3
6
作者 范洪学 刘及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4期325-327,共3页
将除净骨髓细胞的骨皮质移植到同系小鼠皮下后4周,移植物髓腔内充满髓系造血组织。说明骨皮质内含有造血重建的主要诱导因素,即在异位移植造血重建过程中,骨皮质环境因素占有主导作用。骨皮质内的成骨细胞或骨母细胞不仅是骨的发生、成... 将除净骨髓细胞的骨皮质移植到同系小鼠皮下后4周,移植物髓腔内充满髓系造血组织。说明骨皮质内含有造血重建的主要诱导因素,即在异位移植造血重建过程中,骨皮质环境因素占有主导作用。骨皮质内的成骨细胞或骨母细胞不仅是骨的发生、成长及修复的主要成分,而且在特殊条件下,很可能还有支持造血恢复作用。这种作用大概是通过其自身增殖、分化形成特有的造血基质细胞或是分泌某种因子诱导宿主的造血干细胞和基质细胞定居而重建造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基质细胞 骨皮 造血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基质干细胞的研究——Ⅳ.骨髓造血重建的细胞来源 被引量:2
7
作者 范洪学 刘及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4期328-330,共3页
通过对原位及异位移植股骨骨髓造血重建过程的研究,我们发现了移植物的骨内膜或骨皮质及骨小梁内细胞在诱导造血恢复上起着重要作用;骨皮质內含有造血微环境中的全部因素。本文观察了移植的骨皮质内造血重建的动态变化过程。即首先是基... 通过对原位及异位移植股骨骨髓造血重建过程的研究,我们发现了移植物的骨内膜或骨皮质及骨小梁内细胞在诱导造血恢复上起着重要作用;骨皮质內含有造血微环境中的全部因素。本文观察了移植的骨皮质内造血重建的动态变化过程。即首先是基质细胞增殖、分化,包括骨小梁及血窦的形成,然后出现造血细胞增生。初步认为,作为诱导造血重建的环境因素的主要成分基质细胞来源于骨皮质。推断在正常机体中,骨髓内分化的基质细胞执行着支持实质细胞正常功能的作用,处于未分化的Go期的母细胞,则作为后备力量储存在骨皮质或骨小梁内(骨内膜细胞为中间阶段)。在整体调节下,二者保持着动态平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基质细胞 骨皮 造血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造血基质的电子显微镜观察
8
作者 宋振岚 王晓波 +7 位作者 薛祖光 阎金松 武克宇 朱秀燕 孟秀香 贾莉 王华新 林肇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60-264,共5页
为观察骨髓造血基质结构特点,作者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雄性Wistar大鼠的骨髓基质的结构。乙醚麻醉后,从主动脉插管至肾动脉下方连同动脉一并结扎,静脉端开放。应用林格液50毫升灌流及2.5%戊二醛固定。将大鼠的股骨切成2mm的带有骨髓的... 为观察骨髓造血基质结构特点,作者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雄性Wistar大鼠的骨髓基质的结构。乙醚麻醉后,从主动脉插管至肾动脉下方连同动脉一并结扎,静脉端开放。应用林格液50毫升灌流及2.5%戊二醛固定。将大鼠的股骨切成2mm的带有骨髓的骨片。用超声波处理将骨髓块震动3分钟后再固定。按常规方法制成电子显微镜样品,先后用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发现位于窦旁的一种结构为网状细胞以扁平粗短突起构成只容纳一个造血细胞的网状结构。另一种结构为位于窦间的网状细胞以丝状细长突起构成可容纳数个血细胞的大网眼结构。成熟的血细胞是穿经窦内皮细胞释放到血循环中。血管外膜细胞突起伸向骨髓腔与窦间网状细胞突起相连形成有效的造血微环境的三维网状结构。作者并发现髓腔骨内膜表面一些多角形细胞渐移向骨髓腔,并包绕着血细胞,这种细胞可能是骨髓内最早发育的网状细胞,参与其支持组织的三维结构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造血基质 电子显微镜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GF对造血基质细胞造血调节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谭鹤长 雷军 +1 位作者 蒋德昭 王绮如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3-84,共2页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造血基质细胞 粒-巨噬系集落形成单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肝造血基质细胞条件液对WEHI_3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10
作者 刘建英 李晓东 蒋德昭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5期419-421,共3页
采用体外液体培养法,观察不同浓度及不同胎龄人胎肝造血基质细胞条件培养液(HFLSC-CM)对WEHI_3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5月龄HFLSC-CM能促进WEHI_3细胞增殖与分化;7月和9月龄HFLSC-... 采用体外液体培养法,观察不同浓度及不同胎龄人胎肝造血基质细胞条件培养液(HFLSC-CM)对WEHI_3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5月龄HFLSC-CM能促进WEHI_3细胞增殖与分化;7月和9月龄HFLSC-CM抑制WEHI_3细胞增殖,促进分化。文中讨论了人胎肝造血基质细胞与造血的关系以及不同时期造血基质细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WEHI3细胞 细胞分化 造血基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骨髓造血基质细胞对HL-60白血病细胞株促分化作用的研究
11
作者 傅勤 凌翎 范洪学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8-10,共3页
以骨髓造血基质细胞体外培养体系为基础开展对HL-60白血病细胞促分化作用的研究,Mk探讨正常人骨髓造血基质细胞对异常实质细胞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正常人骨髓这血基质细胞对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HL-60细胞具有逆转作... 以骨髓造血基质细胞体外培养体系为基础开展对HL-60白血病细胞促分化作用的研究,Mk探讨正常人骨髓造血基质细胞对异常实质细胞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正常人骨髓这血基质细胞对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HL-60细胞具有逆转作用,表现在促分化和抑制增殖两方面。其机理主要以直接接触而发挥调控作用,分泌因子作用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细胞株 造血基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基质干细胞的研究(V)骨源性造血基质细胞的培养
12
作者 王欣 凌翎 +1 位作者 王立华 范洪学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5期460-465,共6页
将小鼠骨皮质移植在同系小鼠的腹部皮下,2周后取出进行体外培养。结果表明:骨皮质内的基质细胞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经过4~5周纯化后,体系内可见大量的基质细胞和细胞球;与骨髓细胞进行比较,发现此细胞较骨髓内基质细胞贴壁时... 将小鼠骨皮质移植在同系小鼠的腹部皮下,2周后取出进行体外培养。结果表明:骨皮质内的基质细胞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经过4~5周纯化后,体系内可见大量的基质细胞和细胞球;与骨髓细胞进行比较,发现此细胞较骨髓内基质细胞贴壁时间稍晚,但细胞增殖力较强,贴壁层内细胞组成及特性与骨髓基质细胞相似。提示骨皮质或骨小梁是骨髓基质细胞的源泉,其内的细胞在特定条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皮 造血基质细胞 体外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重建后受体小鼠骨髓中纤维母细胞的起源
13
作者 刘存仁 贺福初 吴祖泽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6年第S1期81-81,共1页
在成年哺乳动物中,骨髓是主要的造血组织,是研究造血基质细胞的主要对象。纤维母细胞是骨髓造血基质细胞的组成部分。本文对骨髓细胞的重建造血性能和造血重建后受体小鼠骨髓中纤维母细胞的起源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纤维母细胞 造血重建 小鼠骨髓 骨髓细胞 造血基质细胞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放射医学研究所 哺乳动物 性别决定 5—氟脲嘧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卵黄囊造血及卵黄囊内皮细胞的培养
14
作者 马丽霞 程腊梅 +1 位作者 黄艳红 王绮如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6-117,共2页
关键词 人卵黄囊 造血功能 内皮细胞 细胞培养 造血集落 造血基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裂原ConA对小鼠骨髓及脾脏CFU—F体外成集落的影响
15
作者 于洪臣 孙卫 +2 位作者 凌翎 范洪学 刘及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6期563-565,共3页
本实验结果证实,非特异性丝裂原ConA在体外能显著抑制脾脏CFU—F形成集落,对脾脏和骨髓细胞混合培养的CFU—F成集落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单纯骨髓细胞培养的CFU—F成集落无明显影响。由此可见,脾脏和骨髓两种C... 本实验结果证实,非特异性丝裂原ConA在体外能显著抑制脾脏CFU—F形成集落,对脾脏和骨髓细胞混合培养的CFU—F成集落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单纯骨髓细胞培养的CFU—F成集落无明显影响。由此可见,脾脏和骨髓两种CFU—F呈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豆素 造血基质祖细胞 单层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