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心络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活力及组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马琦琳 孙明 +5 位作者 杨天■ 李元建 汤参娥 彭振宇 贺石林 陈方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85-489,共5页
目的:研究通心络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cells,HUVECs)细胞活力(cell viability)及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的影响和其作用机制。方法:分别用5%,10%,20%的通心络含药血浆预... 目的:研究通心络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cells,HUVECs)细胞活力(cell viability)及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的影响和其作用机制。方法:分别用5%,10%,20%的通心络含药血浆预处理内皮细胞30min后加入AngⅡ10-6mol/L孵育HUVECs24h,观察细胞活力变化的量效关系。选择一个最佳浓度的通心络含药血浆预处理内皮细胞30min后加入AngⅡ10-6mol/L孵育HU-VECs24h观察TF,AngⅡ1型受体(AT1) mRNA水平,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一氧化氮浓度(NO),并予NOS抑制剂(L-NAME)预处理内皮细胞30min后,再加入通心络含药血浆和AngⅡ,观察孵育24h细胞活力,TF,AT1,NOS及NO变化。结果:通心络能显著提高Ang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活力,以10%浓度作用最明显,通心络能降低TF及AT1水平及提高NOS活性和NO浓度;L-NAME可明显抑制通心络对血管内皮的作用。结论:通心络可能通过上调NOS-NO通路提高AngⅡ诱导的内皮细胞活力及抗血栓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络 血管紧张 内皮细胞 细胞活力 组织因子 Ang1型受体 NOS-N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血管紧张素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娇阳 高彦彬 +6 位作者 周盛楠 邹大威 朱智耀 张娜 王馨瑶 崔方强 刘静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8期1222-1226,共5页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肾损伤过程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表达,探讨通心络对糖尿病早期肾小球高滤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8周龄SD雄性大鼠40只,采用高脂饲料+低剂量链脲佐菌素建立T2DM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肾损伤过程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表达,探讨通心络对糖尿病早期肾小球高滤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8周龄SD雄性大鼠40只,采用高脂饲料+低剂量链脲佐菌素建立T2DM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缬沙坦组(10 mg·kg-1·d-1)和通心络组(0.4 mg·kg-1·d-1),分别于4周和8周观察T2DM大鼠血糖(FBG)、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肾功能(Scr,BUN,Ccr)的变化;8周末次给药后取肾组织,计算肾重指数(KW/BW),采用western blot及real time-PCR技术检测AngⅡ和AngⅡ1型受体(AT1R)蛋白和基因的表达。结果:T2DM大鼠的FBG、UAER、Scr、BUN、Ccr及KW/BW较空白组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通心络组FBG无明显变化(P>0.05),其他各指标水平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0.05);WB及RT-PCR结果显示通心络可以降低肾组织中AngⅡ和AT1R基因蛋白的过度表达(P<0.05)。结论:通心络可以改善T2DM大鼠早期的高滤过状态,抑制尿白蛋白的排泄及肾脏肥大,保护肾功能;通心络可能是通过下调肾组织中AngⅡ的表达,抑制异常活化的RAS来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络 2 型糖尿病 肾小球高滤过 血管紧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对肾小球内皮细胞骨架和单层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应灯 张薇 +2 位作者 徐莉英 庄锋 田淑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963-967,共5页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培养肾小球内皮细胞(GENC)形态、单层通透性、肌动蛋白骨架的影响,探讨AngⅡ对GENC炎性损伤的机制。方法倒置显微镜观察AngⅡ对体外培养大鼠GENC的形态影响;用二室弥散系统检测AngⅡ对GENC单层通透性的影...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培养肾小球内皮细胞(GENC)形态、单层通透性、肌动蛋白骨架的影响,探讨AngⅡ对GENC炎性损伤的机制。方法倒置显微镜观察AngⅡ对体外培养大鼠GENC的形态影响;用二室弥散系统检测AngⅡ对GENC单层通透性的影响;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观察AngⅡ对GENCF-肌动蛋白(F-actin)分布的影响。结果AngⅡ浓度大于0.1mg·L-1作用48h内观察到细胞脱落和破裂。10mg·L-1AngⅡ6、12h可使GENC单层通透性增高、F-actin解聚。结论AngⅡ引起GENC脱落和破裂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AngⅡ引起内皮单层通透性的增高的机制可能与F-actin解聚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 内皮细胞 单层透性 F-肌动蛋白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的Ⅰ-型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柯晓刚 林从容 +3 位作者 吴可贵 林新霖 谢良地 叶琼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 的 型受体 ( AT1 )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  方法 :盐析法提取原发性高血压组 ( n=12 0 )和正常对照组 ( n=86)的白细胞脱氧核糖核酸 ( DNA)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内切酶方法...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 的 型受体 ( AT1 )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  方法 :盐析法提取原发性高血压组 ( n=12 0 )和正常对照组 ( n=86)的白细胞脱氧核糖核酸 ( DNA)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内切酶方法检测 AT1 基因 A1166C多态性 ;并进行正常对照组 ( n=3 2 )、原发性高血压组 ( n=68)的颈总动脉超声检测。  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组 AT1 基因的 AC基因型频率比正常对照组高 ( P<0 .0 1) ,C等位基因频率也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5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AC基因型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复合体厚度和壁腔比值比 AA基因型患者大 ,而颈总动脉内径则无差别。  结论 :AT1 基因 A1166C多态性与中国人原发性高血压有关 ,并且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硬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硬化 基因多态性 血管紧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动压力对大鼠颈总动脉血管紧张素Ⅱ分泌的影响
5
作者 严志强 杨向群 +1 位作者 姜宗来 张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38-740,共3页
目的 :研究脉动压力改变对动脉血管紧张素 分泌的影响。 方法 :以脉动的高压力 (16 0 m m Hg,1m m Hg=0 .133k Pa)和正常压力 (80 mm Hg)在体灌流大鼠颈总动脉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灌流 0 .5、1、3、6 h后大鼠颈总动脉灌流液中血管紧张... 目的 :研究脉动压力改变对动脉血管紧张素 分泌的影响。 方法 :以脉动的高压力 (16 0 m m Hg,1m m Hg=0 .133k Pa)和正常压力 (80 mm Hg)在体灌流大鼠颈总动脉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灌流 0 .5、1、3、6 h后大鼠颈总动脉灌流液中血管紧张素 的含量。结果 :大鼠颈总动脉灌流液中血紧张素 含量随脉动压力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高压力组增幅大于正常压力组 (P<0 .0 5或 P<0 .0 1) ,各时相点均显著大于正常组。结论 :脉动压力作用下大鼠颈总动脉血管紧张素 的分泌增加 ,且与压力的大小和作用时间有关。提示压力诱导的血管紧张素 分泌可在机械应力介导的动脉重建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压力 大鼠 颈总动 血管紧张 分泌 放射免疫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脉颗粒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重构的影响机理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金庆文 潘力弢 +3 位作者 丛莘 陈启兰 邓旭光 吴正治 《中医药学刊》 2004年第4期666-667,697,共3页
关键词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高血压血管重构 血管平滑肌细胞 通脉宁颗粒血管紧张素ⅱ 血液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参颗粒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基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谭桂兰 彭婧嫔 +2 位作者 刘国维 钟李璐 袁敏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5期2167-2170,2177,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芪参颗粒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CFs)外基质(ECM)代谢的影响,探讨其抗心肌纤维化(MF)的分子机制。方法:将传代培养的乳鼠原代CFs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AngⅡ组、卡托普利组和芪参颗粒组。干预48 h后,检... 目的:通过观察芪参颗粒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CFs)外基质(ECM)代谢的影响,探讨其抗心肌纤维化(MF)的分子机制。方法:将传代培养的乳鼠原代CFs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AngⅡ组、卡托普利组和芪参颗粒组。干预48 h后,检测CFs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Ⅰ型胶原蛋白(Col Ⅰ)、Ⅲ型胶原蛋白(Col Ⅲ)、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的分泌情况及MMP-2、MMP-9、Col Ⅰ、Col Ⅲ、TIMP-1和TIMP-2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CFs的增殖对比,AngⅡ组高于空白对照组,卡托普利组和芪参颗粒组低于AngⅡ组(P<0.01);Col Ⅰ、Col Ⅲ含量及其mRNA表达水平比较,AngⅡ组较空白对照组增加,卡托普利组与芪参颗粒组较AngⅡ组减少(P<0.01);MMP-2、MMP-9、TIMP-1和TIMP-2表达对比及MMP-2/TIMP2和MMP-9/TIMP-1比值对比,AngⅡ组较空白对照组前者显著增加,卡托普利组和芪参颗粒组较AngⅡ组均下降(P>0.05),芪参颗粒组较卡托普利组前者显著下降(P<0.01)。结论:芪参颗粒可抑制AngⅡ诱导的CFs的增殖,并减少CFs Col Ⅰ、Col Ⅲ的表达,效果优于卡托普利,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MMP-2、MMP-9、TIMP-1、TIMP-2的表达,并降低MMP-2/TIMP-2、MMP-9/TIMP-1的比值,调控基质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参颗粒 心肌纤维化 心肌成纤维细胞 细胞外基质 金属基质蛋白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 卡托普利 血管紧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塞脉片对大鼠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杨雨微 胡晨 +1 位作者 卞慧敏 戴晓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1-374,共4页
目的:研究通塞脉片(当归、党参、黄芪、石斛、川芎、金银花、牛漆、甘草)(TSM)对大鼠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50只♂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TSM高剂量和低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给以普通饲料... 目的:研究通塞脉片(当归、党参、黄芪、石斛、川芎、金银花、牛漆、甘草)(TSM)对大鼠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50只♂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TSM高剂量和低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给以普通饲料喂养外,其他组均饲以高脂饲料及维生素D3,建立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12周后检测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CEC)、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电镜观察动脉血管形态。结果:模型组大鼠CEC明显增加,AngⅡ含量显著升高,TSM能够减少CEC,降低AngⅡ含量。透射电镜观察模型组大鼠主动脉内皮严重受损;TSM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扁平形态基本完整,内弹性膜平整厚度均匀,损伤明显减轻。结论:TSM通过减少CEC数量、降低AngⅡ水平,达到保护大鼠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内皮细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粥样硬化 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 血管紧张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阳育阴颗粒含药血清对Ang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及fas/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陈艺 方祝元 +3 位作者 严士海 蒋卫民 严冬 刘志辉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81-1385,共5页
目的研究潜阳育阴颗粒(鬼针草、何首乌、山茱萸、玄参、泽泻、川牛膝)含药血清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及fas/fasL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缬沙坦组、潜阳育阴颗粒组,每组4只,灌胃给药... 目的研究潜阳育阴颗粒(鬼针草、何首乌、山茱萸、玄参、泽泻、川牛膝)含药血清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及fas/fasL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缬沙坦组、潜阳育阴颗粒组,每组4只,灌胃给药,制备含药血清。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5组,每组3个样本。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均采用10-6mol/L AngⅡ诱导处于对数生长期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建立细胞凋亡损伤模型。造模后,分别给予相应含药血清DMEM培养液干预:正常组(16%空白血清培养液)、模型组(16%空白血清培养液)、缬沙坦组(16%缬沙坦血清培养液)、潜阳育阴颗粒低剂量组(8%潜阳育阴颗粒血清培养液+8%空白血清培养液)、潜阳育阴颗粒高剂量组(16%潜阳育阴颗粒血清培养液)。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fas/fasL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模型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率及fas、fasL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缬沙坦组和潜阳育阴颗粒组均可显著降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率及fas、fasL蛋白表达。结论潜阳育阴颗粒可以拮抗Ang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凋亡效应,其机制可能与调节fas和fasL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阳育阴颗粒 含药血清 血管紧张 人脐静内皮细胞 凋亡 fas fasL蛋白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阳育阴颗粒含药血清对Ang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NADPH氧化酶、AKT、TNF-α、IL-6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严冬 方祝元 +1 位作者 严士海 陈艺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809-1813,共5页
目的研究潜阳育阴颗粒(鬼针草、山茱萸、何首乌、玄参、川牛膝和泽泻)含药血清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NADPH氧化酶、蛋白激酶(AK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 目的研究潜阳育阴颗粒(鬼针草、山茱萸、何首乌、玄参、川牛膝和泽泻)含药血清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NADPH氧化酶、蛋白激酶(AK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缬沙坦组、潜阳育阴颗粒组,制备含药血清。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5组,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均采用10-6mol/L AngⅡ干预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模型。造模后,分别给与空白血清培养液、缬沙坦血清培养液、潜阳育阴颗粒血清培养液。TBA法检测MDA水平;ELISA法检测NADPH氧化酶、TNF-α、IL-6水平;Western-Blot检测磷酸化AKT1与AKT1蛋白表达。结果潜阳育阴颗粒显著降低Ang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后NADPH氧化酶的活性水平,降低p-AKT1蛋白表达,降低TNF-α、IL-6的释放。结论潜阳育阴颗粒可以抑制Ang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后的炎症反应,推测其机制与抑制NADPH氧化酶、AKT、TNF-α、和IL-6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阳育阴颗粒 含药血清 血管紧张 人脐静内皮细胞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通脉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H型高血压病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Hcy、AngⅡ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沈昕 杜晓马 华仙 《辽宁中医杂志》 2023年第11期151-154,共4页
目的探究益气通脉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H型高血压病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Hcy、Ang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于该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H型高血压病患者81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 目的探究益气通脉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H型高血压病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Hcy、Ang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于该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H型高血压病患者81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益气通脉汤+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压水平、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血浆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50%,37/40)大于对照组(75.61%,3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头晕目眩、头空痛、倦怠懒言、乏力自汗各项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BP、D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RA、AngⅡ、AL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cy、ET-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通脉汤联合常规西药可改善H型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临床症状,降低患者血压,减少血管表皮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型高血压病 益气 血同型半胱氨酸 血管紧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阳育阴颗粒含药血清对AngⅡ诱导HUVEC损伤NO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欣彤 方祝元 +2 位作者 严士海 陈艺 张思奇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467-2470,共4页
目的探讨潜阳育阴颗粒(鬼针草、川牛膝、山萸肉、玄参、制首乌、泽泻)含药血清对血管内皮损伤的作用。方法建立Ang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损伤模型,采用TBA法检测NO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e NOS及i NOS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NADP... 目的探讨潜阳育阴颗粒(鬼针草、川牛膝、山萸肉、玄参、制首乌、泽泻)含药血清对血管内皮损伤的作用。方法建立Ang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损伤模型,采用TBA法检测NO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e NOS及i NOS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NADPH氧化酶水平,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模型组NO及e NOS蛋白表达较正常组降低,NADPH氧化酶则明显升高;缬沙坦组及潜阳育阴颗粒高剂量组NO明显升高,且两者之间有统计学组差异,而潜阳育阴颗粒低剂量组则无显著性差异;缬沙坦组及潜阳育阴颗粒的e NOS蛋白表达显著升高,NADPH氧化酶水平明显下降;各组i NOS表达差异不明显。结论潜阳育阴含药血清对AngⅡ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具有类似缬沙坦样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阳育阴颗粒 缬沙坦 人脐静内皮细胞 血管紧张(Ang) 一氧化氮(N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脉汤治疗心梗后心力衰竭患者82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金秀 夏惠英 +4 位作者 张亚艳 张癑 崔雪峰 郑敏茹 王居新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3期434-437,共4页
目的:观察通脉汤对心梗后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6月昌平区中医医院收治的心梗后心力衰竭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常... 目的:观察通脉汤对心梗后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6月昌平区中医医院收治的心梗后心力衰竭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通脉汤加减,中药治疗疗程为12周,每2周记录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和中医证候积分,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周及1年后,检测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水平。结果:1)治疗12周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分别为71.05%、29.73%,1年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分别为71.05%、32.43%,观察组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12周、1年后观察组肾素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肾素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2周后肾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12周、1年后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治疗12周后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脉汤可以显著改善心梗后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能有效改善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中医治疗 临床疗效 血管紧张 醛固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心衰颗粒对舒张性心衰大鼠RAAS及心肌细胞内TGF-β1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苗梦露 李七一 +2 位作者 严士海 朱波 戴海云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7-250,共4页
目的观察抗心衰颗粒对舒张性心衰大鼠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醛固酮(ALD)及转化生长因子1(TGF-β1)的影响。方法用腹主动脉缩窄法的方法建立舒张性心衰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组,抗心衰颗粒大、中、小剂量组... 目的观察抗心衰颗粒对舒张性心衰大鼠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醛固酮(ALD)及转化生长因子1(TGF-β1)的影响。方法用腹主动脉缩窄法的方法建立舒张性心衰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组,抗心衰颗粒大、中、小剂量组,另设假手术组,检测各组大鼠血浆ALD、PRA、AT-Ⅱ的水平,并分别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其心肌细胞内TGF-β1的表达。结果贝那普利组与抗心衰颗粒大剂量组AT-Ⅱ低于模型组(P<0.05),贝那普利组及抗心衰颗粒中、大剂量组ALD较模型组降低(P<0.05),激光共聚焦观测贝那普利组及抗心衰颗粒各组TGF-1平均荧光强度均低于模型组(P<0.05),Western blot法测TGF-β1表达贝那普利组及抗心衰颗粒大剂量组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抗心衰颗粒能显著降低舒张性心衰大鼠的AT-Ⅱ、ALD水平,减少细胞内TGF-β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心衰颗粒 血浆肾活性 血管紧张 醛固酮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参附颗粒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黄琳 王清海 +1 位作者 李典鸿 梁宏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4期791-792,共2页
目的:观察加味参附颗粒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钠素、血管紧张素Ⅱ去甲肾上腺素的影响。方法:100例CHF患者按诊治时间,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7例在常规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用中药复方制剂加味参附颗粒,每日3次,每次1包,1月为1个疗程。... 目的:观察加味参附颗粒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钠素、血管紧张素Ⅱ去甲肾上腺素的影响。方法:100例CHF患者按诊治时间,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7例在常规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用中药复方制剂加味参附颗粒,每日3次,每次1包,1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西医综合治疗(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浆心钠素、血管紧张素Ⅱ、去甲肾上腺素值的变化,并与健康人对照组20例对比;同时记录治疗前后心功能、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CHF患者的血浆心钠素、血管紧张素II、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均高于健康人(P<0.01),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评分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加味参附颗粒不仅能改善临床症状,增加心脏的收缩功能,而且对血浆的神经内分泌活性有干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参附颗粒 心力衰竭 心钠 血管紧张 去甲肾上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苈强心颗粒对心肾综合征大鼠肾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段晓宇 朱虹 +4 位作者 孙珊 胡红玲 卜晓芬 明小燕 贺映侠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22-529,共8页
目的:探讨芪苈强心颗粒对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CRS)模型大鼠肾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结合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制备CRS模型,根据实验需要分为6组:2周假手术(2w sham)组、2周模... 目的:探讨芪苈强心颗粒对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CRS)模型大鼠肾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结合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制备CRS模型,根据实验需要分为6组:2周假手术(2w sham)组、2周模型(2w CRS)组、2周药物(2w CRS-Q)组、4周假手术(4w sham)组、4周模型(4w CRS)组和4周药物(4w CRS-Q)组,2周和4周药物组分别给予芪苈强心颗粒(4 g·kg^(-1)·d^(-1))灌胃治疗2周和4周。ELISA法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C)、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和尿微量白蛋白(UMA)含量;肌氨酸氧化酶法检测血清肌酐(Cre)含量;HE染色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学变化;RT-qPCR法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肾组织中Ang Ⅱ、Bcl-2和Bax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TUNEL染色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结果:与sham组比较,2w CRS和4w CRS组大鼠血清Cys-C、血清Cre、血浆Ang Ⅱ、UMA和尿NGAL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肾组织中Bax和Ang Ⅱ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Bcl-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5),肾组织损伤均严重,肾组织细胞凋亡均明显;与CRS组比较,2w CRS-Q和4w CRS-Q组大鼠血清Cys-C、血清Cre、血浆Ang Ⅱ、尿NGAL和UM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肾组织中Bax和Ang Ⅱ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5),Bcl-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肾组织损伤均有所改善,肾组织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芪苈强心颗粒可抑制CRS大鼠肾组织细胞凋亡,改善肾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ng Ⅱ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苈强心颗粒 心肾综合征 细胞凋亡 血管紧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痰通腑汤加减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临床疗效和对血清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宋聪琳 杨金山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80-83,共4页
目的探究化痰通腑汤加减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及对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哈尔滨市中医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2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使用随... 目的探究化痰通腑汤加减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及对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哈尔滨市中医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2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各纳入60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AngⅡ、LP-PLA2、UCH-L1、炎症因子、Barthel指数和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等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AngⅡ、LP-PLA2、UCH-L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AngⅡ、LP-PLA2、UCH-L1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血浆AngⅡ、LP-PLA2、UCH-L1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8(IL-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s-CRP、TNF-α、IL-18均显著减少(P<0.05),且治疗组hs-CRP、TNF-α、IL-18少于参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Barthel指数和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升高(P<0.05),NIHSS评分降低(P<0.05),且治疗组Barthel指数高于参照组(P<0.05),NIHS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化痰通腑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成效显著,可以降低患者AngⅡ、LP-PLA2、UCH-L1水平,改善患者炎症反应和神经损伤,提高患者生活活动能力,临床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化痰腑汤 疗效 血管紧张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羧基末端水解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Bartter综合征1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文家伦 高晓洁 徐雅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9期2218-,共1页
关键词 儿童 综合征 综合病症 Bartter 升压反应 醛固酮 生长发育迟缓 血管紧张 安体舒 螺旋内酯甾酮 螺旋内脂固醇 患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