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陆运河新坪水支流汇入口河段通航水流条件优化试验 被引量:2
1
作者 杨亚男 周世良 +3 位作者 王云莉 严春浩 樊皓东 向美焘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2-98,106,共8页
运河通航水流条件直接关系着船舶航行安全,通过整治工程能够有效改善对通航不利的水流条件。平陆运河工程对原河道加宽挖深后,原河道沿线汇入支流会与运河产生较大河底高程差,支流直接以高落差入汇会对干流通航水流条件产生不良影响。... 运河通航水流条件直接关系着船舶航行安全,通过整治工程能够有效改善对通航不利的水流条件。平陆运河工程对原河道加宽挖深后,原河道沿线汇入支流会与运河产生较大河底高程差,支流直接以高落差入汇会对干流通航水流条件产生不良影响。新坪水支流是其中与运河具有较大河底落差与较大交汇角度的代表性支流之一,为确保平陆运河通航顺畅,通过定床河工模型试验,研究新坪水支流汇入口河段通航水流条件,提出整治方案。结果表明:在运河修建基础上,加宽干支流河道、沿支流口增设消力池及导流堤后,各洪水工况下的通航水流条件均得到显著改善。研究结果能为类似河段航道整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陆运河 航道水流 支流汇入口 通航水流条件 定床物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来峡水利枢纽新建二、三线船闸通航水流条件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刘达 黄本胜 +2 位作者 邱静 王珍 王丽雯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8-60,共3页
飞来峡水利枢纽由于场地限制,新船闸需要在在凸岸建设,要获得良好的通航水流条件难度较高。本文通过整体定床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飞来峡水利枢纽新建二线、三线船闸并列布置方案在各种正常运行工况下的通航水流条件,对船闸布置方案进行... 飞来峡水利枢纽由于场地限制,新船闸需要在在凸岸建设,要获得良好的通航水流条件难度较高。本文通过整体定床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飞来峡水利枢纽新建二线、三线船闸并列布置方案在各种正常运行工况下的通航水流条件,对船闸布置方案进行了优化,最终提出了满足通航要求的船闸布置方案,可供同类工程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来峡水利枢纽 通航水流条件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大坝至葛洲坝两坝间河段通航水流条件 被引量:11
3
作者 姚仕明 王兴奎 张丙印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3-47,共5页
采用水流数学模型对三峡大坝至葛洲坝两坝间河段的通航水流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枯水期日调节条件下两坝间河段的水面比降和流速变化均不影响本河段万吨级船队的航行条件。洪水期间大流量条件下两坝间航道水流条件十分复杂,在葛洲坝... 采用水流数学模型对三峡大坝至葛洲坝两坝间河段的通航水流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枯水期日调节条件下两坝间河段的水面比降和流速变化均不影响本河段万吨级船队的航行条件。洪水期间大流量条件下两坝间航道水流条件十分复杂,在葛洲坝坝前水位为66.00 m、流量大于30 000 m3/s时,两坝间的水流条件不能满足现状条件下万吨级船队的通航;随着流量的增加,通航卡口段也随之增加,主要位于水田角、喜滩上下、石牌、偏脑等局部河段。研究成果可为两坝间航线选择与航道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段 数值模拟 通航水流条件 万吨级船队 三峡大坝 葛洲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闸中间渠道尺度对通航水流条件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孟祥玮 高学平 周华兴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1-36,共6页
利用物理模型结合数学模型,研究船闸泄水进入中间渠道后,中间渠道内的水流条件与渠道尺度的关系。根据波动特性,对渠道内水体波动进行了定义。试验发现,船闸泄水正波在前进中波前逐渐变陡,到一定程度,波前水体形状将不再稳定,并形成短... 利用物理模型结合数学模型,研究船闸泄水进入中间渠道后,中间渠道内的水流条件与渠道尺度的关系。根据波动特性,对渠道内水体波动进行了定义。试验发现,船闸泄水正波在前进中波前逐渐变陡,到一定程度,波前水体形状将不再稳定,并形成短周期波。当中间渠道长度约等于泄水波长度一半时,船闸中间渠道振荡波最大。为改善水流条件,应调整输水时间、渠道水深等,以改变泄水波形状,或者直接改变渠道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试验 船闸泄水 中间渠道 渠道尺度 通航水流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坝间河段通航水流条件的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6
5
作者 姚仕明 王兴奎 +1 位作者 张超 张大伟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4-378,共5页
三峡工程建成后,三峡-葛洲坝之间的河段是宜昌至重庆河段船舶航行最困难的航段之一。建立了该河段的三维水流数值模型,计算三峡不同下泄流量下的三维流场,并根据计算结果与适航条件分析其适航区域。研究结果表明,当下泄流量不大于25 000... 三峡工程建成后,三峡-葛洲坝之间的河段是宜昌至重庆河段船舶航行最困难的航段之一。建立了该河段的三维水流数值模型,计算三峡不同下泄流量下的三维流场,并根据计算结果与适航条件分析其适航区域。研究结果表明,当下泄流量不大于25 000 m3/s时,两坝间河段基本能满足万吨级船队的通航水流条件;当流量大于此值时,将会出现碍航区域,且随流量的增加,万吨级船队通航水流条件逐渐恶化。若适当提高通航标准,则通航流量可加大到45 000 m3/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坝间河段 三维水流数值模拟 通航水流条件 适航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工程运行初期上游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辉 赵岚 +1 位作者 刘珊燕 杨伟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4-67,共4页
三峡工程运行初期,上游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受水库调度等因素的影响变得更加复杂。针对隔流堤漫顶后上游引航道内通航水流条件的变化,通过水工模型及自航船模对上游的航道通航水流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成果表明:在通航条件下,在引航... 三峡工程运行初期,上游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受水库调度等因素的影响变得更加复杂。针对隔流堤漫顶后上游引航道内通航水流条件的变化,通过水工模型及自航船模对上游的航道通航水流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成果表明:在通航条件下,在引航道内与口门区的水力学参数均能满足设计要求,船模船队航行上下行均较顺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通航水流条件 上游引航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洲坝大江船闸下游航道通航水流条件试验研究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赵连白 刘万利 张秀琴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4-20,共7页
本文通过天然实测资料分析和模型试验 ,研究了葛洲坝大江下游航道的通航水流条件 ,指出了大江航道目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枢纽调度运用对下游航道所产生的影响 ,同时预报了未来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本河段可能产生的影响 ,为决策部门提供... 本文通过天然实测资料分析和模型试验 ,研究了葛洲坝大江下游航道的通航水流条件 ,指出了大江航道目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枢纽调度运用对下游航道所产生的影响 ,同时预报了未来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本河段可能产生的影响 ,为决策部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洲坝 通航水流条件 工程措施 三峡工程 蓄水 船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山港一期工程通航水流条件及改善措施初探 被引量:1
8
作者 倪志辉 王明会 +2 位作者 张绪进 杜宗伟 王云莉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4-78,共5页
乐山港一期工程位于岷江老木孔航电枢纽库区右岸,地处老江坝江心洲右汊出口附近。受分汊出口水流的影响,拟建港区存在斜流与回流,对船舶进港、出港、停泊、装卸作业及港池水深维护等有一定的影响。为弄清洲尾的通航水流条件,在物理模型... 乐山港一期工程位于岷江老木孔航电枢纽库区右岸,地处老江坝江心洲右汊出口附近。受分汊出口水流的影响,拟建港区存在斜流与回流,对船舶进港、出港、停泊、装卸作业及港池水深维护等有一定的影响。为弄清洲尾的通航水流条件,在物理模型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天然实测资料,研究了老江坝分汊汇流区附近的水流条件,进而提出了改善其通航水流条件的优化布置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调顺陆域岸线结合挖除洲尾的方法对改善分汊出口水流条件的效果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 通航水流条件 改善措施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线船闸口门区及连接段通航水流条件试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霞 左宁 彭永勤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8-73,共6页
为研究船闸不同规模和尺度下口门区及连接段的通航水流条件,以长江上游某规划枢纽为依托,采用整体水工模型试验和船模试验相结合的方式,从流速、流态等方面对双线小船闸、双线大船闸和三线大船闸3种方案船闸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的通航... 为研究船闸不同规模和尺度下口门区及连接段的通航水流条件,以长江上游某规划枢纽为依托,采用整体水工模型试验和船模试验相结合的方式,从流速、流态等方面对双线小船闸、双线大船闸和三线大船闸3种方案船闸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的通航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枢纽运行方式、船闸规模等因素对通航水流条件影响显著:双线小船闸方案口门区及连接段通航水流条件较好,但船闸有效尺寸小,通过能力有限;三线大船闸方案通过能力可满足未来50年货运量的增长需求,虽口门区最靠近主流通航条件略差,但通过泄洪闸和电站机组的优化调度,口门区及连接段的水流条件基本能满足通航要求;双线大船闸方案的通过能力和水流条件均介于其他两方案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道工程 多线船闸 船闸布置方案 通航水流条件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弯曲河段船闸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探讨 被引量:10
10
作者 叶玉康 刘晓平 +2 位作者 张宇 苏天宇 罗鹏飞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2-75,87,共5页
船闸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中的横向流速指标是衡量船舶能否安全进出引航道口门区的主要标准之一。通过对位于弯曲河段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资料的收集分析,发现存在口门区局部区域流速测点横向流速超过规范限值,但船模航行参数符合要求的现... 船闸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中的横向流速指标是衡量船舶能否安全进出引航道口门区的主要标准之一。通过对位于弯曲河段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资料的收集分析,发现存在口门区局部区域流速测点横向流速超过规范限值,但船模航行参数符合要求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以大源渡航电枢纽二线船闸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模型试验和船模航行试验为基础,研究弯曲河段口门区船舶航行的特点,分析2种试验结果的差异,提出了在衡量弯曲河段船闸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时应考虑船舶航行存在艏向角的因素,以及船舶的有效横向流速应与规范中的限值进行比较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河段 船闸 口门区 通航水流条件 航行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田水利枢纽通航水流条件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姜楚 赵建钧 辜晋德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4-80,共7页
青田水利枢纽虽位于瓯江较为顺直的河段,但受支流、潮汐及下游河道收窄的影响,建成后枢纽通航水流条件较为复杂。基于水工整体物理模型试验,对青田水利枢纽建成后的通航水流条件进行了模拟研究。模型试验研究表明,枢纽及主要通航建筑物... 青田水利枢纽虽位于瓯江较为顺直的河段,但受支流、潮汐及下游河道收窄的影响,建成后枢纽通航水流条件较为复杂。基于水工整体物理模型试验,对青田水利枢纽建成后的通航水流条件进行了模拟研究。模型试验研究表明,枢纽及主要通航建筑物布置基本合理,但设计方案在运行中容易出现斜流问题,尤其是在中、小流量情况下,从而影响到船舶安全进出引航道,导致通航保证率得不到保障。试验采取调整导航墙及航线等措施,对原方案进行了优化,最终提出了航道及通航建筑物的推荐布置方案,以及最大通航流量。同时对支流入汇、潮汐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论证了在推荐布置方案及控制流量下的通航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枢纽 通航水流条件 引航道 口门区 物理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支流垂直交汇下跌水工程下游通航水流条件优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毛森浩 王威 +2 位作者 张铭 童中山 林燕萍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37,共9页
支流入汇往往对干流通航河道流场特性产生影响。在干、支流交汇口支流段上修建水利工程,需优化工程布置以改善其泄流对交汇区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以引江济淮工程派河段某入汇支流跌水为研究对象,通过1∶50比尺物理模型试验,研究跌水泄... 支流入汇往往对干流通航河道流场特性产生影响。在干、支流交汇口支流段上修建水利工程,需优化工程布置以改善其泄流对交汇区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以引江济淮工程派河段某入汇支流跌水为研究对象,通过1∶50比尺物理模型试验,研究跌水泄流以90°角汇入干流时交汇区通航水流条件,提出跌水工程优化布置方案。结果表明:在原布置方案基础上,增大跌水出口段泄槽扩散角度至10°,沿出口扩散段对称布置二级分流墩,并将出口扩散段浚深2 m,在5年及20年一遇洪水工况时,通航水流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汇流偏流系数分别为1.13、1.20,交汇区最大横向流速分别为0.15、0.29 m/s,满足规范要求。研究结果可为类似跌水工程布置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跌水工程 垂直交汇 通航水流条件 扩散角度 分流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径流式电站通航水流条件优化措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段宛玥 董俊君 陈立华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1-186,共6页
在河流上修建水利枢纽,需要考虑其防洪、发电、通航、灌溉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针对通航方面分析,船闸是布置在枢纽上的通航建筑物,由引航道与天然河道连接。由于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受边界突变影响,水流条件复杂,常难以满足通航要求... 在河流上修建水利枢纽,需要考虑其防洪、发电、通航、灌溉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针对通航方面分析,船闸是布置在枢纽上的通航建筑物,由引航道与天然河道连接。由于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受边界突变影响,水流条件复杂,常难以满足通航要求。根据某水电站工程布置、河道特性以及通航要求,在原设计方案的基础上,设计四种疏挖方案,在枢纽下泄流量为350、1570.4、6200、12000 m^(3)/s 4种条件下,运用数学模型对船闸口门区水流条件展开论证,得出疏挖方案四能够满足引航道下游口门区连接段水流条件及Ⅲ级航道通航要求的结论,研究成果可为径流式水电站通航条件优化设计及通航论证提供依据,对类似工程具有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式电站 通航水流条件 疏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二维耦合数学模型在水利枢纽通航水流条件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崔冬 刘新成 潘丽红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5-39,共5页
针对目前数值模拟中水利枢纽控制结构物的调度运行与其上下游平面流场难以同时兼顾的研究现状,采用一、二维耦合数学模型成功模拟了大治河西水利枢纽3种调度运行工况下的平面流场,分析了通航水流条件,为大治河新建二线船闸平面布置的合... 针对目前数值模拟中水利枢纽控制结构物的调度运行与其上下游平面流场难以同时兼顾的研究现状,采用一、二维耦合数学模型成功模拟了大治河西水利枢纽3种调度运行工况下的平面流场,分析了通航水流条件,为大治河新建二线船闸平面布置的合理性分析提供依据,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数学模型 耦合计算 通航水流条件 大治河西水利枢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调节枢纽对河道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分析
15
作者 陈益农 胡旭跃 +1 位作者 李彪 徐灿波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6-70,共5页
利用一维非恒定流数学模型,计算了建反调节枢纽前后、不同电站运行工况下沅水清水塘枢纽至大洑潭枢纽间河段的水力要素,并对各工况下航道流速、比降、水位变幅等通航水力指标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建反调节枢纽前后两坝间... 利用一维非恒定流数学模型,计算了建反调节枢纽前后、不同电站运行工况下沅水清水塘枢纽至大洑潭枢纽间河段的水力要素,并对各工况下航道流速、比降、水位变幅等通航水力指标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建反调节枢纽前后两坝间非恒定的水流运动及其控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建反调节枢纽可明显改善通航水流条件;但如果反调节枢纽为低水头枢纽,一些情况下仅通过调整反调节枢纽坝前水位,上游枢纽近坝段每小时水位变幅仍不能满足航运的要求,必须同时调节上游电站的出流过程以改善枢纽间航道内的通航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恒定流 日调节方案 通航水流条件 反调节枢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溪性河流船闸通航水流条件研究
16
作者 何飞飞 严秀俊 +1 位作者 王彪 王晓刚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6-119,共4页
山溪性河流上梯级枢纽开发,由于河道水浅、滩多、弯道多,给枢纽整体布置带来较大困难,以天马枢纽为依托,建立了比尺为1∶100的枢纽整体水力学物理模型,采用超声波多普勒测速技术(ADV)研究了船闸口门区的水流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原枢纽... 山溪性河流上梯级枢纽开发,由于河道水浅、滩多、弯道多,给枢纽整体布置带来较大困难,以天马枢纽为依托,建立了比尺为1∶100的枢纽整体水力学物理模型,采用超声波多普勒测速技术(ADV)研究了船闸口门区的水流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原枢纽布置方案下,上游停泊段未做掩护措施,船闸口门区流速过大,不利于通航;调整航道中心线后,修建隔流墙及调整泄洪闸的运行方式均可改善上游船闸的通航水流条件,在考虑河道的行洪后,推荐使用调整泄洪闸运行方式的措施。为天马枢纽单线船闸工程通航水流条件改善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亦为其他山溪性河流上的船闸改善通航水流条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枢纽 通航水流条件 引航道口门区 物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江下游分水咀滩段通航水流条件及整治效果分析
17
作者 李强 胡颖 +2 位作者 魏裕翀 马爱兴 邓涯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25年第4期89-98,共10页
汉江下游分水咀滩段受长江水位顶托与上游径流共同影响,水位变幅显著,水流条件复杂。2022年受长江特枯水情影响,顶托作用锐减时,滩段局部急流、陡比降问题加剧,威胁船舶通航安全。基于平面二维水动力模型,分析天然条件下水流特征与碍航... 汉江下游分水咀滩段受长江水位顶托与上游径流共同影响,水位变幅显著,水流条件复杂。2022年受长江特枯水情影响,顶托作用锐减时,滩段局部急流、陡比降问题加剧,威胁船舶通航安全。基于平面二维水动力模型,分析天然条件下水流特征与碍航成因,提出针对性航道整治方案并验证其效果,主要结论如下:(1)研究河段受上游径流和下游长江水位顶托共同作用,枯水期顶托作用减弱导致局部比降骤增,设计水位条件下局部比降达0.45‰,横向流速达0.8 m/s,形成“跌水卡口”,引发航槽流态紊乱,船舶上行阻力增大、下行舵效降低。2022年长江特枯水位使卡口效应放大,船舶通航条件恶化,罕见枯水碍航态势凸显。(2)随着长江水位抬升或径流量的增大,河段比降呈现先降后升的非线性变化,水位抬升反而削弱了卡口段束窄效应,横向流速降低,通航条件得以改善。(3)研究河段上游为抗冲性强的泥坪段,下游为可动性较高的粉砂段,河床高程骤降达4 m,局部河床坡降显著,河床的异质性加剧了枯水期局部流态的恶化。(4)针对枯水碍航问题,提出航槽疏浚与切除卡口边滩的整治方案,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后设计水位下纵向与横向流速最大降幅分别达0.4 m/s和0.6 m/s,航道内水流比降趋于平缓,主流流向与航道夹角显著缩小,有效缓解了弯道段流态紊乱问题。研究表明,针对性整治工程可缓解水位顶托与河床异质性的叠加碍航效应,为类似河段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下游 水位顶托 枯水期 通航水流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潮河口船闸口门区建挡潮闸水流条件及回淤分析
18
作者 王丰来 孔增增 +1 位作者 杨元平 郑国诞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3-86,共4页
联通河口与内河的河口区船闸,由于闸下引航道与主流夹角较大,出口区横向流速大,口门区淤积严重。对此,采用数学模型对八堡船闸出口建设方案典型大潮条件下口门区的流场进行计算,各方案可通航时间主要受纵向流速控制,不建闸可通航时间最... 联通河口与内河的河口区船闸,由于闸下引航道与主流夹角较大,出口区横向流速大,口门区淤积严重。对此,采用数学模型对八堡船闸出口建设方案典型大潮条件下口门区的流场进行计算,各方案可通航时间主要受纵向流速控制,不建闸可通航时间最长,其次为双闸方案,单闸较双闸略差。采用回流淤积公式对引航道区的淤积进行计算,由于建挡潮闸后其回流尺度、回流流速也有所降低,有利于船舶安全通行,与不建闸相比,建单闸回流淤积减少最大,建双闸减少略小。研究成果可作为工程设计及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塘江河口 船闸 通航水流条件 口门区淤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源渡航电枢纽二线船闸下游通航条件优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江 刘晓平 +2 位作者 任启明 周小玲 扈世龙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2-36,共5页
为改善大源渡航电枢纽二线船闸下游通航水流条件,采用整体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在有支流入汇的弯曲河段拟建二线船闸下游引航道口门区的通航水流条件及影响因素。基于设计方案的多次优化比选试验,提出一种在下游口门区外侧布置隔水墙的... 为改善大源渡航电枢纽二线船闸下游通航水流条件,采用整体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在有支流入汇的弯曲河段拟建二线船闸下游引航道口门区的通航水流条件及影响因素。基于设计方案的多次优化比选试验,提出一种在下游口门区外侧布置隔水墙的隔挡方案,该布置方案满足下游口门区船舶(队)安全航行及河段行洪能力的要求,较好地解决了该枢纽二线船闸下游通航问题,为类似工程提供科学依据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河段 口门区 通航水流条件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强溪枢纽通航水流试验与实船通航调研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列 陈永奎 《长江科学院院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0-34,共5页
根据通航水流和船模试验与实船航行资料比较结果表明:船闸下游引航道口门的通航水流条件与水力学模型试验结论基本一致,能满足现行船舶的通航要求。文中分析了目前在设计最高通航流量下船舶还不能航行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 实船航行 船闸 下游航道 通航水流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