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古代龟背纹造型演变及其文化映射关系
被引量:9
- 1
-
-
作者
张婉莉
陈钰丹
张佳蔚
张毅
-
机构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
出处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1-106,共6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15AG004)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项目(文非遗发[2017]2号)
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16YSB007)。
-
文摘
龟背纹在本土的发展与龟文化的褒贬变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文章借助出土文物、纺织品、石窟壁画和相关文献,提炼出各个朝代特有的龟背纹造型,再从历时性和共时性的角度探寻龟背纹在中国流变的来踪去迹及其与龟文化发展的契合点,为龟背纹的艺术形式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分析表明:中国早期的龟崇拜为龟背纹在本土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故在汉代的陆上丝绸之路中传入的龟背纹能被大众接受并广为流传,宋代的龟崇拜普及到民间,并创新出用多层轮廓线制造套叠式本土龟背纹,但元明两代的"龟患"思想导致龟背纹逐渐沦为辅助纹样。
-
关键词
龟背纹
龟文化
图案骨架
造型流变
映射关系
-
Keywords
turtle back pattern
turtle culture
pattern skeleton
shape change
mapping relations
-
分类号
TS941.12
[轻工技术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
K876.9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丝绸之路通商前后禽鸟纹样的起源与形式流变
被引量:7
- 2
-
-
作者
孙弋
张毅
-
机构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
出处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4-89,共6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15AG004)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项目(文非遗发〔2017〕2号)
江苏省社科项目(19WMB040)。
-
文摘
通过丝路贸易,西方禽鸟纹样在中国的传播与本土化演变可谓是东西方装饰艺术融合的标志。文章对其源流的探析,梳理出东方禽鸟纹样经历了由装饰纹样到特定氏族象征的演化,西方禽鸟纹则呈相反态势。丝路通商后,西方团窠立鸟造型通过丝绸和洞窟装饰融入了中国纹样体系:最初的带状联珠团窠环,受唐代装饰影响,演化出了卷草花卉窠环;而禽鸟造型也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产生了新的装饰纹样。这一发展过程展现了传统纹样对异域文化的承接与吸收,对探寻丝绸之路上文化的传播有着深远意义。
-
关键词
禽鸟纹
丝绸之路
起源
传播
造型流变
-
Keywords
bird pattern
Silk Road
origin
spread
modelling change
-
分类号
TS941.12
[轻工技术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
K892.23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丝路贸易对中国传统莲纹造型的影响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孙弋
张毅
-
机构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
出处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8-63,共6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15AG004)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项目(文非遗发[2017]2号)
江苏省社科项目(19WMB040)。
-
文摘
莲纹是中国自古应用最为广泛的装饰纹饰之一,纵观莲纹造型变化,可以发现其与丝绸之路的发展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在丝路通商背景下,莲纹的演变可以说是异域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的标志。通过对丝路上文化传播和图案演变过程的分析,梳理出了莲纹造型由最初的具象写实,到受佛教文化熏陶形成多瓣“对分式”造型,再与伊斯兰装饰技法融会产生“西番莲纹”这一新形式,最后在中欧瓷器贸易中形成了具有西洋绘画特征的多变造型。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外来文化与中国文化相互影响的历史特征,同时也展现出文化传承与交流的重要意义。
-
关键词
莲纹
丝绸之路
西来因素
造型流变
交流融合
-
Keywords
lotus pattern
Silk Road
western decorative culture
model change
exchange and integration
-
分类号
TS941.12
[轻工技术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
K892.23
[历史地理—民俗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