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蛋白激酶C在调节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中的作用
1
作者 黄巧冰 杨滔 +1 位作者 宋力 黄绪亮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138-1139,共2页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 调节作用 蛋白激酶C 热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C在中毒性休克中调节内皮细胞通透性的机制研究
2
作者 杨滔 黄巧冰 武一曼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1096-1097,共2页
关键词 中毒休克 内皮细胞 蛋白激酶C 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苯丙胺调节紧密连接结构蛋白的表达改变血脑屏障通透性 被引量:5
3
作者 杨丽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72-1172,共1页
关键词 血脑屏障 甲基苯丙胺 紧密连接 结构蛋白 血脑屏障内皮细胞 调节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酰胺强化营养支持对老年胃肠手术后免疫功能及肠黏膜通透性的作用 被引量:16
4
作者 赵艳茹 周钰 +1 位作者 刘波 刘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3953-3955,共3页
目的:探讨强化谷氨酰胺的肠外营养支持对老年胃肠手术后肠黏膜通透性及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48例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给予等氮、等热卡的肠外营养,研究组补充0.5g/(kg·d)的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溶液... 目的:探讨强化谷氨酰胺的肠外营养支持对老年胃肠手术后肠黏膜通透性及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48例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给予等氮、等热卡的肠外营养,研究组补充0.5g/(kg·d)的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溶液共7d。两组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营养支持第8天检测IgG、IgA、IgM和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以及尿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结果:研究组IgA(2.9±0.5)g/L、IgG(12.5±2.7)g/L、IgM(1.5±0.4)g/L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百分比(44.2±5.3)%和CD4/CD8值1.99±0.85均高于对照组(数值分别为2.3±0.9、10.2±2.4、1.0±0.6、39.4±6.7、1.53±0.23,P<0.05),L/M比值0.0622±0.0094明显低于对照组(0.0859±0.0127,P<0.05)。结论:老年腹部手术后给予添加谷氨酰胺的肠外营养可以维持肠黏膜通透性,提高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胃肠手术 免疫调节 肠黏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调控MEK-ERK-MLCK通路影响结肠炎大鼠肠黏膜通透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丁少桢 丁浩 +4 位作者 梅俏 刘晓昌 胡静 胡咏梅 许建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8-502,共5页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否通过调控MEK-ERK-MLCK通路影响结肠炎大鼠肠黏膜通透性的机制。方法 SD大鼠分为4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NS皮下注射+NS灌肠),B组为正常对照+Hcy注射组(Hcy皮下注射+NS灌肠),C组为TNBS模型组(NS...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否通过调控MEK-ERK-MLCK通路影响结肠炎大鼠肠黏膜通透性的机制。方法 SD大鼠分为4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NS皮下注射+NS灌肠),B组为正常对照+Hcy注射组(Hcy皮下注射+NS灌肠),C组为TNBS模型组(NS皮下注射+TNBS灌肠),D组为TNBS模型+Hcy注射组(Hcy皮下注射+TNBS灌肠)。建立高Hcy血症的实验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实验结束时取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检查,并进行结肠匀浆检测MPO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小肠组织中MEK、ERK、p-ERK、MLCK、p-MLCK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T-q PCR方法检测大鼠小肠组织中MLCK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相比,TNBS模型+Hcy皮下注射组大鼠DAI及HI评分增高,结肠匀浆MPO活性增高,小肠黏膜组织MEK、ERK、p-ERK、MLCK、p-MLCK蛋白表达水平增加,MLCK mRNA相对表达量增加。结论 Hcy增加实验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通透性,可能与调控MEK-ERKMLCK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炎症肠病 肠黏膜 紧密连接 肌球蛋白轻链激酶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1PR5激动剂减轻H2O2诱导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高通透性及氧化应激损伤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星阅 任自敬 +2 位作者 王越 樊瑞雪 周佩洋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20-826,共7页
目的鞘氨醇⁃1⁃磷酸酯受体5(S1PR5)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血脑屏障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尚不清楚。文章旨在探讨S1PR5在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将bEnd.3细胞分为对照组、H_(2)O_(2)组、... 目的鞘氨醇⁃1⁃磷酸酯受体5(S1PR5)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血脑屏障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尚不清楚。文章旨在探讨S1PR5在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将bEnd.3细胞分为对照组、H_(2)O_(2)组、H_(2)O_(2)+5μmol/L A971432(S1PR5特异性选择性激动剂)组、H_(2)O_(2)+10μmol/L A971432组、H_(2)O_(2)+20μmol/L A971432组。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改变;FITC⁃Dextran渗透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Western Blot检测S1PR5、ZO⁃1、VE⁃Cadherin、Occludin、Bax、Bcl2、Caspase⁃3、p⁃Erk1/2、Erk1/2、Nrf2、HO⁃1、SOD1和SOD2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观察ZO⁃1的荧光强度;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DCFH⁃DA探针法检测细胞活性氧水平。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bEnd.3细胞的S1PR5蛋白表达(1.00±0.01)相比,H_(2)O_(2)组(0.59±0.03)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H_(2)O_(2)显著增加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减少ZO⁃1、VE⁃Cadherin、Occludin、Nrf2、HO⁃1、SOD1和SOD2蛋白表达以及ZO⁃1荧光强度,降低细胞活力,增加MMP⁃9、Bax/Bcl2、Caspase⁃3、p⁃Erk1/2/Erk1/2的蛋白表达和细胞内总活性氧(P<0.05)。与H_(2)O_(2)组[(75.33±3.76)%]相比,H_(2)O_(2)+10、20μmol/L A971432组[(93.34±0.49)%,(100.60±7.29)%]可以明显逆转H_(2)O_(2)诱导的细胞活力下降(P<0.05)。与H_(2)O_(2)组相比,H_(2)O_(2)+5、10、20μmol/L A971432组的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显著降低,ZO⁃1、VE⁃Cadherin、Occludin、Nrf2、HO⁃1、SOD1和SOD2蛋白表达和ZO⁃1荧光强度增加,细胞活力增加,MMP⁃9、Bax/Bcl2、Caspase⁃3、p⁃Erk1/2/Erk1/2蛋白表达和细胞内总活性氧降低(P<0.05)。结论A971432选择性激动S1PR5可减轻H_(2)O_(2)诱导的bEnd.3内皮细胞高通透性及凋亡,并可能通过激活Nrf2/HO⁃1通路发挥抗氧化损伤作用。与H_(2)O_(2)组相比,H_(2)O_(2)+10、20μmol/L A971432组可以明显逆转H_(2)O_(2)诱导的细胞活力下降(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氨醇-1-磷酸酯受体5 氧化应激 血管内皮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血红素氧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升高细胞内钙离子机制研究
7
作者 王君 何生松 +2 位作者 刘亚男 张盼 姚景宏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调节细胞内钙离子可能的分子机制,揭示乙型肝炎病毒(HBV)诱导肝癌的可能途径。方法培养人胚肾细胞(HEK293),取第2代HEK293细胞共转染HBx基因、钙释放激活钙通道蛋白1(Orai1)基因或者间质相互作用因子1(ST...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调节细胞内钙离子可能的分子机制,揭示乙型肝炎病毒(HBV)诱导肝癌的可能途径。方法培养人胚肾细胞(HEK293),取第2代HEK293细胞共转染HBx基因、钙释放激活钙通道蛋白1(Orai1)基因或者间质相互作用因子1(STIM1)基因,免疫共沉淀(co-IP)实验观察细胞内蛋白结合情况,并使用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pull-down实验研究HBx与Orai1作用位点,使用钙离子测量/成像系统检测HBx蛋白对细胞内钙离子的影响。结果转染后细胞生长状态良好,co-IP实验结果显示HBx蛋白在细胞内可以与Orai1蛋白结合,GST pull-down实验显示HBx蛋白可以与Orai1蛋白C末端结合,钙离子测量/成像系统检测显示HBx蛋白可升高活细胞钙内流。结论 HBx蛋白通过与细胞膜钙离子通道Oria1结合蛋白的C末端结合,增加细胞钙内流,扰乱细胞内钙离子平衡,从而影响细胞增殖等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X蛋白 Orai1蛋白 通透性钙池调节离子通道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屏障功能调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肖贞良 孙耕耘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15-220,共6页
血管内皮屏障功能的调节机制相当复杂。α┐凝血酶等炎性介质引起内皮通透性增高的机制可能是通过G蛋白激活磷脂酶,介导三磷酸肌醇等第二信使产生,并进一步激活蛋白激酶C和肌球蛋白轻链激酶,最终引起肌球蛋白轻链磷酸化,从而导致... 血管内皮屏障功能的调节机制相当复杂。α┐凝血酶等炎性介质引起内皮通透性增高的机制可能是通过G蛋白激活磷脂酶,介导三磷酸肌醇等第二信使产生,并进一步激活蛋白激酶C和肌球蛋白轻链激酶,最终引起肌球蛋白轻链磷酸化,从而导致内皮细胞F┐肌动蛋白骨架重排,中心张力增加,细胞间裂隙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屏障功能 内皮 调节 血管内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维菌素对水生动物安全性及其对寄生虫驱杀作用 被引量:8
9
作者 陈进军 房文红 王松刚 《科学养鱼》 2015年第2期90-90,共1页
阿维菌素是一类具有抗虫驱虫活性的生物型农药和兽药,广泛应用于农业、畜牧业寄生虫防治,对水生动物的多种寄生虫具有良好的杀虫和驱虫效果,但同时也会对水生动物产生毒害作用。本文总结了阿维菌素对水生动物寄生虫杀虫驱虫效果及对水... 阿维菌素是一类具有抗虫驱虫活性的生物型农药和兽药,广泛应用于农业、畜牧业寄生虫防治,对水生动物的多种寄生虫具有良好的杀虫和驱虫效果,但同时也会对水生动物产生毒害作用。本文总结了阿维菌素对水生动物寄生虫杀虫驱虫效果及对水生动物的毒性,以期为阿维菌素今后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撑。阿维菌素的作用机理:可以增加虫体的抑制性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释放,以及打开谷氨酸控制的氯离子通道,增强神经膜对氯离子的通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菌素 驱虫效果 离子通道 动物寄生虫 抑制递质 水产养殖 安全评价 作用机理 安全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pprA与pprB基因的表达与功能研究
10
作者 王艳萍 曾林 Jin Shouguang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91-294,共4页
细胞膜的通透性与细菌多重耐药性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通过对实验室使用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进行筛选,得到一株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自发突变株PAK1-3,采用互补实验从铜绿假单胞菌的基因文库中筛选到一组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 细胞膜的通透性与细菌多重耐药性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通过对实验室使用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进行筛选,得到一株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自发突变株PAK1-3,采用互补实验从铜绿假单胞菌的基因文库中筛选到一组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相关的基因pprA和pprB,经在大肠埃希菌M15中表达、纯化后,进行体外磷酸化实验,证明其表达产物具有磷酸化作用,是一组具有应答调节作用的双分子调节系统,并首次通过膜通透性实验证明PAK1-3的通透性降低,抗生素的耐药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双分子调节系统 pprA和pprB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生菌根真菌Paxillus involutus吸收Cd^(2+)及H_2O_2对Cd^(2+)内流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智梅 张玉红 +5 位作者 撒刚 刘建 马旭君 邓晨 赵瑞 陈少良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4-32,共9页
【目的】本文研究了外生菌根真菌Paxillus involutus对Cd^(2+)的吸收作用以及H_2O_2对Cd^(2+)内流的调控作用。【方法】以Paxillus involutus的2种菌株MAJ和NAU为研究材料,利用50μmol/L Cd Cl2对材料进行24 h处理,应用非损伤微测技术... 【目的】本文研究了外生菌根真菌Paxillus involutus对Cd^(2+)的吸收作用以及H_2O_2对Cd^(2+)内流的调控作用。【方法】以Paxillus involutus的2种菌株MAJ和NAU为研究材料,利用50μmol/L Cd Cl2对材料进行24 h处理,应用非损伤微测技术测定菌丝的Cd^(2+)和Ca^(2+)离子流。【结果】结果显示,Cd^(2+)处理后,MAJ和NAU菌丝的Cd^(2+)内流增强,同时也显著促进了Ca^(2+)的内流。Ca^(2+)通道抑制剂(Verapamil、Gd Cl3、TEA)处理后,Cd^(2+)和Ca^(2+)内流强度均明显减弱,表明Cd^(2+)是通过钙通透性离子通道(Ca PCs)进入菌丝细胞的。Cd^(2+)处理促进了Cd^(2+)和Ca^(2+)的内流,很可能是Cd^(2+)激活了菌丝质膜的Ca PCs。Ca^(2+)和Cd^(2+)的竞争性实验结果显示,高浓度的Ca^(2+)抑制菌株MAJ和NAU的Cd^(2+)内流;反过来,测试液中Cd^(2+)浓度的提高也明显降低了Ca^(2+)的内流强度,这证明Ca^(2+)和Cd^(2+)是竞争性地通过Ca PCs进入菌丝细胞的。此外还发现,H_2O_2(1.0 mmol/L)能增强菌丝的Cd^(2+)和Ca^(2+)内流,而ROS清除剂DMTU却显著抑制了菌株对Ca^(2+)和Cd^(2+)的吸收,表明H_2O_2在调控菌丝细胞Ca PCs介导Cd^(2+)内流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结论】综上,外生菌根真菌Paxillus involutus对Cd^(2+)具有富集作用并且可以通过H_2O_2激活Ca PCs促进Cd^(2+)内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xillus involutus MAJ NAU 镉胁迫 Ca2+离子通道 非损伤微测技术 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治疗犊牛腹泻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琨 《当代畜禽养殖业》 1994年第5期21-21,共1页
激光疗法系采用适当剂量的激光照射穴位,通过热效应、光化效应和电磁场效应而调节胃肠运动,提高白细胞吞噬能力和溶菌酶活性,改善血液循环及血管通透性,通过机体神经、体液调节达到抗病目的。济南市第一奶牛场自1991年初暴发新生犊牛大... 激光疗法系采用适当剂量的激光照射穴位,通过热效应、光化效应和电磁场效应而调节胃肠运动,提高白细胞吞噬能力和溶菌酶活性,改善血液循环及血管通透性,通过机体神经、体液调节达到抗病目的。济南市第一奶牛场自1991年初暴发新生犊牛大肠杆菌病,就1—3月份而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犊牛腹泻 犊牛大肠杆菌病 溶菌酶活 光化效应 激光照射穴位 胃肠运动 血管 体液调节 血液循环 吞噬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轮状病毒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沈思思 《中国畜牧业》 2022年第14期48-49,共2页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婴儿和动物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因。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破坏小肠肠细胞。RV介导的损伤以绒毛缩短、微绒毛稀疏、不规则及固有层单核细胞浸润为特征。有助于腹泻发展的几种机制,包括肠细胞破坏导致的吸收不良...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婴儿和动物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因。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破坏小肠肠细胞。RV介导的损伤以绒毛缩短、微绒毛稀疏、不规则及固有层单核细胞浸润为特征。有助于腹泻发展的几种机制,包括肠细胞破坏导致的吸收不良、绒毛缺血、受感染上皮细胞释放血管活性物质的神经调节。此外,RV非结构蛋白4(NSP4)作为肠毒素和分泌激动剂诱导年龄和剂量依赖性腹泻反应,表现为刺激钙依赖性细胞通透性,破坏上皮屏障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轮状病毒 肠细胞 吸收不良 单核细胞浸润 神经调节 肠毒素 血管活物质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神经胶质细胞功能的新探索
14
作者 袁浩 《生物学教学》 1988年第2期46-46,25,共2页
神经胶质细胞(Gliacyte)在大脑中的数目是神经元的十倍。它的功能通常只被认为是一种起支持作用的单元。也就是说它对神经元的功能是辅助性的,只具有一种起被动作用的结构。最后,科学家们通过对神经胶质细胞中的星状胶质细胞(Astrocyte... 神经胶质细胞(Gliacyte)在大脑中的数目是神经元的十倍。它的功能通常只被认为是一种起支持作用的单元。也就是说它对神经元的功能是辅助性的,只具有一种起被动作用的结构。最后,科学家们通过对神经胶质细胞中的星状胶质细胞(Astrocyte)进行研究,对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提出了新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元活动 膜电位 抑制 离子通道 一般生理学 色胺 离子 发育不全 电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超强膜种衣剂增产效果好
15
作者 王少华 吕福开 +1 位作者 陈雪 徐留福 《农家致富》 2004年第20期30-30,共1页
小麦超强膜种衣剂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采用成膜不可逆、通透性能好、附着力强的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为基质,与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微量元素等多种功能助剂为伍.研制成的新型成膜型包衣剂。2002年我站进行了小麦超强膜... 小麦超强膜种衣剂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采用成膜不可逆、通透性能好、附着力强的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为基质,与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微量元素等多种功能助剂为伍.研制成的新型成膜型包衣剂。2002年我站进行了小麦超强膜种衣剂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衣剂 小麦 增产效果 江苏里下河地区 包衣剂 植物生长调节 基质 微量元素 杀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