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果导向理念下高职类畜牧兽医专业通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浅析
1
作者 郝春生 孙艳玲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8年第12期31-31,共1页
成果导向教育是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学理念。笔者在成果导向理念下,在近几年开展了畜牧兽医专业通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根据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和通识课程自身特点、畜牧兽医专业特色、学生学情三个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通过以上... 成果导向教育是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学理念。笔者在成果导向理念下,在近几年开展了畜牧兽医专业通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根据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和通识课程自身特点、畜牧兽医专业特色、学生学情三个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通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我校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通识课程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 畜牧兽医专业 通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科通识课程“探秘海洋”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被引量:1
2
作者 唐黎 《黑龙江水产》 2024年第1期100-103,共4页
文章总结了“探秘海洋”课程多年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探索了如何在课程教学中较好的设计并融入思政元素,将挖掘到的课程思政元素进行分类并融入到教学大纲和课堂讲授内容中去,实现讲授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的统一,提出了该门课程教学... 文章总结了“探秘海洋”课程多年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探索了如何在课程教学中较好的设计并融入思政元素,将挖掘到的课程思政元素进行分类并融入到教学大纲和课堂讲授内容中去,实现讲授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的统一,提出了该门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思路,实现教学任务和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以期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对农业类通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 探秘海洋 课程思政 教学探索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识教育呼唤高校教学及课程体系改革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松林 朱逾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5期105-107,共3页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加强通识教育以培养复合型人才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从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已由过去的专业对口转向注重培养人才的能力和素质这一基点出发,着重论述了高校教学与课程体系的改革对实行通识教育,培养人才的重...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加强通识教育以培养复合型人才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从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已由过去的专业对口转向注重培养人才的能力和素质这一基点出发,着重论述了高校教学与课程体系的改革对实行通识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高校 改革 高等教育 课程体系 复合型人才 素质 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互联网条件下财经类高校通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被引量:11
4
作者 姚红 邱风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5-147,共3页
财经类高校通识教育相对薄弱,困难和挑战度相比综合性大学更高,在互联网条件下,我们如何趋"互联网+教学"发展之势,助推通识课程教学改革,让通识课程长上互联网的翅膀,以此缓解财经类高校通识教育资源的不足,文章做了积极的探... 财经类高校通识教育相对薄弱,困难和挑战度相比综合性大学更高,在互联网条件下,我们如何趋"互联网+教学"发展之势,助推通识课程教学改革,让通识课程长上互联网的翅膀,以此缓解财经类高校通识教育资源的不足,文章做了积极的探索,并提出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财经类高校 课程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通识教育的机械设计制造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被引量:5
5
作者 郑丁科 李志伟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65-267,共3页
在传统的专业教育过渡到通识教育的过程中,课程的数量变多,教学学时数减少,专业课程的教育已不能只由某一门课程来包含,而要由多门课程来共同完成。信息时代要求机制专业由原来的硬专业变成软硬相结合的新专业课程学习体系。这种人才培... 在传统的专业教育过渡到通识教育的过程中,课程的数量变多,教学学时数减少,专业课程的教育已不能只由某一门课程来包含,而要由多门课程来共同完成。信息时代要求机制专业由原来的硬专业变成软硬相结合的新专业课程学习体系。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更新要求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必须进行改革,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为此,根据通识教育条件下机制专业课程教学计划的特点和专业课程的教学特点,分析了本专业的专业课程在通识教育条件下的教学改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学 教育 教学改革 机制专业 专业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的计算机通识教育之思考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国良 王志强 方磊 《中国大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共6页
探讨人工智能时代计算机通识教育的挑战及对策,分析人工智能与计算机通识教育的内在逻辑,提出重构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以及培养跨学科能力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国内外成功案例表明,这些策略能够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探讨人工智能时代计算机通识教育的挑战及对策,分析人工智能与计算机通识教育的内在逻辑,提出重构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以及培养跨学科能力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国内外成功案例表明,这些策略能够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最后为我国计算机通识教育发展提出几点启示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计算机教育 课程体系 教学方法 个性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赋能的大学计算机通识教育的体系化改革探索 被引量:21
7
作者 桂小林 何钦铭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1,共8页
近年来,以人工智能(AI)、大数据和元宇宙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并与各类学科不断交叉融合,引发了一系列的革命性突破。如何与时俱进地培养大学生的数字化、智能化信息素养,大学计算机通识教育面临巨大挑战。提出了一套AI赋能... 近年来,以人工智能(AI)、大数据和元宇宙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并与各类学科不断交叉融合,引发了一系列的革命性突破。如何与时俱进地培养大学生的数字化、智能化信息素养,大学计算机通识教育面临巨大挑战。提出了一套AI赋能的大学计算机通识教育新体系,从学生的能力目标出发,创建了融合计算与智能的大学计算机通识教育知识体系,设计了面向“四新”专业的“宽、专、融”的大学计算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提出了编程贯通、大模型驱动的“多模式”实践教学方案,构建了包括“认知、设计、创新”的三梯度实践教学体系,重构了贯通计算与智能的大学计算机通识教育基础教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计算机 教育 课程改革 人工智能 AI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通识教育的课程系统变革方式探析——兼谈汕头大学当前的课程与教学改革 被引量:1
8
作者 冯东 《复旦教育论坛》 2007年第2期40-43,共4页
通识教育要求高校对现有课程进行变革,变革的方式可以通过调整课程门数(改变数量),提高单门课程的质量,以及调整一个学科各门课程之间的系统结构三种途径来实现。以上三者调整各有特色,各有侧重,将三种变革方式互相配合能更好地发挥系... 通识教育要求高校对现有课程进行变革,变革的方式可以通过调整课程门数(改变数量),提高单门课程的质量,以及调整一个学科各门课程之间的系统结构三种途径来实现。以上三者调整各有特色,各有侧重,将三种变革方式互相配合能更好地发挥系统整合的作用,更好地实现通识教育这个目的。汕头大学近年来进行的课程改革代表性地体现了从这三种方式改革课程所体现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课程整合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业教育视域下人文类通识教育课程的改革 被引量:3
9
作者 何太碧 范国英 马力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6-158,共3页
文章提出对通识教育进行研究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必须将通识教育这一范畴历史化,也就是要将通识教育置于特定的专业教育的背景上来考察;其次,具体探讨了在长期专业教育的背景下如何进行人文类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问题。
关键词 教育 专业教育 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题与对策: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探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俭民 朱健 《当代教育论坛》 2017年第5期107-113,共7页
通识教育是一种旨在培养人的普遍知识、发展人的心智、培养人的社会适应性的教育。通识教育课程是承担通识教育,实现通识教育理念和目标的课程。当前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存在课程缺乏整体规划、课程结构欠合理、课程实施方式陈旧、课... 通识教育是一种旨在培养人的普遍知识、发展人的心智、培养人的社会适应性的教育。通识教育课程是承担通识教育,实现通识教育理念和目标的课程。当前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存在课程缺乏整体规划、课程结构欠合理、课程实施方式陈旧、课程教学效果不佳、课程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高校应从科学整体规划、加强内涵建设、健全课程管理机制、重视对学生的引导与管理等方面采取改革措施,确保通识教育课程目标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教育课程 问题 改革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佛大学最新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及启示 被引量:5
11
作者 高博 胡志刚 赵炜 《辽宁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2-105,共4页
哈佛大学最新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是在学校全体人员集思广益、反复研究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的,其目的和内容都较核心课程有许多符合时代要求的进步之处。哈佛大学最新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启示我们,为适应不断发展的时代对高等教育的要求,高校改... 哈佛大学最新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是在学校全体人员集思广益、反复研究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的,其目的和内容都较核心课程有许多符合时代要求的进步之处。哈佛大学最新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启示我们,为适应不断发展的时代对高等教育的要求,高校改革过程中要及时改革和创新教育理念,加强改革的民主性,注重通识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前沿知识和能力,增强高等教育的全球化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佛大学 教育 核心课程 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识教育视域下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路径 被引量:24
12
作者 刘毅涛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4-148,共5页
通识教育是近来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其既贯彻了博雅教育精神,又体现了对偏狭的专业教育的改造。播音主持艺术专业高等教育以影视艺术教育和新闻传播教育为背景,具有专业教育和精英教育的特征,为应社会变化和传媒发展,应融合通... 通识教育是近来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其既贯彻了博雅教育精神,又体现了对偏狭的专业教育的改造。播音主持艺术专业高等教育以影视艺术教育和新闻传播教育为背景,具有专业教育和精英教育的特征,为应社会变化和传媒发展,应融合通识教育理念,对已有的教育传统和教学体系进行改进和优化,并从学科建设、专业定位、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及师生关系等人才培养模式的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教育教学改革,确立起播音主持学的独立学科地位。本文认为,应从博雅人格养成和精湛专业技能掌握两个方面,培养播音主持人才,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和拓宽其就业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播音主持教学改革 博雅人才 课程体系 专业技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宾夕法尼亚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及其启示 被引量:13
13
作者 韦家朝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6-128,共3页
自18世纪中叶以来,宾夕法尼亚大学始终将发展通识教育课程作为学校的战略目标和特色追求。在两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宾夕法尼大学通识教育从作为实用的基础,到追求知识的融合,再到追求知识的永恒价值,始终围绕"创新"和"实... 自18世纪中叶以来,宾夕法尼亚大学始终将发展通识教育课程作为学校的战略目标和特色追求。在两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宾夕法尼大学通识教育从作为实用的基础,到追求知识的融合,再到追求知识的永恒价值,始终围绕"创新"和"实用"两大核心主题而进行,并形成了"趋向理想"、"基于实用"与"勇于创新"的鲜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宾夕法尼亚大学 教育课程 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文化转向中的大学艺术通识课程改革——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周宪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11
14
作者 周宪 孙杨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5-137,142,共4页
20世纪70年代末伊始,随着大众文化和创意产业的迅速崛起,新媒体和数字技术的日新月异,人类社会出现了"视觉文化的转向"(Visual Cultural Turn)。所谓"视觉文化"是指具有"视觉性"(Visuality)的文化,即以... 20世纪70年代末伊始,随着大众文化和创意产业的迅速崛起,新媒体和数字技术的日新月异,人类社会出现了"视觉文化的转向"(Visual Cultural Turn)。所谓"视觉文化"是指具有"视觉性"(Visuality)的文化,即以图像、影像、景观为具体形态,以将某种观念或信息传达给目标受众并被他们接受或消费为根本目的的一种文化。作为对这种转向的理论回应,视觉文化研究——一个关于"视觉经验的社会建构和社会经验的视觉建构"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在国际学术界迅速崛起,同时带来了基于视觉文化研究的"视觉文化艺术教育"(Visual Culture Art Education,VCAE)的诞生和发展,以及"基于学科的艺术教育"(Discipline-Based Art Education,DBAE,四个学科基础包括艺术史、艺术批评、美学和艺术创作)和视觉文化艺术教育之间关系的探讨和论辩。在视觉文化的转向中,我国正在进行文化现代化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开展文化强国建设战略,重点实施"一个工程",构建"四大体系"。"一个工程"就是文化精品创作工程,"四大体系"包括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对外文化交流体系。通过"一个工程"、"四大体系",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轮驱动,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中国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为我国大学艺术通识教育提出了新的时代使命,即一方面要致力于提升全体大学生(即将成为中国文化强国的建设者)在视觉文化时代的公民素养;另一方面要为培养我国文化强国建设所需要的创意创新专业人才奠定坚实宽厚的教育基础。这些专业人才包括"二为"型(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文艺创作人才、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人才、服务现代文化产业(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造型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环境设计、广告、装饰、服装设计、网络与数码设计)的人才等。为了达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大学艺术通识课程改革的模式这个目标,相继开展了包括中国大学通识教育中基于学科的艺术课程(DBAE课程)与视觉文化艺术课程(VCAE课程)的关系问题,以及VCAE课程在中国大学开设所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等核心问题研究。针对这些问题,本编辑部委托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生孙杨对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周宪教授进行了一次专访,本文为访谈记录,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研究院 视觉文化 文化转向 南京大学 课程改革 教育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教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通识教育的演变与课程改革创新——以南京审计学院实施“通识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为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蔡则祥 张维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89-94,99,共7页
通识教育理念的历史演进与通识课程设置的变化紧密联系。过去十年来,国内高校开始推进通识教育,通识教育的理念推动了高校课程改革,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南京审计学院2009年开始实施突出"通识教育"特色的新一轮本科人... 通识教育理念的历史演进与通识课程设置的变化紧密联系。过去十年来,国内高校开始推进通识教育,通识教育的理念推动了高校课程改革,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南京审计学院2009年开始实施突出"通识教育"特色的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加大了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明确了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为高校通识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作了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人才培养 课程建设 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识教育背景下的高等师范教育应对新课程改革的探索 被引量:6
16
作者 马晓春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4-145,共2页
高等师范院校面对新课程改革应该从通识教育的角度出发,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以"通识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基础,以强化实践教学为着力点,以师资培养为主体,使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实现良性互动,形成双赢互利、... 高等师范院校面对新课程改革应该从通识教育的角度出发,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以"通识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基础,以强化实践教学为着力点,以师资培养为主体,使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实现良性互动,形成双赢互利、共同发展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高等师范教育 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粹本质主义的传承与延续——论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新动向 被引量:10
17
作者 傅思雯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1-74,共4页
本文主要探讨了21世纪以来,精粹本质主义理论的发展与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互动,重点介绍和分析了《通识教育特别工作组初步报告》的内容和特点,并提出了几点启示。
关键词 精粹本质主义 教育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大学“西方文化系列”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综述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小英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43-45,共3页
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在武汉大学教务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下,武汉大学哲学学院的赵林教授就开始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讲授“西方文化概论”和“西方哲学史”这两门通识课程。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改革,这两门通识教育课程在课程体系规划、... 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在武汉大学教务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下,武汉大学哲学学院的赵林教授就开始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讲授“西方文化概论”和“西方哲学史”这两门通识课程。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改革,这两门通识教育课程在课程体系规划、教学梯队培养、教材建设和课程网站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课程 课程改革 武汉大学 西方文化 20世纪80年代末 西方哲学史 综述 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通识教育及其对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启示 被引量:1
19
作者 许卓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3-105,共3页
文章从通识教育的内涵、发展及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实践出发,审视我国英语专业建设的现状,指出了英语专业改革尤其是课程设置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就英语专业和通识教育的融合从外语专业人文性的共识、课程的合理设置及融合模式进行了初... 文章从通识教育的内涵、发展及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实践出发,审视我国英语专业建设的现状,指出了英语专业改革尤其是课程设置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就英语专业和通识教育的融合从外语专业人文性的共识、课程的合理设置及融合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英语专业 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人教育理念下的远程教育通识课程改革
20
作者 李海莲 陈小兰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07年第5期17-20,共4页
本文在对试点院校通识课程设置情况抽样调研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指出在通识课程设置上存在的问题;从全人教育的理念出发,结合远程教育自身的特点,对通识课程改革的观念和做法提出建议。
关键词 全人教育 教育 远程教育 课程 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