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加速度或速度记录快速测定矩震级的一种新方法 被引量:6
1
作者 陈培善 白彤霞 成瑾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290-297,共8页
根据峰值加速度、速度、位移对构造环境剪应力场和地震矩的依赖关系,导出了直接计算矩震级的公式.用北京怀来小台网(速度记录)、唐山强震观测台网(加速度记录)和北京地区台网(速度记录)的地震记录资料,检验了这些公式的可用性... 根据峰值加速度、速度、位移对构造环境剪应力场和地震矩的依赖关系,导出了直接计算矩震级的公式.用北京怀来小台网(速度记录)、唐山强震观测台网(加速度记录)和北京地区台网(速度记录)的地震记录资料,检验了这些公式的可用性.结果表明,利用加速度或速度记录测定的矩震级与常规方法(根据位移谱高度)测定的矩震级十分接近.证明了这些公式的正确性,从而拓宽了用于测定震级的资料类型,即不仅限于位移记录,速度和加速度记录都可用于测定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测定矩震级 速度记录 速度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度记录测定近震震级在江苏地区的计算研究
2
作者 詹小艳 徐顺强 +1 位作者 章东 王凯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39-543,共5页
基于江苏强震台网和江苏测震台网的地震记录,采用时间域内实时仿真WA记录方法,对2007~2018年记录到的M2.3以上地震进行近震震级测定。为了定量分析基于加速度测定近震震级的可靠性,首先采用国标规定的新震级测定方法和量规函数测定了基... 基于江苏强震台网和江苏测震台网的地震记录,采用时间域内实时仿真WA记录方法,对2007~2018年记录到的M2.3以上地震进行近震震级测定。为了定量分析基于加速度测定近震震级的可靠性,首先采用国标规定的新震级测定方法和量规函数测定了基于加速度记录的震级,并将结果与江苏测震台网基于速度记录测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到线性拟合关系式:M_(L)(ACC)=0.987 M_(L)+1.371;另外计算了15324组基于加速度测定的震级与人工编目震级之间的绝对偏差,结果显示,偏差在±0.5级以内的结果占87%;通过4阶多项式拟合后发现,在小于200 km范围内测定的震级略低于人工编目的结果,震中距超过200 km后无系统偏差。总体而言,两者结果的一致性较好,表明利用加速度记录仿真WA位移记录来计算近震震级是可行的,得到的结果也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记录 速度记录 近震震级 仿真 量规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8.0级地震强震动加速度记录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73
3
作者 于海英 王栋 +3 位作者 杨永强 解全才 江汶乡 周宝峰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3,共13页
本文对国家强震动台网中心收集的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汶川8.0级地震中获取的420组三分量加速度记录进行了处理和初步分析。在分析前对原始加速度记录进行整理、转换数据格式、零线校正、录入原数据,形成标准格式的未校正加速度数... 本文对国家强震动台网中心收集的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汶川8.0级地震中获取的420组三分量加速度记录进行了处理和初步分析。在分析前对原始加速度记录进行整理、转换数据格式、零线校正、录入原数据,形成标准格式的未校正加速度数据;在这次地震中布设在龙门山断裂带及其周围地区有50多个台站获得了大于100 Gal的加速度记录,有46组三分量加速度记录的断层距小于100 km,使中国大陆近断层区域所获得的强震动加速度记录的数量成倍增加。本文依据这批数据对汶川大地震强震动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给出了此次地震断层附近地区的PGA衰减规律,并利用此规律模拟断层附近的加速度峰值,绘制了PGA分布图;给出了汶川地震断层附近的加速度反应谱、上盘效应、速度大脉冲效应等地震动特征,这些特征可作为抗震设计规范修订的依据及灾区重建时参考;最后展望了这批强震动加速度记录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8.0级地震 速度记录 数据处理 零线校正 强震动特性 衰减规律 PGA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数字化速度记录实时仿真位移与加速度时程 被引量:42
4
作者 金星 马强 李山有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14,38,共7页
根据地震仪的原理和作者提出的单自由度系统地震反应的递归公式,本文系统研究了利用数字化宽频带速度型记录仿真地面位移和地面加速度等问题,从时域上提出了一套实时计算公式。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速度快、精度高,可广泛应用... 根据地震仪的原理和作者提出的单自由度系统地震反应的递归公式,本文系统研究了利用数字化宽频带速度型记录仿真地面位移和地面加速度等问题,从时域上提出了一套实时计算公式。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速度快、精度高,可广泛应用于地震监测和地震动参数的实时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速度记录 仿真 位移时程 速度时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载加速度记录仪在冲击环境下的失效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鲍爱达 陈员娥 +2 位作者 李长龙 刘俊 方旭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82-186,193,共6页
在弹体侵彻过程中,首先分析高g值冲击对弹载加速度记录仪的影响,得出应力波作用下加载到弹体内记录仪的加速度值,并研究了加速度记录仪壳体、缓冲材料及电路板的动态结构响应,进而提出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壳体结构的失效、缓冲材料缓冲... 在弹体侵彻过程中,首先分析高g值冲击对弹载加速度记录仪的影响,得出应力波作用下加载到弹体内记录仪的加速度值,并研究了加速度记录仪壳体、缓冲材料及电路板的动态结构响应,进而提出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壳体结构的失效、缓冲材料缓冲性能的不足、芯片与PCB板相对运动导致芯片的裂纹。针对各失效模式,利用ANSYS/LS-DYNA对记录仪各防护单元进行了数值模拟仿真,得出各防护单元失效的临界冲击加速度值:电路板失效的临界冲击加速度为1.93×104g,当加载冲击加速度为1.63×105g时,壳体发生屈曲;增大冲击加速度至5.63×106g时,缓冲材料失效。经过实弹侵彻试验,得出记录仪在1.5×105g的冲击加速度下失效。该实验结果对后续弹体实际侵彻弹载记录仪的设计及优化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载加速度记录 冲击 应力波 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乏地震动加速度记录地区地震动估计的映射法 被引量:37
6
作者 胡聿贤 周克森 阎秀杰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10,共10页
本文提出了缺乏地震动加速度记录地区地震动估计的映射法,此法的关键步骤是利用缺乏地震动加速度记录地区B和已有足够地震动加速度记录地区A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的映射法,从而求得此两地区的映射地震对,使地震对中的地震所给出的两... 本文提出了缺乏地震动加速度记录地区地震动估计的映射法,此法的关键步骤是利用缺乏地震动加速度记录地区B和已有足够地震动加速度记录地区A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的映射法,从而求得此两地区的映射地震对,使地震对中的地震所给出的两地区的地震烈度相同。此法的基本假设是:对于A区内的任一地震(MA,RA),在B区内必然存在着一个与之相应的地震(MB、RB),使得此一对地震在各自区内引起的地震烈度I和地震动参数Y相等,即IA(MA,RA)=IB(MB,RB)和YA(MA,RA)=YB(MB,RB)。这里,M和R分别为地震的震级和表示空间位置的距离。此法的优点是:(1)无需寻求地震动参数与地震烈度、地震活动性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因为这种关系不易求得;(2)可以估计任何地震动参数,只要它是可以根据地震的大小和距离来估计;(3)地区的地震地质背景的影响在烈度衰减关系中得到了考虑。文中给出了例题说明这一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工程 地震动 映射法 地震烈度 速度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年四川炉霍M_S5.3地震加速度记录的时频分析与能量计算 被引量:8
7
作者 李大虎 梁明剑 +1 位作者 黎小刚 顾勤平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5-341,358,共8页
2011年4月10日四川炉霍发生MS5.3地震。本文选取了此次地震中不同震中距的台站所获取的三分量加速度时程记录,针对目前EMD分解的HHT方法存在的模态混叠问题,采用了一种基于EEMD分解提取信号时频特性的方法,对加速度记录进行能量计算和... 2011年4月10日四川炉霍发生MS5.3地震。本文选取了此次地震中不同震中距的台站所获取的三分量加速度时程记录,针对目前EMD分解的HHT方法存在的模态混叠问题,采用了一种基于EEMD分解提取信号时频特性的方法,对加速度记录进行能量计算和时频分析发现,该方法不但有效抑制了以往EMD分解过程中所出现的模态混叠问题,而且还较好地提取到记录的时频特性和能量集中分布的时频段。并与Fourier变换、小波分析进行了对比研究证明了该方法在处理非平稳、非线性强震信号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在强震数据处理领域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类经验模态分解(EEMD) 希尔伯特黄变换(HHT) 速度记录 时频特性 瞬时能量谱 四川炉霍MS5 3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近场地震加速度记录测定近震震级M_L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章文波 彭克中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4-11,共8页
本文对如何利用强震加速度记录测定近震震级M_L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指出了在我国所使用的原始量规函数存在着系统偏差,并用回归现有观测资料的方法修正了这种系统偏差。用修正后的量规函数,利用近场加速度记录计算的M_L值同微震台网所测... 本文对如何利用强震加速度记录测定近震震级M_L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指出了在我国所使用的原始量规函数存在着系统偏差,并用回归现有观测资料的方法修正了这种系统偏差。用修正后的量规函数,利用近场加速度记录计算的M_L值同微震台网所测定的值符合得较好,说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震 震级 近场加速度记录 量规函数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载加速度记录仪抗冲击防护结构设计 被引量:9
9
作者 马喜宏 李长龙 +1 位作者 孙韬 刘俊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4-67,共4页
针对弹体侵彻混凝土环境,提出一种中薄型防护外壳嵌套内壳体,两壳体间填充泡沫铝缓冲材料的记录仪抗冲击防护结构。针对应力波作用下防护外壳的屈曲和泡沫铝缓冲性能不足导致内部电路模块冲击断裂的典型失效模式,通过对记录仪抗冲击防... 针对弹体侵彻混凝土环境,提出一种中薄型防护外壳嵌套内壳体,两壳体间填充泡沫铝缓冲材料的记录仪抗冲击防护结构。针对应力波作用下防护外壳的屈曲和泡沫铝缓冲性能不足导致内部电路模块冲击断裂的典型失效模式,通过对记录仪抗冲击防护结构在应力波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分析,提出一套以壳体厚度h、泡沫铝密度ρ、泡沫铝厚度h_b为主要设计指标的弹载加速度记录仪抗冲击防护结构设计方法。设计出防护外壳半径为29 mm,壁厚3 mm,泡沫铝密度1.1g/cm^3,泡沫铝厚度23 mm的抗冲击防护结构,经计算该结构理论抗冲击能力为63 300 g。在实弹侵彻混凝土试验中,测得冲击加速度峰值为56 300 g,在此冲击下记录仪壳体结构稳定,内部电路工作正常,验证了此抗冲击防护结构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体侵彻混凝土 弹载加速度记录 记录仪抗冲击防护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3年10月25日民乐—山丹M_S6.1、5.8地震加速度记录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少林 陈文凯 李佐唐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7-161,共5页
2003年10月25日甘肃民乐—山丹发生MS6.1、5.8地震,在时域和频域内对记录到的94条282道加速度记录进行了处理和分析,结果显示:(1)垂直向加速度峰值一般小于水平向;(2)震中距50 km尤其是30 km以内区域是主要地震灾区;(3)不同情况影响速... 2003年10月25日甘肃民乐—山丹发生MS6.1、5.8地震,在时域和频域内对记录到的94条282道加速度记录进行了处理和分析,结果显示:(1)垂直向加速度峰值一般小于水平向;(2)震中距50 km尤其是30 km以内区域是主要地震灾区;(3)不同情况影响速度反应谱的主要因素不同,实际工作中应区别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乐-山丹 地震 速度记录 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km震中距内的加速度记录和地震动特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田玉红 王培德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99-402,共4页
200km震中距内的加速度记录和地震动特征田玉红,王培德(中国北京100081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1991年3月26日北京时间02时02分38.8秒,在山西省大同-阳高地区发生了ML=6.4地震.据北京遥测台网... 200km震中距内的加速度记录和地震动特征田玉红,王培德(中国北京100081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1991年3月26日北京时间02时02分38.8秒,在山西省大同-阳高地区发生了ML=6.4地震.据北京遥测台网测定,震中位置为39°42’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震中距离 速度记录 地震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震加速度记录的数字化误差分析及消除误差的方法和软件 被引量:2
12
作者 于海英 韦良杰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748-751,共4页
详细地分析了用数字化仪和激光扫描仪对模拟加速度记录进行数字化时所产生的误差及消除这些误差的方法和软件。数字化误差由数字化设备的系统误差和读数员在操作过程中的随机误差迭加而成,随机数字化误差是具有各态历经性质的,其振幅按... 详细地分析了用数字化仪和激光扫描仪对模拟加速度记录进行数字化时所产生的误差及消除这些误差的方法和软件。数字化误差由数字化设备的系统误差和读数员在操作过程中的随机误差迭加而成,随机数字化误差是具有各态历经性质的,其振幅按高斯规律分布的平稳随机过程,在其频谱组成中,数字化仪比扫描仪的长周期分量占明显的优势。因此,将对含有噪声的加速度记录进行二次积分计算得到的位移曲线产生严重影响。特别是利用激光扫描仪做强震记录数字化,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仪 数字化仪 激光扫描仪 速度记录 数字化误差 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除强震加速度记录数字化误差的方法和处理软件
13
作者 于海英 谢礼立 公茂盛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5,共5页
本文详细地分析了用数字化仪和激光扫描仪对模拟加速度记录进行数字化时所产生的误差及消除这些误差的方法,并开发了相关处理软件。数字化误差由数字化设备的系统误差和读数员在操作过程中的随机误差迭加而成,随机数字化误差是具有各态... 本文详细地分析了用数字化仪和激光扫描仪对模拟加速度记录进行数字化时所产生的误差及消除这些误差的方法,并开发了相关处理软件。数字化误差由数字化设备的系统误差和读数员在操作过程中的随机误差迭加而成,随机数字化误差是具有各态历经性质的、其振幅按高斯规律分布的平稳随机过程。利用激光扫描仪做强震记录数字化,工作效率很高。本文给出了激光扫描仪分析处理软件和消除数字化噪声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仪 数字化仪 激光扫描仪 速度记录 数字化误差 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量程抗高过载空投加速度记录仪
14
作者 何志文 杜红棉 +2 位作者 李新娥 宓莎 杨帆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3-156,共4页
空投过程伴随着复杂的加速度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过载问题。文中针对该现象,设计了具有抗高过载性能的加速度记录仪。进一步结合理论推导和测试试验,对该记录仪进行了实际验证。首先利用马歇特锤冲击试验对系统的抗过载性能进行了检验... 空投过程伴随着复杂的加速度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过载问题。文中针对该现象,设计了具有抗高过载性能的加速度记录仪。进一步结合理论推导和测试试验,对该记录仪进行了实际验证。首先利用马歇特锤冲击试验对系统的抗过载性能进行了检验;其次利用火箭滑车模拟开伞过载试验,获得了开伞加速度试验数据;最后对比试验结果和理论推导,发现系统误差在8%的范围内,证明该记录仪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投 抗高过载 速度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_1范数正则化的强震动加速度记录基线漂移识别方法 被引量:4
15
作者 熊政辉 李小军 +1 位作者 戴志军 陈苏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1-123,共13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L_1范数正则化的基线校正新方法,即以拟合速度时程误差最小为目标,以基线漂移本身尽可能小为约束条件,经过凸优化多次迭代自动求解出满足条件的基线漂移,避免了人为选取基线漂移分段次数和基线漂移起止时刻的主观干扰...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L_1范数正则化的基线校正新方法,即以拟合速度时程误差最小为目标,以基线漂移本身尽可能小为约束条件,经过凸优化多次迭代自动求解出满足条件的基线漂移,避免了人为选取基线漂移分段次数和基线漂移起止时刻的主观干扰;随后利用该方法对多组加入了基线漂移噪声模型的强震动加速度记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对于识别和处理单段式、两段式和多段式的基线漂移噪声具有普适性,能敏锐地捕捉到速度时程发生漂移的趋势(斜率变化),无需预先设定加速度基线漂移模型也可有效地识别出多种基线漂移噪声的起止位置和漂移程度;地震记录事前部分对本文方法处理结果影响较大,当记录事前部分足够长时(如20 s),识别基线漂移噪声的准确性较高,位移时程可以较好地与原始位移匹配;而对于发生漂移的速度时程,本文方法可以不受地震事前部分长短的干扰,甚至在加速度记录出现明显丢头现象时,也能很好地实现峰值速度和整个速度时程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动 基线校正 L1范数正则化 速度记录 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MS技术的在运弹药加速度记录仪设计 被引量:1
16
作者 牛正一 李良春 +1 位作者 高飞 苏建彬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1-75,94,共6页
目的实时、准确获取弹药在道路运输、装卸搬运等环节中的受力状态。方法分析弹药在不同运输环节中的力学环境,确定弹药受力方式与类别。在此基础上利用MEMS技术设计一种可以测量3个不同轴向加速度的电容式微加速度计,通过理论分析和模... 目的实时、准确获取弹药在道路运输、装卸搬运等环节中的受力状态。方法分析弹药在不同运输环节中的力学环境,确定弹药受力方式与类别。在此基础上利用MEMS技术设计一种可以测量3个不同轴向加速度的电容式微加速度计,通过理论分析和模拟仿真验证其工作原理,推导出加速度与输出信号的关系。以微加速度计为核心进行元器件选型搭配与软件方案设计,制作加速度记录仪,搭建测试平台,进行信号检测。结果该加速度记录仪能够实时检测重力加速度变化。结论利用MEMS技术制作的加速度记录仪可以实现对运弹药受力状态的实时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药 运输 MEMS 速度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11-22康定M_S6.3地震加速度记录的时频分析与震害特征
17
作者 梁宏 李大虎 +4 位作者 陈学芬 刘雪梅 陈兵 赵晶 赵天霞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75-880,共6页
采用一种基于聚类经验模态分解(EEMD)的HHT方法提取康定MS6.3地震强震记录的时频特性,通过对各台站获取的强震动加速度记录进行EEMD和Hilbert变换及谱分析,并与Fourier变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非线性的强震记录,采用EEMD能有效... 采用一种基于聚类经验模态分解(EEMD)的HHT方法提取康定MS6.3地震强震记录的时频特性,通过对各台站获取的强震动加速度记录进行EEMD和Hilbert变换及谱分析,并与Fourier变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非线性的强震记录,采用EEMD能有效抑制EMD中存在的模态混叠问题。康定震区震害调查结果发现,“崩科”藏式建筑房屋表现出的震害特征较严重。通过Hilbert边际谱分析可以看出,震区台站主频集中在10 Hz左右,瞬时能量谱高频段信息较为丰富,而藏式建筑较差的抗震性也是造成震区“崩科”藏式结构房屋表现出震害偏重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类经验模态分解 HHT 速度记录 时频特性 Hilbert谱 震害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近场加速度记录确定近震震源参数的研究
18
作者 刘爱文 李沙白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5-22,共8页
本文对利用强震近场加速度记录确定时,空、强三个完整的震源参数。文中给出一种利用计算机自动识别地震记录的P波初动到时和S波震相到时的算法,根据新近发表的Wood-Anderson地震仪器的最新参数,修正唐山地区量规函数。利用唐山数字强震... 本文对利用强震近场加速度记录确定时,空、强三个完整的震源参数。文中给出一种利用计算机自动识别地震记录的P波初动到时和S波震相到时的算法,根据新近发表的Wood-Anderson地震仪器的最新参数,修正唐山地区量规函数。利用唐山数字强震观测台阵得到的近场加速度数据,计算了10次地震的震源位置和震级,并对定位误差进行了综合分析,将强震台网测定的震源参数与地震台网给出的震源参数相比较,从总体上看是一致的。用近场加速度记录得到震中位置更接近实际的断层,采用P波初动到时并结合使用强震记录的S_P数据,可以得到较好的定位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加速度记录 震源参数 自动识别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拉普拉斯变换构建校正窄频速度记录的传递函数 被引量:4
19
作者 孙艺璇 徐国林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7-115,共9页
受窄频地震仪平坦响应范围影响,窄频速度记录存在低频成分失真问题,导致地震记录可用范围受限。针对此问题,本文推导基于拉普拉斯变换和双线性变换的传递函数,实现由窄频地震记录向宽频地震记录的校正,并以日本Hi-net速度记录为例进行验... 受窄频地震仪平坦响应范围影响,窄频速度记录存在低频成分失真问题,导致地震记录可用范围受限。针对此问题,本文推导基于拉普拉斯变换和双线性变换的传递函数,实现由窄频地震记录向宽频地震记录的校正,并以日本Hi-net速度记录为例进行验证,将校正后的速度记录与同台KiK-net加速度积分所得的速度记录予以对比。结果显示,原始速度记录在低频处存在失真,而校正后的波形与KiK-net加速度积分速度记录波形一致,这表明改进的传递函数能有效地解决原速度记录中的低频成分失真问题,有效地拓宽了低频可使用范围,而且相较于Nakata校正速度记录方法,以本文给出的传递函数校正的速度记录在振幅和波形等方面的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记录 传递函数 拉普拉斯变换 双线性变换 Hi-n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i-net速度记录计算地震反应谱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宁 徐国林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43-249,共7页
强震仪和测震仪均能记录地面运动,强震仪输出的加速度记录主要用于分析结构地震反应,测震仪输出的速度记录常用于确定地震信息。由于这2种记录均描述地面运动,且覆盖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所需频带范围,速度记录能否用于计算结构地震反应引... 强震仪和测震仪均能记录地面运动,强震仪输出的加速度记录主要用于分析结构地震反应,测震仪输出的速度记录常用于确定地震信息。由于这2种记录均描述地面运动,且覆盖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所需频带范围,速度记录能否用于计算结构地震反应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为分析开源Hi-net速度记录用于计算结构地震反应时的精度,作者选取同台记录的加速度和速度计算地震反应谱,对比记录类型不同时计算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与KiK-net加速度记录相比,受测震仪传递函数影响Hi-net速度记录中低频成分被削弱甚至滤除,以此速度记录计算的反应谱在长周期段小于以加速度记录计算的反应谱,因此,使用此速度记录前应对其进行低频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记录 Hi-net 地震反应谱 传递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