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速度加权叠加和AVO分析的叠前地震数据插值方法 被引量:2
1
作者 谭军 宋鹏 +1 位作者 李金山 王磊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12-819,852,共9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速度加权叠加和AVO分析的CMP道集外推与内插方法,通过多道信号的叠加速度扫描和加权叠加,计算插值道中的反射信号,利用AVO分析技术获得反射波同相轴的道间振幅变化规律,以此对重建地震道进行振幅校正。该方法在重建地震... 提出了一种基于速度加权叠加和AVO分析的CMP道集外推与内插方法,通过多道信号的叠加速度扫描和加权叠加,计算插值道中的反射信号,利用AVO分析技术获得反射波同相轴的道间振幅变化规律,以此对重建地震道进行振幅校正。该方法在重建地震记录缺失道的同时,充分考虑了地震信号的动力学特征,从而使重建的地震信号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实际地震信号的相对振幅关系。应用上述方法对理论模型和实际地震资料进行了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对一次波还是多次波,该方法均可实现缺失地震道的高精度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外推 道内插 速度加权叠加 AVO分析 同相轴追踪 缺失地震道 高精度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层干涉对叠加速度分析精度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蔡希玲 刘学伟 +1 位作者 勾丽敏 周兴元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1-148,共8页
在薄层发育区,无论是常规叠加速度分析,还是叠前时间偏移处理中的剩余速度估算,均应考虑薄层干涉响应对速度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薄层干涉现象的分析,指出薄层出现干涉的炮检距随着埋藏深度、地层平均速度、薄层厚度以及地震波的主频的变... 在薄层发育区,无论是常规叠加速度分析,还是叠前时间偏移处理中的剩余速度估算,均应考虑薄层干涉响应对速度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薄层干涉现象的分析,指出薄层出现干涉的炮检距随着埋藏深度、地层平均速度、薄层厚度以及地震波的主频的变化而改变。地层厚度越小,出现干涉的炮检距越小;当地层厚度小于1/4波长时,无法分辨薄层顶、底界面的反射;地震波的主频越高,出现干涉的炮检距越大;地层厚度一定,地震波频率不变时,地层埋深越大,速度越高,出现干涉的炮检距越大。因此在实际的薄储层发育区的地震资料处理中,选择切除参数和炮检距范围时,应避免较大炮检距处干涉带来的影响,保证拾取速度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干涉 叠加速度 分析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号估计的高分辨率叠加速度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陆文凯 张学工 +3 位作者 李衍达 何汉猗 温书亮 刘永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71-876,共6页
如何得到高分辨率的叠加速度谱是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 .本文在分析地震共中心点 (CDP)道集的振幅随偏移距变化 (AVO)特性的基础上 ,提出一种信号模型来逼近CDP道集 ,然后利用优化技术估计信号 ,并采用信号估计误差实现信号检测 ... 如何得到高分辨率的叠加速度谱是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 .本文在分析地震共中心点 (CDP)道集的振幅随偏移距变化 (AVO)特性的基础上 ,提出一种信号模型来逼近CDP道集 ,然后利用优化技术估计信号 ,并采用信号估计误差实现信号检测 ,从而提出一种新的基于信号检测和估计的高分辨率叠加速度谱分析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加速度 信号估计 模型优化 地震资料 信号模型 谱分析 地震共中心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叠加速度分析新方法 被引量:8
4
作者 吕景贵 刘振彪 +1 位作者 牛滨华 王兆湖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6-42,共7页
本文依据速度分析原理及L1和L2 范数的滤波特性 ,假设经过动校正的中心点道集中 ,任何一个时刻地震信号的采样值与炮检距平方满足一阶线性方程 ,提出了一种叠加速度分析新方法。该方法通过对沿着由t0 时间和叠加速度决定的双曲线延迟数... 本文依据速度分析原理及L1和L2 范数的滤波特性 ,假设经过动校正的中心点道集中 ,任何一个时刻地震信号的采样值与炮检距平方满足一阶线性方程 ,提出了一种叠加速度分析新方法。该方法通过对沿着由t0 时间和叠加速度决定的双曲线延迟数据中提取的地震信号进行L1和L2 范数混合滤波 ,来实现噪声和信号的分离。由此 ,我们可以估计信噪比和设计合适的速度检测因子 ,从而提高速度分析的精度。我们用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 叠加速度分析 地震勘探 L1范数 L2范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构造区t_0时间漂移和叠加速度特征分析及其校正 被引量:2
5
作者 杨金华 刘洋 +4 位作者 满益志 王兴军 肖又军 张耀堂 李国发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6-82,3+2+130,共10页
在山地区或陡构造区,构造翼部下伏平缓地层的叠加速度通常偏高,构造顶部下伏平缓地层的叠加速度通常偏低。此外,在构造顶部采用大炮检距反射波成像,t0时间还存在漂移现象。为了合理解释上述现象,本文提出了复杂构造中t0时间和叠加速度... 在山地区或陡构造区,构造翼部下伏平缓地层的叠加速度通常偏高,构造顶部下伏平缓地层的叠加速度通常偏低。此外,在构造顶部采用大炮检距反射波成像,t0时间还存在漂移现象。为了合理解释上述现象,本文提出了复杂构造中t0时间和叠加速度计算方法,采用此方法针对模型计算了t0时间和叠加速度随地面位置、炮检距的变化规律,并得出以下结论:①双曲时距方程计算出的t0时间和叠加速度与炮检距范围有关,在构造平缓地区,t0大>t0小,va大>va小;②在陡构造区不同位置,炮检距对t0时间和叠加速度的影响不同;③在构造底部和构造翼部,本文所描述的变化规律通常是存在的;④在构造顶部区域,本文模型计算的结果表明,t0大<t0小,va大<va小。另外,随着构造顶部区域逐渐变宽,t0大由小于t0小逐渐变化到大于t0小,va大由小于va小逐渐变化到大于va小,这是因为当构造顶部区域变宽到一定程度时,构造顶部区域地层就接近水平层状介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构造 t0时间 叠加速度 漂移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周期的地形起伏分量对叠加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林伯香 孙晶梅 徐颖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4年第2期130-134,共5页
起伏的地形可被分解成一系列不同周期的分量。从地形起伏周期和地震排列长度关系的角度分析了地形起伏对速度分析结果的影响。在地形起伏不同周期的分量中,当周期与地震排列长度相近的起伏分量比较大时,常规静校正产生的偏差对速度分析... 起伏的地形可被分解成一系列不同周期的分量。从地形起伏周期和地震排列长度关系的角度分析了地形起伏对速度分析结果的影响。在地形起伏不同周期的分量中,当周期与地震排列长度相近的起伏分量比较大时,常规静校正产生的偏差对速度分析结果的影响会大到无法忽略的程度,这是常规静校正方法所固有的。速度分析时,为了得到可靠的叠加速度,应包含周期与排列长度相近的地形起伏分量的高点和低点位置。用模型数据分析了不同地形起伏分量对速度分析结果的影响,并用实例进行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加速度 静校正 地形起伏周期 地震勘探技术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校正对比流程与叠加速度修正方法 被引量:2
7
作者 林伯香 孙晶梅 徐颖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0-34,78,共6页
为了找到一种最适合的静校正方法与参数,不同静校正方法和参数计算的静校正量常被用于同一个地震数据进行测试,并依据叠加剖面质量来判断静校正量的优劣。合理的对比流程对静校正量的客观评价至关重要。分析了与静校正相关的影响叠加剖... 为了找到一种最适合的静校正方法与参数,不同静校正方法和参数计算的静校正量常被用于同一个地震数据进行测试,并依据叠加剖面质量来判断静校正量的优劣。合理的对比流程对静校正量的客观评价至关重要。分析了与静校正相关的影响叠加剖面质量的因素,指出除了静校正量外,叠加剖面质量还与叠加速度关系密切,而叠加速度又是静校正量的函数。给出了一种比较合理的静校正对比流程,其中采用了与各自静校正量相适应的叠加速度。认为基于另一套静校正量的叠加速度分析结果,不一定适合应用了当前静校正量的地震数据,叠加结果并不一定能代表当前静校正量的实际效果。分析了静校正量与叠加速度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利用静校正量差异对叠加速度进行修正的方法并用实例说明了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校正对比 流程 速度分析 叠加速度 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加速度成图在CPS3绘图系统中的实现 被引量:3
8
作者 王磊 林建东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9-60,共2页
基于 CPS3绘图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常规时深转换 ,针对目的层埋藏深 ,速度横向变化大 ,钻孔资料少的三维勘探区 ,摸索出了一套由叠加速度出发进行时深转换的方法。此方法成功地应用于华北煤田 TSK勘探区的三维资料解释中 ,弥补了传统时深... 基于 CPS3绘图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常规时深转换 ,针对目的层埋藏深 ,速度横向变化大 ,钻孔资料少的三维勘探区 ,摸索出了一套由叠加速度出发进行时深转换的方法。此方法成功地应用于华北煤田 TSK勘探区的三维资料解释中 ,弥补了传统时深转换方法的不足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所绘制的构造图深度同巷道资料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 叠加速度 CPS3绘图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向变速介质中叠加速度误差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顾汉明 赵树元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8-76,166,共10页
横向变速会使常规叠加速度分析产生误差。本文采用变速介质正演模拟算法,对具有不同类型的横向速度梯度地层的模型,模拟野外多次覆盖观测系统,计算出道集内时距曲线及常规叠加速度值,并与实际介质的均方根速度进行了定量对比分析,... 横向变速会使常规叠加速度分析产生误差。本文采用变速介质正演模拟算法,对具有不同类型的横向速度梯度地层的模型,模拟野外多次覆盖观测系统,计算出道集内时距曲线及常规叠加速度值,并与实际介质的均方根速度进行了定量对比分析,揭示了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横向变速介质中,常规叠加速度不仅与共中心点处的速度及旅行时有关,而且还与速度沿横向的二阶导数有关。叠加速度计算误差的符号取决于排列长度内速度横向梯度的变化方向,误差的大小取决于排列长度内速度横向梯度的变化率。所得出的叠加速度误差变化规律有助于人们充分认识常规叠加速度分析的结果,进而可以采用行之有效的算法进行必要的误差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变速梯度 速度分析 均方根速度 叠加速度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都圈上地壳高精度三维P波速度模型--基于石油地震叠加速度和人工地震测深剖面 被引量:9
10
作者 杨峰 黄金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87-1496,共10页
本文收集了首都圈地区40个测点的石油地震叠加速度资料,经常规处理后得到各测点下方速度随深度变化的曲线;对9条人工地震测深剖面的解释结果进行数字化处理获得各剖面下方离散的速度数据;应用上述资料和专业地质建模软件构建了首都圈地... 本文收集了首都圈地区40个测点的石油地震叠加速度资料,经常规处理后得到各测点下方速度随深度变化的曲线;对9条人工地震测深剖面的解释结果进行数字化处理获得各剖面下方离散的速度数据;应用上述资料和专业地质建模软件构建了首都圈地区(115.50°E—117.60°E,38.40°N—40.75°N)范围内上地壳高精度三维P波速度模型.结果表明:华北盆地为隆坳相间区,从东至西依次是黄骅坳陷、沧县隆起和冀中坳陷,上地壳速度结构十分复杂;结晶基底的埋深变化剧烈,冀中坳陷下最深处可达10km,沿构造走向整体呈西南深、东北浅的趋势,沧县隆起下埋深约2~4km,黄骅坳陷下最深处则达9km,剧烈的基底起伏反映出盆地内部不同次级构造单元的差异沉降和中、新生代以来强烈的拉张构造运动.太行山、燕山隆起下的基底埋深较盆地区浅,体现出隆起区新生代以来的抬升构造运动.本文首次将石油地震叠加速度资料用于首都圈地壳速度模型的构建,与以往用人工地震测深资料得到的模型相比,本文结果对华北盆地复杂的上地壳结构刻画得更为细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圈 石油地震叠加速度 人工地震测深 上地壳速度结构 结晶基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起伏地表的叠加速度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潘宏勋 方伍宝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9-33,6+5+130,共8页
常规叠加速度分析方法虽然业已成熟,然而常规动校正方程是基于炮、检点处于同一水平基准面的假设,在地表起伏较大的地区,即使采用浮动基准面的方法,其速度分析误差也不容忽视。本文提出的基于起伏地表的叠加速度分析方法,应用双平方根... 常规叠加速度分析方法虽然业已成熟,然而常规动校正方程是基于炮、检点处于同一水平基准面的假设,在地表起伏较大的地区,即使采用浮动基准面的方法,其速度分析误差也不容忽视。本文提出的基于起伏地表的叠加速度分析方法,应用双平方根方程计算反射波的旅行时间,可适用于地形起伏剧烈地区。文中用模型数据和野外地震资料对该法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与常规的固定基准面静校正法相比,用该法计算的叠加速度比较可靠,所得速度谱的聚焦效果更好,能获得较多的浅层速度信息,构造特征也刻画得更清晰。文中方法为地表起伏剧烈地区地震资料的速度分析提供了一种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基准面 浮动基准面 静校正 起伏地表 叠加速度分析 双平方根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加速度与剩余静校正量的迭代计算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立新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1年第4期25-33,共9页
人工拾取的叠加速度对剩余静校量的计算有不利影响 ,同时叠加速度的调整与剩余静校量的计算也是相互影响的。文中介绍了“叠加速度与剩余静校正量的迭代计算”的基本原理、实现过程和效果分析。本方法以反射层为核心 ,在自动调整叠加速... 人工拾取的叠加速度对剩余静校量的计算有不利影响 ,同时叠加速度的调整与剩余静校量的计算也是相互影响的。文中介绍了“叠加速度与剩余静校正量的迭代计算”的基本原理、实现过程和效果分析。本方法以反射层为核心 ,在自动调整叠加速度的基础上精确计算叠加峰值线 ;以峰值线为中心运用子波加权叠加方法分步计算炮点、检波点剩余静校量 ,迭代计算过程中采用调整速度的异常分析和静校量控制性处理等手段 ;最后根据反射层的分类对叠加速度作结构性调整 ,从而使叠加速度的自动调整和剩余静校量的计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加速度 剩余静校量 叠加峰值线 迭代计算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加速度不闭合引起的闭合差 被引量:1
13
作者 唐建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379-384,408,共7页
二维地震勘探相交测线的交点闭合差,对二维地震资料解释成果的精度有很大的影响。以往人们对低、降速带引起的闭合差很重视,但忽略了多次覆盖地震资料处理中叠加速度不闭合引起的闭合差问题。本文通过实例说明,叠加速度不闭合不仅引起... 二维地震勘探相交测线的交点闭合差,对二维地震资料解释成果的精度有很大的影响。以往人们对低、降速带引起的闭合差很重视,但忽略了多次覆盖地震资料处理中叠加速度不闭合引起的闭合差问题。本文通过实例说明,叠加速度不闭合不仅引起较大的闭合差,影响地震构造图的精度,而且还会引起波形、频率及振幅的变化,影响岩性解释工作。因而,对此问题应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加速度 闭合差 同相轴时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度分析中的CMP叠加道同相求和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常练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71-476,共6页
在进行常规速度分析时,为了提高速度分析结果的信噪比,通常采用相邻若干个CMP道集作为原始数据。当地下界面倾斜时,各个CMP道集使用同一速度动校正后得到的叠加道有一定的时差。如果这些叠加道求和时能沿同相轴方向叠加,就能够最大限度... 在进行常规速度分析时,为了提高速度分析结果的信噪比,通常采用相邻若干个CMP道集作为原始数据。当地下界面倾斜时,各个CMP道集使用同一速度动校正后得到的叠加道有一定的时差。如果这些叠加道求和时能沿同相轴方向叠加,就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速度谱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实际地震资料试验表明,对于倾斜反射层,与常规直接求和相比,沿同相轴同相求和得到的能量可提高近两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分析 共中心点 叠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宋芳屯地区垂直地震剖面速度与叠加速度关系研究
15
作者 刘玉林 袁子龙 霸福明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3-17,共5页
分析了VSP速度校正叠加速度的方法——拟合速度比法,以提高叠加速度的精度。建立了阻尼正弦和多项式两种模型,对宋芳屯地区的VSP速度和叠加速度进行了全井段和分层拟合,求出了本地区的8个校正公式。利用这8个校正公式校正叠... 分析了VSP速度校正叠加速度的方法——拟合速度比法,以提高叠加速度的精度。建立了阻尼正弦和多项式两种模型,对宋芳屯地区的VSP速度和叠加速度进行了全井段和分层拟合,求出了本地区的8个校正公式。利用这8个校正公式校正叠加速度的最大相对误差均小于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P速度 叠加速度 地质勘探 盆地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滤波的叠加速度分析方法和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建荣 李明 +1 位作者 吴亚东 徐右平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6年第4期249-252,共4页
叠前道集中存在的野值、随机噪音以及某些弱相干噪音(如多次波)是典型的叠前噪音。这些噪音具有某些特殊的规律,可以利用叠前某种道集的特性进行压制。进行压制时的滤波技术是否有效,关键在于叠加速度是否准确。提出了一种新的叠加速度... 叠前道集中存在的野值、随机噪音以及某些弱相干噪音(如多次波)是典型的叠前噪音。这些噪音具有某些特殊的规律,可以利用叠前某种道集的特性进行压制。进行压制时的滤波技术是否有效,关键在于叠加速度是否准确。提出了一种新的叠加速度分析方法,并详细描述了基于这种新的叠加速度分析进行叠前随机噪音衰减和野值压制的原理、实现步骤、应用条件以及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噪音 随机噪音 叠加速度分析 野值压制 滤波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反演理论的自动叠加速度反演方法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文君 殷俊锋 +1 位作者 王华忠 冯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791-2800,共10页
叠加速度分析技术是常规地震资料处理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经典的时间域速度建模方法.叠加速度分析技术主要包括速度谱计算和拾取两个步骤.至今为止,多数研究工作通过提高速度谱的分辨率以及抗噪声能力,获得高质量的速度谱从而有利于拾取.... 叠加速度分析技术是常规地震资料处理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经典的时间域速度建模方法.叠加速度分析技术主要包括速度谱计算和拾取两个步骤.至今为止,多数研究工作通过提高速度谱的分辨率以及抗噪声能力,获得高质量的速度谱从而有利于拾取.本文的目标是将叠加速度分析技术转为一个全自动化的处理流程.从参数估计的角度出发,将叠加速度估计转化为稀疏反演框架下的模型参数估计问题,并通过稀疏反演算法自动反演叠加速度,进而提高叠加速度建模的效率.为实现这一目标,首先给出了正问题的定义,即层状介质中CMP道集的预测模型,利用叠加速度、垂向双程走时(t_0)以及反射子波以及CMP道集时距关系(如双曲时距关系)可以预测CMP道集.接着,速度分析反问题可以描述为已知观测的CMP道集,估计模型参数(叠加速度及t_0时间等).利用模型参数的稀疏性作为约束条件并用L_0范数作为模型稀疏性的度量准则,叠加速度分析可以转化为L_0范数约束下的稀疏反演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预测校正思想的匹配追踪算法求解上述反问题,实现了自动叠加速度建模并为后续的高精度速度反演方法提供较好的初始模型.理论和实际资料的测试结果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加速度分析 速度 自动速度建模 CMP道集 稀疏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构造区叠加速度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戴晓云 刘在枢 金玉洁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6-69,共4页
在地震勘探中,当目的层上覆地层存在速度横向剧烈变化时,基于双曲线动校公式中的叠加速度只是一种等效速度,而不是常规意义下的均方根速度。在地震数据处理中,用于目的层叠加成像的速度受这种速度横向变化的影响很大。若使共中心点道集... 在地震勘探中,当目的层上覆地层存在速度横向剧烈变化时,基于双曲线动校公式中的叠加速度只是一种等效速度,而不是常规意义下的均方根速度。在地震数据处理中,用于目的层叠加成像的速度受这种速度横向变化的影响很大。若使共中心点道集内的反射同相轴校平后能够同相叠加,叠加速度则会出现一些低或高的异常。其原因是共中心点道集内远、近炮检距的射线穿过上覆地层的旅行时差随速度的横向变化而偏离双曲线变化趋势,从而使正常动校时差发生改变。因此以共中心点道集反射同相轴校平为准则求取的叠加速度与均方根速度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本文试图通过理论模型和实际数据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加速度 速度 均方根速度DIX公式 复杂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拾取叠加速度及提取偏移速度方法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立新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07-113,共7页
本方法力求自动拾取叠加速度,用局部叠加技术降低动校叠加次数,针对速度扫描时反复动校叠加采用相应的快速动校和扫描间隔控制等技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计算量;采用层位追踪和迭代处理来提高速度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在叠加层位上计算并... 本方法力求自动拾取叠加速度,用局部叠加技术降低动校叠加次数,针对速度扫描时反复动校叠加采用相应的快速动校和扫描间隔控制等技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计算量;采用层位追踪和迭代处理来提高速度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在叠加层位上计算并输出控制点的叠加速度和偏移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加速度 偏移速度 地震勘探 地震资料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神经网络拾取叠加速度 被引量:4
20
作者 查朝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892-897,共6页
鉴于三维地震和高密度二维地震的数据量很大,仍然采用人工方法拾取速度谱,不仅效率低,而且精度低。为此,人们提出许多新的方法。本文采用人工神经网络与模糊数学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输入数据用模糊教学方法作边界搜索和模糊聚类预... 鉴于三维地震和高密度二维地震的数据量很大,仍然采用人工方法拾取速度谱,不仅效率低,而且精度低。为此,人们提出许多新的方法。本文采用人工神经网络与模糊数学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输入数据用模糊教学方法作边界搜索和模糊聚类预处理,然后通过人工神经网络误差反向传递算法(BP算法),学习结定的样本值,训练网络模型,输入经过预处理的待识别数据,完成识别工作,自动提取叠加速度。该方法肯有抗噪能力强、拾取速度精度高的特点,而且能够实现自动解释速度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模糊数学 叠加速度 地震勘探 地震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