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4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量通量比对轴向分级再燃喷嘴燃烧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贾玉良 李昱泽 +3 位作者 金明 朱旭彤 葛冰 臧述升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19-924,共6页
针对轴向分级再燃喷嘴,运用冷态粒子图像速度分析仪和火焰自发光CH基拍摄等试验研究方法,探究动量通量比变化时,横流与射流掺混、射流火焰以及污染物排放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动量通量比的变化对横流与射流的掺混和火焰位置影响较大;... 针对轴向分级再燃喷嘴,运用冷态粒子图像速度分析仪和火焰自发光CH基拍摄等试验研究方法,探究动量通量比变化时,横流与射流掺混、射流火焰以及污染物排放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动量通量比的变化对横流与射流的掺混和火焰位置影响较大;掺混强度和射流速度共同作用导致CO体积分数随动量通量比的增大呈现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动量通量比的增大会导致回流强度和射流火焰主要反应区位置发生变化,进而导致NO体积分数呈现增加的趋势;对于特定的再燃喷嘴燃烧,存在恰当的动量通量比,使得燃烧室壁面不受火焰冲刷,且污染物排放维持在较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量通量比 轴向分级燃烧 粒子图像速度分析仪 射流火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体系高通量比色测定糖化酶活力新方法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洋 唐芳荣 +2 位作者 相宏宇 朱洪亮 谢秋宏 《中国酿造》 CAS 2012年第7期140-143,共4页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小体系结合96孔板比色测定糖化酶活力的新方法。经实验证明,在96孔板内,波长540nm处,葡萄糖浓度与光密度(OD)值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相关系数r值达到0.9996;通过加样回收实验发现,其回收率为98.5%~103.2%,相对标...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小体系结合96孔板比色测定糖化酶活力的新方法。经实验证明,在96孔板内,波长540nm处,葡萄糖浓度与光密度(OD)值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相关系数r值达到0.9996;通过加样回收实验发现,其回收率为98.5%~103.2%,相对标准差为1.8%;通过精密度分析实验发现该方法测量样品的精密度优于国标法及普通DNS法,其测定的结果与现行国家标准测定糖化酶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差异率小于0.5%。本研究建立的方法不仅准确、可靠,而且实现了小体系、高通量快速比色测定,为糖化酶工业检测及糖化酶生产菌株的高通量筛选奠定了重要方法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化酶 小体系 通量 活力测定 比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区不同下垫面大气湍流通量比较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陈丽晶 张镭 +1 位作者 梁捷宁 周旭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25-1335,共11页
为了更深入地认识不同条件下的陆-气相互作用,选取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emi-Arid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Observatory of Lanzhou University,SACOL)与中科院吉林通榆观测站的湍流资料,并结合常规... 为了更深入地认识不同条件下的陆-气相互作用,选取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emi-Arid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Observatory of Lanzhou University,SACOL)与中科院吉林通榆观测站的湍流资料,并结合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利用Swinbank于1951年提出的涡动相关法分析三种下垫面上的湍流通量,从而定量地描述和认识陆-气相互作用,并比较分析半干旱区不同下垫面热通量和动量通量的日变化与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SACOL、草原站和农田站上感、潜热通量的日变化均表现为单峰型,其中感热通量Hs日峰值可分别达到140.3,157.3和144.8 W·m-2;潜热通量LvE日峰值为Hs的40%~75%。(2)夜间热通量主要集中于-22.6~24.2 W·m-2,夜间Hs一年四季均表现为负值,而LvE几乎保持正值。(3)各测站上动量通量τ具有明显日变化,但由于风向、风速差异,通榆地区τ的日峰值可达0.25 kg·m-1·s-2,而SACOL仅有0.08 kg·m-1·s-2。(4)通榆站上τ的日变化具有显著季节差异,春、秋季的日较差远大于其他季。(5)排除热力因子影响,黄土高原下垫面对湍流活动的削弱作用更强,在该下垫面上近地层大气更容易也更快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气相互作用 湍流通量 涡动相关 SACOL 吉林通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江河口短叶茳芏湿地及围垦后的养虾塘N_2O通量比较 被引量:9
4
作者 谭立山 杨平 +3 位作者 徐康 陈坤龙 黄佳芳 仝川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929-3939,共11页
以闽江河口鳝鱼滩的短叶茳芏湿地及其转化而成的养虾塘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5~11月,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和悬浮箱-气相色谱法分别对白天短叶茳芏湿地和养虾塘水-气界面N_2O通量进行观测,并同步测定短叶茳芏湿地间隙水化学指标和养虾塘... 以闽江河口鳝鱼滩的短叶茳芏湿地及其转化而成的养虾塘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5~11月,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和悬浮箱-气相色谱法分别对白天短叶茳芏湿地和养虾塘水-气界面N_2O通量进行观测,并同步测定短叶茳芏湿地间隙水化学指标和养虾塘水体理化指标.结果表明,观测期间短叶茳芏湿地和养虾塘水-气界面N_2O通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13.11~206.57μg/(m^2·h)和-2.27~143.25μg/(m2·h),均值分别为(38.35±24.44)μg/(m2·h)和(46.44±15.93)μg/(m2·h),整体均表现为大气中N_2O的排放源,但两者N_2O通量无显著差异(P>0.05).短叶茳芏湿地N_2O通量与土壤间隙水的盐度和营养盐呈显著正相关(P<0.05),养虾塘水-气界面N_2O通量与水深、水体盐度和营养盐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2O通量 潮汐沼泽 养虾塘 土地利用变化 闽江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湖2种高寒嵩草湿草甸湿地生态系统水热通量比较 被引量:5
5
作者 吴方涛 曹生奎 +3 位作者 曹广超 汉光昭 林阳阳 成淑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6-182,共7页
基于涡度相关技术,研究了2015年青海湖2种高寒嵩草湿草甸湿地生态系统水热通量的特征。结果表明:(1)2015年青海湖高寒藏嵩草和小嵩草湿草甸湿地生态系统日平均水汽通量分别为1.74,0.99mm,年水汽通量分别为633.3,362.1mm。(2)青海湖2种... 基于涡度相关技术,研究了2015年青海湖2种高寒嵩草湿草甸湿地生态系统水热通量的特征。结果表明:(1)2015年青海湖高寒藏嵩草和小嵩草湿草甸湿地生态系统日平均水汽通量分别为1.74,0.99mm,年水汽通量分别为633.3,362.1mm。(2)青海湖2种高寒嵩草湿草甸湿地生态系统感热、潜热和净辐射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感热和潜热月平均日变化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均晚于净辐射。藏嵩草湿草甸湿地生态系统感热月均日变化最大值最大为179.06W/m^2,最小为46.02W/m^2;潜热最大为312.55W/m^2,最小为30.58 W/m^2;小嵩草湿草甸湿地生态系统感热月均日变化最大值最大为161.86 W/m^2,最小为31.60 W/m^2;潜热最大为215.44 W/m^2;最小为14.08 W/m^2。(3)通过波文比分析发现,2种高寒嵩草湿草甸湿地生态系统生长季能量分配以潜热为主,非生长季小嵩草湿草甸湿地生态系统能量分配以感热为主,藏嵩草湿草甸湿地生态系统则较为复杂。藏嵩草湿草甸湿地生态系统全年能量平衡率为0.82,小嵩草湿草甸湿地生态系统为0.89,增加土壤热通量项能改善能量平衡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嵩草湿草甸湿地 感热通量 潜热通量 水汽通量 能量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态分层流体黏性差异对双扩散通量的影响
6
作者 陈铂 黄剑文 +1 位作者 彭君可 黄升 《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8-54,共7页
为研究双扩散对流过程中流体黏性对通量的影响,本文设计了梯度浓度的双扩散试验,流体黏度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设计有中间挡板的试验水箱中注入根据糖盐组分质量分数精确配制的溶液,以控制盐指型密度稳定比在1.073,扩散型密度稳定比... 为研究双扩散对流过程中流体黏性对通量的影响,本文设计了梯度浓度的双扩散试验,流体黏度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设计有中间挡板的试验水箱中注入根据糖盐组分质量分数精确配制的溶液,以控制盐指型密度稳定比在1.073,扩散型密度稳定比在0.93。移开挡板后,水箱内会形成静止状态的糖盐双层系统。为了更精确地评估双扩散现象并最小化误差,试验设置了3种时间段的双扩散试验,分别为300 s、600 s和1800 s。试验发现:短时间内通量会受黏度影响而显著减小,但随着时间的增长,这些影响被继发的扩散通量所掩盖。盐指型和扩散型双扩散的糖通量与黏度之间均存在非线性关系,在扩散型双扩散中通量比γ^(*)与黏度比之间拟合得出两者呈幂律关系;而盐指型通量比γ与黏度比之间的变化则相对复杂,需要更精细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扩散对流 密度稳定比 通量比 流体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相关癌变差异LncRNAs的筛选与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董文亮 黄一丹 +2 位作者 郭文卓 杨慧霞 张敬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7,共8页
目的:筛选并分析口腔扁平苔藓(OLP)黏膜组织的长链非编码RNAs(LncRNAs)的癌变相关差异性表达谱,并对其功能进行初步分析,探索其在OLP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方法:收集OLP(糜烂型)病损黏膜组织和正常黏膜组织各5例,应用高通量测序技... 目的:筛选并分析口腔扁平苔藓(OLP)黏膜组织的长链非编码RNAs(LncRNAs)的癌变相关差异性表达谱,并对其功能进行初步分析,探索其在OLP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方法:收集OLP(糜烂型)病损黏膜组织和正常黏膜组织各5例,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构建OLP中基因差异表达谱,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与口腔扁平苔藓癌变关系密切的LncRNAs。结果:筛选获得400个与OLP相关的LncRNAs,其中250个表达上调,150个表达下调,得到5个与口腔扁平苔藓癌变相关的差异表达LncRNAs:54055、100128560、399717、378825、100130231。结论:筛选得到的OLP病损黏膜中差异表达LncRNAs400个,发现其中5个LncRNAs可能与OLP发病、癌变倾向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s 口腔扁平苔藓 通量测序 生物信息学分析 癌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植物表型技术在大豆育种中的应用
8
作者 张杰 谭博阳 +9 位作者 李亚昕 姜鲲鹏 张晶 李艺彤 李婷婷 王帅 魏峭嵘 杨明亮 陈庆山 徐乐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9-146,154,共9页
高通量植物表型新技术是攻克种质资源优异性状高通量精准鉴定难题、发掘创制突破性种质资源的关键,该技术已成为现代农业研究的核心工具,对推动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文章系统综述该技术在大豆逆境胁迫监测、生理特性评估、... 高通量植物表型新技术是攻克种质资源优异性状高通量精准鉴定难题、发掘创制突破性种质资源的关键,该技术已成为现代农业研究的核心工具,对推动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文章系统综述该技术在大豆逆境胁迫监测、生理特性评估、产量预测、抗病性筛选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整合多种传感器和成像技术,高通量植物表型技术可非破坏性地采集大规模的植物表型数据,显著提高大豆育种效率和基因型筛选精准度,为大豆育种提供新方法和新途径。展望大豆育种中表型评估的未来方向和发展趋势,指出高通量植物表型技术在大豆育种应用中存在的不足,提出运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提升海量表型数据处理标准化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育种 通量植物表型技术 种质资源评价 作物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激光装置真空系统洁净度控制
9
作者 吴文龙 林东晖 +9 位作者 牛龙飞 熊迁 王振国 刘建国 陈文棋 吴悦 刘勇 王琳 姚轲 陈林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5,共7页
在高通量激光装置真空系统运行过程中,泵组润滑油在真空环境下产生的分子污染可能扩散沉积在光学系统元件表面,在高通量激光辐照下诱导损伤,降低光学元件负载能力。针对真空系统洁净度控制开展研究,构建了包括真空泵组优化、增加低温冷... 在高通量激光装置真空系统运行过程中,泵组润滑油在真空环境下产生的分子污染可能扩散沉积在光学系统元件表面,在高通量激光辐照下诱导损伤,降低光学元件负载能力。针对真空系统洁净度控制开展研究,构建了包括真空泵组优化、增加低温冷阱吸附、增加冷阱在线加热再生工艺的真空系统洁净度控制方法。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真空系统经过120 h连续运行后,平均24 h非挥发性残留物表面沉积量维持在2.86×10^(-9)g/cm^(2)洁净水平,熔石英光学试片考核组和对照组在350 nm处的透过率以及12.3 J/cm^(2)通量以下的损伤密度曲线基本一致,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量激光装置 真空系统 洁净度 光学元件 透过率 损伤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6S rRNA高通量测序的驻岛人员肠道菌群分析
10
作者 吴浩 谢沛 +4 位作者 张菂 黄文 李兆申 薛芊 鞠金涛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0-405,共6页
目的分析驻岛人员肠道菌群特征,为维护驻岛人员的肠道微生态平衡及提供精准的医疗保障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纳入驻岛人员若干,同时纳入沿海地区人员若干作为对照,对人员粪便标本进行16S rRNA高通量测序。比较两组人员肠道... 目的分析驻岛人员肠道菌群特征,为维护驻岛人员的肠道微生态平衡及提供精准的医疗保障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纳入驻岛人员若干,同时纳入沿海地区人员若干作为对照,对人员粪便标本进行16S rRNA高通量测序。比较两组人员肠道菌群多样性及菌群组成差异。结果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驻岛人员肠道菌群丰度较沿海地区人员升高,beta多样性分析提示驻岛人员肠道微生物群落构成与沿海地区人员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驻岛人员肠道内拟杆菌门丰度低于沿海地区人员(30.8%vs 48.3%,P<0.001),而肠道内变形菌门丰度高于沿海地区人员(28.3%vs 10.2%,P<0.001)。经多重假设检验校正后发现,驻岛人员肠道内拟杆菌属、罗斯氏菌属、另枝菌属、副拟杆菌属丰度显著下降,普雷沃氏菌属、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柠檬酸杆菌属、产粪甾醇真杆菌属丰度显著提升。结论海岛特殊环境影响驻岛人员肠道菌群特征,肠道微生态健康亟需精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驻岛人员 海岛 肠道菌群 16S rRNA 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澄西湖入湖污染物通量与滞留率研究
11
作者 杨文晶 吕文 +6 位作者 刘帅 杨金艳 谢茂嵘 孙瑞瑞 谈剑宏 姜宇 王杰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68,共6页
基于2007—2019年阳澄西湖逐月水质水量同步监测数据,定量分析了阳澄西湖入湖污染物通量时空变化特征和污染物通量滞留率。结果表明:阳澄西湖入湖污染物通量年内分布不均,在水量差异较大时更易受水量影响;多年来各项入湖污染物通量整体... 基于2007—2019年阳澄西湖逐月水质水量同步监测数据,定量分析了阳澄西湖入湖污染物通量时空变化特征和污染物通量滞留率。结果表明:阳澄西湖入湖污染物通量年内分布不均,在水量差异较大时更易受水量影响;多年来各项入湖污染物通量整体呈下降趋势,降幅从大到小依次为氨氮、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8条主要入湖河道中白荡的入湖污染物贡献率最大,其次是蠡塘河和界泾河;空间分布上阳澄西湖南部入湖污染物通量最大,其次是北部和中部;2019年阳澄西湖污染物滞留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氨氮、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一半以上的入湖污染物量继续汇入中湖。建议重点关注主要污染物汇入区白荡和蠡塘河,加强对周边污染源的控制与综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物通量 污染物滞留率 入湖河道 水量 时空变化 阳澄西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濮老区高含水油藏高通量水洗微观剩余油赋存机理
12
作者 罗波波 燕高飞 +6 位作者 谢敏 郭立强 蒲保彪 陈道远 齐桂雪 杨祖贵 张昀徽 《断块油气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52,共6页
东濮老区注水开发近40 a,已进入高含水剩余油高度分散阶段,因此需明确不同渗透率储层高通量水洗后微观动用规律及机理,以指导高含水油田开发策略调整。文中综合高通量水洗油岩心实验、微流控实验及微观流动模拟,明确了不同渗透率储层高... 东濮老区注水开发近40 a,已进入高含水剩余油高度分散阶段,因此需明确不同渗透率储层高通量水洗后微观动用规律及机理,以指导高含水油田开发策略调整。文中综合高通量水洗油岩心实验、微流控实验及微观流动模拟,明确了不同渗透率储层高含水阶段的驱替特征,揭示了高通量水洗中剩余油的微观赋存状态及动用机理。结果表明:渗透率大于50×10^(-3)μm^(2)的储层在高通量水洗阶段(岩心尺度30~1000 PV)驱油效率可进一步提高7.50百分点以上,微观波及范围变化不大,主要通过水力冲刷、润湿剥离动用水驱流线控制孔喉内的膜状、滴状等剩余油类型;而对于渗透率低于50×10^(-3)μm^(2)的储层,受孔喉尺寸以及连通性的影响,进入高含水阶段水驱微观波及范围有限,高通量水洗难以有效动用剩余油,宜在主流线达30~50 PV时转变注水开发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量水洗 岩心驱替实验 微流控实验 孔隙尺度 微观剩余油 赋存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量优选与机器学习的农田CO_(2)排放通量反演模型研究
13
作者 赵文举 丁磊 +3 位作者 俞海英 马宏 曾凯 杨鹏涛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98-410,共13页
为准确获取农田CO_(2)排放通量和精准监测温室气体排放,采集CO_(2)实测数据,基于光谱影像数据,提取各采样点光谱反射率,在此基础上引入红边波段改进光谱指数,利用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皮尔逊相... 为准确获取农田CO_(2)排放通量和精准监测温室气体排放,采集CO_(2)实测数据,基于光谱影像数据,提取各采样点光谱反射率,在此基础上引入红边波段改进光谱指数,利用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皮尔逊相关系数法(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PCC)以及灰色关联度分析法(Grey relational analysis,GRA)优选出的特征变量作为模型输入组,基于轻量级梯度提升机(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LightGBM)、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机器学习算法,构建36个番茄农田不同生育期CO_(2)排放通量反演模型。结果表明:PCC-GRA变量优选方法构建的模型精度优于VIP和PCC法构建的模型,LightGBM的反演效果整体优于BPNN和RF模型,反演结果能真实反映番茄农田不同生育期CO_(2)排放通量。对比各生育期不同模型反演精度,LightGBM在生长期、开花坐果期、成熟期的反演效果优于其他模型,验证集决定系数R_(p)^(2)分别为0.741、0.818、0.779,均方根误差RMSE_(p)分别为0.035、0.040、0.229 mg/(m^(2)·h),平均绝对误差MAE_(p)分别为0.028、0.034、0.022 mg/(m^(2)·h),其中开花坐果期反演精度表现最优。在果实膨大期,RF反演效果优于其他模型,R_(p)^(2)为0.767,RMSEp为0.031 mg/(m^(2)·h),MAEp为0.360 mg/(m^(2)·h),且基于最佳反演模型PCC-GRA-LightGBM得到的全生育期CO_(2)排放通量动态变化曲线可较为真实地反映研究区CO_(2)排放通量变化特征。研究结果可为农田CO_(2)排放通量的精细化监测与估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CO_(2)排放通量 光谱指数 变量优选 LightGBM 反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青花菜KASP标记开发与应用
14
作者 张振超 陶美奇 +4 位作者 潘永飞 孙国胜 王传友 安林海 戴忠良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3-521,I0003-I0005,共12页
为提高青花菜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水平,本研究基于高通量测序数据开发了70组KASP标记,并采用KASP检测平台对43份青花菜试验材料进行分型,根据分型结果筛选出分型效果好、多态性高的标记,用于指纹图谱构建、遗传关系确定和纯度鉴定。结果表... 为提高青花菜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水平,本研究基于高通量测序数据开发了70组KASP标记,并采用KASP检测平台对43份青花菜试验材料进行分型,根据分型结果筛选出分型效果好、多态性高的标记,用于指纹图谱构建、遗传关系确定和纯度鉴定。结果表明,70组KASP标记中,未分型成功有3个,未分型材料>5份有13个,多态性差的有6个,分型成功48个(成功率68.6%)。48个标记中,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值≥0.30的标记有37个(占比77.08%),其中PIC值为0.37的标记数量最多,为11个,0.38的标记有3个。将48个标记的分型结果转化为二元编码数据,获得了43份青花菜育种材料的SNP-DNA指纹图谱。聚类分析结果发现,Br05与其他材料的遗传关系较远;Br12和Br19、Br33和Br34之间遗传系数均为100,Br14和Br32的遗传系数为99,表明两两间为同一株系的可能性大,这与在田间的表型观察结果基本一致。10组标记对30株Br19的一致性进行鉴定,发现纯度值区间为83.3%~96.7%,说明Br19株系间存在差异;采用10组标记对亲本Br19、Br35和杂交种F1(Br19×Br35)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有5个标记(SNP07、SNP09、SNP10、SNP11和SNP19)在三者间的分型结果不同,可用于杂交制种田F1(Br19×Br35)种子纯度鉴定。本研究结果对青花菜种质资源鉴定、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与新品种保护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量测序 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 指纹图谱 纯度鉴定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辅助诊断日本斑点热一例
15
作者 阮永春 周宜庆 +4 位作者 张海旺 周洁 段金楠 张晓静 李明晖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6-149,共4页
日本斑点热是由日本立克次体感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本文报道1例日本斑点热病例,采用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血细胞中检出日本立克次体,经多西环素治疗好转,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日本立克次体 日本斑点热 诊断 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浓度与温度变化对不同水分管理稻田CO_(2)净通量的影响
16
作者 黄涛 杜涛 +4 位作者 姚兆洋 朱莉莉 王广帅 刘玮璇 刘笑吟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14,共7页
为研究不同气候条件和水分管理对稻田CO_(2)净通量的影响,利用开顶式气室(OTC)进行田间试验。试验分别在控制灌溉(CI)和淹水灌溉(FI)条件下设置升高CO_(2)浓度200×10^(-6)(CCO和FCO)、升高CO_(2)浓度200×10^(-6)加升高温度2℃... 为研究不同气候条件和水分管理对稻田CO_(2)净通量的影响,利用开顶式气室(OTC)进行田间试验。试验分别在控制灌溉(CI)和淹水灌溉(FI)条件下设置升高CO_(2)浓度200×10^(-6)(CCO和FCO)、升高CO_(2)浓度200×10^(-6)加升高温度2℃(CCOT和FCOT)、背景大气环境(CCK和FCK)3种气候条件,共6种处理。结果表明:各处理的稻田CO_(2)净通量变化特征基本一致,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拔节孕穗期和乳熟期达到峰值。CCO处理稻田CO_(2)吸收速率较CCK处理增加10.40%~40.78%,CCOT处理增加了分蘖期、拔节孕穗期和乳熟期的稻田CO_(2)吸收速率,减少了抽穗开花期和黄熟期的稻田CO_(2)吸收。FCO处理稻田CO_(2)吸收速率较FCK处理增加1.19%~52.01%,FCOT处理较FCK处理增加8.63%~121.88%。CO处理在控制灌溉和淹水灌溉条件下均增大了稻田CO_(2)吸收速率,COT处理对稻田CO_(2)净通量的作用因水分管理模式和水稻生育期存在差异,淹水灌溉稻田CO_(2)的吸收能力显著提升。在每个典型日几乎都观测到CCO和CCOT处理稻田CO_(2)净吸收能力在日尺度上的增强,各时期的控制灌溉稻田和生长前期的淹水灌溉稻田在CO处理下具有最大的日平均CO_(2)净吸收速率,生长后期的淹水灌溉稻田在COT处理下CO_(2)吸收能力更强。研究表明,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稻田CO_(2)净通量的影响因生育时期存在差异,节水灌溉可能会减弱气候变化对稻田“碳汇”能力的正向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浓度升高 温度升高 控制灌溉 稻田 CO_(2)净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风速下涌浪和大气稳定度对海气湍动能通量的影响
17
作者 谭超 宋金宝 刘长龙 《海洋与湖沼》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5-286,共12页
海气湍动能通量刻画了海气之间湍动能的交换过程,同时包含着大气湍流相干结构的重要信息。基于广东茂名附近海上观测塔2012年2月15日至5月8日的实测大气湍流数据以及同步波浪测量数据,研究并对比了低风速情况下不同海浪条件和大气稳定... 海气湍动能通量刻画了海气之间湍动能的交换过程,同时包含着大气湍流相干结构的重要信息。基于广东茂名附近海上观测塔2012年2月15日至5月8日的实测大气湍流数据以及同步波浪测量数据,研究并对比了低风速情况下不同海浪条件和大气稳定度对海气界面湍动能通量的影响规律,采用谱分析和概率统计方法定量地展示了这些影响的显著性和幅度特征。结果表明,涌浪情况下,湍动能通量协谱和Ogive曲线上会出现相应受影响区域,涌浪能够导致湍动能通量的减小。通过对通量归一化和正、负贡献量的提取发现:在相同风速下,湍动能通量的通量负贡献量与正贡献量比值的绝对值随波龄增大而增大,归一化通量值随波龄增大而减小;涌浪对湍动能通量的减小作用有随波龄增大而增大的趋势。此外,湍动能通量在涌浪情况下出现负值概率更大,平均概率为29%左右,而风浪情况则为12%左右。结果还表明,大气稳定度对湍动能通量有明显的影响。在相同风速下,湍动能通量在不稳定层结的情况,依次大于中性和稳定情况;不同层结下的差异主要取决于通量正贡献量的差异,负贡献量则差异较小。这些结果表明低风速下涌浪和大气稳定度对于湍动能通量的影响不可忽略,对于深入理解大气边界层结构具有一定的科学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动能通量 大气边界层 湍流 涌浪 大气稳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TP诱变及高通量筛选选育米尔贝霉素高产菌株
18
作者 张莉 米贯东 +4 位作者 戴梦 谢新宇 安兰兰 马婕 任风芝 《中国兽药杂志》 2025年第3期25-33,共9页
为选育米尔贝霉素(milbemycin)优良菌株,提高发酵产量,以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MB230906作为出发菌株,通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结合自身代谢产物抗性,以及高通量筛选技术,获得了1株遗传性状稳定的高产突变菌株AM24... 为选育米尔贝霉素(milbemycin)优良菌株,提高发酵产量,以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MB230906作为出发菌株,通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结合自身代谢产物抗性,以及高通量筛选技术,获得了1株遗传性状稳定的高产突变菌株AM2405-228,50 L罐发酵产量平均达到3494μg/mL,较出发菌株提升28.31%,A3∶A4达到了1∶3.98。结果表明,运用ARTP诱变结合抗性和高通量筛选,可以高效、快速获得发酵产量显著提高的米尔贝霉素突变株,为进一步推进米尔贝霉素的工业化生产奠定坚实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尔贝霉素 吸水链霉菌 ARTP 通量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草莓白粉病和向日葵白粉病群落组成分析
19
作者 张振荣 朱维贤 +4 位作者 董琼娥 钱玲 任建青 李亚平 王薇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93-100,共8页
【目的】探明相邻地点同时爆发草莓白粉病(CM)、向日葵白粉病(XRK)的微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种类差异性,为研究白粉病的侵染特点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3年5—7月,分别取位于昆明市农业科学院嵩明基地的温室大棚草莓白粉病样品,与... 【目的】探明相邻地点同时爆发草莓白粉病(CM)、向日葵白粉病(XRK)的微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种类差异性,为研究白粉病的侵染特点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3年5—7月,分别取位于昆明市农业科学院嵩明基地的温室大棚草莓白粉病样品,与之相隔300 m的露天爆发严重的向日葵白粉病样品,进行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对这2种植物感染白粉病部位表面的白粉层真菌群落组成与结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97%相似水平下物种分析和聚类显示,草莓白粉病样本群落涵盖1域1界5门17纲26目35科39属50种62个OTU的真菌;向日葵白粉病样本群落涵盖1域1界2门5纲7目10科13属13种15个OTU的真菌;草莓白粉病样本的物种丰富度高于向日葵白粉病样本;2个样本的真菌群落组成与物种在门、科和属水平上均呈显著差异。子囊菌门(Ascomycota)在2个样本的相对丰度均大于93%。草莓白粉病优势群落以枝孢科(Cladosporiaceae)枝孢属(Cladosporium)真菌为主,同时含有青霉科(Aspergillacea)青霉属(Penicillium)、白粉菌科(Erysiphaceae)叉丝单囊壳属(Podosphaera)等多种真菌微生物;向日葵白粉病优势群落由白粉菌科(Erysiphaceae)unclassified_f_Erysiphaceae真菌组成,群落组成相对单一。【结论】昆明市相邻地点同时爆发的向日葵白粉病和草莓白粉病的微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种类差异极显著;草莓白粉病病原菌主要为枝孢属(Cladosporium)真菌,同时含有其他多种真菌微生物,向日葵白粉病由白粉菌科(Erysiphaceae)unclassified_f_Erysiphaceae真菌组成,群落组成相对单一,且云南省昆明市向日葵白粉病病原菌种类为白粉菌科(Erysiphaceae)真菌为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白粉病 草莓白粉病 真菌多样性 白粉菌科 Illumina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质与光量子通量密度智能调控对灵芝三萜合成的影响及其系统开发
20
作者 吴金华 陈仕国 +1 位作者 徐晓兰 张曦文 《南方农机》 2025年第S1期46-50,共5页
【目的】解析光质(红/蓝/黄/绿)与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对灵芝子实体三萜类化合物合成的协同调控机制。【方法】通过构建基于PWM调光技术的精准光环境调控系统,实现PPFD参数30~130μmol·m-2·s-1的动态控制,并结合温湿度与土... 【目的】解析光质(红/蓝/黄/绿)与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对灵芝子实体三萜类化合物合成的协同调控机制。【方法】通过构建基于PWM调光技术的精准光环境调控系统,实现PPFD参数30~130μmol·m-2·s-1的动态控制,并结合温湿度与土壤含水率监测模块,开展4光质×3强度梯度的正交实验。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测定灵芝子实体三萜含量,运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及遗传算法解析光环境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1)蓝450 nm在PPFD30μmol·m-2·s-1时菌盖三萜含量均值达1.763%,较对照组提升25.7%;绿520nm在PPFD80μmol·m-2·s-1时菌盖三萜含量均值达1.691%,较对照组提升20.6%;黄590 nm在PPFD130μmol·m-2·s-1时菌柄三萜含量均值达1.421%,较对照组提升36.1%。2)光质(F=10.70,p<0.001)和PPFD(F=4.72,p=0.02)对菌盖三萜合成存在显著交互作用(F=6.80,p<0.001);光质(F=9.73,p<0.001)和PPFD(F=2.74,p=0.08)对菌柄三萜合成也存在显著交互作用(F=6.65,p<0.001)。3)基于遗传算法全局寻优,确定蓝450 nm、PPFD30μmol·m-2·s-1为菌盖与菌柄三萜合成的最优光环境参数组合。【结论】本研究可为灵芝光调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揭示光质与光强协同调控三萜类化合物积累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三萜 光质 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 智能光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