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海层大气湍流通量系数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高志球 苏中波 +1 位作者 王介民 甄广炬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381-386,共6页
根据1994年9月18~30日南沙群岛海域渚碧礁的近海面大气湍流观测实验资料,分别计算了该海域光滑海面和粗糙海面上的空气动力粗糙度(z0 )、中性曳力系数( C D N)。利用 Butsaert 的假定,推导了求取标量粗糙... 根据1994年9月18~30日南沙群岛海域渚碧礁的近海面大气湍流观测实验资料,分别计算了该海域光滑海面和粗糙海面上的空气动力粗糙度(z0 )、中性曳力系数( C D N)。利用 Butsaert 的假定,推导了求取标量粗糙度(z T、z Q)、整体输送系数(感热交换系数 C H N、水汽交换系数 C E N )的一组公式。在此基础上,分别计算和分析了该海域光滑海面和粗糙海面上空气动力粗糙度(z0 )、标量粗糙度(z T、z Q )、中性曳力系数( C D N)、整体输送系数(感热交换系数 C H N、水汽交换系数 C E N)及其关于水平风速分量的分布,并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海层 大气湍流 通量系数 空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西南季风爆发前后海-气通量交换系数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闫俊岳 唐志毅 +3 位作者 姚华栋 李江龙 肖义国 陈弈德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5-344,共10页
动量交换系数(CD)、感热交换系数(CH)和潜热(或水汽)交换系数(CE)是气候模式中参数化海-气通量必需的参数,不同地区、天气、海况的试验中计算结果各异。文章利用2002年4月24日至6月20日在西沙海区进行的第3次南海海-气通量观测试验资料... 动量交换系数(CD)、感热交换系数(CH)和潜热(或水汽)交换系数(CE)是气候模式中参数化海-气通量必需的参数,不同地区、天气、海况的试验中计算结果各异。文章利用2002年4月24日至6月20日在西沙海区进行的第3次南海海-气通量观测试验资料,使用涡旋相关法和TOGA COARE2.5b版本通量计算方案,计算了西南季风爆发前后海-气界面动量、感热通量、潜热通量等的湍流交换系数,讨论了各通量交换系数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南季风爆发前后,随着风向、风速、云量、降水、湿度及海面状态等变化,通量交换系数也发生变化:中性条件动量交换系数(CDn)在季风爆发前数值略小,季风爆发后数值增大;中性条件感热交换系数和潜热交换系数(CHn,CEn)对天气变化的反应不够敏感。动量交换系数主要受风速影响,但在不同风速区间相关关系有异。(CH)与海-气温差呈现正相关关系,和气温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CE与风速的关系密切,但当风速>12 m/s,CE随风速的变化趋向一个稳定值。另外当海-气温差大约<2℃时,CE随着海-气温差增大相应增大,反映了通量交换系数不仅与风影响下的下垫面特性有关,而且还与稳定度参数有关。各通量交换系数与气象要素变化的关系可以拟合为多项式或者简单的线性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季风爆发 通量交换 通量交换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洪水对入海泥沙通量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欧阳 许炯心 +1 位作者 王随继 程东升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1-66,共6页
利用1950~1985年大样本洪水资料,研究了黄河流域洪水过程中三黑小所控制的流域水沙条件与入海泥沙通量和通量系数的关系,分析了泥沙通量与流域水量、沙量和平均流量的关系。在三黑小沙量与入海泥沙通量的关系中,从量上看,黄河下游河道... 利用1950~1985年大样本洪水资料,研究了黄河流域洪水过程中三黑小所控制的流域水沙条件与入海泥沙通量和通量系数的关系,分析了泥沙通量与流域水量、沙量和平均流量的关系。在三黑小沙量与入海泥沙通量的关系中,从量上看,黄河下游河道具有“多来多排”的特性;从比例上看,具有“多来多淤”的特性。不同来源区洪水对泥沙通量和通量系数具有不同的影响,平均每场洪水泥沙通量按大小排序依次是:多沙粗沙区、下少沙区、上少沙区和多沙细沙区。通量系数按大小排序依次是:下少沙区、上少沙区、多沙细沙区和多沙粗沙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 入海泥沙通量 通量系数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隙流动模型对泵喷推进器水动力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翁凯强 王超 +1 位作者 胡健 谷浪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26,共6页
泵喷作为一种带定子的导管类组合推进器,其内部存在强烈的间隙流动,为了更加准确地预报泵喷推进器水动力性能,本文根据已有的梢部泄露涡模型,考虑泵喷间隙处流动的真实流动情况,考虑间隙区域流体粘性的影响,构建了适用于泵喷的间隙流动... 泵喷作为一种带定子的导管类组合推进器,其内部存在强烈的间隙流动,为了更加准确地预报泵喷推进器水动力性能,本文根据已有的梢部泄露涡模型,考虑泵喷间隙处流动的真实流动情况,考虑间隙区域流体粘性的影响,构建了适用于泵喷的间隙流动模型。通过对比分析泵喷转子、定子以及导管的水动力性能以及压力、环量分布发现:当考虑间隙流动模型的影响时,转子叶片以及导管内壁面压力及环量分布与粘流的计算结果更加吻合。间隙模型的引入对泵喷导管的影响最大,使得导管的水动力性能以及压力分布与粘流计算结果趋势更加一致,但对泵喷推进器整体的水动力性能计算结果影响有限,仅仅使得其计算值略微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喷推进器 间隙流动模型 面元法 性能预报 CFD 水动力性能 通量系数 势流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AVEWATCH-Ⅲ海浪模式中岛屿次网格效应的检验与比较 被引量:4
5
作者 毛科峰 陈希 +1 位作者 李妍 张韧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19,共9页
综合利用水深数据和高分辨率海岸线数据,在优化WAVEWATCH-Ⅲ模式计算网格的基础上,发展了波能通量穿透度系数自动计算方法,完善了岛屿次网格地形效应计算方案;并与直接提高网格空间分辨率来分辨多岛屿地形处理方案的计算效果进行对比研... 综合利用水深数据和高分辨率海岸线数据,在优化WAVEWATCH-Ⅲ模式计算网格的基础上,发展了波能通量穿透度系数自动计算方法,完善了岛屿次网格地形效应计算方案;并与直接提高网格空间分辨率来分辨多岛屿地形处理方案的计算效果进行对比研究。表明:岛屿次网格效应方案充分体现了海岸和多岛屿地形对海浪传播的影响,且主要是对低频海浪能量的抑制和阻碍作用,对模式计算结果有明显改善;在低分辨计算网格中考虑岛屿次网格效应时,模式对有效波高的计算精度与高分辨率网格的结果精度相当,且计算效率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VEWATCH-Ⅲ模式 次网格效应 通量穿透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没外压式中空纤维膜组件的最佳尺度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苗蕾 王捷 +1 位作者 罗南 张燕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10,共7页
选定轴向通量分布系数和比能耗产水效率作为目标函数,建立中空膜纤维在两相流场中外形尺寸的优化模型.根据数值模拟分析可知:短纤维的膜污染趋势较小,但相应的比能耗效率随之下降;扩大纤维内径有利于提高膜的抗污染性,但会减小膜纤维填... 选定轴向通量分布系数和比能耗产水效率作为目标函数,建立中空膜纤维在两相流场中外形尺寸的优化模型.根据数值模拟分析可知:短纤维的膜污染趋势较小,但相应的比能耗效率随之下降;扩大纤维内径有利于提高膜的抗污染性,但会减小膜纤维填充密度而使比能耗产水率降低.当膜纤维内外径为常数(Di=0.6mm、Do=1.1mm)、设计通量为16~22L(/m2·h)时,最佳的膜纤维长度为1.45~1.86m;而当膜纤维内径在0.5~1.0mm范围内时,随着内径的增加,最佳的膜纤维长度范围为1.24~3.72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 中空纤维膜 比能耗产水率 通量分布系数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量纲分析的糙条高度计算方法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红红 牧振伟 +2 位作者 李凡琦 贾萍阳 孙德旭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04-909,共6页
为了研究糙条对宽浅弯道的导流作用,实现糙条消能工参数公式化并提高其应用性,基于量纲分析原理和18组正交试验,建立了糙条高度的半理论半经验公式.结合正交试验结果对公式中的各个系数进行了率定,并采用正交试验结果对该公式进行多元... 为了研究糙条对宽浅弯道的导流作用,实现糙条消能工参数公式化并提高其应用性,基于量纲分析原理和18组正交试验,建立了糙条高度的半理论半经验公式.结合正交试验结果对公式中的各个系数进行了率定,并采用正交试验结果对该公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以新疆“635”溢洪道整治工程原型数据验证对比,同时引入了更为直观的水通量离散系数Cm作为新型导流评价指标.结果表明:雷诺数Re对糙条高度的影响较小,若忽略Re的影响,糙条高度公式的计算结果与原型数据基本一致,2组检验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为7.77%.因此,Cm能够客观地反映糙条消能工的导流效果,且由于推导过程中各参量均具有真实的物理意义,故Cm在一般整流工程导流效果的评价方法上具有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糙条消能工 导流措施 量纲分析 正交试验 通量离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体外代谢途径构建确定乳酸合成关键酶
8
作者 马春玲 张彦飞 +3 位作者 杨雪 巨晓芝 刁爱坡 马红武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4-148,共5页
基于代谢控制分析理论提出了一种通过体外代谢途径构建和分析确定关键酶的方法并应用其确定乳酸高产菌株中的关键酶。首先获得高产菌株的粗酶液并测定葡萄糖到乳酸合成途径中各种蛋白的绝对浓度,进而通过向粗酶液中分别添加同等比例的... 基于代谢控制分析理论提出了一种通过体外代谢途径构建和分析确定关键酶的方法并应用其确定乳酸高产菌株中的关键酶。首先获得高产菌株的粗酶液并测定葡萄糖到乳酸合成途径中各种蛋白的绝对浓度,进而通过向粗酶液中分别添加同等比例的各纯酶对途径进行扰动,并由扰动前后的途径通量变化计算出各酶的通量控制系数以确定关键酶。结果表明,该菌株乳酸合成途径中丙酮酸激酶和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对途径通量影响最大,由此预测在该菌株基础上进一步过表达这两个酶对提高乳酸生成速率可能最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代谢途径构建 乳酸合成途径 代谢控制分析 关键酶 通量控制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