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最后通牒博弈中的公平偏好:基于双系统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7
1
作者 张慧 马红宇 +2 位作者 徐富明 刘燕君 史燕伟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19-330,共12页
在最后通牒博弈中,自利动机与公平偏好的权衡决定着个体拒绝或者接受不公平分配。根据双系统理论,对于个体拒绝不公平分配是系统1中的自动反应还是系统2中的控制加工这一争议,从理论假说、影响因素和脑机制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自动消... 在最后通牒博弈中,自利动机与公平偏好的权衡决定着个体拒绝或者接受不公平分配。根据双系统理论,对于个体拒绝不公平分配是系统1中的自动反应还是系统2中的控制加工这一争议,从理论假说、影响因素和脑机制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自动消极互惠假说和社会启发假说支持公平偏好的自动加工假说,公平偏好控制假说则认为公平偏好是抑制自利动机的控制加工的结果。系统1通过脑岛、杏仁核和腹内侧前额叶皮层识别和评估公平行为;系统2通过扣带回皮层、腹外侧、背内侧和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对系统1进行重新评估和调节并做出相应的决策。个体差异因素和实验任务特征可能会影响个体在系统1中的自动反应。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实验范式,深入探索其中的调节变量及其神经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 最后通牒博弈 双系统理论 公平偏好自动假说 公平偏好控制假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后通牒博弈任务中的印象调控过程 被引量:1
2
作者 黄砾卉 张凤华 张庆林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14年第6期554-559,共6页
通过操纵最后通牒博弈任务中的提议者方案类型的设计,探索了在连续重复的博弈任务中提议者印象对回应者决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与同一提议者完成的多轮最后通牒博弈任务中,回应者会自发地对提议者印象进行调控,提议者印象影响了... 通过操纵最后通牒博弈任务中的提议者方案类型的设计,探索了在连续重复的博弈任务中提议者印象对回应者决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与同一提议者完成的多轮最后通牒博弈任务中,回应者会自发地对提议者印象进行调控,提议者印象影响了回应者的决策思考过程;(2)提议方案影响回应者的决策结果,在过度受益与过度受损两种不公平方案下,回应者的决策行为相反;(3)最后通牒博弈任务中表现出的公平是一种策略性公平,而非真正信念水平的公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后通牒博弈 印象调控 公平偏好 自利偏好 回应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后通牒博弈实验及对我国收入分配的启示 被引量:3
3
作者 毛孟凯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75-179,共5页
我国收入差距过大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分配的公平也已成为社会普遍的期盼。文章通过三个最后通牒博弈实验发现,权力失衡是造成博弈各方收入差距扩大、分配不公的主要原因,而且随着分配蛋糕的扩大,收入差距和分配不公... 我国收入差距过大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分配的公平也已成为社会普遍的期盼。文章通过三个最后通牒博弈实验发现,权力失衡是造成博弈各方收入差距扩大、分配不公的主要原因,而且随着分配蛋糕的扩大,收入差距和分配不公会变得更严重。基于对实验结果的考察,文章认为,我国缩小收入差距、提升分配公平性的关键在于"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提高博弈各方的合作率;并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保证回应者拒绝权力、提高权力获得的公平性和创造双向自由选择博弈对象的条件等三方面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后通牒博弈实验 权力 公平性 收入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后通牒博弈对参与者的决策影响——通过设计实验研究
4
作者 刘晓丽 潘天群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4-57,共4页
最后通牒博弈是完美信息两阶段动态非零和博弈。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该博弈被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实验表明,实验结果和理论解有很大差异,对差异的研究引发了人们对理性假定及博弈论本身的深层思考。通过设计并进行一个最后通牒博弈实... 最后通牒博弈是完美信息两阶段动态非零和博弈。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该博弈被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实验表明,实验结果和理论解有很大差异,对差异的研究引发了人们对理性假定及博弈论本身的深层思考。通过设计并进行一个最后通牒博弈实验,可以研究最后通牒博弈实验参与者双方进行选择及均衡情况,并研究影响他们进行决策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后通牒博弈实验 参与者 决策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三方最后通牒博弈中公平感应与决策分析
5
作者 尹洁 吕伯隆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5期106-109,共4页
以博弈论为基础的既有文献指出,公平在多方决策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最后通牒博弈是一种由两名参与者进行的非零和博弈。在这种博弈中,一名提议者向另一名响应者提出一种分配资源的方案,如果响应者同意这一方案,则按照这种方案进行资源... 以博弈论为基础的既有文献指出,公平在多方决策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最后通牒博弈是一种由两名参与者进行的非零和博弈。在这种博弈中,一名提议者向另一名响应者提出一种分配资源的方案,如果响应者同意这一方案,则按照这种方案进行资源分配;如果不同意,则两人都会什么都得不到。本文拟根据现实生活中特定的多方决策互动情境—"运动员、经纪人与广告商"三者的关系做为样本,设计出改进的三方最后通牒博弈模型,并以实验检视公平心理感应对响应者接受或拒绝提议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弈 最后通牒博弈 三方互动实验 公平感应与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解期抑郁症患者最后通牒博弈中的社会决策行为 被引量:5
6
作者 王赟 崔少娟 +3 位作者 范晨晓 袁晓菲 罗小年 周媛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01-806,共6页
目的:比较缓解或部分缓解期抑郁症患者在社会决策行为上和正常对照的差异。方法:纳入缓解或部分缓解期抑郁症患者26例,正常对照28例,采用最后通牒博弈的实验范式,考察患者和正常对照作为回应者对方案的接受率以及作为提议者提出给对手... 目的:比较缓解或部分缓解期抑郁症患者在社会决策行为上和正常对照的差异。方法:纳入缓解或部分缓解期抑郁症患者26例,正常对照28例,采用最后通牒博弈的实验范式,考察患者和正常对照作为回应者对方案的接受率以及作为提议者提出给对手的分配比例。结果:作为回应者,正常对照对来自计算机的极不公平方案的接受率[38.0 (0.0,100.0)%vs.6.5 (0.0,100.0)%]高于来自人类对手的(P <0.05),但患者面对计算机和人类对手时接受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作为提议者,患者提议给对手的比例[(41.5±12.5)%vs.(31.2±8.8)%]高于正常对照(P <0.001)。正常对照提议给人类对手的比例[(33.1±9.8)%vs.(29.3±9.8)%]要高于计算机(P <0.05),但患者面对计算机和人类对手时提议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缓解或部分缓解期抑郁症患者在最后通牒博弈中提议给对手的比例高于正常对照且不能区分计算机和人类对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后通牒博弈 抑郁症 社会决策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人和三人最后通牒博弈任务中嗓音吸引力对决策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尚俊辰 刘智慧 +2 位作者 王笑雨 迟智超 李卫君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02-1409,共8页
本研究用两人和三人最后通牒博弈任务探究男性嗓音吸引力对决策的影响。实验1发现,高吸引力的嗓音会提高被试对不公平分配方案的接受率。实验2发现,即使分配方案对第三方接受者公平,对被试不公平,第三方接受者的高吸引力嗓音仍然会提高... 本研究用两人和三人最后通牒博弈任务探究男性嗓音吸引力对决策的影响。实验1发现,高吸引力的嗓音会提高被试对不公平分配方案的接受率。实验2发现,即使分配方案对第三方接受者公平,对被试不公平,第三方接受者的高吸引力嗓音仍然会提高被试对方案的接受率。综上,嗓音吸引力可以诱发类似面孔吸引力的"美貌津贴"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后通牒博弈 嗓音吸引力 公平 美貌津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后通牒博弈中提议者情绪预测偏差对公平决策的影响:公平感知的作用
8
作者 方平 刘蕾 姜媛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9-275,共7页
为探讨提议者情绪预测偏差对公平决策的影响以及其中介机制,采用了两轮最后通牒博弈提议者实验任务,第一轮测量分配方案被接受和拒绝的情绪预测偏差,第二轮测量提议者的分配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提议者情绪预测偏差影响公平决策;(2)... 为探讨提议者情绪预测偏差对公平决策的影响以及其中介机制,采用了两轮最后通牒博弈提议者实验任务,第一轮测量分配方案被接受和拒绝的情绪预测偏差,第二轮测量提议者的分配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提议者情绪预测偏差影响公平决策;(2)公平感知在提议者情绪预测偏差与公平决策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认为,提议者对积极结果的情绪预测偏差,会降低其公平感知,进而降低其分配方案公平性;提议者对消极结果的情绪预测偏差,会提高其公平感知,进而增加其分配方案公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预测 情绪预测偏差 公平决策 最后通牒博弈 公平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演化博弈中的反馈机制 被引量:19
9
作者 王龙 吴特 张艳玲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23-836,共14页
本文研究共演化动力学在合作演化中的作用.系统的状态由个体的策略决定.系统状态与个体的属性共同演化,形成一种反馈机制.特别是当个体能够根据博弈的结果调整社会关系时,这种调整势必影响未来的博弈.这种反馈机制在适当的时间尺度下,... 本文研究共演化动力学在合作演化中的作用.系统的状态由个体的策略决定.系统状态与个体的属性共同演化,形成一种反馈机制.特别是当个体能够根据博弈的结果调整社会关系时,这种调整势必影响未来的博弈.这种反馈机制在适当的时间尺度下,总是能够促进合作.首先,分析了个体策略与群组属性共演化的情形,在基于个体选择的层面上,结合溯祖理论和演化集合论,给出了区域性利他行为涌现的条件.其次,给出了结构群体中策略选择的参数判据,将两策略判据和适应动力学结合起来,发现通过调整与收益矩阵无关的参数可以实现性能控制.最后,研究了不同的角色分配方案在最后通牒博弈中对公平行为演化的影响,发现当个体的先行者优势或所配置的资源依赖于先前分配结果时,公平的分配方案及对公平的要求得以建立.共演化这种反馈机制在用博弈论解决编队控制、资源配置方案设计等实际问题时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馈机制 演化动力学 溯祖理论 机制设计 通牒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升级路径选择——政府介入下的业主与中外厂商博弈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原毅军 耿殿贺 《技术经济》 2009年第9期23-28,共6页
本文分析了重大技术装备需求业主的购买及重复购买国外设备的策略,指出巨大的市场需求以及业主之间的竞争使得业主购买和重复购买国外设备的行为陷入了囚徒困境。业主的重复购买和国内厂商的技术控制导致了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的结... 本文分析了重大技术装备需求业主的购买及重复购买国外设备的策略,指出巨大的市场需求以及业主之间的竞争使得业主购买和重复购买国外设备的行为陷入了囚徒困境。业主的重复购买和国内厂商的技术控制导致了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的结构性矛盾,造成了对国外引进的技术装备消化吸收能力不强,严重制约了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为此,本文提出以国家重大项目建设为契机,用政策工具约束业主行为,从而提升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 技术升级 政府介入 囚徒困境 最后通牒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后通牒实验与人类的公平感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叶烽 《南方经济》 CSSCI 2014年第6期81-86,共6页
作为行为博弈的代表性实验之一,最后通牒实验中提议者公平分配方案的提议行为和响应者对不公平分配方案的拒绝行为表明人们具有超越经济人自利的公平感。本文围绕最后通牒实验,简要梳理了最后通牒实验的渊源、争议及其相应发展,同时对... 作为行为博弈的代表性实验之一,最后通牒实验中提议者公平分配方案的提议行为和响应者对不公平分配方案的拒绝行为表明人们具有超越经济人自利的公平感。本文围绕最后通牒实验,简要梳理了最后通牒实验的渊源、争议及其相应发展,同时对最后通牒实验中的公平感及其神经基础做了简单介绍,最后针对公平感背后的经济学解释介绍了一个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后通牒博弈实验 公平感 社会偏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性情绪抑制对社会决策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1
12
作者 王芹 白学军 +1 位作者 郭龙健 沈德立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90-697,共8页
利用心理生理实验法,通过将情绪抑制操作引入最后通牒博弈实验范式,探讨负性情绪抑制的主观情绪体验、生理反应及其对社会决策行为的影响。以4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MP150型16导生理记录仪记录皮肤电反应和心率。实验为2(组别:情绪抑制... 利用心理生理实验法,通过将情绪抑制操作引入最后通牒博弈实验范式,探讨负性情绪抑制的主观情绪体验、生理反应及其对社会决策行为的影响。以4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MP150型16导生理记录仪记录皮肤电反应和心率。实验为2(组别:情绪抑制组、自然观看组)×2(性别:男、女)×2(博弈对手:人、计算机)×4(分配方案:$5:$5、$7:$3、$8:$2、$9:$1)的混合设计,其中组别和性别为被试间因素,博弈对手和分配方案为被试内因素。结果发现:(1)对负性情绪进行抑制没有减少被试相应的主观体验,情绪抑制使皮肤电反应性增强;(2)负性情绪抑制的主观体验和生理反应不存在性别差异;(3)在面对不公平的分配方案时,情绪抑制组被试比自然观看组更倾向于拒绝接受。结果表明在最后通牒博弈中,情绪抑制影响回应者的行为反应,使他们更倾向于做出不理智的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抑制 最后通牒博弈 决策 皮肤电活动 心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绩效、能力、职位对组织分配公平观的影响 被引量:18
13
作者 陈曦 马剑虹 时勘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01-908,共8页
旨在探索基于组织分配公平的认知评价和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此提出了不公平阈限的概念,即在追求公平和谋求自我利益的动机权衡中,个体为了追求公平而愿意放弃的最高限度的个人利益。采用最后通牒博弈和独裁者博弈的二阶段实验范式,样... 旨在探索基于组织分配公平的认知评价和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此提出了不公平阈限的概念,即在追求公平和谋求自我利益的动机权衡中,个体为了追求公平而愿意放弃的最高限度的个人利益。采用最后通牒博弈和独裁者博弈的二阶段实验范式,样本量为60。结果发现,工作绩效、工作能力均对个体的不公平阈限有显著的影响;对于公平判断和基于公平的回应行为,工作绩效起着首要作用,工作能力的影响次之,再次是对方的提议数额的影响。第一阶段对方提议的分配方案对被试越有利,则第二阶段被试的回应行为越有利于对方。排除能力差别的作用之后,职位差别并未引起不公平阈限的显著差异。根据研究结果,总结出分配公平的三项原则:绩效原则、能力原则和互惠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配公平 不公平阈限 最后通牒博弈 独裁者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平加工的情境依赖性:来自ERP的证据 被引量:23
14
作者 吴燕 周晓林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97-806,共10页
公平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概念。大量研究采用最后通牒博弈,发现人们具有不公平厌恶倾向,即宁愿牺牲个人的经济利益,也要拒绝不公平的分配提议。已有研究表明,损失情境会增强不公平厌恶,但其神经机制尚不清楚。本实验采用ERP技术,运用... 公平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概念。大量研究采用最后通牒博弈,发现人们具有不公平厌恶倾向,即宁愿牺牲个人的经济利益,也要拒绝不公平的分配提议。已有研究表明,损失情境会增强不公平厌恶,但其神经机制尚不清楚。本实验采用ERP技术,运用最后通牒博弈范式,考察两个情境因素:域(损失或获益)和博弈对象(人或计算机)对公平加工的影响。发现损失域下对不公平分配的拒绝率更高,而博弈对象对决策行为无影响;获益域下,对家为人比对家为计算机诱发了更负的N1;人机博弈时,获益域比损失域诱发了更大的P2和LPP,损失域比获益域、不公平提议比公平提议诱发了更大的N350,而公平提议比不公平提议诱发了更大的LPP;人际博弈时,这些差异均不显著。这些结果表明,对分配提议的大脑加工受博弈对象的调节,人际博弈时,对损益域、公平与不公平提议的加工类似,而人机博弈时,损失域和不公平提议涉及更多的抑制加工和冲突解决,获益域和公平提议则更富动机性意义,证实公平加工具有情境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 损益域 最后通牒博弈 ERP N1 N350 LP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的分配公平性:心理理论的作用 被引量:19
15
作者 陈童 伍珍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99-1309,共11页
心理理论是影响儿童分配公平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多重动机"的理论假设认为心理理论能够帮助儿童在不同的动机中权衡利弊,找到满足自我利益和他人需求之间的平衡;其中,感知需求、推断意图、理解情绪是影响独裁者博弈、最后通... 心理理论是影响儿童分配公平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多重动机"的理论假设认为心理理论能够帮助儿童在不同的动机中权衡利弊,找到满足自我利益和他人需求之间的平衡;其中,感知需求、推断意图、理解情绪是影响独裁者博弈、最后通牒博弈、第三方惩罚中分配公平性的主要成分。未来研究需为此提供更多实证依据,探讨不同类型的公平分配与心理理论各组成成分的关系,以及可否通过训练心理理论能力促进儿童公平概念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配公平性 心理理论 独裁者博弈 最后通牒博弈 第三方惩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6岁儿童公平意图的发展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董圣鸿 郑海林 +1 位作者 王燕 余巧玲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5-330,共6页
公平行为是儿童道德发展的重要内容。本研究采取博弈实验范式来考察学龄前儿童公平意图的发展情况。以往对儿童公平意图的博弈研究中,选取的儿童年龄跨度大且研究范式并不适应学龄前儿童的认知特点,而学龄前期可能正是公平意图开始发生... 公平行为是儿童道德发展的重要内容。本研究采取博弈实验范式来考察学龄前儿童公平意图的发展情况。以往对儿童公平意图的博弈研究中,选取的儿童年龄跨度大且研究范式并不适应学龄前儿童的认知特点,而学龄前期可能正是公平意图开始发生及发展的时期。因此本研究选取108名4-6岁学龄前儿童,在实验一中采用独裁者博弈(DG),实验二中改进mini-最后通牒博弈(mini-UG),分别从提议者和回应者的角度考察学龄前儿童公平意图的发展情况。结果表明:4岁儿童已经能初步辨识对方的公平意图,但分配结果的公平性在他们行为决策时占的比重更大;5到6岁期间公平意图的影响更大,是儿童公平意图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意图 独裁者博弈 最后通牒博弈 学龄前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公平感、机构信任度与公共合作意向 被引量:65
17
作者 张书维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94-813,共20页
社会公平从古至今都是人类追求的崇高社会理想。对社会公平的感知即社会公平感直接决定着个体的机构信任,并影响其公共合作参与。本研究将社会公平感分为分配公平和程序公平,将机构信任度分为工具信任和动机信任,采用实验室情境设计的方... 社会公平从古至今都是人类追求的崇高社会理想。对社会公平的感知即社会公平感直接决定着个体的机构信任,并影响其公共合作参与。本研究将社会公平感分为分配公平和程序公平,将机构信任度分为工具信任和动机信任,采用实验室情境设计的方法,引入最后通牒博弈和免责博弈范式,通过2个实验系统探讨"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的因果机制。研究发现分配公平与程序公平正作用于个体的公共合作态度与意向,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公共合作的双路径模型:外部路径由分配公平产生工具信任和动机信任,进而触发公共合作;内部路径由程序公平产生动机信任和工具信任,进而触发公共合作;二者结合构成个体参与公共合作的双动力系统。双路径模型的适用性在组织情境和社会情境下均得到了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配公平 程序公平 工具信任 动机信任 最后通牒博弈 免责博弈 公共物品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好友推介激励机制中在线消费者依附模式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史楠 王刊良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19,共11页
社会化网络的发展增加了人们在互联网上的好友资源,好友推介激励机制也具有了更多的推介对象.基于依附理论,将网络消费者进行分类,运用实验研究的方法探讨了好友推介激励机制情景下依附模式对推介双方行为模式,以及奖金分配方式公平性... 社会化网络的发展增加了人们在互联网上的好友资源,好友推介激励机制也具有了更多的推介对象.基于依附理论,将网络消费者进行分类,运用实验研究的方法探讨了好友推介激励机制情景下依附模式对推介双方行为模式,以及奖金分配方式公平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依附回避,负向影响邀请者的出价和被邀请者的采纳;依附焦虑,正向影响邀请者的出价和被邀请者的采纳.为了达成成功的好友推介,商家应该依据消费者的依附模式设计好友推介激励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附模式 好友推介激励机制 奖金分配方式 最后通牒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平加工的情境依赖性:来自行为的证据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珍珍 蒋文明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00-604,646,共6页
采用最后通牒博弈范式,考察利益水平及社会距离对个体公平加工的影响,探讨公平加工的情境依赖性。实验结果表明:(1)对分配提议的加工受到利益水平的调节,不利不公平条件下被试更加注重公平。(2)提议的不同水平影响被试的拒绝行为,提议... 采用最后通牒博弈范式,考察利益水平及社会距离对个体公平加工的影响,探讨公平加工的情境依赖性。实验结果表明:(1)对分配提议的加工受到利益水平的调节,不利不公平条件下被试更加注重公平。(2)提议的不同水平影响被试的拒绝行为,提议越不公平,拒绝率越高。(3)虽然社会距离的主效应不显著,但在实际情境中,较近的社会距离下人们对公平的要求更严格,证实公平加工具有情境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 不公平厌恶 最后通牒博弈游戏 利益水平 社会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绪背景和社会预期对社会经济决策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芹 白学军 李士一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1-197,共7页
采用最后通牒博弈范式,探讨不同情绪背景对社会经济决策中社会预期效应的影响。以90名大学生为被试,利用不同效价的电影片段(正性、负性和中性)诱发相应的目标情绪。通过操作社会规范性信息启动被试对分配方案公平性的不同预期。结果发... 采用最后通牒博弈范式,探讨不同情绪背景对社会经济决策中社会预期效应的影响。以90名大学生为被试,利用不同效价的电影片段(正性、负性和中性)诱发相应的目标情绪。通过操作社会规范性信息启动被试对分配方案公平性的不同预期。结果发现:在负性和中性情绪背景下,高预期组更倾向于拒绝接受不公平分配。在正性情绪背景下,高预期组和低预期组面对不公平提议时的接受率没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正性情绪背景使社会预期效应发生改变,回应者对分配方案的高预期不再对决策结果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期 情绪背景 最后通牒博弈 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