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海垦牧公司的大农业生产尝试 被引量:4
1
作者 羌建 王敦琴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92-98,共7页
清末民初,是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现代社会转型的大变革时期,也是我国尝试革新生产方式的重要时期。甲午惨败将中国人依托发展军事工业以自强的梦想彻底打破,促使国人深刻反思,一批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民族工业与农业的重要作用。通海垦牧... 清末民初,是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现代社会转型的大变革时期,也是我国尝试革新生产方式的重要时期。甲午惨败将中国人依托发展军事工业以自强的梦想彻底打破,促使国人深刻反思,一批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民族工业与农业的重要作用。通海垦牧公司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是我国变革农业生产方式的一次重大尝试,开创了我国农业大生产之先河,其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不但为当时国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示范典型,即便对于当今的三农建设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謇 通海垦牧公司 大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场制还是租佃制:企业的制度选择——以通海垦牧公司为例
2
作者 高超群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1-212,共12页
从明清以来,工厂(工场)制、包买制和家庭手工业在中国长期并存。生产组织形式是明清和近代经济史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在明清经济史中,讨论的焦点问题是为何包买制(放料制)不能发展演变为工厂制,而在近代经济史的研究中,学者们更为关注... 从明清以来,工厂(工场)制、包买制和家庭手工业在中国长期并存。生产组织形式是明清和近代经济史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在明清经济史中,讨论的焦点问题是为何包买制(放料制)不能发展演变为工厂制,而在近代经济史的研究中,学者们更为关注的是为何工厂制未能完全取代包买制。前人研究的视角大多在于比较二者的效率高低、特殊的社会经济环境或者文化、制度框架的约束等等。较少有实证研究,从企业制度选择的角度分析在历史实践中企业是如何选择不同的制度的,以及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如何混合使用不同的制度来组织生产。与工业企业类似,在农业的生产组织当中也存在租佃制与农场的区别。张謇大生集团的通海垦牧公司,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家新型农业公司"。其生产组织非常复杂,既有公司自耕土地,也有租佃。从其发展历史来看,企业的制度选择,不仅是一个生产效率比较的问题,它和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权力结构有着密切关系。同时,其所实行的租佃制,对佃户有着强烈约束和控制力,也就是说,存在着从租佃制转变为农场制的可能性。它提醒我们,在现实中,农场制和租佃制之间存在着很多中间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租佃制度 农场制度 通海垦牧公司 张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謇创办通海垦牧公司的投资特点及其启迪
3
作者 鲍志效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41-45,共5页
清末状元张謇所创办的通海垦牧公司具有投资宗旨明、规模大、周期长、风险高、渠道多、 效益广等投资特点。当代投资开发海洋资源可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学习张謇开拓创新精神和投 资管理经验,树立超前的投资意识;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 清末状元张謇所创办的通海垦牧公司具有投资宗旨明、规模大、周期长、风险高、渠道多、 效益广等投资特点。当代投资开发海洋资源可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学习张謇开拓创新精神和投 资管理经验,树立超前的投资意识;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与规划,实施科学的投资管理,提高投资 效益,加快开发海洋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謇 通海垦牧公司 投资特点 海洋资源
全文增补中
张謇的农业现代化思想与实践 被引量:6
4
作者 从卫兵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0-145,共6页
中国的现代化思想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而19世纪80年代中期张謇在家乡兴办通海垦牧公司,则标志着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韧。张謇的农业现代化思想是在全面兴办农业的过程中产生的,并形成了独特的体系。探讨张謇的农业现代化思想... 中国的现代化思想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而19世纪80年代中期张謇在家乡兴办通海垦牧公司,则标志着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韧。张謇的农业现代化思想是在全面兴办农业的过程中产生的,并形成了独特的体系。探讨张謇的农业现代化思想,对我们在新世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我国的农业现代化不无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謇 农业现代化 农工商一体化 通海垦牧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謇推行股份经济的思想和实践 被引量:3
5
作者 顾纪瑞 《学海》 1995年第2期20-22,共3页
张謇推行股份经济的思想和实践顾纪瑞本世纪初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系统企业,自己没有多少资本,主要靠向社会集资。研究张春推行股份经济的思想和实践,不仅有助于从产权制度上剖析大生系统企业从创办、发展到陷入困境的原因,而且对当... 张謇推行股份经济的思想和实践顾纪瑞本世纪初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系统企业,自己没有多少资本,主要靠向社会集资。研究张春推行股份经济的思想和实践,不仅有助于从产权制度上剖析大生系统企业从创办、发展到陷入困境的原因,而且对当前实行股份制也有借鉴意义。大生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和实践 股份经济 生系统 大生纱厂 通海垦牧公司 张謇 股份制企业 股东大会 实行股份制 内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张謇“科教兴农”成就 被引量:1
6
作者 马万明 王思明 陈少华 《古今农业》 2002年第3期68-73,共6页
中国历史发展到近代,船坚炮利的西方殖民者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洋务派试图以急功近利的方式迅速提高工业水平和军事实力。结果,甲午战争一败涂地,辛苦经营的强大海军几乎化为乌有。从此,改良与革命成了中国社会的主流。当改良失败,革命... 中国历史发展到近代,船坚炮利的西方殖民者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洋务派试图以急功近利的方式迅速提高工业水平和军事实力。结果,甲午战争一败涂地,辛苦经营的强大海军几乎化为乌有。从此,改良与革命成了中国社会的主流。当改良失败,革命难成之时,许多有识之士着眼于脚踏实地地解决一些深层的问题,以寻求救国之路,于是树起了一面面旗帜,这其中有“科学救国”,“农业救国”,“教育救国”。此三面旗帜象是一首救国三重奏,奏出了近代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謇 “科教兴农” 通海垦牧公司 轻纺工业 中华农业文明 士大夫 教育救国 农本思想 教育发展 大农业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謇经济思想概论 被引量:1
7
作者 丁长清 《南开经济研究》 1987年第6期31-36,共6页
张謇(1853—1926)是清末民初有名的实业家。他于1899年建成大生纱厂之后,又陆续创办了许多企业和事业。据统计,到1923年,大生企业系统已拥有一、二、三、八等四个纺织厂和四十多个其他工业、交通、金融和贸易企业;在苏北沿海地区首创了... 张謇(1853—1926)是清末民初有名的实业家。他于1899年建成大生纱厂之后,又陆续创办了许多企业和事业。据统计,到1923年,大生企业系统已拥有一、二、三、八等四个纺织厂和四十多个其他工业、交通、金融和贸易企业;在苏北沿海地区首创了通海垦牧公司等许多盐垦公司;创办了通州师范学校等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慈善福利事业。大生企业系统的自有资本额为规元1244.3万两(约合1728。2万元),垦牧公司的投资为规元12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海垦牧公司 师范学校 实业家 企业系统 创办 经济思想 教育 大生纱厂 外国 工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评者也应有科学态度——答浩力对《实业之梦——张謇传》的批评
8
作者 张学君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17-121,共5页
本文是对浩力《必须遵守学术规范——从“强国之梦”系列丛书说起》一文的答辩。
关键词 张謇 科学态度 章开沅 学术规范 批评者 地方自治 强国之梦 通海垦牧公司 研究成果 甲申政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謇与中国近代职业教育
9
作者 程绍珍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1997年第9期33-34,共2页
张謇与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程绍珍张謇字季直(1853—1926年),在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是重要的开拓者之一;亦是中华民族为雪国耻,百年奋斗中的杰出人士之一。一、以实业振兴经济,以教育促进实业1888年至189... 张謇与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程绍珍张謇字季直(1853—1926年),在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是重要的开拓者之一;亦是中华民族为雪国耻,百年奋斗中的杰出人士之一。一、以实业振兴经济,以教育促进实业1888年至1893年张謇掌教于江苏赣榆选青书院和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 张謇 中国职业教育 职业学校 师范学校 传习所 职业教育体系 民族工业 通海垦牧公司 近代职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新政时期垦荒政策述略 被引量:4
10
作者 董绍才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5期47-48,共2页
一、垦荒政策实施的原因甲午战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边疆形势十分严峻。一些国家纷纷向我国边疆大规模移民,以图强占中国领土。在东北,俄侨、日侨人数迅速增加,造成一些地区大有“喧宾夺主”之势。在内外蒙古,俄国移... 一、垦荒政策实施的原因甲午战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边疆形势十分严峻。一些国家纷纷向我国边疆大规模移民,以图强占中国领土。在东北,俄侨、日侨人数迅速增加,造成一些地区大有“喧宾夺主”之势。在内外蒙古,俄国移民也蜂拥而至。针对这种严重的边疆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新政时期 垦荒政策 农垦企业 清政府 通海垦牧公司 《光绪朝东华录》 帝国主义 资本主义 放垦 禁垦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苏北地区务本兴农实践的积极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任重 《古今农业》 1997年第3期14-20,共7页
鸦片战争中帝国主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国门,动摇了中国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基础。甲午战败,进一步丧权辱国,加速中国封建帝制崩溃。另一方面,民主革命学说,救国图存方案,富国强兵之策异彩纷呈。
关键词 苏北地区 通海垦牧公司 文史资料 清河县 废灶兴垦 清政府 兴农 思想与实践 江苏省 大生纱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