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脑活络针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
1
作者 王志强 周丽鹃 +1 位作者 吴正欢 吴乐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8-151,共4页
目的研究通脑活络针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价值。方法依照纳入标准选取该院2023年3月—9月住院治疗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常规针灸阳明经穴位)、观察组35例(通脑活络针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有效率、... 目的研究通脑活络针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价值。方法依照纳入标准选取该院2023年3月—9月住院治疗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常规针灸阳明经穴位)、观察组35例(通脑活络针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ean blood flow velocity,Vm)、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diastolic blood flow velocity,Vd)、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blood flow velocity,Vs)]和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间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脑血流、炎症因子均衡(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4.29%(33/35)和74.29%(26/35)(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数值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脑活络针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优秀,能减少脑部神经损伤,缓解脑部供血障碍,改善脑血流动力学,抑制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脑活络针法 急性梗死 神经功能 血流动力学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肝涤痰通络汤联合通脑活络针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6
2
作者 夏溪 赵杨 +3 位作者 梁艳 王琳 曹丽君 倪卫东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6期1564-1568,共5页
目的:探讨平肝涤痰通络汤联合通脑活络针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ACI)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脑科治疗的ACI患者11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汤剂组(n=58)和联合组(n=57)。在常规西... 目的:探讨平肝涤痰通络汤联合通脑活络针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ACI)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脑科治疗的ACI患者11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汤剂组(n=58)和联合组(n=57)。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汤剂组采用平肝涤痰通络汤,联合组采用平肝涤痰通络汤联合通脑活络针刺法。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的有效率、神经功能、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内皮功能等指标。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83%,汤剂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2.4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和4周后,2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钠肽前体N-末端肽(NT-proBNP)、S-100、斑块面积和IMT大小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善较针刺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和4周后,2组患者的血管内皮素(E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一氧化氮(NO)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患者的ET水平显著低于针刺组,而NO和CGRP水平显著高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平肝涤痰通络汤联合通脑活络针刺法治疗ACI,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更好地抑制动脉斑块形成,减少IMT厚度和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更有利于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死 平肝涤痰络汤 活络 神经功能 内皮功能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