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3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桉树纯林和桉—珍混交林造林前后土壤理化性质的比较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婷 黄承标 +3 位作者 吴敏 何诗雄 吴道念 杨紫龙 《南方林业科学》 2017年第1期34-40,共7页
为了探讨桉树纯林和桉树-珍贵树种混交林造林前后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趋势。在广西南宁市郊南面的马尾松林采伐迹地上,分别营造桉树纯林(EP)和桉树-珍贵树种混交林(EM)两种人工林模式,进行造林前后土壤(0~60 cm土层)理化性质的比较研究... 为了探讨桉树纯林和桉树-珍贵树种混交林造林前后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趋势。在广西南宁市郊南面的马尾松林采伐迹地上,分别营造桉树纯林(EP)和桉树-珍贵树种混交林(EM)两种人工林模式,进行造林前后土壤(0~60 cm土层)理化性质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EP和EM土壤容重为1.097~1.433 g/cm3;总孔隙度为47.32%~59.64%,其中非毛管孔隙度为7.76%~17.67%;通气度为11.33%~19.62%;饱和、毛管和田间持水量依次为23.58%~42.16%、21.11%~39.76%和9.19%~37.77%。2)土壤p H值为4.28~4.75;有机质为4.12~29.01 g/kg;全N、水解N分别为0.18~0.72 g/kg、27.96~87.61 mg/kg;全P、有效P分别为0.16~0.30 g/kg、0.45~3.29 mg/kg;全K、速效K分别为1.11~2.76 g/kg、0.16~0.29mg/kg。3)3年生桉树纯林和桉树-珍贵树种混交林两种人工林模式,在造林前后的各项土壤理化指标差异微弱,统计分析结果均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纯林 桉-珍混交林 土壤理化性质 造林前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造林技术的科学验证——以“记取南枝”为例
2
作者 张德成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2-183,共12页
本文以“记取南枝”为例,探讨对中国传统造林技术开展科学验证的必要性及选题。通过梳理“记取南枝”的历史记载、含义及其技术原理解释发现,“记取南枝”存在诸多疑点,需要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解决。我国造林实践需要从传统技术中... 本文以“记取南枝”为例,探讨对中国传统造林技术开展科学验证的必要性及选题。通过梳理“记取南枝”的历史记载、含义及其技术原理解释发现,“记取南枝”存在诸多疑点,需要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解决。我国造林实践需要从传统技术中发掘智慧,而技术应用于实践需要经过科学检验环节,因此,对中国传统造林技术开展验证具有必要性。科学验证须在学科判断、科学假说性质判断基础上,面向新时代林业发展方向,选择重点区域、主要树种开展科研选题。最后,提出了与“记取南枝”类似的传统造林技术条目。研究结果可供林业科研工作者参考,以期促进中国传统造林技术融入现代科学体系,在林业生产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传统造林技术 科学验证 记取南枝 造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林密度对降香黄檀幼林生长的影响
3
作者 江廷国 黄俊婷 +1 位作者 汤行昊 陈刚 《福建林业》 2025年第1期33-36,共4页
为了解降香黄檀造林成效,采用2年生降香黄檀苗木设置4种造林密度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能显著影响降香黄檀的地径、树高、冠幅生长和造林存活率,种植密度1667株·hm^(-2)的造林成效最好,造林1 a后降香黄檀地径、树高、枝下高... 为了解降香黄檀造林成效,采用2年生降香黄檀苗木设置4种造林密度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能显著影响降香黄檀的地径、树高、冠幅生长和造林存活率,种植密度1667株·hm^(-2)的造林成效最好,造林1 a后降香黄檀地径、树高、枝下高、冠幅分别为14.70 mm、134.30 cm、49.78 cm、55.58 cm。降香黄檀生长、存活指标的关系表现为地径与树高、枝下高、冠幅、成活率均呈正相关关系,枝下高与冠幅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枝下高与存活率呈负相关关系;冠幅与树高呈正相关关系,与存活率呈负相关关系。综合4 a的生长表现,降香黄檀采用1667株·hm^(-2)的密度造林,成效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香黄檀 造林密度 幼林 造林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影像和MDIEA-YOLO苗木识别模型的造林验收智能系统
4
作者 王武魁 廉瑞峰 +3 位作者 吴明晶 张大兴 石燕妮 谷亚宇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25,共12页
【目的】传统造林验收方法效率低且难以适应复杂场景,同时无人机影像难以直接用于AI模型输入,制约了造林智能化验收的实现。本研究针对造林验收场景提出一种基于无人机影像的MDIEA-YOLO检测模型,旨在实现对造林幼苗的高效识别与计数,提... 【目的】传统造林验收方法效率低且难以适应复杂场景,同时无人机影像难以直接用于AI模型输入,制约了造林智能化验收的实现。本研究针对造林验收场景提出一种基于无人机影像的MDIEA-YOLO检测模型,旨在实现对造林幼苗的高效识别与计数,提高造林验收的精确度和效率,为林业管理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为实现上述目标,本研究开发了“多维交互增强注意力模块”(MDIEA),该模块融合了卷积块注意力机制和Shuffle Attention机制,能够高效处理复杂场景和小目标特征,显著提升网络的解析能力。通过将MDIEA嵌入YOLOv8特征提取网络,细化的通道和空间注意力加权增强了关键特征的识别能力。此外,引入XIoU损失函数优化了模型对小型和重叠目标的边界定位能力,进一步提升检测精度。最终,构建了基于无人机影像和MDIEA-YOLO模型的端到端影像预处理流程,实现了造林幼苗的自动识别与计数。【结果】在福建将乐国有林场的实验中,MDIEA-YOLO模型在1年生、2年生、3年生数据集上分别获得了97.5%、96.1%、96.8%的mAP0.5值,明显优于其他对比模型。在不同光照和分辨率条件下,MDIEA-YOLO模型的m AP0.5值均保持在92%以上,显示出良好的鲁棒性。在处理100张影像时,MDIEA-YOLO模型的CPU与GPU处理效率相近,无明显差异,表明该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与人工检验对比发现,该系统在关键指标上展现了与人工检验相当甚至更高的准确性和效率,证明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实用性。【结论】本研究提出的造林验收无人机影像预处理系统,有效推动了造林验收的智能化进程,显著提升了验收效率和精度,为造林验收领域提供了新的技术解决方案,具备广泛的应用前景。未来,将继续优化模型性能,扩大数据集规模,以适应更广泛的应用场景,推动林业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造林验收 无人机(UAV) 图像识别 小目标检测 YOLOv8 注意力机制 损失函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林密度对杉木分枝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蓝伟立 陈块明 +6 位作者 江惠 马东旭 王佳琪 戚建增 胥清利 叶义全 林开敏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8-198,共11页
【目的】研究造林密度对杉木枝条发育的影响,为确定合理造林密度提供依据。【方法】以8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造林密度(900、1 665、2 505、3 330、6 660株·hm^(-2)),调查其一级枝条的数量、基径、长度、分枝角等数据,... 【目的】研究造林密度对杉木枝条发育的影响,为确定合理造林密度提供依据。【方法】以8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造林密度(900、1 665、2 505、3 330、6 660株·hm^(-2)),调查其一级枝条的数量、基径、长度、分枝角等数据,并使用单因素方差法对观测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加,活枝数量逐渐减少,死枝数量逐渐增加。枝条基径(9.05~13.51 mm)、枝长(78.76~143.01 cm)、分枝角(60.2°~91.59°)、轮间距(22.94~28.37 cm)均随造林密度的增加而减小,活枝基径、枝长、分枝角均在6 660株·hm^(-2)时达到最小值,与900株·hm^(-2)处理相比,分别下降27.33%、50.90%、16.07%。在垂直方向上,活枝基径随着树高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活枝枝长和分枝角随树高增加而减小,死枝的分枝特征随树高变化无明显规律。在枝条存活规律上,第一活枝、死枝活枝交错层、轮层内枝条全部存活的相对位置均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加而不断升高。各分枝特征对树高的综合影响效应值表现为枝长(1.009)>基径(0.192)>分枝角(0.091),对胸径的综合影响效应值表现为基径(0.705)>分枝角(0.075)>枝长(0.001),对单株材积的综合影响效应值表现表现为枝长(0.731)>基径(0.460)>分枝角(0.041)。【结论】造林密度对枝条基径、分枝角和自然整枝高度有重要影响。造林密度为2 505株·hm^(-2)时,枝条基径、枝长以及自然整枝程度适中。在幼林期对具有培育成大径材潜质的优势木进行人工修枝,可减少死结的形成,提高木材质量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造林密度 分枝特征 空间分布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层次分析法评价拉萨南北山造林乔木树种的适生性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一 王新杰 +2 位作者 祝万顺 蒋树瑞 李镇枭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45,57,共9页
为了西藏地区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以拉萨市南北山造林区域为研究区,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以生长特征、生态适应性、地形及水热条件、土壤条件等因素为准则层,采用频度统计法和专家咨询的方法确定16个指标,对拉萨南北山... 为了西藏地区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以拉萨市南北山造林区域为研究区,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以生长特征、生态适应性、地形及水热条件、土壤条件等因素为准则层,采用频度统计法和专家咨询的方法确定16个指标,对拉萨南北山造林乔木树种的适生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生长特征、地形及水热条件两个层次权重最大;指标层中,权重值排名前五位的指标分别为树木年生长量、年降水量、树种盖度、海拔和坡度,树木年生长量、年降水量、树种盖度、海拔和坡度等指标可作为综合评价拉萨南北山区域乔木树种适生性的重要指标;新疆杨(Populusalba var.pyramidalis Bge)、银白杨(Populus alba)、祁连圆柏(Juniperus przewalskii)、云杉(Picea likiangensis var.rubescens)、白皮松(Pinus bungeana Zucc.ex Endl)、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油松(Pinus tabuliformis)8个造林乔木树种的适生性较好;墨竹工卡县、拉萨市城关区、贡嘎县、拉萨市达孜区等4个区县造林乔木树种的适生性优于其他造林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市 造林树种 层次分析法 适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造林年限马尾松林碳密度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冰怡 张勇 +2 位作者 吴翠蓉 王增 傅伟军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1-301,共11页
【目的】解译典型亚热带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生长过程中碳的积累特征,探明马尾松林的固碳机制和固碳潜力。【方法】在浙江淳安县千岛湖镇姥山林场内,选取坡度、海拔基本一致的4个不同造林年限(分别为8、12、22、38 a)的马尾松... 【目的】解译典型亚热带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生长过程中碳的积累特征,探明马尾松林的固碳机制和固碳潜力。【方法】在浙江淳安县千岛湖镇姥山林场内,选取坡度、海拔基本一致的4个不同造林年限(分别为8、12、22、38 a)的马尾松人工林样地,采用多元统计方法结合冗余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揭示不同造林年限的马尾松林碳密度特征以及影响马尾松林碳密度的主要因素。【结果】马尾松林总生物量在38 a(成熟林)时达到最大值,显著大于中幼林的生物量(P<0.05);草本层和凋落物层生物量在造林年限为22 a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3.74和5.24 t·hm^(-2)。不同造林年限的乔木层碳密度随造林年限增加而增加,在38 a(成熟林)时达到最大值,为176.36 t·hm^(-2)。不同造林年限马尾松林的土壤碳密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0~10和10~30 cm土层均在38 a(成熟林)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8.60和57.13 t·hm^(-2)。冗余分析显示:全钾和速效钾质量分数、坡向为马尾松林碳密度的主要贡献因子,分别解释了各组分碳密度的28.70%、27.00%、9.90%,对整体土壤和植被碳的固定至关重要。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容重、植被密度、全钾质量分数对马尾松林碳密度具有重要影响。【结论】马尾松林碳密度在很大程度上与造林年限有关,其中成熟阶段的马尾松林固碳能力最强。此外,环境因子和土壤养分状况对马尾松林固碳潜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林 碳密度 分配特征 造林年限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FF-YOLO:面向造林验收的明穴目标检测模型 被引量:1
8
作者 石燕妮 王武魁 +3 位作者 吴明晶 张大兴 廉瑞峰 谷亚宇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154,共13页
【目的】为解决传统林场造林验收过程中存在的主观性强、缺乏科学性以及管理人员不足等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单阶段目标检测框架的造林明穴检测模型MAFF-YOLO,旨在自动识别并统计造林明穴的数量和位置,推动造林验收的数字化转型,提... 【目的】为解决传统林场造林验收过程中存在的主观性强、缺乏科学性以及管理人员不足等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单阶段目标检测框架的造林明穴检测模型MAFF-YOLO,旨在自动识别并统计造林明穴的数量和位置,推动造林验收的数字化转型,提高验收效率和科学性。【方法】基于YOLOv8模型,通过多方面改进获得了MAFF-YOLO。首先,采用MobileNetV4作为主干网络,引入更多参数和层次结构提高检测精度;其次,添加基于归一化的注意力模块(NAM),增强对明穴特征的捕捉能力,减少误检和漏检;然后,将特征融合模块替换为跨尺度特征融合模块(CCFM),在降低特征图拼接计算量的同时整合不同尺度特征,提升对小尺度明穴的检测能力;接着,将检测头替换为RFAHead,根据数据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动态调整感受野,增强网络对不同输入特征的适应性;最后,优化边界框损失函数为FocusCIoU,改善正负样本分布不平衡问题,增强对关键样本的学习能力。【结果】MAFF-YOLO在识别明穴数量和位置方面表现出较高的准确性。与基础YOLOv8模型相比,其精度提高了1个百分点,mAP50提高了0.7个百分点,F_(0.5)提高了0.6个百分点,且算法复杂度显著降低。【结论】在相同实验条件下,MAFF-YOLO相较于其他现有方法,在提升模型对造林明穴目标的检测效果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并已成功集成至端到端的检测系统中,为造林验收的数字化提供了技术支持,进一步提升了造林验收的效率和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目标检测 YOLOv8 算法 数字化造林验收 无人机 MobileNetV4 NAM CCF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资源成本约束视角的中国造林增汇研究
9
作者 汪宗顺 岳超 +2 位作者 杨红强 李强 张寒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659-3671,共13页
造林增汇对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中国已经将扩大森林面积确定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策略之一。但已有研究多从自然条件出发识别可造林区域,而忽视了经济因素特别是水资源成本对造林的约束。基于GIS数据和统计数据,将水... 造林增汇对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中国已经将扩大森林面积确定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策略之一。但已有研究多从自然条件出发识别可造林区域,而忽视了经济因素特别是水资源成本对造林的约束。基于GIS数据和统计数据,将水资源成本纳入造林经济决策模型,评估其对中国自然和经济双重可行的造林面积和碳汇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国自然和经济双重可行的造林面积和碳汇潜力分别为1509.31万hm~2和75.18 Mt CO_(2)/a,水资源成本会导致两者分别减少约50%和30%,产生了显著的约束作用。(2)在水资源成本约束下,当前中国碳市场仅能促使造林增汇的碳中和贡献从3.16%—4.91%提升到3.75%—5.83%,激励作用比较有限。(3)水资源成本约束下的中国再造林碳汇潜力为43.07 Mt CO_(2)/a,高于新造林。并且水资源成本导致再造林碳汇潜力下降幅度为27.54%,低于新造林的38.91%,对再造林碳汇潜力的约束作用弱于新造林。综上,应尽快将水资源成本纳入造林决策之中,并完善碳交易市场体系,重点发挥再造林的增汇优势。研究对提高中国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制定灵活的生态修复政策以及科学认知和发挥造林增汇的碳中和贡献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林 碳汇潜力 水资源成本 碳中和 造林决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S实物期权定价模型的广西桂平市碳汇造林项目价值评估及投资决策分析
10
作者 谭桂菲 邓玉艳 +3 位作者 蒋燚 唐庆 王仁杰 王勇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1-108,共8页
从项目投资角度对碳汇造林项目中的木材资产和碳汇资产进行了科学评估,并探讨了实物期权法在评估林业投资项目中的应用。通过对广西桂平市碳汇造林项目的木材和碳汇资产进行收获现值法和实物期权定价法的价值评估,得出20 a的碳汇量为634... 从项目投资角度对碳汇造林项目中的木材资产和碳汇资产进行了科学评估,并探讨了实物期权法在评估林业投资项目中的应用。通过对广西桂平市碳汇造林项目的木材和碳汇资产进行收获现值法和实物期权定价法的价值评估,得出20 a的碳汇量为634 341 t,年均减排量为181 717 t,实物期权法的评估结果51 256.90元/hm^(2)高于收获现值法的评估结果40 861.69元/hm^(2)。这一差异表明,实物期权法能够更好地评估项目的管理灵活性和未来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在标的资产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下。研究还通过数值模拟分析,预测出杉木造林项目的最佳投资年限为26 a。为推动碳汇造林项目的发展并对气候变化产生积极影响,建议一是通过引入碳金融工具(如碳期货、碳期权、碳保险等)来丰富碳市场交易产品,二是尽快恢复CCER项目备案,以获得更多资金支持并减少交易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投资项目 资产价值评估 碳汇造林 实物期权法 B-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海岸带木麻黄造林对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碳储量的影响
11
作者 崔芳科 许秀玉 +3 位作者 兰成峰 马胜杰 蔡志全 谢雪帆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27,共8页
为探究广东省海岸带木麻黄造林的土壤恢复效果,以惠东县黑排角和海龟岛海岸带分别选取木麻黄林地和相邻区域的自然恢复林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样地调查,测定植物与凋落物的碳(C)和氮(N)质量分数及土壤理化性质,结合植被、凋落物和土壤碳... 为探究广东省海岸带木麻黄造林的土壤恢复效果,以惠东县黑排角和海龟岛海岸带分别选取木麻黄林地和相邻区域的自然恢复林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样地调查,测定植物与凋落物的碳(C)和氮(N)质量分数及土壤理化性质,结合植被、凋落物和土壤碳储量的变化,评估造林后植被的固碳增汇效应。结果表明:(1)木麻黄造林后,林下植物的种类、数量和多样性显著提升,黑排角木麻黄造林比海龟岛的效果更好。(2)造林措施改善了土壤的主要理化性质和肥力,黑排角造林样地速效钾质量分数显著升高,海龟岛造林样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质量分数显著升高;土壤主要理化性质与林下植物物种丰富程度的多样性指数呈正相关关系。(3)木麻黄造林后,林下植物和凋落物层的碳储量增加最多,土壤层碳储量变化最小;造林虽然增加了林下植物的生物量和凋落物的来源,但短期造林对土壤层碳储量影响不显著。因此,海岸带岩基质山地木麻黄造林显著提高了样地林下植物多样性,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与肥力,显著增加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层的碳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麻黄 海岸带造林 物种多样性 土壤碳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造林密度杉木幼林生物量及碳储量空间结构研究
12
作者 王瑞 曲晓宇 +3 位作者 林芳馨 叶伟平 李睿敏 曹光球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92-1003,共12页
【目的】为了解不同造林密度对杉木幼林碳储量空间分配及生物量垂直分布格局的影响,林分密度作为森林经营管理策略的关键一环,在提升森林碳汇功能、优化土地资源利用、促进生态恢复及增强森林经济产出等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方法】采... 【目的】为了解不同造林密度对杉木幼林碳储量空间分配及生物量垂直分布格局的影响,林分密度作为森林经营管理策略的关键一环,在提升森林碳汇功能、优化土地资源利用、促进生态恢复及增强森林经济产出等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福建省顺昌埔上国有林场1年生杉木幼林开展833株/hm^(2)(D1)、1667株/hm^(2)(D2)、2500株/hm^(2)(D3)、3333株/hm^(2)(D4)、6667株/hm^(2)(D5)的密度造林,试验实施7年后,分析冠层结构,收集不同土层深度土壤,采用收获法调查林分内地上及地下垂直空间生物量,通过烘干法、元素分析-干烧法等测定方法,计算林分内各组分生物量、碳含量及碳储量,分析5种造林密度对杉木幼林各组分生物量空间分配格局、碳含量及碳储量垂直空间分布规律。【结果】杉木幼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土壤层显著大于乔木层和林下地被物层碳储量(P<0.05);在地上部分中,乔木层碳储量总体变化范围为7.61~27.32 t/hm^(2),占比最大,且碳储量在相同高度内随密度增大而增大。树叶和树枝生物量主要集中在树体中部2~6 m处,且碳含量最高;树干的生物量主要集中在树体下部0~4 m处。根系部分碳含量随密度增大而增大,生物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郁闭度和叶面积指数(LAI)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对比不同的造林密度,D1密度下土壤层总碳储量最高,为182.95 t/hm^(2),D2密度下杉木幼林平均胸径最大,D5密度下杉木幼林平均树高及枝下高最高,地上部分生物量及碳储量表现为最高。不同林分密度下杉木幼林土壤层碳含量为6.01~34.44 g/kg,土壤表层碳含量最高,且碳含量受土壤深度与造林密度共同影响。造林密度与树叶、树干生物量和碳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6667株/hm^(2)(D5)的造林密度相对最优,该密度下8年生杉木幼林树高及枝下高最高,在增加生物量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幼林总碳储量,最大限度发挥杉木幼林的经济效益和碳固存能力,为杉木幼林在不同造林密度下的碳蓄积效率与生物量空间结构寻找最优配置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幼林 造林密度 生物量 碳含量 碳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3种阔叶林造林模式植被层碳储量及其分配特征
13
作者 童红卫 吴文娟 +4 位作者 吕胤凯 王伟 吴初平 刘子琪 焦洁洁 《浙江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8-15,共8页
【目的】造林模式对人工林的生物量与碳储量有重要影响,研究不同造林模式固碳能力与潜力,可为亚热带人工林造林模式的选择与森林经营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方法】以浙江省龙泉市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纯林、木荷Sc... 【目的】造林模式对人工林的生物量与碳储量有重要影响,研究不同造林模式固碳能力与潜力,可为亚热带人工林造林模式的选择与森林经营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方法】以浙江省龙泉市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纯林、木荷Schima superba纯林及木荷×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其他阔叶树种混交林3种不同造林模式下的林分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林分乔木层各组分的碳分布格局差异以及林分群落内各层次的碳分布格局差异。【结果】木荷×杉木×其他阔叶树种混交林植被层的总碳储量为57.02 t·hm^(-2),显著高于枫香树纯林(37.22 t·hm^(-2))与木荷纯林(29.94 t·hm^(-2)),其中混交林乔木层总碳储量为53.38 t·hm^(-2),显著高于枫香树纯林(33.07 t·hm^(-2))与木荷纯林(28.48 t·hm^(-2)),但在林下地被层上,碳储量最高的则为枫香树纯林(4.15 t·hm^(-2)),显著高于木荷纯林(1.46 t·hm^(-2));在碳分配上,3种林分乔木层各组分中干材占比最高,介于42%~53%;3种林分植被层各组分中均以乔木层碳储量为最高,占各林分总碳储量的89%~95%,而在灌木层、草本层与凋落物层的碳分配比例上存在差异。【结论】混交林相较于纯林碳储量更高,对森林资源的利用更加高效充分,固碳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林模式 碳储量 分配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安市徂徕山插花地造林抚育成效
14
作者 仲崇文 王翠翠 +3 位作者 刘加强 罗薇 杨苗 郗明聪 《中国林副特产》 2025年第4期79-80,共2页
国有林场是重要的生态屏障,是维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载体,是森林科学经营的示范基地。围绕国用林场绿色发展的步伐,泰安市徂徕山林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对林场内集体内的集体林地进行了租赁造林抚育工作。
关键词 泰安 森林资源 造林抚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碳汇造林投入产出效率分区优化对策
15
作者 曾予心 苏建兰 +1 位作者 李伟 周星 《西部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6-153,共8页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推进,云南碳汇造林虽具潜力,但因成本高、效率低及管理不足等原因亟需优化。本研究以云南省腾冲市碳汇造林项目为例,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与四象限法,评估农户在碳汇林投入产出过程中的效率,探讨其资源配...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推进,云南碳汇造林虽具潜力,但因成本高、效率低及管理不足等原因亟需优化。本研究以云南省腾冲市碳汇造林项目为例,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与四象限法,评估农户在碳汇林投入产出过程中的效率,探讨其资源配置、技术应用和管理差异。结果显示:Ⅰ区间农户在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上表现较好,但存在资源配置冗余,劳动力和资本投入不匹配导致整体效率偏低;Ⅱ区间农户虽有较好的规模效率,但技术应用和管理水平滞后,限制投入产出效率的提升;Ⅲ区间农户面临规模和技术双重瓶颈,资源浪费严重,需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和提升技术应用来提高效率;Ⅳ区间农户虽在技术效率上较高,但由于规模过小,未能充分实现规模经济效益,需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并优化资源整合。此外,研究还发现碳汇林的产出潜力在不同区间农户中存在显著差异,Ⅰ和Ⅱ区间的碳汇产出接近饱和,而Ⅲ和Ⅳ区间农户则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在扩大种植面积、提高生产效率和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因此,管理水平和技术应用是提升碳汇林生产效益的关键因素,农户应加强对林地管理的重视,特别是在森林资源利用和合理施肥等方面提升碳汇林经营的投入产出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汇造林 投入产出效率 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四象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林密度对杉木幼林林下植被种群种间关联的影响
16
作者 冉晋铧 黄樱 +2 位作者 熊雨忠 林开敏 曹光球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25年第1期11-19,共9页
[目的]探究不同造林密度对杉木幼林林下植被种群种间关联的影响,为杉木幼林的经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不同造林密度(833、2 500、6 667株·hm^(-2))7年生杉木幼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比率法测定林下草本层、灌木层优势种的总体... [目的]探究不同造林密度对杉木幼林林下植被种群种间关联的影响,为杉木幼林的经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不同造林密度(833、2 500、6 667株·hm^(-2))7年生杉木幼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比率法测定林下草本层、灌木层优势种的总体关联性;通过AC联结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比较草本层、灌木层的种间关联强度;采用M.Gordon贡献定律法进行群落稳定性分析。[结果]不同造林密度杉木幼林草本层共42个种,灌木层共36个种。方差分析表明,2 500株·hm^(-2)林分的草本层、灌木层优势种总体呈正关联。AC联结系数、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表明,2 500株·hm^(-2)林分林下植被优势种呈正关联的种对数最多,种间关联强度最大。M.Godron稳定性分析表明,造林密度为2 500株·hm^(-2)时,林下植被群落整体稳定性相对较好。[结论]3种造林密度下,2 500株·hm^(-2)杉木幼林草本层、灌木层优势种的关联性最强,林下植被群落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林密度 杉木幼林 林下植被 优势种 种间关联 群落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滚滚黄沙到滔滔林海——记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鄂尔多斯市造林总场展旦召分场
17
作者 张俊仙 奇斯琴 +3 位作者 韩胜利 乔永刚 曹建义 左郎 《内蒙古林业》 2025年第1期20-23,共4页
鄂尔多斯市造林总场展旦召分场(以下简称“分场”)坐落在鄂尔多斯高原北部,地处库布其沙漠中东部的罕台川两侧,包括川西的展旦召、银肯沙作业区,川东的七里沙、沙母花作业区,以及紧靠罕台川东岸的瓦窑苗圃,总经营面积29460公顷。分场几... 鄂尔多斯市造林总场展旦召分场(以下简称“分场”)坐落在鄂尔多斯高原北部,地处库布其沙漠中东部的罕台川两侧,包括川西的展旦召、银肯沙作业区,川东的七里沙、沙母花作业区,以及紧靠罕台川东岸的瓦窑苗圃,总经营面积29460公顷。分场几代务林人在与大漠的搏斗中,发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从第一株枝叶稀疏的树苗,到如今的滔滔林海,六十余载寒来暑往,广大务林人持续开展造林治沙,为筑牢祖国北疆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作出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布其沙漠 防沙治沙 生态安全屏障 作业区 鄂尔多斯高原 罕台川 持续开展 鄂尔多斯市造林总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营造林高产栽培技术与管理措施 被引量:2
18
作者 卢声民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2期106-108,共3页
桉树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树种,在我国南方地区,尤其是广西、广东、海南和福建等地广泛种植。桉树种植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也成为当地林业产业发展的典型造林树种。为了确保桉树造林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对桉树营造林高产栽培... 桉树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树种,在我国南方地区,尤其是广西、广东、海南和福建等地广泛种植。桉树种植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也成为当地林业产业发展的典型造林树种。为了确保桉树造林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对桉树营造林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明确其实施要点。基于此,该文围绕桉树营造林高产栽培技术与管理措施展开了探讨,对选种、林地清理、整地、种植密度控制、定植等环节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桉树营造林管理措施,旨在为桉树种植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造林 高产栽培技术 管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植树造林技术与林业病虫害防治措施 被引量:1
19
作者 谢瑞德 《河南农业》 2025年第2期51-53,共3页
西北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自然环境,成为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该地区覆盖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地域辽阔,气候多样,从干旱的沙漠到湿润的森林地带地,生态类型十分丰富。但由于干旱少雨、土壤贫瘠等自然条件限... 西北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自然环境,成为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该地区覆盖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地域辽阔,气候多样,从干旱的沙漠到湿润的森林地带地,生态类型十分丰富。但由于干旱少雨、土壤贫瘠等自然条件限制,西北地区的林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植树造林是改善其生态环境、防止沙漠化的重要措施。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西北地区的植树造林工作得到了空前的关注。通过植树造林,可以有效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区域气候,保持水土,增加生物多样性,还为当地居民提供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等多种发展机遇。林业病虫害作为威胁森林健康的主要因素,防治工作不容忽视,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能够保护造林成果,确保林业资源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地居民 生态旅游 森林地带 林下经济 造林成果 自然条件限制 国家生态安全 植树造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旱造林技术在林业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军都 《花卉》 2025年第2期157-159,共3页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对于林业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若林业规划不合理,则易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因此,大部分地区开始采用抗旱造林技术改善森林环境,恢复林业经济效益。基于此,分析抗旱造林技术在林业工程中的重要性,并针...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对于林业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若林业规划不合理,则易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因此,大部分地区开始采用抗旱造林技术改善森林环境,恢复林业经济效益。基于此,分析抗旱造林技术在林业工程中的重要性,并针对其应用策略进行深入剖析,为发挥技术优势,改善林地土壤环境,提高树苗成活率提供有效建议,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旱造林技术 林业工程 植树造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