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归通用旋转设计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48
1
作者 卢恩双 宋世德 郭满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10-113,120,共5页
通过理论和实例着重论述了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中试验次数、设计的正交性、回归系数的计算及回归系数间的相关性等 ,说明了在应用通用旋转设计与二次正交设计上的不同 ,并指出了在进行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回归通用旋转设计 问题 正交性 回归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优化土茯苓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21
2
作者 夏道宗 于新芬 马志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7期1460-1463,共4页
目的: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试验设计优化土茯苓总黄酮(TFSG)的提取工艺。方法:根据Box-Be-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曲面分析法,依据回归分析确定各工艺条件的影响因子,以TFSG得率(%)为... 目的: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试验设计优化土茯苓总黄酮(TFSG)的提取工艺。方法:根据Box-Be-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曲面分析法,依据回归分析确定各工艺条件的影响因子,以TFSG得率(%)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和等高线图。结果:TFSG超声波辅助提取效果的影响因素由大到小顺序为:乙醇浓度>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料液比。优化后的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57%,超声功率500W,超声时间34min,料液比1:21,响应值达到2.32%。结论:本文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极其显著(P<0.01),可用来对TFSG的提取工艺进行分析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 土茯苓 总黄酮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次通用旋转设计的蓝蛤ACE抑制肽酶解工艺模型 被引量:2
3
作者 于志鹏 蔡佳彣 +5 位作者 赵文竹 张宏阳 吴雨 张霜 励建荣 刘静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50-253,265,共5页
以蓝蛤蛋白为原料,选用Protamex蛋白酶进行酶解并以水解度作为测定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进行二次通用旋转设计,对获得最优工艺参数进行验证,将获得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肽进行ACE抑制活性测定和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 以蓝蛤蛋白为原料,选用Protamex蛋白酶进行酶解并以水解度作为测定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进行二次通用旋转设计,对获得最优工艺参数进行验证,将获得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肽进行ACE抑制活性测定和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在底物浓度为10%,酶解p H为10,加酶量7%和酶解温度60℃为最优酶解条件,酶解1 h所得的蓝蛤蛋白水解度为30.1%,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蓝蛤活性肽进行体外ACE抑制活性测定表明其半抑制浓度为80 mg/m L,且活性肽溶液以无规卷曲空间构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蛤 活性肽 酶解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通用旋转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通用旋转设计优化葎草多糖提取工艺
4
作者 韩丹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08-311,共4页
为确定超声辅助提取葎草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液料比、超声功率、超声温度、超声时间等因素的较适宜范围,并应用二次通用旋转设计优化提取工艺条件。超声辅助提取葎草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34 m L∶1 g,超声功率... 为确定超声辅助提取葎草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液料比、超声功率、超声温度、超声时间等因素的较适宜范围,并应用二次通用旋转设计优化提取工艺条件。超声辅助提取葎草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34 m L∶1 g,超声功率134 W,超声温度61℃,超声时间49 min,此时多糖提取率为3.52%。经二次通用旋转设计优化后的葎草多糖提取工艺具有试验次数少、计算简单、准确可靠等优点,工艺稳定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葎草多糖 超声辅助提取 单因素试验 二次通用旋转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次通用旋转设计的杉木苗期施肥营养诊断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李惠通 牛宁 +3 位作者 贾代东 魏志超 吴鹏飞 刘爱琴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3-79,共7页
林木苗期营养诊断和施肥研究是制定合理施肥方案的前提,能为提高苗木质量和造林成活率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以福建漳平五一国有林场多年筛选的速生型杉木为试验材料,通过开展室内模拟不同的土壤养分条件,采用二次通用旋转设计的施肥方法... 林木苗期营养诊断和施肥研究是制定合理施肥方案的前提,能为提高苗木质量和造林成活率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以福建漳平五一国有林场多年筛选的速生型杉木为试验材料,通过开展室内模拟不同的土壤养分条件,采用二次通用旋转设计的施肥方法,根据杉木生物量划分高、低产组,利用DRIS营养诊断的图解法和指数法,计算杉木适宜的施肥范围及需肥顺序。结合图解法和指数法两种分析方法得出:杉木植株中氮、磷、钾养分的适宜比值范围为P/N=0.137±0.03,N/K=1.102±0.113,K/P=6.881±1.203;处理7(施氮量为0.511 g/盆,施磷量为0.270 g/盆,施钾量为1.339 g/盆)的平衡状态最佳。总体而言,速生型杉木对钾肥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对磷肥的需求量次之,对氮肥的需求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杉木苗期 二次通用旋转设计 营养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实验设计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9
6
作者 刘红波 陆刚 边宽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6期11738-11739,共2页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选择对于实验人员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分析比较了常用的正交设计、均匀设计、球面对称设计、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等方法的适用范围及优劣,以供实验人员选择适合自身实验的最优方案。
关键词 正交设计 均匀设计 球面对称设计 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槟榔中的槟榔碱 被引量:18
7
作者 张春江 陶海腾 +2 位作者 吕飞杰 台建祥 王祝年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50-253,共4页
为了优化超临界CO2萃取槟榔碱的工艺参数,通过三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实施试验,考察了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和萃取时间因素对槟榔碱萃取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超临界萃取的温度对槟榔碱萃取量有极显著的影响,萃取时间和压力的影响较... 为了优化超临界CO2萃取槟榔碱的工艺参数,通过三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实施试验,考察了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和萃取时间因素对槟榔碱萃取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超临界萃取的温度对槟榔碱萃取量有极显著的影响,萃取时间和压力的影响较小。同时确定了槟榔碱萃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萃取温度72℃,压力57MPa,时间26min。在此条件下,槟榔碱的萃取量为6143.71μg/g,达到理论最大萃取量的95.3%,所得萃取物中槟榔碱的百分含量为(25.85±0.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槟榔碱 超临界CO2萃取 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裸大麦中生育三烯酚的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工艺 被引量:9
8
作者 夏向东 吕飞杰 +1 位作者 台建祥 付勤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91-195,共5页
采用四元二次通用旋转设计研究了裸大麦中生育三烯酚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工艺。结果表明:萃取温度对生育三烯酚提取率有显著影响,乙醇添加量和萃取时间对生育三烯酚提取率有极显著影响,而萃取压力对生育三烯酚提取率无显著影响,但萃取... 采用四元二次通用旋转设计研究了裸大麦中生育三烯酚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工艺。结果表明:萃取温度对生育三烯酚提取率有显著影响,乙醇添加量和萃取时间对生育三烯酚提取率有极显著影响,而萃取压力对生育三烯酚提取率无显著影响,但萃取压力和乙醇添加量的交互项对生育三烯酚提取率有显著影响;在本实验条件下,生育三烯酚最佳超临界CO2萃取条件为:萃取温度51.8℃、萃取压力34.7MPa、乙醇添加量9%、萃取时间12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大麦 生育三烯酚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 通用旋转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蛋白的胰蛋白酶酶解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7
9
作者 王政 杨国宇 +1 位作者 潘玉善 郏自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18-621,共4页
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三因素五水平下胰蛋白酶水解酪蛋白的反应,得到了一定条件下酪蛋白在酶作用下水解程度的变化规律。根据回归方程利用统计优选法寻优,确定了最优水解条件:温度为58℃,pH值为7.4,酶底比为0.7%。
关键词 酪蛋白 酶促水解 胰蛋白酶 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密度和施肥水平对菜豆种子产量影响的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杨永政 梁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9-52,共4页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设计,研究了菜豆种子产量与栽培密度、施氮量、施磷量和施钾量的定量关系,建立了以菜豆种子产量为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解析了各因子对产量的主效应及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建立的回归模型达极显著水平,且拟合较好;各栽培...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设计,研究了菜豆种子产量与栽培密度、施氮量、施磷量和施钾量的定量关系,建立了以菜豆种子产量为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解析了各因子对产量的主效应及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建立的回归模型达极显著水平,且拟合较好;各栽培因子对菜豆种子产量的影响为:栽培密度>氮>钾>磷;栽培密度与氮、磷和钾的交互效应在0.1水平显著。最后对回归模型进行了仿真优化,提出了菜豆种子生产优化组合方案:栽培密度19.508~21.313万株/hm2;施氮量292.664~324.128kg/hm2;施磷量93.938~144.023kg/hm2,施钾量437.400~492.300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密度 数学模型 产量影响 菜豆种子 施肥水平 通用旋转设计 种子产量 优化组合方案 回归模型 定量关系 目标函数 互作效应 显著水平 栽培因子 交互效应 仿真优化 种子生产 施氮量 施钾量 施磷量 主效应 93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密度和施肥水平对菜豆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永政 梁燕 《陕西农业科学》 2006年第2期26-27,共2页
试验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幕豆产量与栽培密度、施氮量、施磷量的定量关系,建立了以菜豆产量为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检验和解析。结果表明。回归模型达极显著水平;各栽培因子对菜豆产量影响为;栽培密度〉氮... 试验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幕豆产量与栽培密度、施氮量、施磷量的定量关系,建立了以菜豆产量为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检验和解析。结果表明。回归模型达极显著水平;各栽培因子对菜豆产量影响为;栽培密度〉氮〉磷;栽培密度与氮的交互效应迭极显著水平。最后对回归模型进行了仿真优化,提出了菜豆栽培优化组合方案:密度:20.993~23.496万株/hm^2;N:265.754~308.499kg/hm^2;P2O5;107.843~159.750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 栽培密度 施肥水平 通用旋转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密度和氮磷肥对陇薯6号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富 陆立银 王一航 《长江蔬菜》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X期64-67,共4页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设计,研究了陇薯6号产量与栽培密度、施氮量及施磷量的定量关系,建立了以陇薯6号产量为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解析了各因子对产量的主效应及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建立的回归模型达显著水平。各栽培因子对陇薯6号产量的影响...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设计,研究了陇薯6号产量与栽培密度、施氮量及施磷量的定量关系,建立了以陇薯6号产量为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解析了各因子对产量的主效应及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建立的回归模型达显著水平。各栽培因子对陇薯6号产量的影响为:栽培密度>氮>磷,各因子间交互作用较大。经模拟寻优,确定了陇薯6号在该地区产量各栽培因子优化组合方案:施N111.0~147.6kg/hm2,施P2O593.2~125.4kg/hm2,栽培密度41250~44700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薯6号 栽培密度 施肥水平 通用旋转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锰钢精密超精密镜面加工技术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关佳亮 徐真真 +3 位作者 张孝辉 尚海洋 郭奎崇 王建杰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53-361,共9页
目的利用ELID磨削技术对ZGMn13Cr2高锰钢进行精密超精密镜面磨削加工试验研究,解决其加工性能差的问题,以提升表面质量,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试验,探究不同试验因素对ZGMn13Cr2高锰钢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并对各因素工艺参数进... 目的利用ELID磨削技术对ZGMn13Cr2高锰钢进行精密超精密镜面磨削加工试验研究,解决其加工性能差的问题,以提升表面质量,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试验,探究不同试验因素对ZGMn13Cr2高锰钢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并对各因素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方法对MSG-612 CNC超精密成型平面磨床进行ELID磨削工艺模块化改造后,采用240#、W10粒度的金属结合剂金刚石砂轮对直径Φ50 mm、厚度10 mm的样件进行ELID磨削加工,对比两种粒度砂轮的加工效果。应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进行工艺试验,搭建表面粗糙度二次回归数学模型,探究不同试验因素对工件表面质量的影响程度,使用判定系数R2检验二次回归模型对实际情况的拟合程度。最后,由lingo软件对二次回归数学模型进行优化,得出ZGMn13Cr2高锰钢ELID磨削各试验因素工艺参数的最佳组合。结果经W10金属结合剂金刚石砂轮加工后,样件获得较高精度的镜面效果,两种粒度所加工的样件表面均无烧伤。判定系数R2检验二次回归模型对实际情况的拟合度为99.24%,模型的预测结果对实际加工有指导意义。优化得出的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砂轮线速度35 m/s,电解电压90 V,砂轮进给量2μm,电解间隙0.734 mm。结论ELID精密超精密镜面磨削加工技术可大幅提高ZGMn13Cr2高锰钢的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减少工件表面烧伤,在高锰钢磨削加工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GMn13Cr2高锰钢 ELID磨削技术 在线电解 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 优化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复合肉干贮藏过程中脂肪氧化控制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魏超昆 刘关瑞 +2 位作者 刘雨杨 房想 刘敦华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15,共5页
对重组复合肉干贮藏中的抗氧化进行研究。以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结合VE和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为试验对象,运用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设计,以POV值为检测指标,得到复合抗氧化剂最佳配比为:茶多酚0.139%、VE0.027%、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0.142%。... 对重组复合肉干贮藏中的抗氧化进行研究。以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结合VE和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为试验对象,运用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设计,以POV值为检测指标,得到复合抗氧化剂最佳配比为:茶多酚0.139%、VE0.027%、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0.142%。3种天然抗氧化剂对重组复合肉干POV值的影响大小顺序依次为: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VE>茶多酚。3种抗氧化剂之间,VE和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有明显的交互作用,茶多酚和VE以及茶多酚和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之间有一定的交互作用,但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复合肉干 天然抗氧化剂 氧化控制 二次通用旋转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密度和氮磷施肥水平对陇薯7号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富 陆立银 +1 位作者 谢奎忠 张武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2年第7期43-47,共5页
为优化陇薯7号生产栽培技术,采用二次通用旋转设计,研究了陇薯7号产量与栽培密度、施氮量及施磷量的定量关系,建立了以陇薯7号产量为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解析了各因子对产量的主效应及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建立的回归模型达显著水平,且... 为优化陇薯7号生产栽培技术,采用二次通用旋转设计,研究了陇薯7号产量与栽培密度、施氮量及施磷量的定量关系,建立了以陇薯7号产量为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解析了各因子对产量的主效应及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建立的回归模型达显著水平,且拟合性较好。各栽培因子对陇薯7号产量的影响为:栽培密度>氮>磷,各因子间交互作用较大。经模拟寻优,确定了陇薯7号在甘肃中部半干旱地区产量各栽培因子优化组合方案:栽培密度为43 980~47 190株.hm-2,施氮量122.85~163.65kg.hm-2,施磷量102.00~138.90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薯7号 栽培密度 施肥水平 通用旋转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南丘陵旱地甘薯栽培密肥措施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余成章 卢廷勤 付文泽 《福建农业科技》 2002年第1期4-5,共2页
试验用二次通用旋转设计 ,研究了闽南丘陵旱地甘薯栽培密度、氮肥和钾肥 3项措施的优化模式。结果表明 ,密度对产量的影响最大 ;密度与氮肥互作效应较大 ;每 667m2 产量≥ 2 60 0 kg的优化密肥措施为 :密度 3 70 0~ 460 0株、施尿素 1 ... 试验用二次通用旋转设计 ,研究了闽南丘陵旱地甘薯栽培密度、氮肥和钾肥 3项措施的优化模式。结果表明 ,密度对产量的影响最大 ;密度与氮肥互作效应较大 ;每 667m2 产量≥ 2 60 0 kg的优化密肥措施为 :密度 3 70 0~ 460 0株、施尿素 1 7~ 1 9kg、施氯化钾 1 9~ 3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栽培技术 丘陵旱地 二次通用旋转设计 栽培密度 氮肥 钾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tioxidant Ability of Green Tea in Conjunction with Processing and Quality
17
作者 Tu YF Yang XF +4 位作者 Liang HL Shi HG Zhu YJ Tan R Kong JH 《茶叶》 2013年第4期478-485,共8页
First order interaction of antioxidant capability of epicatechin was investigated in vitro by methods of response surface and central composite general rotary design.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based on molar concentra... First order interaction of antioxidant capability of epicatechin was investigated in vitro by methods of response surface and central composite general rotary design.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based on molar concentration,the ability to scavenge free radicals were in the order:ECG > EC > EGCG > ECG × EGCG > EGC.This suggests that the antioxidant ability of individual catechin had positively interacted effects under physiological condition.The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bility changed during tea processing.As compared with the fresh tea leaves,the leaves after indoor-spreading and Yao-Qing had a higher IC50of for DPPH free radical scavenge,being increased by 11.01%.It is deduced that the process technology of indoor-spreading migh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anufactured green t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化能力 加工过程 绿茶 自由基清除能力 DPPH自由基 质量 通用旋转设计 EGC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钾肥对濮麦10号产量的影响
18
作者 高洪泽 赵继文 《农业科技通讯》 2011年第5期39-40,共2页
采用三因子二次通用旋转设计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肥对濮麦10号产量的影响,建立了施肥模型。结果表明,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是濮麦10号夺取高产的有效措施,其最优组合方案为:N 12.10 kg/亩、P2O5 6.65 kg/亩、K2O 6.47 kg/亩,... 采用三因子二次通用旋转设计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肥对濮麦10号产量的影响,建立了施肥模型。结果表明,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是濮麦10号夺取高产的有效措施,其最优组合方案为:N 12.10 kg/亩、P2O5 6.65 kg/亩、K2O 6.47 kg/亩,此时产量最高为521.7 kg/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濮麦10号 小麦 钾肥 三因子二次通用旋转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