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适度提高通胀容忍度有利于引导和管理通胀预期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冀申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6-39,共4页
中央银行应当致力于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设置合适的通胀目标,以此引导和管理通胀预期。现阶段经济主体对通货膨胀的容忍度有所提高,适度提高通胀目标能减少频繁的目标偏离,增强中央银行的公信力,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实证研究表明,4.5... 中央银行应当致力于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设置合适的通胀目标,以此引导和管理通胀预期。现阶段经济主体对通货膨胀的容忍度有所提高,适度提高通胀目标能减少频繁的目标偏离,增强中央银行的公信力,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实证研究表明,4.5%左右和[2%,6%]可以作为现阶段通胀目标值和目标区间的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货膨胀目标 管理通胀预期 非加速通胀失业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度提高通胀容忍度有利于引导和管理通胀预期
2
作者 李冀申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12,共4页
中央银行应当致力于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设置合适的通胀目标,以此引导和管理通胀预期。现阶段经济主体对通货膨胀的容忍度有所提高,适度提高通胀目标能减少频繁的目标偏离,增强中央银行的公信力,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实证研究表明,4.5... 中央银行应当致力于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设置合适的通胀目标,以此引导和管理通胀预期。现阶段经济主体对通货膨胀的容忍度有所提高,适度提高通胀目标能减少频繁的目标偏离,增强中央银行的公信力,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实证研究表明,4.5%左右和[2%,6%]可以作为现阶段通胀目标值和目标区间的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货膨胀目标 管理通胀预期 非加速通胀失业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期管理理论的形成、演变与启示 被引量:18
3
作者 马文涛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3-57,共15页
本文从货币政策视角梳理了预期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历程,探讨了对通胀预期管理的现实启示。本文研究发现,预期管理理论以货币政策可信度为核心,历经从规则与相机抉择之间的摇摆到融合政策承诺与中央银行沟通并形成前瞻性引导的过程,各... 本文从货币政策视角梳理了预期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历程,探讨了对通胀预期管理的现实启示。本文研究发现,预期管理理论以货币政策可信度为核心,历经从规则与相机抉择之间的摇摆到融合政策承诺与中央银行沟通并形成前瞻性引导的过程,各种预期管理思想的引入均通过对货币政策施加各种约束,促进政策的动态一致性,提高公众预期形成的精确性。构建以新凯恩斯主义DSGE模型为基础的预期管理框架,改进以预期形成机制和金融体系的模型化为代表的模型结构,采用机制设计方法完善货币政策框架成为未来预期管理理论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我国而言,加快以利率与汇率市场化改革为代表的金融改革,强化以价格稳定为核心的货币政策调控,并通过有效权衡稳增长、调结构与反通胀之间关系,塑造坚定的反通胀立场,形成以通胀目标为代表的名义锚。同时构造兼顾价格稳定与金融稳定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和中国特色的新凯恩斯主义DSGE模型,提高预期管理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胀预期管理 货币政策 前瞻性引导 新凯恩斯主义DSG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通胀保护债券市场的发展及启示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文殊 申世军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50,共3页
通胀指数债券目前已在多个国家推出。美国自1997年推出通胀保护债券(简称TIPS)以来,快速发展成为最大的通胀指数债券市场。本文全面分析了1997年以来美国通胀指数债券市场的发展现状,从投资人、发行人以及政府部门的角度分别分析了通胀... 通胀指数债券目前已在多个国家推出。美国自1997年推出通胀保护债券(简称TIPS)以来,快速发展成为最大的通胀指数债券市场。本文全面分析了1997年以来美国通胀指数债券市场的发展现状,从投资人、发行人以及政府部门的角度分别分析了通胀保护债券受到广泛欢迎的原因所在。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通胀压力高企、通胀预期管理难度加大的实际情况,探讨了美国通胀保护债券对我国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胀指数债券 TIPS 通胀预期管理 国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通货膨胀预期陷阱分析——基于马尔可夫机制转换模型的实证
5
作者 黄正新 周煜麟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7-152,共6页
运用马尔可夫机制转换模型和2000年1季度-2015年2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的季度数据,对我国通货膨胀预期陷阱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表明:我国经济曾经两次滑入通胀预期陷阱,时间分别是2005年2季度-2006年4季度,2012年1季度-2015年... 运用马尔可夫机制转换模型和2000年1季度-2015年2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的季度数据,对我国通货膨胀预期陷阱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表明:我国经济曾经两次滑入通胀预期陷阱,时间分别是2005年2季度-2006年4季度,2012年1季度-2015年2季度。前一次由于有关部门误判公众通胀预期态势而采用了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诱致了政策型通胀预期陷阱,后一次则是政府初步治理通胀预期陷阱的有效尝试。最后提出要认真甄别流动性陷阱与通胀预期陷阱、慎用凯恩斯式的刺激政策、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改善并加强对通胀预期的预测能力、克服货币政策时间的不一致性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货膨胀预期陷阱 马尔可夫机制转换模型 通胀预期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