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3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经颅超声造影与磁共振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狭窄诊断中的相关性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夏岩 王嵘 +3 位作者 张蕾 林发 刘子琪 王晓岩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4-701,共8页
目的探究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color-coded Duplex ultrasound,TCCD)联合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检测颅内主要动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其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检... 目的探究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color-coded Duplex ultrasound,TCCD)联合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检测颅内主要动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其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2024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医院55例疑似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分别应用TCCD联合CEUS和MRA,检查颈内动脉终末段、大脑中动脉M1和M2段,大脑前动脉A1和A2段、大脑后动脉P1和P2段以及椎动脉V4段等血管狭窄程度。将颅内动脉狭窄程度分为正常/轻度、中度、重度/闭塞3组,计算两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及一致性。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两种检查费用及诊断时长的差异。结果本研究纳入55例(共110例大脑半球)高危脑血管狭窄患者(中位年龄46岁,男性占69.0%),同步行TCCD联合CEUS与MRA检测。TCCD联合CEUS与MRA在颅内动脉狭窄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TCCD联合CEUS与MRA在诊断颅内动脉狭窄具有一致性,其中M2段(加权Kappa值=0.704)、A2段(加权Kappa值=0.650)诊断一致性较高;M1段(加权Kappa值=0.569)一致性中等。同时,TCCD联合CEUS检查的平均费用为240元,诊断时长21 min,而MRA为722元和287 min(P<0.001,效应量r=0.89~0.91)。结论与MRA相比,TCCD联合CEUS在颅内大脑中动脉M2段和大脑前动脉A2段的血管狭窄筛查中具有较高一致性。TCCD联合CEUS更具成本效益。MRA对颅内深部血管狭窄程度的评估更具有优势。选择二者协同应用可优化颅内血管狭窄诊疗资源配置,建议基层医疗机构以TCCD初筛和经过规范培训技术升级联合CEUS,对复杂病例转诊MRA精细化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 超声造影 磁共振血管成像 颅内动脉 卫生经济学 诊疗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对儿童脑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
2
作者 狄奇 张海三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8-33,共6页
目的研究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诊断儿童脑血管畸形(cerebral vascular malformations,CVMs)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4年1月至2024... 目的研究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诊断儿童脑血管畸形(cerebral vascular malformations,CVMs)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4年1月至2024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疑似CVMs病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CTA和MRA影像学检查,分析CTA和MRA的检出情况,及其与金标准DSA检出的一致性;分析CTA、MRA及两者联合检测在儿童CVMs病变中的诊断效能。结果DSA共检出38例CVMs患者;CTA检出34例,与DSA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为0.606);MRA检出33例,与DSA诊断结果的一致性中等(Kappa值为0.472);CTA与MRA联合检测出40例,与DSA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为0.767)。CTA与MRA联合诊断的敏感度、准确率高于CTA或MRA单独检测(P<0.05)。结论在儿童CVMs的临床诊断中,相较于CTA、MRA单独诊断,CTA与MRA联合诊断效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畸形 磁共振成像 CT血管造影 磁共振血管成像 联合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非增强mDixon水脂分离全心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应用
3
作者 张刚 贺俊景 +2 位作者 孙杰梅 周丽格 邢威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40-847,共8页
目的从诊断效能、图像质量深入探讨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CMRA)的临床适应证,为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5月—2024年3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拟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患者110例,在CAG术前1周内行3.0T... 目的从诊断效能、图像质量深入探讨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CMRA)的临床适应证,为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5月—2024年3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拟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患者110例,在CAG术前1周内行3.0T全心CMRA检查,采集记录相关数据。全面评估CMRA的诊断效能,分析CMRA图像质量与诊断效能的相关性。结果基于多水平评估,CMRA对冠状动脉显著性狭窄的诊断准确度较高(曲线下面积>0.811);CMRA诊断结果受图像质量影响,当图像质量为中、差时,CMRA与CAG诊断结果易不一致,而图像质量为为优、良时,诊断结果多一致。结论CMRA在诊断效能上与CAG相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潜力。CMRA图像质量易影响诊断效能,在临床诊断前应先评估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血管造影 诊断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联合肾动态显像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敏 张晨 +7 位作者 田丹丹 屈慧云 郭林雅 杜慧宇 黄琦 刘芷兰 王伊菲 郝义彬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6-260,共5页
目的:探讨非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NCE-MRA)联合肾动态显像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行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172例患者,按肾动脉DSA结果分为ARAS组(n=107... 目的:探讨非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NCE-MRA)联合肾动态显像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行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172例患者,按肾动脉DSA结果分为ARAS组(n=107)和非ARAS组(n=65)。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NCE-MRA对ARAS的诊断价值,以肾动态显像测得的两侧GFR差值及比值单独或联合NCE-MRA诊断结果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对ARAS的诊断价值。结果:NCE-MRA与肾动脉DSA诊断ARAS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28,P<0.001),NCE-MRA诊断ARAS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92.52%,90.77%、91.86%、94.29%、88.06%;双肾GFR比值及差值用于诊断ARAS的AUC为0.771和0.708,最佳诊断界值为1.371和13.900 mL/(min·1.73 m^(2)),敏感度为52.3%和45.8%,特异度为90.8%和89.2%;GFR比值及差值联合NCE-MRA诊断ARAS的AUC分别为0.948和0.942,敏感度为95.3%和94.4%,特异度均为89.2%。结论:NCE-MRA对ARAS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联合肾动态显像可提高对ARAS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肾动态显像 肾小球滤过率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造影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2
5
作者 姚红莉 邵剑波 +1 位作者 唐映波 方磊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18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对先天性心脏大血管疾病患儿施行造影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检查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先天性心脏大血管疾病患儿进行CE-MRA检查,患儿经镇静制动后,手动静脉注射对比剂0.4mmol/kg,注射后5~10s开始进行造影增强的磁共振... 目的探讨对先天性心脏大血管疾病患儿施行造影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检查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先天性心脏大血管疾病患儿进行CE-MRA检查,患儿经镇静制动后,手动静脉注射对比剂0.4mmol/kg,注射后5~10s开始进行造影增强的磁共振血管成像扫描。结果检出法洛四联症12例,主-肺动脉间隔缺损3例,动脉导管未闭8例,先天性主动脉弓缩窄畸形2例,先天性主动脉弓缩窄畸形伴动脉导管未闭5例。图像质量优28例,良2例。结论 CE-MRA检查可获得精确的影像资料。检查前采用6%水合氯醛保留灌肠镇静制动,正确选择血管建立静脉通道,准确掌握推注造影剂和扫描延迟时间,可保证检查的顺利完成,为临床诊断提供优质的影像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大血管疾病 造影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镇静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ast 3D和R波校正技术的无对比剂磁共振冠脉成像:与CTA对照研究
6
作者 陈育锋 陈振涛 胡春峰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1-138,142,共9页
目的探讨基于Fast 3D及R波校正技术的3.0 T无对比剂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oronary angiography,MRCA)的图像质量及形态学评价,并评估其对≥50%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46例冠心病患者,于冠状... 目的探讨基于Fast 3D及R波校正技术的3.0 T无对比剂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oronary angiography,MRCA)的图像质量及形态学评价,并评估其对≥50%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46例冠心病患者,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检查后48~72 h内行3.0 T MRCA扫描,采用R波校正技术(触发间隔±15%)及Fast 3D技术。由2名影像医师独立评估MRCA图像质量(5分法)及冠状动脉狭窄。广义估算方程(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GEE)分析冠状血管8个分段图像质量。以CCTA为标准,通过Bland-Altman分析血管长度一致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MRCA对≥50%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效能。结果MRCA检查成功率为89.13%(41/46),图像优良率65.85%。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RCA)及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LAD)近段图像质量优于远段(P<0.05)。较正常心率及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 kg/m^(2)的患者,心率≥70次/min及BMI≥25 kg/m^(2)患者的图像质量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CA与CCTA血管长度一致性良好(95%一致性界限为-5.94~-0.68,占比<5%),但左回旋支差异率(9.76%)较高。MRCA诊断≥50%狭窄的敏感度为81.08%,特异度95.29%,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89(95%置信区间:0.819~0.938)。结论基于Fast 3D及R波校正技术的3.0 T MRCA在冠心病患者中展现出较高的检查成功率和良好的图像质量;形态学方面,其血管长度评估在RCA和LAD中与CCTA一致性良好。该技术可作为冠心病患者无创性冠状动脉筛查的有效工具,尤其适用于对比剂禁忌或需避免辐射暴露的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磁共振成像 冠状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 Fast 3D技术 R波校正技术 图像质量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T2^(*)加权血管成像在T2WI低信号肾脏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7
作者 刘畅 刘静红 方鑫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39,共5页
目的探讨增强T2^(*)加权血管成像(enhanced T2 star-weighted angiography,ESWAN)序列中R2^(*)值、相位值、幅度值在T2WI低信号肾脏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行ESWAN检查、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145例T2WI低信... 目的探讨增强T2^(*)加权血管成像(enhanced T2 star-weighted angiography,ESWAN)序列中R2^(*)值、相位值、幅度值在T2WI低信号肾脏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行ESWAN检查、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145例T2WI低信号肾脏病变患者(共145个病灶,恶性病变112个,良性病变33个)的术前MRI图像。在肿瘤最大面积的层面上绘制肿瘤T2WI低信号的感兴趣区。通过Kruskal-Wallis检验、卡方检验对参数进行比较,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行联合,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建立模型,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并且绘制其鉴别T2WI低信号肾脏病变良恶性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采用DeLong检验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R2^(*)值和幅度值鉴别T2WI低信号肾脏病变良恶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R2^(*)值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91[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829~0.937,P<0.001],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7.3%、72.7%;幅度值的AUC为0.869(95%CI:0.803~0.920,P<0.001),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6.6%、81.8%;相位值的AUC为0.563(95%CI:0.478~0.645,P=0.249),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7.9%、54.6%;R2^(*)值联合幅度值的AUC为0.886(95%CI:0.823~0.933,P<0.001),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7.3%、72.7%;R2^(*)值联合病变长径的AUC为0.894(95%CI:0.832~0.939,P<0.001),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2.0%、81.8%;幅度值联合病变长径的AUC为0.858(95%CI:0.790~0.910,P<0.001),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5.9%、90.9%。结论R2^(*)值、R2^(*)值联合病变长径、R2^(*)值联合幅度值是鉴别T2WI低信号肾脏病变良恶性的有效方法,R2^(*)值联合病变长径具有更好的诊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疾病 磁共振成像 增强T2^(*)加权血管成像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对比剂增强的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被引量:18
8
作者 安靖 孙治国 张琼 《磁共振成像》 CAS 2011年第1期65-68,共4页
钆对比剂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全身血管磁共振成像,但是由于它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身上可出现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基于安全的考虑,无对比剂增强的血管成像技术受到关注。西门子磁共振事业部独家推出的无对比剂磁共振血管成像软件包syngo NATI... 钆对比剂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全身血管磁共振成像,但是由于它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身上可出现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基于安全的考虑,无对比剂增强的血管成像技术受到关注。西门子磁共振事业部独家推出的无对比剂磁共振血管成像软件包syngo NATIVE,用以满足客户的临床需求。syngo NATIVE包括两种不同的技术:syngo NATIVE TrueFISP和syngo NATIVE SPACE,前者用于腹部动脉(特别是肾动脉)成像,后者主要用于外周动脉的成像。本文分别对这两种技术的背景以及当前的临床应用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 无对比剂增强 肾动脉 外周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增强磁共振胸腹部大血管成像的技术探讨 被引量:13
9
作者 孟春玲 陈正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0期1065-1067,共3页
目的 探讨三维动态MRA(3DDCEMRA)成像技术在胸部、腹部大血管应用的价值。方法 使用 1.5T超导磁共振全身成像仪对 3 5例疑有胸部、腹部大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静脉手推团注磁共振造影剂法的 3DDCEMRA检查。一次屏气 2 2s可采集 14~ 2 ... 目的 探讨三维动态MRA(3DDCEMRA)成像技术在胸部、腹部大血管应用的价值。方法 使用 1.5T超导磁共振全身成像仪对 3 5例疑有胸部、腹部大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静脉手推团注磁共振造影剂法的 3DDCEMRA检查。一次屏气 2 2s可采集 14~ 2 4层图像。结果 所有 3 5例 3DDCEMRA均一次检查成功 ,清楚地显示了胸部、腹部大血管解剖结构 ,包括血流信号 ,血管壁及其壁周组织 ,对病变的定位及与周围血管和组织相关性均可以作出明确的判断。结论  3DDCEMRA成像在采用了快速的梯度回波成像技术 ,合理的静脉团注造影剂 ,以及正确的图像分析和后处理后可以实现无创性的准确的胸部 ,腹部大血管的诊断 ,有可能替代常规DS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 造影 血管病变 胸部 腹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反转脉冲空间标记技术的非对比剂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序列在评估移植肾血管解剖方面的研究 被引量:31
10
作者 汤浩 胡军武 +7 位作者 王秋霞 胡晓萌 孟晓岩 王梓 李建军 王艳春 刘小玉 胡道予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11期1300-1305,共6页
目的:评估基于多反转脉冲空间标记技术(SLEEK)的非对比剂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序列在显示移植肾血管解剖方面的价值,并和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及手术记录结果进行对照。方法:对75名肾移植术后需要排除血管并发症的患者进行CDUS及SLEEK扫描... 目的:评估基于多反转脉冲空间标记技术(SLEEK)的非对比剂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序列在显示移植肾血管解剖方面的价值,并和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及手术记录结果进行对照。方法:对75名肾移植术后需要排除血管并发症的患者进行CDUS及SLEEK扫描,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由两名放射科专家对SLEEK显示移植肾血管解剖结构进行评估,并将SLEEK结果与CDUS及手术记录进行对照。结果:75名肾移植患者均成功进行了SLEEK扫描及CDUS扫描。3名患者移植了2个肾脏,总共有78个移植肾进行了图像评估,所有患者的图像质量都是可以接受的。图像质量评分为优秀的占85%(66/78),良好的占10%(8/78),一般的占5%(4/78)。在检查移植肾血管吻合方式方面,SLEEK检查结果与手术记录完全吻合,发现72个肾脏被移植在右侧髂窝,6个肾脏被移植在左侧髂窝。移植肾动脉与髂外动脉端侧吻合的有43个,移植肾动脉与髂内动脉端端吻合的有35个,所有78个移植肾静脉均与髂外静脉端侧吻合,结果与CDUS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记录显示78个移植肾中有9个有副肾动脉,SLEEK发现了其中的8例,超声只发现了2例,SLEEK在检出副肾动脉方面明显优于CDUS(P<0.05)。结论:基于SLEEK的非对比剂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被证明是显示移植肾血管解剖的一种可靠方法。SLEEK可以作为评估移植肾血管的方法,尤其适用于肾功能不良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肾 血管解剖 多翻转脉冲空间标记技术 磁共振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肾动脉造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钱明珠 林伟 +3 位作者 姜丽 黄敏华 王建梅 魏倩倩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87-688,共2页
目的讨论如何提高肾动脉的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的成功机率。方法33例有高血压病史患者进行3DCE-MRA检查,均采用先行试验性团注造影剂扫描,再采用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技术作斜冠状位的腹主动脉及肾动脉的3DCE-MRA,通过图像... 目的讨论如何提高肾动脉的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的成功机率。方法33例有高血压病史患者进行3DCE-MRA检查,均采用先行试验性团注造影剂扫描,再采用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技术作斜冠状位的腹主动脉及肾动脉的3DCE-MRA,通过图像后处理,获得类似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图像。结果本组病例均得到准确的延迟扫描时间,抓采到造影剂到达肾动脉峰值图像。结论检查的主要创新在于:采用卵圆中心法扫描(决定图像对比分辨率),而不是按顺序充填K空间;建立信号强度/时间曲线,综合病人年龄、血液循环时间、曲线斜率等以确定延迟扫描时间;择层、择范围、多角度图像重建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肾动脉造影 卵圆中心法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系统三维造影剂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江 陈晓海 +2 位作者 周康荣 颜志平 王建华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40-642,655,共4页
目的 评价三维造影剂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3DCEMRA)显示肝动脉系统的价值。方法  4 0例肝细胞癌患者行肝动脉系统 3DCEMRA成像。评价 3DCEMRA显示肝动脉系统的显影质量 ,诊断肝动脉系统解剖和变异的能力。 3DCEMRA的结果与常规血管造... 目的 评价三维造影剂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3DCEMRA)显示肝动脉系统的价值。方法  4 0例肝细胞癌患者行肝动脉系统 3DCEMRA成像。评价 3DCEMRA显示肝动脉系统的显影质量 ,诊断肝动脉系统解剖和变异的能力。 3DCEMRA的结果与常规血管造影术 (32例 )或手术 (8例 )对照。结果 所有病例 ,3DCEMRA清楚显示肝动脉系统。 3DCEMRA准确显示所有 31例肝动脉系统的正常解剖。 3DCEMRA检出 9例解剖变异中的 7例。 3DCEMRA显示肝动脉解剖与变异的总体准确性为 95 %。 3DCEMRA又可显示肝内肿瘤染色、动静脉瘘形成以及肝动脉受累情况。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 MRA 血管成像 增强磁共振 造影 解剖 诊断 CE 三维 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三维动态增强技术参数对血管成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何嘉 王秀河 +1 位作者 史长征 陈汉芳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4-417,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血管成像(3D dynamic contrast enhancemen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DDCE MRA)技术参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106例行三维动态增强血管造影检查的病例,分为三组分别采用以下方法成像:①智能(smart)跟...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血管成像(3D dynamic contrast enhancemen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DDCE MRA)技术参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106例行三维动态增强血管造影检查的病例,分为三组分别采用以下方法成像:①智能(smart)跟踪法;②test小剂量测试法;③经验法。同时将可变参数进行对比,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三组间图像质量差异具有显著性(P=0.038)。测试法成像质量优率最高。K空间中心充填和K空间顺序充填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5),K空间中心充填图像质量好于K空间顺序充填。结论:3种3D DCE MRA成像方法中,test小剂量团注测试法是3D-DCE MRA成像最佳的延时时间计算方法,其成像质量最佳。高质量的3D DCE MRA图像依赖于患者的配合、合理的扫描序列及参数选择、最佳扫描延迟时间的把握、合理的造影剂剂量和注射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三维动态血管成像 扫描参数 扫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NSE技术在磁共振腹部动态增强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葛雅丽 赵海涛 +6 位作者 郑敏文 张劲松 宦怡 李科 魏光权 韩月东 常英娟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10期723-725,共3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敏感编码技术在腹部动态增强血管成像 (DCE MRA)中的应用优势。方法 :将疑有腹部血管疾病的 40例患者分为二组 ,实验组 2 0例使用SENSE技术扫描 ;另外 2 0例为对照组 ,直接行DCE MRA扫描。结果 :对照组 2 0例中 ,13例... 目的 :探讨磁共振敏感编码技术在腹部动态增强血管成像 (DCE MRA)中的应用优势。方法 :将疑有腹部血管疾病的 40例患者分为二组 ,实验组 2 0例使用SENSE技术扫描 ;另外 2 0例为对照组 ,直接行DCE MRA扫描。结果 :对照组 2 0例中 ,13例因患者呼吸配合好 ,图像清晰 ,其中 5例显示了动、静脉不同时相 ,8例由于扫描时间长 ,得到动、静脉均显影的图像。其余 7例因屏气配合不好 ,图像出现伪影 ,为诊断带来了困难。实验组 2 0例患者由于扫描时间明显缩短 ,均获得了清晰且不同时相的图像。结论 :SENSE技术的使用大大地缩短了扫描时间 ,使腹部DCE MRA可不受呼吸影响 ,并能获得不同时相血管强化图像 ,明显改善了DCE MRA影像的质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NSE技术 应用 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腹部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技术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安宁豫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6期448-451,共4页
关键词 临床应用 增强磁共振 血管造影 MRA 磁共振成像技术 血管病变 MR技术 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触发扫描技术在主动脉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16
作者 莫本成 姚立新 +1 位作者 钱万科 李晓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9期2282-2283,共2页
目的:探讨自动触发扫描技术在主动脉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9例采用不同触发扫描技术的主动脉3D-CE-MRA的图像资料,对比其图像质量及扫描成功率。结果:采用自动触发扫描技术能获得高质量... 目的:探讨自动触发扫描技术在主动脉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9例采用不同触发扫描技术的主动脉3D-CE-MRA的图像资料,对比其图像质量及扫描成功率。结果:采用自动触发扫描技术能获得高质量的图像质量,失败率0%。其他触发技术扫描的图像质量一般。结论:获得高质量的3D-CE-MRA图像,扫描技术和方法的选择很关键,利用自动触发扫描技术能获得高的图像质量和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自动触发 血管造影 对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17
作者 林锐 吴仁华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11期853-855,共3页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 对比增强 相位对比 血管成像技术 非创伤性 临床实践 初期 高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性胸部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的技术优化
18
作者 肖湘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65-467,共3页
对胸部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的序列选择、扫描时机、对比剂剂量和流速、患者配合以及图像后处理等方面的技术优化进行了讨论和分析。认为理想的序列应当快速、多相并有脂肪抑制,延迟时间最好做试验性注射确定,对比剂以30ml、流速2... 对胸部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的序列选择、扫描时机、对比剂剂量和流速、患者配合以及图像后处理等方面的技术优化进行了讨论和分析。认为理想的序列应当快速、多相并有脂肪抑制,延迟时间最好做试验性注射确定,对比剂以30ml、流速2~3 ml/s注射为佳,患者良好的配合以及恰当的后处理,都是获得理想检查效果的优化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性胸部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技术优化 对比剂 钆喷酸葡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黄金角径向稀疏平行技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19
作者 石欣莹 李雨轩 +4 位作者 董子妍 郑文静 刘晓琴 罗昕 曹金凤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1-226,共6页
黄金角径向稀疏平行(golden-angle radial sparse parallel,GRASP)技术是一种结合了压缩感知、并行成像以及黄金角径向采样的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新技术,可以在加快成像速度的情况下,获得高空间分辨率的图像信息,并能够对采集到的原... 黄金角径向稀疏平行(golden-angle radial sparse parallel,GRASP)技术是一种结合了压缩感知、并行成像以及黄金角径向采样的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新技术,可以在加快成像速度的情况下,获得高空间分辨率的图像信息,并能够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重建后处理,减少其受呼吸运动伪影等的影响,从而保证图像的质量。GRASP技术已经在心血管系统成像、腹部动态成像及肿瘤诊断等方面有了初步的应用,并获得较传统影像学手段更高的诊断准确性。本文将系统综述GRASP技术的基本原理,在头颈部、心血管、胸腹部及运动系统等多部位的临床应用进展,并探讨其最新拓展技术,旨在为该技术的未来改进提供新的视角,并促进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为疾病的临床诊疗方案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角径向稀疏平行技术 磁共振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影像诊断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对比增强电影序列对合并微血管阻塞STEMI患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莹莹 郭勇 +4 位作者 孙峥 赵丽 刘志 陈楠 卢洁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0-146,共7页
目的运用磁共振对比增强平衡稳态自由进动(contrast enhancement-steady state free precession,CE-SSFP)电影序列对老年合并微循环阻塞(microvascular obstruction,MVO)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 目的运用磁共振对比增强平衡稳态自由进动(contrast enhancement-steady state free precession,CE-SSFP)电影序列对老年合并微循环阻塞(microvascular obstruction,MVO)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进行图像质量评价,结合序列参数分析,进一步探讨其对MVO的诊断效能。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3年3月50例STEMI患者(STEMI组)的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CE-SSFP电影序列的短轴位、四腔心位、两腔心位扫描。收集与患者组性别、年龄相匹配的50例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由两名放射诊断医师在CE-SSFP序列上对两组心肌、血池进行定性、定量图像质量评价。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STEMI组和对照组间的一般资料和影像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CE-SSFP序列对MVO的诊断效能。结果STEMI组48例患者(96%)和健康对照组49例(98%)的CE-SSFP图像均可满足诊断条件;STEMI组的血池与心肌对比噪声比显著优于健康对照组(222.9±15.6vs.170.1±14.9,t=4.631,P<0.05);CE-SSFP人工识别MVO的敏感度为91.38%,特异度为91.88%,约登指数为0.833;以2倍标准差评价MVO的敏感度为90.23%,特异度为89.94%,约登指数为0.802。两种方法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1和0.909。结论CE-SSFP序列可定量评估STEMI合并MVO患者的图像质量,能提供有效量化识别MVO的指标,为临床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血管阻塞 心脏磁共振 对比增强平衡稳态自由进动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