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静脉穿刺:一种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替代选择的新方法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佳 余毅 +5 位作者 孙淑清 王琰 林曰勇 陈今 何明恩 薛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84-889,共6页
目的探讨双静脉穿刺作为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替代选择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84例。血管通路建立的优先级依次为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CC)、双静脉穿刺(VVP),根... 目的探讨双静脉穿刺作为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替代选择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84例。血管通路建立的优先级依次为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CC)、双静脉穿刺(VVP),根据通路建立情况将患者分为VVP组、TCC组及AVF组,每组均28例。对3组患者的透析充分性、通路再循环阳性率及通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进行6个月的随访比较。结果通过6个月的随访比较,发现透析0、3、6个月时3组患者单室尿素清除指数(spKt/V)、平衡后尿素清除指数(eKt/V)、尿素下降率(UR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VVP组患者通路再循环阳性率低于TCC组和AVF组(0vs 14.28%、21.43%,P<0.05),通路通畅性不良发生率低于TCC组(0vs 21.43%,P<0.05);3组患者通路相关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VVP操作简单,并发症及通路再循环阳性率低,透析充分性与常规通路无明显差异;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考虑作为AVF无法建立且无法或不愿置入TCC患者的血管通路替代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静脉穿刺 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透析充分性 通路再循环 通路相关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